文章信息
- 张庆清, 哈虹
- ZHANG Qing-qing, HA Hong
- 张吉金教授治疗经期延长经验
- Professor ZHANG Ji-jin's experience in treating menostaxis
- 天津中医药, 2016, 33(11): 644-646
- Tianji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16, 33(11): 644-646
- http://dx.doi.org/10.11656/j.issn.1672-1519.2016.11.02
-
文章历史
- 收稿日期: 2016-06-15
2.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 天津 300193
张吉金教授系哈氏妇科第4 代传人,为天津市妇科名医,承哈氏医学之精髓,历50 余年临床之实践,精于辨证,准于遣药,蒙张教授不弃,笔者有幸跟张教授学习,受益匪浅,现将张吉金教授治疗经期延长的部分经验总结如下。
1 诊疗思维经期延长是指月经周期基本正常,行经时间持续7 d 以上,甚或淋漓半月始净,连续出现两个月经周期以上者,又称“经事延长”、“月水不断”、“月水不绝”[1]。现代医学多诊断为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认为与生殖激素释放节律紊乱、反馈功能失调、排卵和黄体功能障碍有关。
自《诸病源候论·妇人杂病诸侯》有“月水不断”的记载后,历代医家不乏论及此病者。《校注妇人良方·调经门》对本病有病因病机及治法的记载:“或因劳损气血而伤冲任,或因经行而合阴阳,以致外邪客于胞内,滞于血海故也。”“调养元气而病邪自去,攻其邪则元气反伤”。《女科证治约旨·经侯门》认为本病乃因“气虚血热妄行不摄”,《沈氏女科辑要笺正·淋沥不断》提出“须知淋沥之延久,即是崩陷之先机”,《蜀中医纂·女科门》以火分之,“无火者,求其脏而培补之。有火者,察其经而清养之”。
张教授认为,中医学细究其症状,有正式行经后淋漓不止数日者,有先淋漓数日后正式行经者,二者因病机不同治疗时亦是分而治之,不可同日而语,更不可见血而妄止。临床上也有医家将其病因病机综为:月经前半期淋漓为气滞血瘀,属实证;月经后半期淋漓为气阴两虚,属虚证;月经前半期、后半期均淋漓属虚实夹杂证[2]。
其一:先正式行经3~7 d 如常,然经后经血不净,量少不止,淋漓数日,甚至半月,更有甚者淋漓至下次行经。祝慧慧等[3]认为因卵泡发育过缓,雌激素分泌不足引起子宫内膜修复不良,或因黄体萎缩不全,雌孕激素不能迅速下降,引起子宫内膜脱落不全。表现为规律性阴道出血增多,如月经周期之潮汐。此证多为瘀阻胞宫、肾虚不固,经期瘀阻不畅,虽见经而不可依时止,故治疗时于见血前半期活血化瘀调经,一般用药3~4 剂,处方:当归10 g,川芎10 g,益母草30 g,牛膝10 g,鸡内金15 g,山楂15 g,茜草10 g,乌贼骨30 g,生地15 g,桑寄生15 g,山茱萸15 g。当归、川芎活血调经,益母草、鸡内金、山楂活血化瘀,益母草重用重在祛瘀调经,药理实验表明其可明显兴奋子宫,加强子宫收缩[4]。生地、山茱萸补肝肾调经;而桑寄生一味,《名医别录》称桑寄生主“女子崩中”,用桑寄生止血者,因肾虚所致[5];乌贼骨一芦茹丸于化瘀时不忘止血,未拘于经,未泥于经,化瘀而不伤血破血,止血而不留瘀。若经行血少不畅,可酌加丹参30 g,苏木10 g,若肝郁气滞可酌加香附10 g,月季花10 g,莪术10 g,若腰酸腿软可酌加杜仲15 g,若脾虚不摄,可酌加山药15 g,炒白术10 g,若经行腹痛可酌加白芷10 g,刘寄奴15 g,延胡索10 g,等。此时虽月水下而仍化瘀通经,乃通因通用也。
服上方后正值出血后半期,续服益肾固冲之剂,从本治之,治本求之以肝脾肾,更重肝肾之阴阳平衡、冲任调和,焉有不愈之理?处方:炙龟板(先煎)30 g,生地15 g,山茱萸15 g,女贞子15 g,旱莲草15 g,阿胶珠15 g,桑寄生15 g,黑芥穗10 g,乌贼骨30 g,棕榈炭15 g。炙龟板滋阴潜阳,固经止血,山茱萸既补益肝肾,又收敛散逸之津血,生地及二至丸滋养肝肾、凉血止血,阿胶珠养血止血,黑芥穗引离经之血归经止血,棕榈炭为止血之要药,合乌贼骨增强收敛止血之效,桑寄生补肾止血,全方以补肝肾固冲任为主,且有一分伏火,必有一分动血,而滋阴凉血可以去浮动之虚火。若血热较甚,可酌加炒黄芩10 g,苎麻根15 g,仙鹤草15 g;生地改为生地炭,若出血日久,外邪循经而入,可酌加马齿苋30 g。李海滨等[6]以马齿苋治疗经期延长,不仅根据其具有凉血止血作用,还根据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其有收缩子宫作用,对血管有明显的收缩性。若出血量多,可酌加贯众炭10 g;若经行血块,可酌加蒲黄炭10 g,三七粉3 g;若结合现代医学检查,内膜厚者,可酌加花蕊石15 g,煅龙骨15 g,煅牡蛎15 g;若兼有脾虚者,可酌加炙黄芪30 g,炒白术15 g,党参15 g,等等。临床多变,必敏察根本毫末,辨证而遣药。
王伟[7]究其病因长期经期延长,必致阴血不足,气血亏损,导致血瘀。认为鹿含草补肾固冲止血而治以自拟鹿含草方。卢苏[8]在总结夏桂成经验时言其病机主要是肾虚血瘀,指出祛瘀必须与补肾相结合,治以经验方“加味失笑散”加减,配以调周法。
其二:先淋漓数日而后正式行经者(相当于西医学黄体功能不足)。刘玉芳等[9]认为临床常见引起经期延长的因素中主要是黄体功能不全。每于正式行经之前淋漓3~10 d 不等,或时出时止,血色或红或暗,究其原因,“冲任之本在肾”,封藏失司,冲任不固,故经前淋漓出血,治疗以补肾固冲为主,提前于出血之时用药,甚者自氤氲期即服药,处方:炙龟板30 g(先煎),生地15 g,山茱萸15 g,菟丝子10 g,肉苁蓉15 g,巴戟天15 g,仙灵脾15 g,鹿角胶10 g(烊化),覆盆子15 g,金樱子15 g,桑寄生15 g,此方中生地滋肾阴止血,山茱萸补肝肾收敛,菟丝子、金樱子、覆盆子补肾固冲,肉苁蓉、巴戟天、仙灵脾主补肾阳,鹿角胶益精补血止血,此方共奏补肝肾、调冲任之功,依月经周期肾阴肾阳之变化调理月经周期;周期正,经如常,配伍用量简洁精准,功效殊佳。至正式行经期可以四物汤为基础养血通经,若正式行经正常者,可不予用药,若出血多时可酌加止血之药,但此时经将至,不可多味大量妄止。
另外,若患者经期延长表现为先淋漓后正式行经再淋漓数日方净时,则综合以上两种情况结合治疗。
2 验案举隅 2.1 病案1患者女性,40 岁,已婚,2014 年11 月13 日首诊。患者发现子宫肌瘤3 a,经期延长5 a。平素5~7/30 d,量可,经前乳胀,腰酸。近5 年月经9~13/21~28 d,仅行经第1 天量多,色红,血块多,余色褐,量少,轻度痛经,末次月经:2014 年10 月26 日。2011年发现子宫肌瘤,近期复查B 超:子宫多发肌瘤,大者直径2.5 cm。纳可,寐安,二便调。舌暗红,少苔,脉细。诊为:癥瘕、经期延长,因此时为经前期,治以补肾调经汤剂,佐张教授配制消癥丸活血消癥。
二 诊(2014 年11 月20 日):今日来经,轻微腰酸,余无明显不适,色暗,苔白,脉细。
处方:当归10 g,生地15 g,桑寄生15 g,牛膝10 g,益母草30 g,鸡内金15 g,茜草10 g,乌贼骨30 g,山茱萸15 g,杜仲15 g,山楂15 g,4 剂,水煎服,每日1 剂。
嘱4 剂尽(2014 年11 月24 日)接服下方:炙龟板30 g(先煎),生地15 g,女贞子15 g,旱莲草15 g,山茱萸15 g,阿胶珠15 g,苎麻根15 g,乌贼骨30 g,黑芥穗10 g,金樱子15g,马齿苋30g,5 剂,水煎服,每日1 剂。
后随访患者,诉月经如常。
2.2 病案2患者女性,39 岁,已婚,2014 年1 月2 日首诊。经前期出血1 年余,加重5 个月。患者1 a 前情志波动后出现经前淋漓出血2 d 后方正式行经,未予治疗,近5 月淋漓至4~7 d 后至正常月经,淋漓出血量少、色深红,平素经行6 d 净,轻微腹泻,腰酸痛。刻诊:昨日阴道见红褐色血,量少,无腰酸,纳可,寐安,大便稍不成形。舌红苔白,脉沉细。诊为经期延长,治以益肾固冲。
处方:炙龟板30 g(先煎),生地15 g,山茱萸15 g,女贞子15 g,旱莲草15 g,菟丝子10 g,巴戟天15 g,仙灵脾15 g,鹿角胶10 g(烊化),覆盆子15 g,桑寄生15 g,乌贼骨30 g,7 剂,水煎服,每日1 剂。
嘱下次经前1 周复诊,如是反复3 个月经周期,于上方基础上辨证加减,患者于第3 个月经周期时见经第1 天量少,第2~3 天如常,6~7 d 净。
各医家对于分期及治疗也各有其特色,廖慧慧等[10]在总结张玉珍教授经验时将经期延长分为“经行不畅”、“经行拖尾”及“经行不畅与拖尾并见”,治疗亦针对这三型论治。1)注重经前期及行经初期的治疗,治以活血通经。2)注重行经后期的治疗,治以固冲化瘀止血。3)兼顾前两者的治疗。王孜涵[11]也提出治疗时应分为行经前期行经后期及经净后的不同之法,认为血瘀型经期延长主要是瘀则经血离经,除了根据月经周期的节律性周期用药,还应辨证论治,随症加减。左海红等[12]主张经期以桃红四物汤为主方,活血化瘀。经后期以二至丸合保阴煎为主方,补益脾肾,养阴填精。经间期加用仙灵脾、菟丝子、巴戟天等温补肾阳。经前期以益肾调经汤活血调经以助经血畅行。
经期延长虽异于崩漏,但若合并月经过多,或持续半月不净者,有转为崩漏之势,故有医者治以塞流、澄源、复旧之大法,司其法而不局其方,见病察证究其因,知机晓理明辨析,守方加减要灵活,因人论症施剂量[13]。魏绍斌教授结合四川盆地的地理气候因素,认为肝郁血瘀夹湿热是本病的主要病机,治宜“以通为止”,平素采用疏肝化瘀除湿法,用四逆四妙坤茜加减,经前用四逆坤茜三川疏肝化瘀、活血通经[14]。对于放置宫内节育器(IUD)引起的经期延长,黄翎等[15]认为热瘀是其根本原因,治当清热凉血、活血化瘀。
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具有良好的疗效。苏玉萍等[16]主张中西医结合治疗经期延长,借助女性激素的测定,通过相应激素的补充,中医治以固冲调经为大法。陈筠等[17]发现应用加味失笑散合四草汤(益母草、鹿衔草、马鞭草、茜草)加减,配合黄体酮治疗经期延长,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用黄体酮胶囊治疗。
古方今用治疗经期延长也取得不错的效果。如洪仲达[18]在临床实践中体会到血瘀冲任致经期延长者较为多见,故选用桂枝茯苓丸加味治疗经期延长。《傅青主女科》中的逐瘀止血汤,冯蓓[19]见其云:“此方之妙,妙于活血之中,佐以下滞之品,故逐瘀如扫,而止血如神。”故灵活加减用于治疗本病。
《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有云:“男妇两科同一治,所异调经崩带癥,嗣育胎前并产后,前阴乳疾不相同”,提出了治疗妇科疾病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张教授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相结合,勿拘于经,勿忘于经,精于用药,因此,临床治疗月经相关疾病及其他妇科疾患时,屡见奇效。
[1] | 刘敏如, 谭万信. 中医妇产科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 : 295 |
[2] | 姜丽娟, 张良英. 国家级名医张良英教授诊治妇科疾病学术经验(八)——经期延长[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5, 13 (2) : 17–20. |
[3] | 祝慧慧, 叶寒. 内分泌失调致经期延长中西医研究进展[J].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2, 28 (10) : 884–885. |
[4] | 范自香, 刘蔚葳. 益母生化汤治疗经期延长和崩漏[J]. 实用医技杂志, 2005, 12 (2) : 521. |
[5] | 马大正. 妇科用药400品历验心得[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 : 409 |
[6] | 李海滨, 田哲, 贺涛. 马齿苋治疗月经过多和经期[J]. 中医杂志, 2005, 46 (8) : 577. |
[7] | 王伟. 自拟鹿含草汤治疗经期延长60例[J]. 中医药学刊, 2006, 24 (6) : 1181. |
[8] | 卢苏. 夏桂成治疗经期延长经验[J]. 湖北中医杂志, 2001, 23 (12) : 12. |
[9] | 刘玉芳, 孙海峰. 胶艾汤加减治疗黄体功能不全性经期延长30例[J]. 中医药学报, 2012, 40 (6) : 106–107. |
[10] | 廖慧慧, 赵颖. 张玉珍教授分阶段辨证治疗经期延长的临床思路[J]. 新中医, 2014, 46 (3) : 21–22. |
[11] | 王孜涵. 张晓丹教授治疗血瘀型经期延长经验[J]. 光明中医, 2012, 27 (11) : 2181–2182. |
[12] | 左海红, 吴燕平. 吴燕平分期治疗经期延长的经验[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 37 (3) : 291–293. |
[13] | 吴开琼, 吴闵兴. 浅谈中医治疗经期延长导致崩漏[J]. 亚太传统医药, 2015, 11 (13) : 64–65. |
[14] | 周双双, 魏绍斌. 魏绍斌教授以通为止治疗经期延长经验[J]. 四川中医, 2014, 32 (3) : 40–41. |
[15] | 黄翎, 李林". 清热逐瘀汤"治疗置IUD后经期延长60例临床观察[J]. 江苏中医药, 2009, 41 (3) : 39. |
[16] | 苏玉萍, 闫宏宇. 经期延长的中医辨证分型与性激素的关系[J]. 中医中药, 2007, 4 (34) : 61–62. |
[17] | 陈筠, 赵春艳. 中西医结合治疗经期延长42例[J]. 河南中医, 2016, 36 (3) : 523–524. |
[18] | 洪仲达. 桂枝茯苓丸加味治疗经期延长36例[J]. 四川中医, 1997, 13 (4) : 20. |
[19] | 冯蓓. 逐瘀止血汤加减治疗经期延长35例[J]. 四川中医, 2006, 24 (3) : 77. |
2. Department of Gynaecology,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ianjin 300193,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