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信息
- 张欣荣 , 张雷
- ZHANG Xin-rong , ZHANG Lei
- 浅谈“扶正祛邪,攻补兼施”治则治疗癌症的临证体会
- Introduction to the clinical experience for the treatment of cancer with “keep healthy, do not be evil”
- 天津中医药, 2016, 33(6): 348-350
- Tianji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16, 33(6): 348-350
- http://dx.doi.org/10.11656/j.issn.1672-1519.2016.06.08
-
文章历史
- 收稿日期: 2015-12-30
2. 天津市民政局养老院, 天津 300111
癌症在世界各国为多发病,目前癌症病死率较高,作为重大负性生活事件,发病率和病死率居高不下,且呈上升趋势[1]。依据世界癌症报告Globocan 2008年的数据,目前中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282万,因为癌症死亡的病例为196 万,预计到了2020 年,新发和死亡病例数将分别达到388 万和276 万[1]。 西医在治疗方面也未有完全根治的方法,放化疗及分子靶向治疗,虽可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但不能长期进行,且不良反应较大。中医在癌症方面已有所优势,早在《内经》中就有记载,笔者通过《内经》 中相关理论的研究浅谈一下治疗癌症的临证体会。
1 《内经》关于癌症的理论记载《内经》虽未记载癌症病名,但详细论述了积证。分述了积证的发病部位、病机、治疗时机等。例如有记载:黄帝问岐伯曰:“治之何如?岐伯曰:石瘕生于胞中,寒气客于子门,气不得通,恶血当泻不泻,衃以留止,日以益大,状如怀子,月事不以时下。”从这段《内经》的文字中见到两千多年以前中医就已经有了肿瘤相关的记述。且详述了其症瘕部位在胞宫,由于寒邪侵袭,气滞血瘀,未及时给予破血消癥,以致留邪于机体,肿瘤日渐增大。《灵枢·百 病始生》曰:“积之始生,至其已成,奈何?”“积之始 生,得寒乃生,厥乃成积也。”
2 癌症的病因病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记载:“阴阳者,万物之能始。”《素问·六微旨大论》记载:“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阴阳气机失衡,则机体发病。因此,《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灵枢·百病始生》中说:“……血脉凝涩则寒气上于肠胃,入于肠胃则胀,……日以成积;卒然多食饮则肠满,起居不节,用力过度,则络脉伤……肠胃之络伤,则血溢于肠外,肠外有寒汁沫与血相搏,则并合凝聚,不得散而积成矣。卒然外中于寒,若内伤于忧怒,则气上逆,气上逆则六输不通,温气不行,凝血蕴里而不散,津液涩渗,著而不去,而积皆成矣。”此段话说出积证的病因有寒邪外侵,暴饮暴食,忧伤焦虑或气恼愤怒都会对内部产生损伤,扰乱气机,使其上逆,使六经气血无法正常运行,阳气不行,无法温暖血液而使血液凝结,津液渗透不利,导致气滞、痰凝、湿滞、血瘀、毒聚,日久气血阴阳皆虚。不同患者体质不同,老年人体质本身虚弱,易感受外邪,常为肿瘤的好发人群。说明正气在肿瘤治疗中起着非常重要的防御作用。西医讲机体的免疫力,调整机体的免疫,抗肿瘤细胞的增殖。现在对于了解免疫系统已经不仅仅像早期的肿瘤免疫监视学说那样,能够决定肿瘤是否发生,它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的整个过程中能与肿瘤细胞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这就是所谓的“肿瘤免疫编辑”,中医强调协调阴阳,得到机体的阴阳平衡,阴平阳秘,精神乃至[2]。
3 癌症的治疗体会 3.1 《内经》治疗原则《内经》治疗重视辨证论治,协调阴阳,无论扶正祛邪都应适度,对于虚实夹杂之症尤为审慎。切记“无盛盛,无虚虚”。《素问·至真要大论》说:“久而增气,物化之常也。气增而久,夭之由也。”同时重视未病先防、已病防变,治病求本。由于全民的养生热潮兴起,有关“治未病”的研究更是方兴未艾。而对于科研工作者来说,怎样正确地识“疾”认“病”,治“疾”防“病”,关键在于知 “机”治“疾”,能做到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这样才能准确完整地理解和把握中医“治未病”思想的精髓,更好地发挥中医药优势来服务民众[3]。
《素问·上古天真论》说:“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在日常生活中,要注重养生,从饮食、情志、劳欲方面进行疾病的防护。《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张锡纯谓脾胃乃后天之本这句话,引自《易经》中的“至哉坤元,资生万物”,以此来阐明脾胃为人—身之本的思想。张锡纯认为,由于脾胃病则诸脏皆可病,所以将调理脾胃的治法用来医治多种慢性的虚弱性的疾病[4]。 中医“治未病”的“既病防变”理论,也符合该思想,《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日:“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因此通过健运脾胃,可以培补正气,调理脏腑,防止疾病传变[5]。
3.2 治以“扶正祛邪”《素问·百病始生》说:“察其所痛,以知其应,有余不足,当补则补,当泻则泻,勿逆天时,是谓至治。”说明在补虚攻邪的基础上要遵循四季气候和脏腑间的关系。以及《素问·阴阳气象大论》说:“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泻之于内。”“其剽悍者,按而收之;其实者,散而泻之。审其阴阳,以别柔刚……血实宜决之,气虚宜掣引之。”
根据邪气的虚实,遣方用药方法不同,给予利气、通导、活血化瘀、化痰软坚、清热解毒、补虚等方法,清热解毒药大多选用半枝莲、半边莲、白花蛇舌草等;活血化瘀药常应用桃仁、红花、莪术、丹参、五灵脂等;软坚散结药常选用夏枯草、鳖甲、海藻、昆布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白花蛇舌草具有抗肿瘤增殖,调节机体免疫力的作用,在多种肿瘤的应用中都显示较好的抗肿瘤作用[6]。而且中医药的联合靶向治疗药物不仅在提高肿瘤靶向治疗中占据了重要位置,而且能够提高人们机体自身的抗癌能力,同时能够增加分子靶向治疗的疗效,以及降低毒副作用,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以及稳定病情和延长生存期[7]。
补虚,在于补气血阴阳,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脾为气血生化之源,故在癌症治疗中,注重补益脾肾,临床常予黄芪、人参、白术健脾益气,杜仲、鹿角胶、生地补益肾气。而且在中西医结合治疗上,健脾益肾中药对于肿瘤的攻伐有扶助正气,并且能够充分发挥西医学与中医学各自的优势,患者的症状能显著改善、减轻患者的全身毒副作用,同时提高了生活的质量,以及增强了自身免疫力及耐受性,与此同时也为患者能够接受规律的灌注化疗创造了条件[8]。目前现代药理的研究表明,人参具有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侵袭转移及肿瘤血管生成,逆转肿瘤多药耐药、影响肿瘤信号转导相关基因的表达、增强肿瘤放化疗患者免疫力等[9]。
3.3 注重精神心理的调节《素问·上古天真论》 曰:“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其愿”。癌症患者大多存在心理压力大,对自身病情恐惧,绝望的状态,保持患者身心愉悦至关重要,中医讲喜、怒、忧、思、悲、恐、 惊七情相互影响,共同影响机体的健康,《内经》注重形与神合一,精气神于一体。《灵枢·天年》曰:“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素问·上古天真论》 曰:“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
目前根据科学家的研究,心理因素占据癌症发病的比例最大,约50%。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不良的情绪能对机体免疫机能产生抑制作用,从而进一步影响免疫系统对癌症细胞的识别和消灭功能,提高各种致癌因素对于人体的破坏作用[10]。因此,人们适当的情绪发泄对于身体的健康是有益处的。而且,对于癌症患者,临床应给予适当的心理疏导,让患者在舒适的环境中,适当接触大自然,让患者增加对抗疾病的信心,延长患者的生存率。另外,也可适当加用疏肝解郁药物调畅气机,缓解病理状态的情绪变化。
总之,治疗癌症时,要审时度因,辨证论治,做到攻补兼施,扶正的方法主要来源于正虚侧重的不同,同时结合主要病变的脏腑而分别采用补气、补血、补阴、补阳的治法。祛邪主要针对病变采用理气行气、化痰散结、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等法。做好充分的预防工作对减少发病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既病之后要加强饮食的调养,同时调畅情志,注意休息,这样对于癌症的康复有推波助澜的作用。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预防医学》中认识到:人类生存所需要的条件包括有自然环境、生活环境和社会环境,同时环境质量的下降能危害人体的健康,使人体发生疾病,甚至能威胁人类的生存。如生活环境中空气的气象诸要素:气流、气压、气温、气湿、空气离子以及太阳辐射等都能影响人体整体的新陈代谢,并同时成为致病因素,正所谓中医有致病外因,如六气以及外感六淫。
由此可见,中医学应该继承和发扬《内经》的 “治未病”理论与“摄生”的法则,并进一步创新出现代的“中医预防保健医学”,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再作贡献[11-13]。
[1] | Ferlay J, Shin HR, Bray F, et al. Estimates of worldwide burden of cancer in 2008:GLOBOCAN 2008[J]. Int J Cancer,2010,127 (12) : 2893–2917 |
[2] | Dunn GP, Old LJ, Schreiber RD. The three Es of cancer immunoediting[J]. Annu RevImmunol,1945,28 (5) : 428–430 |
[3] | 王永炎, 王燕平. 医苑丛谈——谈“治未病”[J]. 天津中医药,2012,29 (6) : 524–526 |
[4] | 寇子祥, 陈宝贵, 王建斌, 等. 张锡纯治疗脾胃病学术思想研究[J].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0 (3) : 131–133 |
[5] | 杨天真, 臧守虎. 中医治未病思想的理论与应用[J].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0 (3) : 184–186 |
[6] | 罗先钦, 兰波, 杨雪, 等. 白花蛇舌草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研究进展[J]. 重庆中草药研究,2011,63 (1) : 35–37 |
[7] | 贾英杰, 李小江, 毕炜. 中医药对分子靶向治疗的增效减毒作用[J]. 天津中医药,2010,27 (5) : 439–440 |
[8] | 苑静波, 苏春芝, 李光荣, 等. 健脾益肾中药对接受灌注化疗肺肿瘤患者近期疗效影响木[J]. 天津中医药,2011,28 (5) : 374–376 |
[9] | 石楸鸣. 人参皂苷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中国药房,2010,21 (31) : 2967–2969 |
[10] | 张凤玲. 癌症是机体的-种防御机制[J]. 健康必读(中旬刊),2012, (9) : 62–63 |
[11] | 仲强惟. 治病求本的层次们[J].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9 (3) : 113–114 |
[12] | 张国霞, 莫芳芳, 张缓缓. 基本病机在病症关系探讨[J].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9 (4) : 169–170 |
[13] | 张洪钧. 中医学“未病”概念的探讨[J]. 天津中医药,2008,25 (4) : 307–309 |
2. Tianjin Municipal Civil Affairs Bureau of Geriatric Hospital, Tianjin 300111,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