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信息
- 刘霞, 肖新春
- LIU Xia, XIAO Xin-chun
- 消异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观察及安全性分析
- Efficacy and safety of Xiaoyi formula in the treatment of endometriosis
- 天津中医药, 2016, 33(11): 668-671
- Tianji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16, 33(11): 668-671
- http://dx.doi.org/10.11656/j.issn.1672-1519.2016.11.09
-
文章历史
- 收稿日期: 2016-06-20
子宫内膜异位症(EMT)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在子宫体以外的部位出现时所引起的疾病[1]。据统计,育龄期女性发病率大约为10%,原因不明的不孕症女性发病率大约为40%,5 a 内临床复发率大约高达50%[2]。目前西医治疗方法主要是对症治疗及激素、手术等治疗,虽然有一定疗效,但不良反应多。中医通过整体调治,能明显减轻症状、改善体征,且不良反应小,具有独特的优势[3]。消异方前期实验研究[4-9]表明消异方能明显降低EMT 模型大鼠血清雌二醇(E2)、孕激素(P)的水平,能降低大鼠异位子宫内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神经生长因子(NGF)的含量,激活异位子宫内膜细胞中的Caspase 酶原活性及降低survivin 的高表达,诱导异位内膜细胞凋亡,抑制模型大鼠异位内膜的增长。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 年3 月—2014 年6月就诊于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妇科门诊并确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60 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 例。治疗组年龄24~41 岁,平均年龄(32.33±5.29)岁;病程3 个月~13a,平均(3.94±3.60)a。对照组年龄25~43 岁,平均年龄(32.78±5.01)岁;病程3 个月~11 a,平均(3.74±3.41)a。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参照乐杰主编的第7 版全国高等医学院校教材《妇产科学》[10]及中国中西医结合第3 届妇产科专业委员会会议修订的“子宫内膜异位症中西医结合诊疗标准”[11]制定。1)盆腔疼痛(包括继发性、渐进性痛经,慢性盆腔痛,性交痛,肛门坠痛等)。2)附件区扪及粘连性囊实性包块或宫骶韧带、子宫直肠陷凹、子宫峡部扪及触痛性结节。3)B 超提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或腹腔镜见到典型病灶;或组织病理学提示病灶中可见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或内出血证据伴有炎症反应及纤维化。
1.3 纳入标准符合以上诊断标准者,近3 个月未接受相关治疗,月经周期规律,已婚或有性生活史女性,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大于5 cm 者(以B 超诊断为准);合并盆腔炎性疾病、子宫肌瘤或生殖系统、全身恶性肿瘤患者;合并肝肾功能不全或心脑血管、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妊娠期或准备妊娠妇女、哺乳期妇女。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治疗组:消异方胶囊(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制剂室生产,每粒0.4 g)。药物组成:三棱15 g,莪术15 g,丹参20 g,桃仁10 g,红花15 g,川芎10 g,没药10 g,蒲黄15 g,五灵脂15 g,穿山甲10 g,益母草20 g,延胡索15 g,川楝子15 g,当归15 g,赤芍10 g,甘草6 g。每次4 粒,每日3 次,经后口服至下次月经来潮第2 天,连用3 个月经周期。对照组:孕三烯酮胶囊(北京紫竹药业有限公司)。每周2 次,每次2.5 mg,于月经周期第1 天开始用药,第4 天服用第2 次,一旦1 周中服药的时间固定下来,在整个治疗中应保持不变,连续服用3 个月,治疗期间严密观察有无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必要时停药并积极治疗。
2.2 观察指标 2.2.1 疗效观察 2.2.1.1 痛经评分患者于治疗前及治疗后月经恢复后,自行根据疼痛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痛经评分,1~3 分为轻度疼痛,4~6 分为中度疼痛,7~10 分为重度疼痛。
2.2.1.2 卵巢异位囊肿直径、子宫动脉血流的阻力指数(RI)检查由同一个经验丰富的B 超医生在同一部B 超仪器完成。在治疗前后月经黄体期同一时间采用经阴道超声进行异位囊肿直径、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测定,卵巢异位囊肿一般测量两个径线,取其平均值即为直径。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测定部位为宫颈内口水平离子宫侧缘2 cm 处的子宫动脉,取最大血流频谱,测量其收缩期最大流速、舒张末期流速,计算出RI 值。
2.2.1.3 血清CA125治疗前后由本院免疫室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ELISA) 测定血清CA125 含量,血清CA125 正常值<35.00 U/mL。
2.2.2 安全性观测记录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治疗前后测定血常规、尿常规、血清肝功两项(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肾功3 项(肌酐、尿酸、尿素氮)、血脂4 项(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等安全性指标,肝功2 项应用药后每月测定1 次,其中任何一项异常即可视为该项功能检测异常。
2.3 疗效标准参照第3 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妇科专业委员会修订的“子宫内膜异位症中西医结合诊疗标准”拟定[11]。痊愈:症状完全消失,局部体征基本消失。显效:症状明显好转,盆腔包块缩小(治疗前后在月经周期同一时期B 超检查进行对比),或虽局部体征存在,但不孕患者得以妊娠。有效:症状有所减轻,停药3 月症状不加重,盆腔包块无增大或略缩小(治疗前后在月经周期同一时期B 超检查进行对比)。无效:症状、局部体征无变化或加重趋势。
2.4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录入SPSS 18.0 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治疗前后均数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疗效差异比较采用Wilcoxon 秩和检验,不良反应发生率以百分数表示,比较釆用χ2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痛经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评分比较痛经VAS 评分两组患者治疗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痛经VAS 评分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痛经VAS 评分差值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分 | ||||
组别 | 例数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后差值 |
对照组 | 30 | 5.21±1.61 | 3.16±1.98 | 2.12±1.72 |
治疗组 | 30 | 5.30±1.58 | 2.63±1.65 | 2.61±1.6 |
注:对照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t=4.340,P=0.000 0(P<0.01);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t=6.402,P=0.000 0(P<0.01);两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t=1.142 5,P=0.257 9(P>0.05)。 |
卵巢异位囊肿直径两组患者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卵巢异位囊肿直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均较治疗前缩小,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卵巢异位囊肿直径差值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cm | ||||
组别 | 例数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后差值 |
对照组 | 30 | 4.12±0.67 | 2.86±0.74 | 1.31±0.72 |
治疗组 | 30 | 4.09±0.78 | 2.46±0.71 | 1.62±0.75 |
注:对照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t=6.913,P=0.000 0(P<0.01);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t=8.464,P=0.000 0(P<0.01);两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t=1.633 2,P=0.107 9(P>0.05)。 |
两组患者的疗效和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例(%) | ||||||
组别 | 例数 | 痊愈 | 显效 | 有效 | 无效 | 总有效 |
对照组 | 30 | 3(10.0) | 10(33.3) | 14(50) | 3(6.7) | 27(90.0) |
治疗组 | 30 | 4(13.3) | 12(40.0) | 12(40) | 2(6.7) | 28(93.3) |
血清CA125 水平两组患者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CA125 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A125 水平差值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4。
U/mL | ||||
组别 | 例数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后差值 |
对照组 | 30 | 44.64±15.72 | 26.35±15.41 | 18.24±14.25 |
治疗组 | 30 | 43.15±13.92 | 22.36±12.15 | 20.79±13.08 |
注:对照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t=4.551,P=0.000 0(P<0.01);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t=6.163,P=0.000 0(P<0.01);两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t=0.722 1,P=0.473 2(P>0.05)。 |
子宫动脉RI 值两组患者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动脉RI 较治疗前无明显下降;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动脉RI 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子宫动脉RI 差值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 5。
组别 | 例数 | 治疗前 | 治疗后 |
对照组 | 30 | 0.86±0.21 | 0.82±0.18 |
治疗组 | 30 | 0.87±0.15 | 0.76±0.20 |
注:对照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t=0.792,P=0.431 5(P>0.05);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t=2.410,P=0.019 1(P<0.05);两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t=7.6681,P=0.000 0(P<0.01)。 |
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比,对照组痤疮、肝功异常、阴道点滴出血、体质量增加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治疗组(P<0.05),但两组患者血脂异常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6。
例(%) | |||||||
组别 | 例数 | 痤疮 | 肝功异常 | 阴道点滴出血 | 血脂异常 | 体质量增加 | 总不良反应 |
对照组 | 30 | 5(16.7) | 4(13.3) | 6(20) | 1(3.3) | 6(20) | 12(40) |
治疗组 | 30 | 0(00.0) | 0(00.0) | 0(00) | 0(0.0) | 0(00) | 00(00) |
EMT 目前病因尚未阐明,研究认为其具有雌激素依赖性的特点[12],并提出了不同的学说,如异位种植学说、免疫与炎症学说、体腔上皮化生学说、诱导学说等。EMT 在形态学上呈良性表现,但其在临床行为学上具有种植、侵袭、远处转移、复发等类似恶性肿瘤的特点。有研究表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形成过程与有肿瘤类似[13],EMT 与肿瘤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14]。
活血化瘀法是目前中医治疗EMT 公认的主要治则[15],现代实验研究也证明活血化瘀中药对于EMT 有明显的镇痛效果,可以调节免疫机制,降低异位内膜组织的黏附、侵袭,抑制血管生成,促进细胞凋亡及异位组织消退[16]。消异方是本科多年临床实践总结出的治疗EMT 的疗效方,方中三棱、莪术破血祛瘀,行气消积止痛为君,三棱强于破血,莪术善于破气,两者属于“相须”配伍关系,两者配伍既破气中之血,又破血中之气。现代药理研究也证实:三棱、莪术均具有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抗肿瘤的作用。此外,三棱还有显著的镇痛作用,莪术有调节免疫功能、抗炎、抗纤维组织增生等作用。三棱-莪术配伍能降低大鼠血清E2、P 水平,调节机体内分泌激素[17]。三棱-莪术配伍组成的三棱丸具有明显的镇痛、抗炎作用[18]。丹参专走血分,祛瘀止痛通经,《妇人明理论》云“一味丹参散,功用四物汤”。五灵脂、蒲黄相须为用,为治疗瘀滞疼痛之要药。桃仁、红花、川芎、没药活血消癥、化瘀止痛。穿山甲性善走窜,内达脏腑经络,活血消癥通经。益母草活血祛瘀调经,主入血分,为妇科经产要药。气行则血行,延胡索、川楝子行气化瘀止痛。由于活血化瘀药多为攻伐之剂,故应注重“消补结合”,避免攻伐太过伤正。配伍时佐以当归、赤芍养血之品,以预培其损。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散结消癥之功。本研究中,两组患者VAS 疼痛积分、卵巢异位囊肿直径、血清CA125 水平治疗后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总疗效和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消异方、孕三烯酮胶囊治疗EMT疗效确切,消异方治疗EMT 作用等同于孕三烯酮胶囊。治疗组治疗后子宫动脉血流RI 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消异方能够改善微循环,改善血流动力学,促进局部瘀血的吸收,通则不痛,从而减轻EMT 患者痛经症状,使异位囊肿直径缩小。
综上,消异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可有效缓解疼痛、缩小异位囊肿直径、降低血清CA125 水平、改善微循环,与对照组孕三烯酮囊肿疗效相当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 | 谢幸, 苟文丽. 妇产科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 268 -274 |
[2] | Bianek-Bodzak A, Szurowska E, Sawicki S, et al. The importance and perspective of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in the evaluation of endometriosis[J]. Biomed Res Int, 2013 : 436–589. |
[3] | 王舒婷, 赵瑞华. 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医治疗概况及民间疗法总结[J]. 辽宁中医杂志, 2013, 40 (4) : 815–818. |
[4] | 肖新春, 崔晓萍. 消异方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大鼠血清E2、P含量的影响[J]. 中国中医药科技, 2013, 20 (5) : 465–466. |
[5] | 肖新春, 刘霞, 崔晓萍. 消异方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异位内膜VEGF的影响[J]. 陕西中医, 2013, 34 (6) : 763–764. |
[6] | 肖新春, 刘霞, 崔晓萍. 消异方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大鼠NGF表达的影响[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 15 (5) : 29–30. |
[7] | 肖新春, 叶娟梅. 消异方对大鼠异位子宫内膜Survivin及Caspase-3表达的影响[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 7 (3) : 210–211. |
[8] | 肖新春, 刘霞, 崔晓萍. 消异方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大鼠异位内膜细胞凋亡的影响[J].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4, 32 (4) : 769–771. |
[9] | 肖新春, 刘霞, 崔晓萍. 消异方对实验性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异位内膜组织病理学的影响[J].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3, 36 (4) : 101–103. |
[10] | 乐杰. 妇产科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 325 -331 |
[11] |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会议. 子宫内膜异位症中西医结合诊疗标准[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1, 11 (6) : 376–379. |
[12] | Giudice LC. Clinical practice. Endometriosis[J]. N Engl J Med, 2010, 362 (25) : 2389–2398. DOI:10.1056/NEJMcp1000274 |
[13] | Van Gorp T, Ama nt F, Neven P, et al. Endometriosi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malignant tumours of the pelvis[J]. Best Pract Res Clin Obstet Gynaecol, 2004, 18 (2) : 349–371. DOI:10.1016/j.bpobgyn.2003.03.001 |
[14] | Nezhat F, Datta MS, Haason V, et al. The relationship of en-dometriosis and ovarian malignancy:a review[J]. Fertil Steril, 2008, 90 (5) : 1559–1570. DOI:10.1016/j.fertnstert.2008.08.007 |
[15] | 郭丽娟, 乐瑶, 黄小凤. 从瘀论治子宫内膜异位症概况[J]. 广西中医药, 2012, 35 (4) : 6–8. |
[16] | 袁小琴, 边文会. 子宫内膜异位症从"瘀"论治实验研究进展[J]. 实用医学杂志, 2010, 26 (13) : 2464. |
[17] | 余成浩, 彭腾, 杜洁, 等. 三棱-莪术"组分配伍对大鼠子宫肌瘤的影响[J]. 中药药理与临床, 2014, 30 (3) : 104–107. |
[18] | 邱才炜, 徐晓玉, 祝慧凤. 三棱丸抗炎镇痛作用研究[J]. 中国药理与临床, 2008, 24 (5) : 7–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