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信息
- 于泽胜, 潘晔, 宋彦奇, 张敏, 李苒, 高树明, 李琳, 高杉, 于春泉
- YU Ze-sheng, PAN Ye, SONG Yan-qi, ZHANG Min, LI Ran, GAO Shu-ming, LI Lin, GAO Shan, YU Chun-quan
- 交泰丸对利血平诱导小鼠抑郁模型的影响
- Antidepressant effect of Jiaotai pills in mice model of depression induced by reserpine
- 天津中医药, 2016, 33(12): 740-744
- Tianji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16, 33(12): 740-744
- http://dx.doi.org/10.11656/j.issn.1672-1519.2016.12.10
-
文章历史
- 收稿日期: 2016-07-06
交泰丸组方首见于《韩氏医通》,由黄连、肉桂两味药物组成,配伍比例(10:1)。方中黄连生用且用量较大,为君药,入心经,大苦大寒,意在清心降火除烦,肉桂用量为黄连的十分之一,入肾经,辛甘大热,其意在制约黄连的苦寒,引火归元,化气生津,又不助火。黄连、肉桂配伍具有交通心肾,镇静安神的功效,主要治疗怔忡不宁,夜寐不安等症状。小檗碱、药根碱、巴马亭等是黄连的主要成分[1],有关研究显示,小檗碱发挥抗抑郁作用是通过调节NOcGMP-PKG信号转导通路来实现的[2]。桂皮醛和肉桂酸等是肉桂[3]主要成分,其中桂皮醛具有明显的镇静催眠作用。本研究选择交泰丸组方中黄连、肉桂(配伍比例为10:1)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利血平诱导小鼠眼睑和体温的变化,以及小鼠海马和皮质组织中的单胺类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胺(5-HT)、5-羟吲哚乙酸(5-HIAA)]含量的变化,来揭示交泰丸抗抑郁的作用机制。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器材开场行为观察箱(自制),Digibehave双画面动物行为视频分析系统2.1版(上海吉量软件科技有限公司),数字式电子体温计(山东东阿阿胶阿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小鼠灌胃器,Agilent1100高效液相色谱系统(美国Agilent公司),DECADEⅡ电化学检测器(荷兰Antec Leyden公司),电子超声匀浆器(美国Untrasound Technology公司),冷冻离心机(法国Heraeus公司),进样针(瑞士Hamilton公司)ULTRA LOW超低温冰箱(日本SANYO公司)等。
1.2 实验药品交泰丸组方(制备工艺:按处方比例分别称取黄连0.2 kg和肉桂0.02 kg,均制成20目粗粉,分别加水提取3次,黄连采用回流提取法,肉桂采用索氏提取法,加水量依次为10、8、8倍,浸0.5 h,提取170、80、40 min,滤过,水浴浓缩备用);盐酸氟西汀(百优解,美国礼来公司,批号:1798A),购自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房。阳性对照药为盐酸氟西汀(0.015 g/kg),实验药为交泰丸组方低、中、高剂量(1.5、3、6 g生药/kg),全部药物使用之前用超纯水配制成溶液或混悬液,需超声溶解。利血平注射液(1 g/L,天津金耀氨基酸有限公司,批号:1005281)。
1.3 实验动物健康ICR小鼠,雄性,体质量18~22g,由北京维通利华动物实验中心提供,合格证编号:SCXK(京)2012-0001。饲养于天津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实验期间保持自由饮水和进食,饲养环境温度为(24±1)℃,湿度为(55%±5%),适应性喂养7 d后进行实验。
1.4 实验方法 1.4.1 实验分组和给药将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分别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药组(盐酸氟西汀0.015 g/kg)及交泰丸组方低、中、高剂量组(1.5、3、6 g生药/kg)。各实验组按照0.01 mL/g给小鼠灌胃,连续7 d。末次灌胃给药1 h后,模型组及各给药组立即腹腔注射用生理盐水配制的2.5 mg/kg利血平溶液,0.01 mL/g,空白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
1.4.2 小鼠强迫游泳实验(FST)按照Porsolt RD[4]描述,经Xu[5]稍加修改的方法,给药1 h后进行实验,将每只小鼠置于装有高度为15 cm水(25±1)℃的有机玻璃缸(高20 cm,直径10 cm)中,使用动物行为视频分析系统,记录6 min内小鼠强迫游泳的行为,分析后4 min内小鼠累计不动时间(s),每次操作1只。小鼠在水中呈漂浮状态,停止挣扎,只有细小的肢体运动以保持头部浮在水面上为不动时间。
1.4.3 小鼠悬尾实验(TST)按照Steru[6]所描述的方法,每只小鼠给药1 h后进行实验,将小鼠距尾尖1 cm处倒置悬挂,使用动物行为视频分析系统记录6 min内小鼠的绝望行为,分析后4 min内的累计不动时间(s),每次操作1只。小鼠呈倒悬垂状态,停止挣扎,静止不动为不动时间。
1.4.4 小鼠开场实验(OFT)为确认FST和TST的不动时间是否与小鼠自发活动有关,笔者采用开场实验进行验证[7]。每只小鼠在给药1 h后,置于暗箱(50 cm×50 cm×40 cm,内壁为黑色,用白线将底部平均分成25格)中央,使用动物行为视频分析系统记录4 min内小鼠的自主活动行为,分析后3 min内小鼠穿越横格数量和后腿直立次数,每次测试后及时清理动物排泄物。
1.4.5 小鼠利血平拮抗实验参照Bourin[8]所描述的方法,注射利血平1 h后,观察小鼠眼睑下垂的情况。将小鼠置于和测试者视线水平高度一致的平面上,按照Sánchez-Mateo[8]报道的评分方法进行观察并打分,即眼睑全部睁开:0分;3/4睁开:1分;1/2睁开:2分;1/4睁开:3分;不能睁开:4分。注射利血平2 h后,将数字式电子体温计插入小鼠肛门内约1.5 cm处,记录各组小鼠体温。测定时环境温度保持在(24±1)℃范围内,噪音小于40 dB。
1.4.6 小鼠脑组织样品制备及检测小鼠体温测定完成之后,迅速将其断头处死,冰袋上取出脑组织,分离出海马和皮质组织,称质量,加入10倍体积的0.1 mol/L高氯酸,匀浆,在4 ℃,14 000 r/min离心20 min,取上清液。测定条件见参考文献[9]。色谱柱:Waters Symmetry C18 column(150 mm×3.9 mm,5 μm);柱温35 ℃;流动相为乙腈:甲醇:水相(3:19: 78);流速为1.0 mL/min;进样量为10 μL,检测器电压为+0.7 V,参比电极为银/氯化银(Ag/AgCl)。
1.4.7 统计学分析实验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使用SPSS 19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组间比较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法,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实验结果 2.1 小鼠FST和TST结果FST和TST结果见表 1。结果表明交泰丸组方各剂量组小鼠强迫游泳和悬尾的不动时间与空白组比较均显著减少,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与阳性药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s | ||||
组别 | 动物数 | 剂量 (g/kg) |
强迫游泳不动 时间 |
悬尾不动BR时间 |
空白组 | 10 | - | 184.40±24.11 | 92.70±23.21 |
阳性药组 | 10 | 0.015 | 141.40±22.96** | 65.40±20.23** |
交泰丸低剂量组 | 10 | 1.5 | 142.30±20.45** | 65.20±26.24* |
交泰丸中剂量组 | 10 | 3 | 132.70±20.47** | 50.30±26.10** |
交泰丸高剂量组 | 10 | 6 | 133.80±33.09** | 37.90±12.27** |
注:与空白组比较,*P < 0.05,**P < 0.01。 |
实验结果见表 2,结果表明各组在小鼠开场实验中穿越横格数量和后腿直立次数均无显著减少,无统计学差异。
组别 | 动物数 | 剂量 (g/kg) |
穿越格数 (x±s,个) |
直立次数 (x±s,次) |
空白组 | 10 | - | 1 5.8±15.35 | 32.5±5.78 |
阳性药组 | 10 | 0.015 | 96.6±12.42 | 28.8±2.82 |
交泰丸低剂量组 | 10 | 1.5 | 1.8±11.55 | 28.7±3.62 |
交泰丸中剂量组 | 10 | 3 | 1 5.8±17.78 | 3.2±4.49 |
交泰丸高剂量组 | 10 | 6 | 11.22±6.69 | 33.5±4.53 |
小鼠腹腔注射利血平1 h后小鼠眼睑下垂和肛温结果见表 3,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眼睑下垂评分和肛温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阳性药组、交泰丸组方低、中、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眼睑下垂评分减小,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阳性药组、交泰丸组方低、中、高剂量组均能显著对抗利血平所致小鼠体温下降,与模型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
组别 | 动物数 | 剂量 (g/kg) |
眼睑下垂评分 (分) |
肛温 (℃) |
空白组 | 10 | - | 0 | 37.48±0.76 |
模型组 | 10 | 0.002 5 | 3.20±0.63** | 35.95±0.60** |
阳性药组 | 10 | 0.015 | 1.70±1.06## | 36.67±0.39## |
交泰丸低剂量组 | 10 | 1.5 | 2.40±0.97# | 36.86±0.33## |
交泰丸中剂量组 | 10 | 3 | 1.30±1.34## | 37.10±0.66## |
交泰丸高剂量组 | 10 | 6 | 1.30±1.25## | 37.14±0.64## |
注:与空白组比较,**P < 0.01;与模型组比较,#P < 0.05,##P < 0.01。 |
结果见表 4,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海马组织中NE和5-HT的含量均明显减少,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阳性药和交泰丸各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均能明显提高海马组织中NE和5-HT的含量,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中5-HIAA的含量升高明显,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阳性药组和交泰丸组方的高剂量组能够显著降低小鼠海马组织5-HIAA的含量,与模型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模型组中5-HIAA/5-HT的比值明显高于空白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交泰丸组方中、高剂量组5-HIAA/5-HT比值与模型组比较显著降低,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组别 | 动物数 | 剂量 (g/kg) |
神经递质(ng/g海马组织) | |||
NE | 5-HT | 5-HIAA | 5-HIAA/5-HT | |||
空白组 | 6 | - | 150.62±8.12 | 276.85±15.92 | 222.84±7.01 | 0.81±0.03 |
模型组 | 6 | 0.002 5 | 14.69±2.58** | 37.83±12.07** | 414.65±64.69** | 12.47±6.13** |
阳性药组 | 6 | 0.015 | 107.64±10.16## | 71.63±12.18## | 142.89±50.27## | 2.00±0.63## |
交泰丸低剂量组 | 6 | 1.5 | 28.49±4.80## | 56.41±5.73## | 469.77±33.71 | 8.40±1.07 |
交泰丸中剂量组 | 6 | 3 | 47.95±16.81## | 94.54±15.38## | 462.43±53.50 | 5.02±1.11# |
交泰丸高剂量组 | 6 | 6 | 58.07±15.04## | 69.28±7.41## | 358.20±53.04 | 5.20±0.77# |
注:与空白组比较:**P < 0.01;与模型组比较:#P < 0.05,##P < 0.01。 |
结果见表 5,模型组小鼠皮质组织中NE和5-HT含量与空白组相比,显著下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而阳性药组和交泰丸组方各剂量组均能够升高NE和5-HT的含量,且与模型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交泰丸中、高剂量组能显著对抗利血平所致皮质内5-HT代谢产物5-HIAA的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模型组5-HIAA/ 5-HT比值明显高于空白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各给药组与模型组比,5-HIAA/5-HT比值均明显降低,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
组别 | 动物数 | 剂量 (g/kg) |
神经递质(ng/g海马组织) | |||
NE | 5-HT | 5-HIAA | 5-HIAA/5-HT | |||
空白组 | 6 | - | 77.12±36.09 | 303.70±36.89 | 72.36±32.25 | 0.24±0.10 |
模型组 | 6 | 0.0025 | 7.00±1.82** | 4.17±1.80** | 259.60±55.56** | 74.75±40.09** |
阳性药组 | 6 | 0.015 | 34.55±6.99## | 73.11±16.15## | 161.93±26.92## | 2.35±0.83## |
交泰丸低剂量组 | 6 | 1.5 | 46.33±6.94## | 91.70±14.26## | 284.22±44.69 | 3.12±0.45## |
交泰丸中剂量组 | 6 | 3 | 47.38±7.83## | 102.96±13.29## | 204.86±16.23# | 2.03±0.37## |
交泰丸高剂量组 | 6 | 6 | 52.82±11.11## | 114.12±16.40## | 188.48±8.03# | 1.68±0.27## |
注:与空白组比较:**P < 0.01;与模型组比较:#P < 0.05,##P < 0.01。 |
中医本没有抑郁症一词,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归于郁证范畴,多因情志不畅、气机郁滞所引起的一类病症[10]。主要临床表现为胁肋胀痛、心情抑郁、喜怒无常或失眠等症。自古以来,中医药在防治抑郁症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近年来国内外专家在抗抑郁药的研制与开发方面也越来越重视中药复方、单味中药及其提取物的研究。交泰丸首见于《韩氏医通》,而方名出自清代·王士雄《四科简要方·安神》曰:“生川连五钱,肉桂心五分,研细,白蜜丸,空心淡盐汤下,治心肾不交,怔忡无寐,名交泰丸。”交泰丸由黄连、肉桂两味药物以特殊的配伍比例(10: 1)组成。现代研究证实交泰丸具有明显的抗抑郁作用[11-13],周绍华[14]在治疗抑郁症患者时发现,方用交泰丸方加减可以有效缓解患者心慌胸闷、心烦、恐惧、焦虑等症状。李峰[15]在使用交泰丸加减治疗抑郁症患者时发现,对有难以入睡, 甚则彻夜不眠兼有头晕耳鸣的患者,往往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以上研究发现小檗碱、肉桂或桂皮醛均具有抗抑郁作用,但黄连、肉桂组方具有抗抑郁的作用机制未见报道。
本研究采用了行为绝望实验,创造一种动物不能逃逸的恶劣环境,导致动物行为绝望的一种模型。此种模型以其简便,可靠,已广泛用于抗抑郁剂的筛选和评价。为了进一步验证其抗抑郁作用,本研究还采用经典的药物相互作用模型,即利血平诱导小鼠眼睑下垂和体温下降抑郁模型,利血平[16]能使单胺类神经递质如NE、5-HT和多巴胺DA留在囊泡外,被单胺氧化酶降解,从而使NE、5-HT和DA耗竭,引起人生理和行为上的改变。小鼠腹腔注射利血平会出现眼睑下垂、体温下降[17]和运动功能抑制的表现,观察者可依据小鼠眼睑下垂程度、体温变化和不动时间来观察小鼠的抑郁状态。利血平诱导小鼠模型不仅在宏观上模仿了抑郁症患者行为减少、兴趣缺乏的行为,也在微观上模仿了抑郁症患者NE、5-HT功能降低的改变。因此,本实验采用利血平诱导小鼠模型,通过对小鼠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含量变化探讨交泰丸组方抗抑郁作用的机制。
抑郁症是一种多因素疾病,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仍是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随着研究的深入,出现了多个假说,其中大多数学者支持单胺类神经递质假说[18],认为抑郁症的发病与5-HT、NE的含量水平低密切相关[19]。5-HT是由色氨酸代谢而来,主要存在于枢神经细胞和胃肠EC细胞中,是脑内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其代谢产物主要是5-HIAA。在建立慢性轻度不可预知性应激模型大鼠时肖爱娇[20]发现,色氨酸羟化酶表达下降与大鼠脑内海马5-HT降低有关。有关临床报道指出[21],抑郁症患者出现心情低落、食欲减退等症状时,脑内5-HT含量明显降低,经抗抑郁药物治疗后随着5-HT含量提高,症状逐渐改善。进一步研究显示[22],背缝神经核(DRN)5-HT系统在抑郁症等应激相关精神障碍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NE是由多巴胺经酪氨酸羟化酶作用生成,是最早被发现的神经递质。有关报道示[23],抑郁症的发病与患者下丘脑NE浓度降低造成的神经系统功能低下有一定的相关性。因而本研究通过预先给予小鼠一定剂量交泰丸组方,通过对小鼠利血平拮抗实验进行药效学研究,并采用HPLC检测脑组织中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含量,从单胺类神经递质探讨其抗抑郁的作用机制。
本研究通过绝望行为实验FST和TST,交泰丸组方各剂量组对小鼠不动时间的影响较为明显,分别与空白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在OFT中,各组小鼠实验结果无统计学差异。由此说明交泰丸组方具有抗抑郁作用,而且不是通过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发挥其抗抑郁作用。小鼠利血平拮抗实验发现,交泰丸组方各剂量组均能减小眼睑下垂评分及拮抗利血平引起的体温下降,通过HPLC对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的检测,结果显示交泰丸组方可以明显升高NE和5-HT的含量,而中、高剂量组还具有降低5-HT向5-HIAA的代谢水平,使5-HT含量进一步提高。综上所述,交泰丸具有明显的抗抑郁作用,并且可以通过调节海马组织和皮质中NE和5-HT的含量而发挥抗抑郁作用。
[1] | 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M].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0 : 127 -128, 285-286 |
[2] | Kulkarni SK, Dhir A. Possible involvement of L-arginine-nitric oxide (NO)-cyclic guanosine monophosphate (cGMP) signaling pathway in the antidepressant activity of berberine chloride[J]. Eur J Pharmacol, 2007, 569 (1-2) : 77–83. DOI:10.1016/j.ejphar.2007.05.002 |
[3] | 郑乐建.一种治疗抑郁症药物及肉桂或其提取物桂皮醛在制备治疗抑郁症药物中的应用[P].中国专利:CN 1810274A, 2006-08-02. |
[4] | Porsolt RD, Bertin A, Jalfre M. Behavioral despair in mice:a primary screening test for antidepressants[J]. Archives of International Pharmacodynamics and Therapy, 1977, 229 (2) : 327–336. |
[5] | Xu Y, Ku BS, Yao HY, et al. The effects of curcumin on depressive-like behaviors in mice[J]. European Journal of Pharmacology, 2005, 518 (1) : 40–46. DOI:10.1016/j.ejphar.2005.06.002 |
[6] | Steru L, Chermat R, Thierry B, et al. The tail suspension test:a new method for screening antidepressants in mice[J]. Psychopharmacology (Berl), 1985, 85 (3) : 367–370. DOI:10.1007/BF00428203 |
[7] | Herrera-Ruiz M, García-Beltrán Y, Mora S, et al. Antidepressant and anxiolytic effects of hydroalcoholic extract from Salvia elegans[J]. 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 2006, 107 (1) : 53–58. DOI:10.1016/j.jep.2006.02.003 |
[8] | Bourin M, Poncelet M, Chermat R, et al. The value of the reserpine test in psychopharmacology[J]. Arzneimittelforschung, 1983, 33 (8) : 1173–1176. |
[9] | Gao S, Cui YL, Yu CQ, et al. Tetrandrine exerts antidepressant-like effects in animal models:Role of 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J]. Behavioural Brain Research, 2013 (238) : 79–85. |
[10] | 韩毳, 李晓泓, 张有志. 中医治疗抑郁症理论溯源[J]. 新中医, 2002, 34 (6) : 6. |
[11] | 全世建, 林杏娥, 黎同明, 等. 交泰丸的研究综述[J]. 时珍国医国药, 2005, 16 (5) : 419–420. |
[12] | 吴琨, 时京珍, 曲莉莎, 等. 交泰丸抗抑郁作用的药理实验研究[J].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09, 31 (5) : 29–31. |
[13] | 于春泉, 王怡, 高杉, 等. 交泰丸不同配比抗抑郁作用的实验研究[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2, 18 (6) : 285–288. |
[14] | 井慧如. 周绍华治疗抑郁症经验[J]. 辽宁中医杂志, 2009, 36 (10) : 1660–1662. |
[15] | 李峰, 彭强. 抑郁症失眠如何配合中药治疗[J]. 现代医药卫生, 2005, 21 (18) : 2483–2484. |
[16] | 宗阳, 朱立静, 孙冰婷, 等. 利血平诱导的抑郁模型的研究进展[J]. 中国药房, 2016, 27 (19) : 2697–2699. |
[17] | 刘佳莉, 苑玉和. 柴胡提取组分抗抑郁作用的研究[J].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2011, 22 (6) : 624–626. |
[18] | 李苒, 高杉, 李琳, 等. 抑郁症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 天津中医药, 2013, 30 (2) : 121–125. |
[19] | Krishnan V, Nestler EJ. The molecular neurobiology of depression[J]. Nature, 2008, 455 (7215) : 894–902. DOI:10.1038/nature07455 |
[20] | 肖爱娇, 韩志芬, 黄景斌. 抑郁症大鼠海马5-羟色胺含量及中缝核色氨酸羟化酶-2表达变化的研究[J]. 中华精神科学杂志, 2008, 41 (3) : 180–182. |
[21] | 池名, 青雪梅, 潘彦舒, 等. 120例抑郁症患者大脑多神经递质变化初探[J]. 中国中药杂志, 2014, 39 (8) : 1516–1524. |
[22] | Yang LM, Hu B, Xia YH, et al. Lateral habenula lesions improve the behavioral response in depressed rats via increasing the serotonin level in dorsal raphe nucleus[J]. Behav Brain Res, 2008, 188 (1) : 84–90. DOI:10.1016/j.bbr.2007.10.022 |
[23] | 池名.抑郁症患者大脑多神经递质分析[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4. http://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026-1014242121.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