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信息
- 温蕾 , 杨琛 , 刘媛 , 陆小左
- WEN Lei , YANG Chen , LIU Yuan , LU Xiao-zuo
- 陆小左教授辨舌论治小儿咳嗽
- Professor LU Xiao-zuo's tongue diagnosis on the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cough
- 天津中医药, 2016, 33(6): 325-327
- Tianji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16, 33(6): 325-327
- http://dx.doi.org/10.11656/j.issn.1672-1519.2016.06.02
-
文章历史
- 收稿日期: 2016-01-17
清代吴鞠通概括小儿的生理特点为“稚阳未充,稚阴未长”,其阴阳理论形象描绘了小儿生理期的特点:小儿形体娇嫩,肾气尚弱,脾气不足,筋骨不实,脏腑之气尚未充盈,对疾病的易感性高,如不好好养护,病邪渐进,容易留下病根。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疾病初起时抓住病邪的本质,随证治之,是极其重要的。陆小左教授对四诊尤其舌诊运用娴熟,针对小儿咳嗽,通过舌象的演变来临证加减用药有独到见解。
1 小儿咳嗽病因病机咳嗽是常见的疾病,小儿和大人皆易感,尤其在冬春换季的时候多见。教科书上小儿咳嗽分为外感型和内伤型。陆教授临证时,多将小儿咳嗽分为表证型和里证型。《医宗金鉴·幼科心法要诀》[1]论咳嗽:“肺病咳嗽有痰声,有声无痰咳之名,有痰无声谓之嗽,为病寒热食与风。”小儿咳嗽有干咳与痰咳之分,干咳咳声多发自咽喉部,多因吸入冷空气或刺激性气体,喉咙发痒从而引发咳嗽。痰湿咳嗽咳声多深沉,位置在咽喉部之下,因痰邪聚于肺系,咳时痰动,常可听到呼噜声。
1.1 表证咳嗽小儿表证咳嗽病因多为感受外邪,尤以风邪多见。《幼科折衷》[2]言:“夫肺居至高之上,主持诸气,属金而畏火者也。清虚高洁覆盖五脏,干金之象,外主皮毛,司腠理开合,护卫一身,如天之覆物体之至轻清者也。”因小儿肺脏比大人更加娇嫩,肺气宣发肃降能力皆不健全,加之后天之本脾气不足,营卫之气皆虚,卫表不实,邪气易从皮毛口鼻而入,风邪上受,首先犯肺,引发咳嗽。又风为百病之长,可间夹寒、热、燥邪,故小儿患病症状多样,临证时需要明辨证型。
1.2 里证咳嗽小儿“肾常虚”,禀赋于父母的先天之精尚未充盛,气血化生不足,抗病力弱,易于感受各种邪气。加之“脾常不足”,脾胃之气尚未健全,如万全《幼科发挥》[3]中提到的:“且小儿脾胃,本自娇嫩,易于伤积。”家长担心小儿生产发育落后,常喂养不当,饮食失节,脾胃相协,脾运化受阻,痰热内蕴,胃受纳腐熟亦受累,常常出现伤食,累及犯肺。 陆教授在临床上观察,求医者多因外感咳嗽初起时输液不当,失治误治,延误病情,转而求助中医,此时患儿表证已除,咳嗽仍在,亦应归纳于里证咳嗽一类。
1.3 表里证咳嗽当患儿表证尚未解除,却入里化热,灼伤肺津,炼液成痰;或本身肺脾气虚,感于外邪,都会引起表里证咳嗽。
2 从舌象演变论小儿咳嗽《幼科概论》中言:“其疾病痒,不能自言,旁人又不能代言,全恃医之意揣之,揣之不合,杀人易如反掌。即揣得当,而小儿纯阳之体,易虚易实,药一过分,变幻百端。”婴幼儿的言语功能尚未发育完全,小儿也不懂用言语表达自己的痛苦,所以许多病情的情况需要医者向大人问诊中获得。但通过医者细心观察患儿舌象,确定病情性质,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如今临床上许多中医医师开始一味的关注化验检查结果,而忽略了古人留给医生四诊的宝贵财富,笔者认为这是万万不可的,好的中医需要传承,更应该重视四诊的运用。陆教授在临床上诊病时重视舌脉问诊,对于小儿,舌诊应用尤其重要。正如杨云峰在《临证验舌法》[4]中所言:“幼稚之病,往往闻之无息,问之无声,而惟有舌可以验。”
2.1 察舌质以验阴阳虚实正常小儿舌质柔润,颜色淡红。若为新生儿,舌色往往偏鲜红。若舌质淡红,咳嗽,发热或不发热,痰少或黏,咳声偏上,咽痒多为表证咳嗽;若舌质红,则为表证风热咳嗽。若舌质淡,咳嗽,无发热表现,仅有痰,或多或少,痰色白,为里寒证咳嗽;舌质红,痰黏或多而黄稠,则为里热证咳嗽。或表里证共见,根据舌色可验阴阳寒热。若小儿舌嫩淡胖,往往又有脾虚水湿之邪的存在。幼儿咳痰往往吐不出,缺少痰色的辨别,更需参考舌象定寒热。
2.2 审舌苔以知寒热深浅正常小儿舌苔为薄白苔,新生儿可无苔。表寒证咳嗽舌苔一般为白苔,若表热证,虽可出现黄苔,但一般小儿仍为白苔。里寒症咳嗽一般苔白而厚腻,为痰湿阻肺或痰湿蕴脾之象,化热出现里热证咳嗽时苔为黄,痰多咳声重一般苔为黄腻。若苔白湿润而厚腻,往往提示湿邪滞留。同时观察舌苔的薄厚程度也可判断邪气的深浅,配合听咳声或肺部听诊便可知道病变部位。
2.3 评舌象改变以测预后患儿的舌色由淡或鲜红转淡红皆为邪退的表现,临床上,舌色的反应不如舌苔明显。若患儿舌苔厚腻或黄腻,若药对其证,往往三剂后舌苔就会转薄,证明效方对证。如若之前苔薄,服药后舌苔转厚,可能因过早敛肺,邪气无法外达或内伤脾胃,水湿上泛于肺所致,此时要明辨正邪性质,以免犯虚虚实实之过。
3 小儿咳嗽证治心得 3.1 临床用药心得钱乙在《小儿药证直诀》[5]中提到治疗小儿咳嗽的大法:“盛即下之,久即补之,更量虚实,以意增损。”陆教授治疗小儿咳嗽,以止嗽散作为基础方加减。止嗽散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咳嗽的方剂,无论成人小儿皆可运用,儿童用量宜轻。荆芥芳香解表,百部、白前降气润肺,桔梗宣肺祛痰,陈皮、紫菀化痰止咳,诸药同用,不寒不热,温润平和,既能宣肺祛止咳,又不至于过于发散,是临床治疗咳嗽的平和之剂。若有寒热之分,只需随症加减即可。若有表热存在,舌色红,苔白或黄者,可加金银花、鱼腥草;若肺热壅盛,舌红苔黄者,加桑白皮、 地骨皮,取泻白散之意;若久咳,为避免耗伤正气,可加米壳,如王丽梅[6]提到的久咳宜补敛并用;若喘,加地龙。临床上小儿外感咳嗽出现后,多因护理、喂养不当入里,往往还有积食的现象存在,邓雪梅等[7]认为小儿咳嗽食积为本,咳嗽为标,食积去则痰自消;张波等[8]也认为小儿咳嗽绝不可仅从肺来论治,应当辨别是否存在食积。陆教授临床上常配伍三子养亲汤共同治疗,而此时患儿舌苔往往是偏厚腻的。三子养亲汤组成为紫苏子、莱菔子、白芥子,这三子养亲汤按照字面理解多宜于老年人服用,但临床应用显示也适用于小儿咳嗽有痰。其中苏子长于降气,芥子长于豁痰,莱菔子长于消食,三药与止嗽散配伍,共奏祛痰止咳之功。若小儿免疫力差,正气虚弱,容易反复外感者,常配伍红景天。 红景天性寒而甘,能够补气清肺而不上火,益智养心,收涩止血活血而不留瘀。临床用药观察,若病情迁延难愈,加入红景天治疗后,取得的效果往往比前方好,并且显效较快,舌色淡白胖大有齿痕者可用,若舌色红有热者,亦可以使用。
3.2 重视辅助疗法陆教授临床治疗小儿咳嗽,尤其重视对刮痧、拔罐辅助疗法的应用。因小儿耐受力不如成人,故一般取背部两侧第一膀胱经,小儿刮痧手法宜快,先轻后重,顺经刮拭,以出痧为宜,不宜刮透,每周1 次,直到病邪祛除。刮痧有很好的疏通经络,清热去火,活血化瘀的作用,对于小儿咳嗽治疗效果十分显效,往往患儿刮痧1 次,病邪可祛一半。刮痧后应配合拔火罐治疗,位置同为膀胱经第一侧线,拔火罐也有很好的通经活络、祛风散邪、活血祛瘀的疗效。王绍杰等[9]认为走罐可以去肺部湿罗音,可以平阴阳,降喘咳。治疗小儿咳嗽,刮痧、拔罐是很好的辅助疗法,应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4 小儿咳嗽治疗典型病例患儿男性,1 岁零7 个月,于2014 年9 月23 日来诊。患儿因2014 年8月外感风寒后发热,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X 线片示支气管肺炎。退热后出院,1 周后咳嗽仍在,因天气转凉咳嗽加剧。来诊时患儿咳嗽,有痰难咯,夜间更甚。 查体舌红,舌尖尤甚,苔黄,小儿指纹颜色紫红,显于气关。处方:金银花15 g,鱼腥草10 g,白前8 g,紫菀8 g,百部5 g,陈皮8 g,荆芥穗8 g,桔梗5 g,甘草 5 g,桑白皮8 g,地骨皮8 g,白芥子5 g,苏子8 g,莱菔子8 g,红景天6 g,服7剂,另嘱患者刮痧、拔罐。 1周后复诊患儿咳嗽症状基本消失,纳可寐安,二便调。舌淡红,苔薄黄。二诊处方加防风8 g,白术 8 g,黄芪15 g,刮痧拔罐。服3剂后症状基本痊愈。
5 小儿咳嗽的护理小儿咳嗽期间,饮食宜清淡,一定要禁食凉食。 冷饮、凉的食物及水果会闭邪于内,损伤肺脏,肺气失于宣降,则加重咳嗽,正如《难经·四十九难》[10]中提到的:“形寒饮冷则伤肺。”且过凉食物还会损伤脾阳,“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同样会加重病情。同时要禁食油腻的食物及甜食、牛奶,这些都有助湿生痰的作用。陆教授在临床上观察,有许多患儿食橘子之后会出现咳嗽加重的情况,因橘肉与橘皮虽同出一物,但其作用皆然相反,橘皮可行气祛痰,但橘肉却有生痰聚饮的作用。如不了解,误以为橘肉可祛痰,则会起到南辕北辙的作用。
[1] | 刘弼臣. 医宗金鉴·幼科心法要诀白话解[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63 : 48 |
[2] | 傅景华. 幼科折衷医验大成[M]. 北京: 中医古籍出版社, 2000 : 23 |
[3] | 杨云峰. 中国医学大成[M]. 中国: 大东书局,, |
[4] | 万全. 幼科发挥[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57 : 35 |
[5] | 钱乙. 小儿药证直诀[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1 : 13 |
[6] | 王丽梅, 李祥. 浅述小儿咳嗽的中医辨证治疗[J]. 陕西中医,2009,30 (7) : 908–909 |
[7] | 邓雪梅, 陈凤媚. 小儿咳嗽从食积论治[J]. 新中医,2003,35 (3) : 76 |
[8] | 张波, 武玉杰, 赵爱荣, 等. 从食积论治小儿咳嗽[J]. 现代中医临床,2006,13 (1) : 34 |
[9] | 王绍洁, ZHAOWH, 孙小迪. 走罐疗法治疗小儿咳嗽50例[J]. 中医外治杂志,2008,17 (4) : 48 |
[10] | 郭霭春. 八十一难经集解[M]. 天津: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4 : 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