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信息
- 郭海霞, 刘刚
- GUO Hai-xia, LIU Gang
- 电火针洞式引流联合局部封闭治疗头部脓肿性穿掘性毛囊周围炎疗效观察
- Analysis of the efficacy of annular drainage with electric pyropuncture needle therapy combined with blocking therapy in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perifolliculitis capitis abscedens et suffodiends
- 天津中医药, 2016, 33(9): 541-544
- Tianji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16, 33(9): 541-544
- http://dx.doi.org/10.11656/j.issn.1672-1519.2016.09.09
-
文章历史
- 收稿日期: 2016-03-12
头部脓肿性穿掘性毛囊周围炎是发生于头皮部位的慢性化脓性皮肤病,本病病因学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常规抗生素、手术及激光治疗效果均不佳,是临床上较为难治的皮肤病之一。本科近2年来门诊采用电火针洞式引流联合皮损内注射糖皮质激素封闭治疗 32例患者,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2014年6月—2015年1月就诊于本科门诊的头部脓肿性穿掘性毛囊周围炎患者,符合诊断标准[1],治疗前检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及血脂血糖均未发现异常,抽取囊肿内脓液行细菌培养均阴性。近2月内未进行任何治疗。典型临床表现为:头部单发或多发半球状直径(0.81~3.85)cm左右囊肿,皮损上毛发不同程度脱落、质软,部分有溃口,挤压有黄绿色脓液溢出,重症者结节相互贯通,压迫结节可在相接近或距离较远的瘘孔中排出脓汁,发病部位以头顶部及枕部为主。纳入标准:符合本病的诊断标准,年龄18~45岁,愿意参加试验,均签署知情同意保证书的患者。排除标准:1)不符合诊断标准者。2)过敏体质者、瘢痕体质者。3)不能坚持治疗或未遵循规定的治疗方案治疗,从而影响资料的真实性和影响疗效评定的患者。4)合并有其他严重全身性疾病者,如: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造血系统疾病。5)精神病患者。6)治疗期间不能遵医嘱或因职业需要常暴露在日照或紫外线照射下的患者。最终纳入患者64例,将所选患者按照就诊顺序,依据随机数字表,把患者随机分至治疗组和对照组中。本研究所收集64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 18~ 45岁,两组平均年龄分别为(24.49±5.32)岁、(24.51±4.67)岁;平均病程分别为(6.78±2.51)月、(7.03±2.53)月(详细情况见表 1)。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及病情程度分级[2] (病情程度分级量化标准见表 2,病情程度分级情况见表 3)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组别 | 例数 | 疼痛 | 囊肿数 | 囊肿大小 | 秃发面积 |
治疗组 | 32 | 2.87±1.43 | 3.81±1.38 | 3.25±1.21 | 2.75±1.01 |
对照组 | 32 | 2.86±1.5 | 23.68±1.35 | 3.31±1.20 | 2.81±1.32 |
注:两组治疗前病情程度分级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
64例患者均剃光头发,常规碘伏消毒头皮,用2%利多卡因作局部麻醉,治疗组采用由传统电刀改良的电火针(在电刀笔头部连接一枚无菌针灸针而形成改良的电火针)处理伤口。用电火针自皮肤至囊肿内壁全层电灼形成洞式切口,充分引流,清除变性坏死组织,以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创腔,然后放置雷尔纱条引流;每日或隔日换药,待换药见创腔无明显脓性分泌物(约2~3次换药后),将复方倍他米松(商品名得宝松,美国先灵葆雅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L20030025)与 2%利多卡因按 1:1混合均匀,先将药液缓慢注入囊腔内,再分别行脓肿基底部及脓腔壁内注射,出针后用棉球压迫创口5 min,毕后用无菌纱布敷盖及绷带加压包扎,每周换药,共1~3次。每次复方倍他米松用量<2 mL,未愈者1个月后根据病情需要重复治疗。对照组:术前准备同上,待麻醉满意后,顺毛发生长方向切开脓肿,长度与脓肿直径相仿,切入脓腔引出脓液,以手指分离脓腔内纤维间隔,尽可能清除坏死的皮下组织,以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至无明显脓液后填塞雷尔纱条,一般无菌纱布加压包扎创口。每日或隔日换药,直至伤口愈合。
1.3 观察指标临床疗效,治疗后伤口愈合时间,瘢痕大小,秃发面积。
1.4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痊愈:囊肿全部消退,自觉症状消失;显效:囊肿消退≥70%,症状明显改善;有效:囊肿消退 ≥30%,症状有所改善;无效:囊肿消退不足30%或加重,症状无改善。
1.5 统计分析所有统计学分析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描述,正态分布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计量资料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率的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观察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32例),对照组总有效率100%(32例),治疗组与对照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电火针洞式引流联合皮损内注射糖皮质激素法与传统切开引流法治疗头部脓肿性穿掘性毛囊周围炎疗效相当,具体见表 4。
由表 5可知,治疗后两组伤口愈合时间差异有显著性意(P<0.05),提示联合组在术后伤口愈合的时间要短于切开组。两组局部创面愈合后瘢痕大小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联合组在术后瘢痕明星小于切开组。
表 6结果表明,治疗组治疗前后秃发面积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联合组术后秃发面积明星小于切开组,秃发改善明显。
头部脓肿性穿掘性毛囊周围炎(PCAS),是一种头部慢性化脓性炎症性皮肤病,系多数聚集的毛囊炎及毛囊周围炎在深部融合后相互贯穿形成的脓肿。本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多认为与自身免疫反应及细菌感染造成的组织破坏有关[1, 3]。主要发病人群为成年男性,通常慢性、反复发作。目前临床多采用外科切开排脓,抗生素与糖皮质激素联合应用等综合治疗方法。外科切开一般行扩大切口引流术,组织损伤较重,出血较多,过程痛苦,长时间换药组织纤维化不易愈合,易造成瘢痕增生或挛缩,局部瘢痕秃发,患者满意度低,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2]。
中医称本病为“蝼蛄疖”,俗名“蟮拱头”[4]。一般认为多因素体虚弱,复感风湿热邪,蕴结肌肤,郁久生脓而成此病[5]。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此类就诊患者近年明显增多,多数是中青年男性,考虑与劳累,精神负担过重,饮食不当,火邪上攻,外感风邪蕴阻于皮肤有关。该病病程缓慢,此起彼伏,如果治疗不当,数年甚至数十年经年不愈,给患者的心身带来极大痛苦。
火针疗法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传统针灸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火针烙法排脓古称“燔针蟀刺”,是用来治疗体表脓肿的一种古老方法,是以“给邪出路、去腐生肌”为中医理论根据[6]。烙脓时火针烧红作用有三:一是针具在高温下消毒灭菌;二是以针代刀,穿破脓腔以引流;三是止血作用,烧烙局部小血管,防止出血[7-8]。 中医学文献记载与现代临床实践证明火针烙法不仅具有针的刺激而且具有温热的效果,还能行气活血,引热外出,去瘀排脓[9]。明·张景岳《景岳全书》:“痈疽为患,无非气血壅滞,留结不行之所致,凡大结大滞者,最不易散,必欲散之,非借火力不能速也……”明·高武的《针灸聚英》:”宜破痈毒发背,溃脓在肉,外皮无头者,软不坚者以溃疡,阔大者按头、尾及中,以点记,宜下三针,决破出脓,一针肿上,不可按之,令脓随手而出,或肿大脓多,针时则侧身回避,恐脓射出污身。”在火针治疗疾病的机理方面,高武认为“火针亦行气,火针惟借火力,无补虚泻实之害”“盖火针大开其针孔,不塞其门,风邪从此而出”。明·陈实功《外科正宗》:“火针之法由来异,胜如服药并奇治,将针一点破皮囊,肿消痛止 、治鱼口、便毒、横痃症,用行药不得内消者”。近年来的临床研究表明,火针治疗后的血流动力学发生一定的改变,主要表现为,血流动力学速度加快,主要原因是微循环发生改变,它可直接影响血流速度[10]。另外,有研究表明[11]针刺局部后病变的周围皮肤温度升高,温度的升高可以进一步加速局部的血液循环和局部组织代谢的加强,这种反应有利于炎症等病理反应的消失和肌肉皮肤等正常组织的营养质给。有报道[12-13]指出,火针疗法刺激病变部位,可以减轻或改善局部组织水肿,使其充血减少,减轻粘连,从而加快局部的血液循环,改善代谢水平,使受损组织和神经重新恢复。综上所述,火针疗法具有引热外出,行气活血化瘀、温经通络的功效。因此能广泛运用于中医外科及皮肤科多种疾病。
电火针洞式引流术是对火针烙法排脓的临床改进,该术不仅具备传统火针烙法优点,还具有引流口不易闭合,引流通畅、损伤少等优点[14]。再者电火针使得正常组织和疮疡周围形成了一种间生态组织,可以将伤口的炎症限制在-定的范围内[6],避免了外科切开引流组织损伤重、患者痛苦大、切口不易愈合等缺点。张朝晖等[6]应用该法治疗50例糖尿病足,与传统切开引流术相比,在缩短愈合时间、减少伤口瘢痕,降低患者的截肢率等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提高了患者预后,取得较满意疗效。郝素贞等[15]应用火针洞式烙口联合提脓药捻引流技术治疗乳腺脓肿30例,与传统手术引流组比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认为火针洞式疗法可以减少换药次数,缩短愈合时间,提高乳房术后美观,保护乳房功能,是治疗乳腺脓肿较为理想的方法。
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具有抗炎、抗过敏 、抗免疫等作用[16],临床应用较广,其抗炎作用主要是非特异性的,对各种类型(感染、过敏 )炎症的不同阶段皆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还可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增生,减少胶原纤维细胞的增生,减少胶原纤维及细胞间质的合成,减轻或预防粘连和瘢痕形成。薛宛玲等报道[17]局部注射糖皮质激加氦氖激光治疗头部脓肿性穿掘性毛囊周围炎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局部注射可以避免口服糖皮质激素造成的不良反应,同时能够增加皮损部位糖皮质激素的浓度,从而充分发挥药物的作用。贾雪松等[18]用阿维A联合复方倍他米 松注射液等治疗头部脓肿穿掘性毛囊周围炎11例,8例(72.73%)患者获得满意疗效,治疗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认为阿维A联合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等治疗头部脓肿穿掘性毛囊周围炎可取得良好疗效好。本研究表明32例患者经电火针洞式切口引流+局部封闭治疗后总有效率为100%,与传统切开组疗效相当,但治疗后伤口愈合时间,瘢痕大小,秃发面积均明显优于传统切开组,治疗期间患者痛苦小,未发现不良反应,治疗结束后复查血 、尿 、肝、肾功能及血脂均无异常,随访半年无复发,无明显瘢痕及秃发,患者满意度高。可见采用联合疗法治疗头部脓肿性穿掘性毛囊周围炎,既可发挥火针洞式引流术通畅排脓、限制炎症的作用,又可发挥复方倍他米松的抗炎、抑制肉芽组织增生的作用。因此,两者联合应用 ,能够提高疗效,缩短病程,不良反应小,且美容效果满意,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1] | 赵辨. 临床皮肤病学[M]. 南京: 江苏科技出版社, 2001 : 343 |
[2] | 胡承晓, 矫浩然, 李云平. 电火针烙法治疗体表脓肿对照观察[J]. 中国针灸, 2008, 28 (1) : 33–36. |
[3] | 冯西恩, 岳建平, 徐汉卿. 阿维A联合仙方活命饮治疗头部脓肿性穿掘性毛囊周围炎2例[J].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05, 19 (12) : 763. |
[4] | 赵炳南, 张志礼. 简明中医皮肤病学[M]. 北京: 中国展望出版社, 1983 : 107 |
[5] | 王晓红, 高国宇. 蝼蛄疖内、外治法选用体会[J]. 江苏中医药, 2008, 40 (3) : 72–73. |
[6] | 张朝晖, 马静, 卢旭. 电火针洞式引流术在糖尿病足治疗中的应用[J].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2012, 9 (4) : 220–222. |
[7] | 胡承晓. 火针烙法排脓治疗面部化脓性皮脂腺囊肿33例[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7, 9 (5) : 150. |
[8] | 胡承晓, 矫浩然, 李云平. 火针烙法排脓治疗面部化脓性疖35例[J]. 中国针灸, 2007, 27 (9) : 648. |
[9] | 胡承晓. 粗火针烙法在中医外科的临床应用概况[J]. 中医外治杂志, 2007, 16 (6) : 47–49. |
[10] | 张晓霞, 吴之煌, 董明霞. 火针疗法治病机理初探[J]. 北京中医, 2007, 26 (9) : 576–578. |
[11] | 贺普仁. 火针的机理及临床应用[J]. 中国中医药, 2004, 10 (2) : 20. |
[12] | 吴峻, 喻海忠. 火针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实验研究生化检测报告[J]. 江苏中医药, 2003, 24 (4) : 38–39. |
[13] | 陆卫卫, 吴峻. 火针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的实验研究[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3, 12 (21) : 2278–2279. |
[14] | 卢旭亚, 李品川, 张朝晖. 电火针洞式引流术对减少体表脓肿扩散的影响[J]. 江苏医药, 2014, 40 (10) : 1223–1224. |
[15] | 郝素贞, 李敬华, 潘玉荣, 等. 火针洞式烙口联合提脓药捻引流技术治疗乳腺脓肿的疗效评价[J]. 中国医学创新, 2013, 10 (23) : 11–12. |
[16] | 江连枝. 局部封闭治疗囊肿性痤疮40例[J].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04, 18 (7) : 443–444. |
[17] | 薛宛玲, 赵建国, 张雷峰. 局部注射加氦氖激光治疗头部脓肿性穿掘性毛囊周围炎30例[J]. 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 2009, 23 (8) : 44. |
[18] | 贾雪松, 钟文英, 王娟, 等. 阿维A联合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等治疗头部脓肿性穿掘性毛囊周围炎疗效观察[J]. 中国皮肤性病杂志, 2010, 24 : 2638–26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