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信息
- 刘滨 , 刘维
- LIU Bin , LIU Wei
- 蕲蛇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 Clinical research of long-noded pit viper on rheumatoid arthritis
- 天津中医药, 2016, 33(8): 470-471
- Tianji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16, 33(8): 470-471
- http://dx.doi.org/10.11656/j.issn.1672-1519.2016.08.07
-
文章历史
- 收稿日期: 2016-04-12
类风湿关节炎虽属中医痹证范畴,蕲蛇作为治疗风湿痹病的常用虫类药,善于通络祛风止痛、消瘀化痰散结, 对类风湿关节炎止痛消肿改善关节功能有非常好的临床效果[1]。本研究从临床角度来探讨蕲蛇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机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本院门诊及病房患者60例, 均符合美国放射学会(ACR2009)类风湿关节炎最新诊断标准[2-3]。并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西医组(氟米特)30例,蕲蛇组30例。西医组:男2例,女28例;年龄38~64岁,平均(49±19)岁;病程3~36个月,平均(21±14)个月。蕲蛇组:男1例,女29例;年龄31~64岁,平均(48±21)岁;病程3~36个月,平均(19±13)个月。两组间年龄、性别及病程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西医组给予来氟米特(商品名爱若华, 国药准字H00525000生产企业:苏州长征-欣凯制药有限公司)20 mg,每日1次,以1个月为1个疗程。蕲蛇组给予蕲蛇粉,每次10 g,每日1次,冲服,以1个月为1个疗程。
1.3 观察方法治疗前及治疗1月后分别检查并记录风湿活动指标:类风湿因子(RF)-免疫球蛋白M(IGM)、抗环瓜氨酸抗体(CCP)、C反应蛋白、血沉;免疫指标:IgA、IgG、IgM;凝血指标:D二聚体、血小板、血清白蛋白;症状指标:晨僵时间、压痛关节数目、肿胀关节数目。并分别计算治疗前和治疗后的DAS28评分[4]以评估其疾病活动性[5]。
1.4 统计方法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比较使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蕲蛇组无论是类风湿活动指标、免疫指标、临床症状指标、凝血指标及DAS28评分在治疗前后均有明显改善。蕲蛇组在凝血指标、症状指标改善方面还明显优于来氟米特组。
组别 | 例数 | 时间 | RF(U/mL) | CRP(mg/L) | ESR(mm/h) | CCP-Ab(U/mL) |
西医组 | 30例 | 治疗前 | 362±214 | 15.3±6.2 | 85±21 | 648±287 |
治疗后 | 225±189* | 7.5±4.6 | 55±23* | 487±269* | ||
蕲蛇组 | 30例 | 治疗前 | 343±232 | 14.8±6.9 | 92±19 | 650±372 |
治疗后 | 297±218 | 10.1±5.1* | 41±19**# | 491±275* | ||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 < 0.05,**P < 0.01;与西医组治疗后比较,#P < 0.05。 |
g/L | |||||
组别 | 例数 | 时间 | IgA | IgG | IgM |
西医组 | 30例 | 治疗前 | 9.53±6.52 | 24.27±8.31 | 5.76±2.54 |
治疗后 | 6.65±4.94* | 11.39±6.22** | 4.99±1.83 | ||
蕲蛇组 | 30例 | 治疗前 | 9.47±7.19 | 25.85±9.59 | 5.80±2.43 |
治疗后 | 9.52±5.11 | 13.28±7.13** | 2.15±0.96**# | ||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 < 0.05,**P < 0.01;与西医组治疗后比较,#P < 0.05。 |
组别 | 例数 | 时间 | D-二聚体(mg/L) | 血小板数(L-1) | 血清白蛋白(g/L) |
西医组 | 30例 | 治疗前 | 3.09±2.26 | 370±102×10-9 | 33±11 |
治疗后 | 2.96±1.99 | 325±95×10-9 | 32±7 | ||
蕲蛇组 | 30例 | 治疗前 | 3.19±2.25 | 384±111×10-9 | 31±10 |
治疗后 | 1.23±0.77**# | 198±49×10-9**# | 44±6*# | ||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P < 0.05, **P < 0.01;与西医组治疗后比较,#P < 0.05。 |
组别 | 例数 | 时间 | 晨僵时间(h) | 压痛关节数目(个) | 肿胀关节数目(个) | DAS28 (分) |
西医组 | 30例 | 治疗前 | 2.6±1.4 | 6.5±2.0 | 6.3±2.2 | 6.8±3.5 |
治疗后 | 1.9±0.6 | 4.2±1.2* | 4.0±2.1* | 5.7±2.9* | ||
蕲蛇组 | 30例 | 治疗前 | 2.6±1.3 | 6.7±2.2 | 6.1±2.3 | 6.9±2.8 |
治疗后 | 1.5±0.7**# | 3.5±1.5**# | 2.5±1.5**# | 3.9±1.5**# | ||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P < 0.05,**P < 0.01;与西医组治疗后比较,#P < 0.05。 |
蕲蛇善治风湿顽痹,《本草纲目》:“能透骨搜风,截惊定搐,为风痹、惊搐、癞癣、恶疮要药,取其内走脏腑、外彻皮肤,无处不到”,其力强于诸蛇,为“截风要药”,得效甚速,对于中医痹证之尫痹效果甚佳。现代研究已揭示蕲蛇具有强烈的生物活性,具有很强的抗炎镇痛作用[6]。类风湿关节炎活动与免疫功能异常密切相关[7],而蕲蛇对类风湿关节炎有很强的免疫调节作用[8],可以通过对TNF-α及白细胞介素等细胞因子进行免疫调节作用[9]。类风湿关节炎还常伴有严重高凝状态,临床表现为D-二聚体、血小板异常升高,也与中医痹证血瘀阻络机制相契合[10],而蕲蛇则有很强抗凝活血作用[11],其有效成分具有降低血中纤维蛋白原浓度及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12],起到活血通络的作用。而从本研究得到的结果,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蕲蛇对于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改善机制,即从免疫调节、抗凝活血来改善类风湿关节炎的活动性。而且本研究还提示了蕲蛇改善类风湿患者低蛋白的作用,为机体免疫的改善,正气的扶助,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1] | 艾欣, 桂伟. 风湿疾病常用虫类药物临床体会[J]. 湖北中医杂志,2015,37 (8) : 40 |
[2] | 刘栩, 路晓燕, 赵岩, 等. 类风湿关节炎诊断和缓解标准及其进展[J]. 中华内科杂志,2010,49 (4) : 354–356 |
[3] |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 类风湿关节炎诊断及治疗指南[J].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0,14 (4) : 265–270 |
[4] | 姚茹冰. 类风湿关节炎缓解标准的比较与应用[J]. 医学研究生学报,2015,28 (7) : 759–760 |
[5] | 刘素苗, 张莉芸, 马丹. 临床疾病活动指数和简化疾病活动指数在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性评估中的比较研究[J]. 中华风湿病杂志,2012,16 (9) : 601–603 |
[6] | 王晓辉, 王化丽, 李旭. S尖吻蝮蛇蛇毒中镇痛成分的研究[J].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01,22 (4) : 198–199 |
[7] | 张彦, 范成明. 类风湿关节炎与免疫球蛋白糖基化[J].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1,5 (4) : 243–244 |
[8] | 谷恒存, 丁兴红. 蕲蛇水提液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免疫调节作用[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2 (10) : 2676–2677 |
[9] | 张纪达, 范永升, 温成平, 等. 蕲蛇水提取物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血清TNF-α、IL-6和IL-10的影响[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27 (5) : 1407–1409 |
[10] | 姚茹冰, 蔡辉, 郭郡浩. 论血瘀与类风湿关节炎发病及治疗的相关性[J]. 河北中医,2009,31 (5) : 771–773 |
[11] | 马建芳, 谢德辉. 蕲蛇酶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凝血/纤溶系统的影响[J]. 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5,13 (11) : 820–821 |
[12] | 牛建平, 徐娜. 蕲蛇酶注射液对血小板影响的临床观察[J]. 海峡药学,2010,22 (4) : 1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