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信息
- 翟静波 , 王晓辉 , 曹红波 , 王辉 , 刘春香 , 刘智 , 商洪才
- ZHAI Jing-bo , WANG Xiao-hui , CAO Hong-bo , WANG Hui , LIU Chun-xiang , LIU Zhi , SHANG Hong-cai
- 大学生“上火”症状特点的关联规则分析
- Association rules analysis of "Shanghuo" symptoms among university students
- 天津中医药, 2016, 33(8): 462-464
- Tianji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16, 33(8): 462-464
- http://dx.doi.org/10.11656/j.issn.1672-1519.2016.08.04
-
文章历史
- 收稿日期: 2016-04-10
2.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中医内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700
“上火”是一种中医学的术语,并不属于现代医学中疾病的范畴,是指人群中普遍发生的一类以口干渴、咽干、牙龈肿痛等为典型症状的亚健康状态[1-2]。由于所患疾病、体质等差异,不同人群发生“上火”的机制和表现不同。与其他人群相比,大学生人群的身体健康状况较好,基础疾病相对单一。同时,大学生学习压力较大,易发“上火”。所以,了解大学生人群“上火”的特点,对于了解“上火”的发生机制以及制定防治措施具有重要意义[3]。
1 研究方法 1.1 调查对象来源本研究的调查人群来源于天津中医药大学在校大学生,调查时间为2014年6—7月。采用分层抽样技术,以年级为分层因素,随机抽取不同年级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4]。抽取过程中,不限制年龄、性别、所学专业、生源地等因素[5]。
1.2 调查方法及内容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制定大学生“上火”调查表,内容涉及个人基本信息(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等)、“上火”症状、3 d内摄入食物等信息[6]。调查表为半开放式问卷。调查表中列出了常见的近20种“上火”症状,同时,调查对象可以将自身发生的其他“上火”症状填写在其他症状选项栏。采用大学生自填结合研究者辅助的方式获取调查表所需信息。研究者均经过培训,能够客观评估被调查者的上火情况。若调查对象无法判断所填信息的正确性,可通过咨询研究者作出判断。被调查者填写至少一项上火相关临床表现则进入上火组,否则进入非上火组。赋值规定:当被调查者具有某“上火”症状时,赋值为“1”,否则赋值为“0”[7]。
1.3 统计分析方法根据纸质调查表内容,采用Epidata 3.1软件建立电子化数据库[8-9]。将填写完毕的调查表信息录入电子化数据库中。采用双份录入,确保数据的真实、可靠[10-11]。本研究采用SAS9.1统计分析软件[12]关联规则算法(Enterprise Miner模块)分析大学生“上火”症状的特点[12]。首先,将Epidata数据库中数据导入。具体参数设置为:最大单项条目数为5%,最大关联条目数为3,最小可信度为10%[13]。
2 结果 2.1 一般信息本次调查共发放300份问卷,共收集到275份有效问卷,有效率为91.7%;其中,发生上火的人数为171人,占总人数的62.2%。上火症状包括面部丘疱疹、眼红赤、眼干涩等近20种。按照发生频次由多到少排序,前五位依次为口干渴(11.7%)、眼干涩(10.1%)、咽干(8.7%)、口腔溃疡(8.5%)、面部丘疱疹(8.3%)。
2.2 大学生“上火”两症状组合的关联规则分析两症状组合发生的最小频次为4,症状组合为“鼻出血+盗汗”,发生率为2.3%;最大频次为46次,症状组合为“咽干+口干渴”,发生率为26.9%。发生频次在前10位的症状组合的关联规则分析结果见表 1。取前20位症状组合绘制网状图,见图 1。
序号 | 置信度 | 支持度 | 提升度 | 频次 | 关联规则 |
1 | 74.193 55 | 27.544 91 | 1.4576 85 | 46 | 咽干→口干渴 |
2 | 58.904 11 | 25.748 50 | 1.1572 93 | 43 | 眼干涩→口干渴 |
3 | 46.575 34 | 20.359 28 | 1.2545 29 | 34 | 眼干涩→咽干 |
4 | 38.356 16 | 16.76647 | 1.3924 96 | 28 | 眼干涩→尿黄赤或灼热 |
5 | 38.356 16 | 16.76647 | 1.0675 80 | 28 | 眼干涩→面部丘疱疹 |
6 | 54.347 83 | 14.970 06 | 1.0677 75 | 25 | 咽喉肿痛→口干渴 |
7 | 52.173 91 | 14.371 26 | 1.0250 64 | 24 | 尿黄赤或灼热→口干渴 |
8 | 52.272 73 | 13.77246 | 1.4310 73 | 23 | 牙龈肿痛→口腔溃疡 |
9 | 36.065 57 | 13.17365 | 1.3688 52 | 22 | 口腔溃疡→大便燥结 |
10 | 75 | 12.574 85 | 1.7157 53 | 21 | 眼红肿→眼干涩 |
三症状组合发生的最小频次为4,症状为“口干渴+鼻出血+大便燥结”,发生率为2.3%;最大频次为25次,症状组合为“眼干涩+咽干+口干渴”,发生率为14.6%。发生频次在前10位的症状组合的关联规则分析结果见表 2。取前20位症状组合绘制网状图,见图 2。
序号 | 置信度 | 支持度 | 提升度 | 频次 | 关联规则 |
1 | 73.529 41 | 14.970 06 | 1.444 637 | 25 | 眼干涩+咽干→口干渴 |
2 | 36.956 52 | 10.179 64 | 1.341 682 | 17 | 咽喉肿痛→咽干+口干渴 |
3 | 80.952 38 | 10.179 64 | 1.590 476 | 17 | 咽喉肿痛+咽干→口干渴 |
4 | 21.917 81 | 9.580 838 | 1.525 114 | 16 | 眼干涩→尿黄赤或灼热+口干渴 |
5 | 57.142 86 | 9.580 838 | 1.122 689 | 16 | 眼干涩+尿黄赤或灼热→口干渴 |
6 | 21.917 81 | 9.580 838 | 1.307 241 | 16 | 眼干涩→面部丘疱疹+口干渴 |
7 | 57.142 86 | 9.580 838 | 1.122 689 | 16 | 眼干涩+面部丘疱疹→口干渴 |
8 | 25.806 45 | 9.580 838 | 2.154 839 | 16 | 咽干→口干渴+大便燥结 |
9 | 34.782 61 | 9.580 838 | 1.320 158 | 16 | 咽干+口干渴→大便燥结 |
10 | 58.333 33 | 8.383 234 | 2.117 754 | 14 | 自觉阵阵烘热→咽干+口干渴 |
中医整体观认为,人体属于一个有机整体[13]。身体任何部位的不适,均可能引起其他部位的连锁反应[14]。中医“上火”的原因可能很多,往往众说不一。中医一般认为,“上火”是人体阴阳失衡所致。西方医学认为是免疫力下降引发炎症的表现。总之,“上火”症状是人体出现的异常现象。从大学生人群切入,了解“上火”的症状特点分布及不同症状之间的关联性对于探讨“上火”发生机制以及防治都具有重要价值。
本研究结果表明,口干渴、眼干涩、咽干、口腔溃疡、面部丘疱疹是大学生人群“上火”发生频次较高的单一症状。由于“上火”发生原因的复杂性,“上火”症状一般都是多个症状同时发生。本研究发现,“咽干+口干渴”是发生频率最高的两“上火”症状组合,“眼干涩+咽干+口干渴”是发生频率最高的三“上火”症状组合。
两“上火”症状组合和三“上火”症状组合的网状图均显示,单一“上火”症状与多个其他“上火”症状同时发生。此外,在两症状组合分析中,眼干涩、口腔溃疡、牙龈肿痛、咽干、口干渴是核心的“上火”症状。但是,在三“上火”症状组合分析中,口干渴、眼干涩、咽干、面部丘疱疹是核心的“上火”症状。口腔溃疡、牙龈肿痛属于两症状组合的核心症状,但是不属于三症状组合的核心症状。面部丘疱疹不属于两症状组合的核心症状,却属于三症状组合的核心症状。
综上所述,当大学生发生“上火”时,往往伴随着多个症状的同时发生。通过数据挖掘方法,可以发现这些症状组合之间的潜在关联性。研究也表明,尽管大学生发生“上火”组合具有一定的规律和特点,存在核心症状群。但是,这些核心的“上火”症状组合在不同大学生之间也具有一定的差异。对不同核心症状组合大学生的比较分析,可能为阐释“上火”发生原因提供重要依据。
[1] | 葛娜, 巩江, 倪士峰, 等. "上火""发炎"与自由基的关系[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 (2) : 87–89 |
[2] | 吴金飞."上火"的舌像与症状特征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8. |
[3] | 林富祥, 陈玮莹. 1051例大学生"上火"的调查研究[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2,14 (1) : 1306–1310 |
[4] | 张笑梅, 朱燕波, 邬宁茜, 等. 腹型肥胖和全身型肥胖与中医体质类型的关系[J]. 天津中医药,2014,31 (10) : 603–607 |
[5] | 盖丽娟, 于强. 急性胃炎80例中医证候辨证规律的临床研究[J]. 天津中医药,2013,30 (2) : 77–79 |
[6] | 韩笑, 薛晓琳, 王婧莜, 等. 北京医学本科生亚健康表现特征的横断面调查[J]. 天津中医药,2014,31 (1) : 17–19 |
[7] | 戴继灿, 李兰群, 裴晓华, 等. 基于现代文献报道分析男性不育症的常见中医证候及证候要素[J]. 天津中医药,2013,30 (10) : 626–628 |
[8] | 赵燕, 李雪, 徐雯洁, 等. 抑郁症患者HAMD量表因子分与证候要素的相关性分析[J]. 天津中医药,2009,26 (6) : 515–518 |
[9] | 于晓飞, 吴秀艳, 徐雯洁, 等. 寻常型银屑病不同时期中医症状分布特点的现代文献研究[J]. 天津中医药,2013,30 (8) : 455–458 |
[10] | 鱼浚镛, 田金洲. 基于中医文献的抑郁症常见证候及证候要素分布特点的研究[J]. 天津中医药,2012,29 (3) : 299–301 |
[11] | 陈慧玲. DM在中药学中的应用分析[J].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8 (2) : 96–97 |
[12] | 周萱, 郑贞, 徐芳, 等. 2型糖尿病中医证候学文献的方法学质量分析[J].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0 (2) : 91–94 |
[13] | 王欢, 周洁. 癌性疼痛中医外治方剂用药规律分析[J]. 天津中医药,2014,31 (9) : 526–528 |
[14] | 吴喜庆, 陆小左.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客观化疗效评价方法研究[J].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3 (4) : 199–203 |
2. Key Laboratory of Chinese Internal Medicine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 Dongzhimen Hospital,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Beijing 100700,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