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信息
- 尹炳权, 黄慧珍, 石学敏
- YOON Beungkwon, HWANG Hyejin, Shi Xue-min
- 中医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最新临床进展
- The latest clinical progres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for post stroke depression
- 天津中医药, 2016, 33(11): 694-697
- Tianji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16, 33(11): 694-697
- http://dx.doi.org/10.11656/j.issn.1672-1519.2016.11.15
-
文章历史
- 收稿日期: 2016-07-21
2. 天津中医药大学, 天津 300193;
3.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天津 300193
脑卒中后抑郁症(PSD)指脑卒中后引发的抑郁症,属于继发性抑郁症的一种。其临床表现是情绪低落、兴趣减低、睡眠障碍、思维迟钝等症状,属于中医学“中风”、“郁症”的范畴。国内外文献研究报道PSD 常发生于脑卒中后3~6 个月[1-3],总发生率为20%~60%[4-6],其中以轻中度抑郁症大约占40%~50%,而重度抑郁症为10%左右[7-10]。本病不仅发病率高,且直接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肢体、语言功能康复,增加致残率和病死率。近年来,PSD 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临床上广泛关注和探索,现笔者针对PSD 的中医治疗进展做了简要综述如下。
1 脑卒中后抑郁症的病因病机脑卒中以突然晕倒、不省人事,伴言语謇涩、半身不遂,口角歪斜为临床表现,因其发病急骤,病情变化迅速,与风之善行而数变特点相似,故名中风、卒中。“郁证”者,多为七情所伤,情志不舒所致,明·徐春甫指出郁证的形成原因及特点:“郁为七情不舒,遂郁结,既郁之久,变病多端。”郁证的发生多由于肝郁气结、神失所养、脏腑气血阴阳失调,总责于肝,涉及心、脾,常导致气滞、痰凝、血郁等病理因素。
脑卒中后抑郁症病位在脑,与心、肝、脾、肾等脏腑密切相关,病机属本虚标实。脑卒中患者多见于中老年人,具有高龄五脏六腑虚损的体质基础,加之脑卒中后遗症迁延难愈,久病成虚,进一步加重脏腑功能的衰减及气血的虚损,在此基础上,复因恼怒、思虑、悲哀、忧愁等情志异常而使人体气机紊乱,导致抑郁症发生。
2 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中药治疗 2.1 辨证用药治疗唐桂荷[11]将本病分为肝郁脾虚型、心脾两虚型、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在柴胡疏肝汤基础上,进行中药加减辨证治疗。治疗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提示本方治疗PSD 疗效显著。尚同军[12]将PSD 患者30 例分为肝气郁结、肝郁化火、气滞痰阻、气滞血瘀、心脾气血两虚,治疗上分别予以柴胡疏肝散、丹栀逍遥散、半夏厚朴汤、血府逐瘀汤、归脾汤加减辨证治疗,并与西药组26 例对比观察研究。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3.4%,治疗组为84.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2.2 古方(经方)加减徐桥等[13]将148 例PSD 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给予补阳还五汤加减、氟西汀胶囊治疗。结果显示按HAMD 量表评分评估,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9、90.5%。临床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有国内研究者[14-16]采用柴胡疏肝散治疗PSD 均取得较好疗效。
唐媛、肖劲松、徐文文等[17-19]采用逍遥散加减治疗PSD 患者,治疗后失眠症状、情绪、食欲情况及与他人交流、明显改善,取得较好疗效。陈德仁、许二平等[20-21]采用丹栀逍遥散加味治疗PSD,均取得较好疗效。有国内研究者[22-23]通过补阳还五汤合柴胡疏肝散、逍遥散治疗PSD 均取得较好疗效。
王锡敏[24]采用加味桃红四物汤治疗缺血性PSD患者67 例,结果以HAMD 量表评分评估,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07%高于对照组的68.85%。
李显雄等[25]通过血府逐瘀汤治疗PSD,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并给予血府逐瘀汤加减方、口服盐酸氟西汀治疗,治疗后用HAMD 量表评分评估疗效。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66%高于对照组的83.33%,两组均取得较好的疗效。
2.3 以自拟方为主张钟少等[26]采用解郁汤治疗PSD 患者100 例,结果以HAMD 量表评分评估,总有效率为92%。李宝玲等[27]采用疏脑解郁汤治疗PSD患者116 例,其中脱落5 例,结果以HAMD 量表评分评估,总有效率为98.25%。房征等[28]采用调疏肝络汤治疗PSD 患者86 例,结果以HAMD 量表评分评估,总有效率为90.7%。
3 脑卒中后抑郁症的针刺治疗 3.1 辨证取穴治疗李秘[29]注重PSD 辨证治疗,病机分为情志不舒,脑络受阻、脑神被遏,正气不足、脑神失养,治疗上分别予以醒脑开窍,取穴四神聪、神庭、本神;宁心安神,取穴内关、神门;疏肝理气、涤痰开窍,取穴阴陵泉、丰隆、太冲。治疗后HAMD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均有改善。吴家萍[30]将PSD 分为肝气郁结型、气郁化火型、忧郁伤神型、心脾两虚型、阴虚火旺型,并给予在四神针基础上,根据辨证加减穴位治疗。结果以HAMD 评分评估,针刺组总有疗效为89.3%。针刺组疗效优于药物组。王连军[31]通过针刺治疗“肝郁气结型”PSD 临床研究,针刺组取穴为合谷、太冲、百会、印堂、神门、内关、公孙、三阴交。对照组口服西药百忧解。结果以HAMD 评分评估,针刺组总有疗效为86.67%,对照组为80.00%。两组治疗抗抑郁作用均相当。
3.2 常规针刺治疗 3.2.1 头针刘方超[32]采用头针配合运动疗法治疗PSD。治疗前后分别采用HAMD、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神经功能缺损(MESSS)及BI 评分观察疗效。结果表明头针配合运动疗法的疗效优于单纯针刺疗法,单纯针刺疗法则优于单纯运动疗法。有国内学者[33-35]观察针剌百会穴治疗PSD,治疗前后采用HAMD 抑郁量表评定疗效,结果针刺百会与药物治疗均有效,但针刺百会穴组疗效优于药物组。
3.2.2 体针隋汝华等[36]研究针刺治疗PSD 的疗效,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取穴为神堂、神门、魂门、膈关、阳纲、环跳、太冲等,对照组则采用邻近假穴浅刺,治疗前后观察患者的HAMD、MESSS 评分,Barthel 指数,表明针灸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抑郁程度,促进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谷巍[37]采用关元、气海、足三里、四关配中脘、期门、丰隆等穴位治疗该病,关元、气海、足三里呼吸补法,余穴捻转泻法。4 周后与治疗前比较,HAMD评分显著改善。
3.2.3 电针有国内学者[38-40]采用电针治疗PSD,将80 例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和西药组。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均明显改善抑郁症状、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且电针组疗效优于西药组。贾军丽[41]观察电针百会及人中治疗PSD 的临床疗效,对照传统针刺组,经6 周治疗,电针组以总有效率90.0%远远高于传统针刺组56.7%的有效率。
3.2.4 腹针徐向伟[42]观察孙氏腹针腹一区治疗PSD的临床疗效,治疗组予孙氏腹针,对照组予体针。两组采用HAMD 评分评估疗效,结果腹针组总有效率为90%,体针组总有效率为63.33%,腹针组疗效优于体针组。另有学者[43-44]采用薄氏腹针进行治疗,并与传统体针组作对照。治疗后观察脑卒中后抑郁症程度,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3.2.5 耳针及耳穴王华[45]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耳针治疗PSD。对照组仅以“醒脑开窍”法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为86.67%,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张淼[46]采用耳压配合针刺治疗肝肾阴虚PSD 患者30 例,对照组30 例口服路优泰,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90.0%,说明两组治疗PSD 疗效相当。
3.3 特殊针法治疗 3.3.1 醒脑开窍法有国内学者[47-48]研究醒脑开窍针法治疗PSD 的疗效,并与西药组作对比,结果两组均可改善脑卒中后抑郁症状,但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3.3.2 通调督任针法郑美凤等[49]采用通调督任针法治疗初发型PSD,并与西药百优解作对照,结果两组治疗前后HAMD 评分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3.3.3 调神疏肝针刺法佟欣等[50]采用调神疏肝针刺法治疗PSD 患者30 例,结果总有效率为86.67%,说明调神疏肝针刺法疗效相当。
3.3.4 理气解郁针法冯辉等[51]应用开关利窍、理气解郁针法治疗PSD,并与口服氟西汀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6.7%,对照组为79.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3.3.5 灵龟八法郭瑞友等[52]釆用灵龟八法治疗PSD患者,分3 组进行观察,结果发现治疗组疗效优于口服舍曲林组和心理疏导组。
3.3.6 开四关俞红五等[53]观察针刺四关穴加人中治疗PSD 临床疗效,治疗后用HAMD 评分评估疗效。结果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3.4 针药结合关东升等[54]研究中药结合针刺治疗PSD 的疗效,中药采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结果中药结合针刺在改善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方面疗效相当。
幸小玲[55]将PSD 患者分为3 组,并给予中药和舌针治疗、传统针刺治疗、常规西药治疗。治疗后3 组疗效比较,舌药组总有效率为90%,体针组为63.33%,西药组为73.33%,中药和舌针治疗PSD 疗效显著。
4 结论综上所述,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与脏腑、气血失调有关,病位在脑,也涉及肝、脾、肾、心,病机主要与肝失疏泄有关。中医学在中药、针刺及综合疗法等方面治疗PSD 尚取得了初步的疗效,但未来研究中仍需要对以上传统方法进行深入挖掘,进一步验证临床疗效。临床上应用针灸治疗PSD,首先要以醒脑开窍、行气活血、调整脏腑的基本选穴为原则,其次要针对重点部位进行选穴,第三要辨明本虚标实的病机。上述治疗中的选穴契合PSD 的病机关键,不仅针对痰浊瘀血等病理因素,而且能舒畅气机,调理脏腑功能,临床应用不仅疗效确切,还具有比西药不良反应大大减少的独特优势,因此具有广大的发展前景,值得临床推广。虽然本次研究从多症型、多穴位、多方法等不同角度对中医治疗PSD 进行了疗效观察分析,但是仍存在以下问题:1)由于不具备权威性的中医辨证分型,导致选穴处方缺乏中医辨证依据。2)临床上缺乏大样本的循证医学研究。为了筛选客观有效的方法,有必要进行更多的临床研究,才能为进一步研究中医治疗PSD提供确切而客观的临床依据。
[1] | Flaster M, Sharma A, Rao M. Poststroke depression:a review emphasizing the role of prophylactic treatment and synergy with treatment for motor recovery[J]. Topics in Stroke Rehabilitation, 2013, 20 (2) : 139–150. DOI:10.1310/tsr2002-139 |
[2] | 丁训艳. 中风后抑郁症的病因及治疗[J]. 辽宁中医杂志, 2008, 36 (8) : 1173–1174. |
[3] | 杨玲俐, 张至珺, 孙鼎明. 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J].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2010, 23 (3) : 185–187. |
[4] | 石丽娜, 朱庆雨, 荣根满. 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病率与临床特点[J]. 中外医学研究, 2012, 10 (13) : 142–143. |
[5] | 肖春丽. 288例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分析[J]. 四川精神卫生, 2012, 25 (4) : 230–231. |
[6] | 郑海燕, 李满连, 文海军, 等. 卒中后抑郁与病灶部位及发病时间的相关性分析[J]. 中国现代医生, 2011, 49 (20) : 46–47. |
[7] | Almeida OP, Xiao J. Mortality associated with incident mental health disorders after stroke[J]. Australian & New Zealand Journal of Psychiatry, 2007, 41 (3) : 274–281. |
[8] | 王拥军, 董强, 曾进生, 等. 脑卒中:新理论与新实践[M]. 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10 : 6 |
[9] | 陈明友. 卒中后抑郁的特点及其相关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J]. 西南军医, 2009, 11 (3) : 416–418. |
[10] | 屈永才. 脑卒中后抑郁症临床对照及相关因素分析[J].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2, 23 (19) : 1817–1819. |
[11] | 唐桂荷. 康复训练结合柴胡疏肝汤辩证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的作用[J]. 当代临床医刊, 2015, 28 (3) : 1369–1371. |
[12] | 尚同军. 中医辨证治疗脑卒中后抑郁30例临床观察[J]. 河南中医, 2014, 34 (5) : 841–842. |
[13] | 徐桥, 陈文斌, 杨伟芳, 等. 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疗效观察[J].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4, 48 (5) : 41–42. |
[14] | 陈贺华, 刘勇, 沈晓明. 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卒中后抑郁的临床观察与机制分析[J]. 辽宁中医杂志, 2013, 40 (1) : 112–114. |
[15] | 刘娟, 仲诚. 柴胡疏肝散化裁治疗中风后抑郁40例[J]. 中国中医急症, 2012, 21 (5) : 788. |
[16] | 刘成. 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中风后抑郁症30例[J]. 陕西中医, 2010, 31 (10) : 1315–1316. |
[17] | 唐媛. 逍遥散在异病同治中的运用[J]. 光明中医, 2015, 30 (5) : 952–953. |
[18] | 肖劲松, 章军建, 黄朝云, 等. 逍遥散治疗中风后抑郁68例[J].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04, 17 (4) : 333. |
[19] | 徐文文, 冯方俊. 逍遥散加减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临床观察[J]. 河北中医杂志, 2009, 31 (10) : 68. |
[20] | 陈德仁. 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28例观察[J]. 实用中国药杂志, 2011, 27 (9) : 591–592. |
[21] | 许二平. 丹栀逍遥散加味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临床研究[J]. 河南中医, 2007, 27 (3) : 42–43. |
[22] | 唐华, 顾柏林, 周湘明. 补阳还五汤合柴胡疏肝散治疗卒中后抑郁的疗效观察[J]. 内蒙古中医药, 2011 (21) : 26–27. |
[23] | 张海涛. 补阳还五汤合逍遥散治疗卒中后抑郁临床观察[J]. 河北中医, 2015, 37 (3) : 404–405. |
[24] | 王锡敏. 加味桃红四物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症67例疗效观察[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09, 18 (11) : 110. |
[25] | 李显雄, 胡建芳, 余志辉, 等. 血府逐瘀汤治疗中风后抑郁或焦虑临床研究[J].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3, 25 (8) : 676–677. |
[26] | 张钟少, 黄晓云. 解郁汤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临床研究[J].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5, 31 (4) : 288. |
[27] | 李宝玲, 郭琰, 段婧婧. 疏脑解郁汤治疗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研究[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5, 13 (10) : 1162–1164. |
[28] | 房征, 姜蕾蕾, 鲍鑫淼, 等. 早期强化康复治疗辅助调疏肝络汤对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效果观察[J].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2015, 42 (4) : 116–118. |
[29] | 李秘. 浅析中风后抑郁障碍的辨证治疗[J]. 黑龙江中医药, 2011 (2) : 41–42. |
[30] | 吴家萍. 针刺辨证治疗中风后抑郁症150例临床观察[J]. 针刺研究, 2010, 35 (4) : 303–306. |
[31] | 王连军. 针刺治疗"肝郁气结型"中风后抑郁症的临床研究[D]. 沈阳:辽宁中医药大学,2010. |
[32] | 刘方超. 头针配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疗效观察[J]. 上海针灸杂志, 2011, 30 (11) : 733–734. |
[33] | 孙远征, 贾淑亚. 于氏头穴丛刺治疗中风后抑郁临床观察[J]. 上海针灸杂志, 2012, 31 (8) : 564–565. |
[34] | 赵红, 赵文莉. 针刺百会穴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临床研究[J].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07, 25 (2) : 275–277. |
[35] | 谭辉,罗文政,贾澄杰. 针剌治疗中风后抑郁的临床观察[A]. 北京: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精神疾病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 2012:190-192. |
[36] | 隋汝华, 张磊, 隋汝波. 针灸治疗急性脑卒中后抑郁72例临床观察[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09, 18 (11) : 94–95. |
[37] | 谷巍. 针刺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临床观察[J]. 四川中医, 2005, 23 (10) : 102–103. |
[38] | 康伟哥, 杨宝刚. 电针疗法对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观察[J]. 针灸临床杂志, 2014, 30 (11) : 35–37. |
[39] | 王忠华. 电针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疗效观察[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8, 32 (11) : 1032–1034. |
[40] | 陈心智, 王健, 王静慧, 等. 电针健脑安神法治疗中风后抑郁临床研究[J]. 辽宁中医杂志, 2005, 32 (5) : 464–465. |
[41] | 贾军丽. 电针百会及人中治疗中风后抑郁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民康医学, 2009, 21 (12) : 1390. |
[42] | 徐向伟. 孙氏腹针腹一区治疗中风后抑郁的临床疗效观察[D]. 哈尔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5. |
[43] | 冯勇, 肖慧玲, 林仁勇, 等. 薄氏腹针治疗中风后抑郁症临床疗效观察[J]. 针灸临床杂志, 2011, 27 (10) : 33–35. |
[44] | 陈真悟.腹针与体针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疗效对比研究[D]. 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0. http://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572-2010126096.htm |
[45] | 王华".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耳针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观察[D]. 长沙:湖南中医药大学, 2009. |
[46] | 张淼. 耳压配合针刺治疗中风后肝肾阴虚型抑郁临床观察[J]. 上海针灸杂志, 2011, 30 (2) : 90–92. |
[47] | 张晓彤. 醒脑开窍法针刺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60例[J]. 陕西中医, 2008, 29 (6) : 710–711. |
[48] | 崔丽笙. 醒脑开窍针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30例疗效观察[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 34 (6) : 45–47. |
[49] | 郑美凤, 张永树, 阮传亮, 等. 通调督任针法对初发型脑卒中后抑郁的影响[J]. 福建中医学院学报, 2010, 20 (1) : 16–18. |
[50] | 佟欣, 刘丹丹, 卫彦, 等. 调神疏肝针刺法对脑卒中后抑郁的干预作用[J]. 中医中药, 2012, 2 (3) : 127–128. |
[51] | 冯辉, 丁晓蓉. 开关利窍、理气解郁针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研究[J].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 27 (3) : 42–44. |
[52] | 郭瑞友, 苏莉, 刘立安, 等. 灵龟八法对卒中后抑郁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国针灸, 2009, 29 (10) : 785–790. |
[53] | 俞红五, 朱才丰, 陈颖, 等. 开四关加人中针刺治疗中风后抑郁状态32例[J].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07, 19 (3) : 245–246. |
[54] | 关东升, 李迎霞, 孟毅, 等. 针药干预卒中后抑郁症伴躯体形式障碍临床研究[J]. 中医学报, 2013, 28 (5) : 763–764. |
[55] | 幸小玲. 中医辨证合舌针治疗中风后抑郁症30例[J]. 陕西中医, 2008, 29 (6) : 677–678. |
2. 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ianjin 300193, China;
3.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ianjin 300193,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