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信息
- 沈莉, 高雅, 周博, 刘萍, 周志焕, 颜红
- SHEN Li, GAO Ya, ZHOU Bo, LIU Pin, ZHOU Zhi-huan, YAN Hong
- 三位一体综合疗法治疗轻度抑郁症疗效观察
-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trinity comprehensive therapy in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mild depression
- 天津中医药, 2016, 33(11): 651-653
- Tianji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16, 33(11): 651-653
- http://dx.doi.org/10.11656/j.issn.1672-1519.2016.11.04
-
文章历史
- 收稿日期: 2016-07-17
2.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天津 300193
抑郁症是一种以持续性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的常见情感障碍疾病,严重危害全人类身心健康。采用中药—针灸—中药穴位贴敷离子导入的“三位一体综合疗法”治疗抑郁症,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1)参照《ICD-10 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关于轻度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1]。2)中医辨证标准主要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中的相关证型标准进行辨证。肝气郁结证:精神抑郁,心绪不宁,胸胁胀满,纳呆腹胀,善太息,失眠多梦,舌红苔薄白,脉弦。3)初始汉密尔顿抑郁量表[3] (HAMD,17 项)评分在7~17 分之间。4)年龄18~60 岁。并排除:1)有严重心脑血管、肝肾疾患等躯体疾病。2)其他精神性障碍患者。3)妊娠及哺乳期妇女。4) 入选前2 周内使用抗抑郁药物。所有病例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
1.2 一般资料观察病例均为本院心身科门诊患者共89 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单纯中药组45 例,男18 例,女27 例,平均年龄(40.4±5.7)岁,病程4~17 月,平均(4.1±2.8)月。三位一体综合组44 例,男15 例,女29 例,平均年龄(41.8+6.4)岁,病程5~19 月,平均(6.9±3.5)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经统计学处理,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1 单纯中药组口服解郁合剂(为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内制剂),药物组成:合欢皮、丹参、麦门冬、柴胡、莲子心、半夏、栀子、远志等,每天100 mL,分2 次早晚服。
2.2 三位一体综合组在单纯中药组服药基础上,配合针灸、中药穴位贴敷离子导入。具体方法如下:1)中药穴位贴敷取劳宫穴。将柴胡60 g、香附30 g、合欢皮90 g、远志30 g、郁金30 g、枳壳60 g,此6 药研末,另取凡士林200 g、冰片30 g,文火熔化后,将上6 味药末倒入搅匀,置医用药罐内高压消毒,备用。贴敷时用75%乙醇棉球在所选腧穴部位消毒,再将药膏少许涂于5cm×5 cm 纸质胶贴上,对准所取穴位敷之,直流感应电疗机(DL-ZⅡ型)直流电离子导入,输出电流10 mA,时间30 min。2)针灸:取穴四神聪、内关(双)、神门(双)施以平补平泻,印堂、太阳(双)泻法,三阴交(双)、足三里(双)补法,足三里得气后加艾条温灸,每天1 次,行针30 min。以上1)、2)两种治疗方法同时进行。两组均治疗2 周为1 个疗程,共治疗3 个疗程。
3 观察指标与统计学方法 3.1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HAMD评分,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 周、4 周、6 周各评分1 次。安全性观察指标:治疗前及治疗6 周末各进行1 次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检查。治疗过程中随时记录出现的不良反应。
3.2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 统计软件包,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重复测量设计资料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 检验,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4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4.1 疗效标准以HAMD 总积分的减分率作为评价标准。减分率=[(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100%。临床痊愈:精神症状基本消失,HAMD 减分率≥75%,或疗后积分<7 分;显效:精神症状明显减轻,HAMD 减分率为50%~74%;好转:精神症状减轻,HAMD 减分率为30%~49%;无效:精神症状改善不明显或加重,HAMD 减分率<30%。
4.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 1。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单纯中药组为77.8%,三位一体综合组为81.8%,经χ2 检验,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组总体疗效接近。
见表 2。两组患者在治疗前与治疗后各时点组间HAMD 总分比较显示,治疗前与治疗4 周末、6 周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2 周末,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内比较,在各治疗时点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分 | |||||||||
组别 | 例数 | 治疗前 | 治疗后 | ||||||
2 周末 | 4 周末 | 6 周末 | |||||||
单纯中药组 | 45 | 15.6±4.8 | 13.7±3.1 | 10.1±4.2 | 7.6±1.9 | ||||
三位一体综合组 | 44 | 16.3±3.3 | 11.4±2.9*# | 9.5±3.6* | 7.3±2.5** | ||||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P<0.01;与单纯中药组比较,#P<0.05。 |
由此可以看出,两种治疗方法对轻度抑郁症均有效,其中三位一体综合组在2 周末疗效更优于单纯中药组。
4.4 不良反应两组均未发现不良反应。两组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均无异常。
5 讨论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情感性精神障碍。临床表现为情绪低落、言语减少、精神运动迟缓,常自罪自责,甚至企图自杀等。随着社会心理因素的复杂多样化,抑郁症的发病率在逐年攀升,因此对于本病的防治非常重要。正如中医学倡导的“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笔者也试图从中医药领域中探求出一条防治轻度抑郁症的有效方法[4]。轻度抑郁症患者由于缺乏对疾病的认识,且有病耻感,大多对西药较为抵触,经常错过最佳治疗时机。而中医治疗不良反应小,针对个体辨证施治,并且容易被患者们接受,依从性较好,故中医治疗轻度抑郁症优势显著。
抑郁症在中医学中可归纳入“郁证”范畴。总由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心神失养、脏腑气血失调而发病,对于轻度抑郁症肝气郁结型,其病机更为昭显,即颜红教授提出的“气郁神伤”理论。颜教授提出抑郁症病位在肝,涉及脑、胆、心、脾、肺、肾等多个脏腑[5-6],以气机郁滞为始,脏腑虚损为本;病证初起多实,久则由实致虚,由气及血,导致虚实夹杂,或为虚损之候。因此抑郁症的病机可归纳为“气郁神伤,虚实夹杂”[7-11]。基于该病机,选用了自主研发的解郁合剂,方用柴胡、半夏疏肝解郁、理气祛痰;远志、合欢皮养心神;栀子、麦门冬、莲子心除烦热;佐以丹参养血安神,共奏疏肝解郁、养心安神之功。
中药穴位贴敷最早见于《五十二病方》,沿革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它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原则,根据经络学说,在病体相应的腧穴上,选用适当的药物制成丸状或膏状等剂型直接贴敷于穴位,离子导入将药物有效成分通过穴位、经络途径,快速传导至各组织器官,调节各脏腑系统功能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因此,秉承“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选用疏肝理气解郁药物,并配入冰片引药透达皮肤毛窍,促进药物吸收。所选劳宫穴属手厥阴心包经穴,调理经气,旨在养心安神;劳宫穴为心包经之“荥穴”,可清心热,泻肝火,亦可宁心调神。中药穴位贴敷联合离子导入疗法具有易学易用、对人体刺激性小、无毒副作用、易被患者接受等特点,其在疾病预防中具有明显优势[12-14]。
研究表明[15-20],综合疗法治疗抑郁症及各种心身疾病疗效比单纯服药更为显著。颜红教授提出中药—针灸—中药穴位贴敷离子导入三位一体的综合治疗方法,多层次、多靶点调节脏腑机能[21],亦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证明综合疗法治疗抑郁症及各种心身疾病疗效比单纯服药治疗的疗效更为显著[22]。本研究表明,三位一体综合组内外合治,与单服中药比较,能在更短时间内使疗效更加明显,更易于提高患者依从性,为今后抑郁症的中医药预防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开端,值得深入研究。
[1] | 范肖冬. 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3 : 99 |
[2]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 |
[3] | 张明园. 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 长沙: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3 : 198 |
[4] | 叶金竹, 郭霞珍. 中医"治未病"思想在防治郁病中的运用[J]. 中医药学报, 2010, 38 (1) : 9–11. |
[5] | 杨建, 颜红. 抑郁症从肺论治[J]. 天津中医药, 2011, 28 (3) : 230–231. |
[6] | 颜红, 纪宇. 心身医学与中医"形神合一"论[J]. 天津中医药, 2016, 33 (5) : 285–287. |
[7] | 沈莉, 高雅, 杨建. 从"气郁神伤"角度探讨抑郁症的诊断与治疗[J]. 天津中医药, 2012, 29 (6) : 564–565. |
[8] | 鱼浚镛, 田金洲. 试述中医对抑郁症的认识[J]. 天津中医药, 2011, 28 (4) : 343–345. |
[9] | 唐启盛, 曲淼, 徐向青, 等. 抑郁症中医证候的相关性研究[J]. 中医药学刊, 2005, 24 (12) : 2131–2133. |
[10] | 陈泽奇, 胡随瑜, 张海男, 等. 抑郁症常见中医证候标准的研究[J]. 中医杂志, 2005, 55 (1) : 47–49. |
[11] | 姜劲峰, 王玲玲. 抑郁症中医辨证证型因子频次分析[J]. 新中医, 2008, 40 (2) : 64–65. |
[12] | 潘林梅, 孙亦农, 邱碧菡. 经穴位给药的研究应用现状及问题探讨[J]. 中医外治杂志, 2011, 21 (5) : 3–6. |
[13] | 李万瑶, 林励, 李万山. 穴位中药外治法探讨[J]. 中医外治杂志, 2000, 10 (1) : 3–4. |
[14] | 谢佳宏, 韩淑丽. 中药穴位贴敷近5年临床应用概况[J].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5, 44 : 26–28. |
[15] | 林汉芳, 周少林, 朱志高. 针药并用治疗抑郁症疗效观察[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 15 (2) : 187–188. |
[16] | 刘二军, 张伟玲, 白亚平. 针药联合治疗抑郁症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针灸, 2013, 29 (6) : 497–500. |
[17] | 王欣君, 王玲玲, 乔慧芬, 等. 针药结合治疗抑郁症不同证型的疗效特点观察[J]. 中国针灸, 2009, 25 (9) : 699–702. |
[18] | 王欣君, 王玲玲, 乔慧芬, 等. 针药结合治疗抑郁症50例临床观察[J]. 江苏中医药, 2008, 53 (12) : 74–75. |
[19] | 林虹, 李根起, 周正保, 等. 针药并用治疗抑郁症疗效观察[J]. 中国针灸, 2005, 21 (1) : 31–33. |
[20] | 何小东, 王欣君. 针药结合治疗抑郁症54例疗效观察[J]. 中国临床研究, 2010, 39 (7) : 628–629. |
[21] | 颜红, 沈莉, 汪瑜菡. 三位一体综合疗法对亚健康人群失眠干预效果对照研究[J]. 辽宁中医药杂志, 2009, 36 (11) : 1909–1910. |
[22] | 沈莉, 颜红. 针药结合治疗失眠症临床观察[J]. 辽宁中医杂志, 2009, 36 (7) : 1208–1209. |
2.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ianjin 300193,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