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信息
- 崔艳兰, 张潞帆, 刘纳文
- CUI Yan-lan, ZHANG Lu-fan, LIU Na-wen
- 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证素研究
- Analysi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ndromes elements in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 天津中医药, 2017, 34(1): 37-39
- Tianji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17, 34(1): 37-39
- http://dx.doi.org/10.11656/j.issn.1672-1519.2017.01.09
-
文章历史
- 收稿日期: 2016-09-20
2. 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中医科, 天津 300192
近年来,2型糖尿病(T2DM)病人的激增是造成全世界糖尿病病人总数剧增的主要原因[1],其占糖尿病总数约90%[2],成为继癌症之后又一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顽疾。生活方式和药物干预是治疗T2DM的主要手段。研究表明[3],生活方式干预可有效降低糖尿病的发生率,但因诸多原因[4-5],患者依从性较差,仍难达到良好效果。辨证论治是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关键[6-8],而T2DM的中医分型缺乏统一、客观的标准,涉及证型多而杂,治疗也各有侧重[9]。本研究试图通过采用“证素辨证”法,参照《证素辨证学》[10] 192例T2DM的患者进行中医证素及证素组合分布情况进行研究,为该病的中医临床辨证施治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192例患者均为2015年7月—2015年9月期间,就诊于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内分泌门诊,具有独立认知能力,可配合调查的T2DM患者。糖尿病的诊断均符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排除合并急性病、误纳入患者。其中男87例,女105例。年龄范围28~80岁,平均年龄(64.52±0.39)岁。
1.2 中医病位证素的评判标准参考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2011年版,同时结合《中医临床诊疗术语》中的相关标准,及《证素辨证学》。病位证素积分在肝≥70分,且脾<70分、肾<70分为肝组,病位证素积分在脾≥70分,且肝<70分、肾<70分为脾组,病位证素积分在肾≥70分,且肝<70分、脾 <70分为脾组。
1.3 调查方法由经过培训合格的研究人员,利用统一表格,统一询问,采集填写。观察指标:性别、年龄、病程,并发症,睡眠时间,体重指数(BMI,kg/m2)。
1.4 统计分析采用SPSS 19.0软件,双人双次输入。单因素方差分析各项指标与研究证型之间的相关性,计量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为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2 研究结果 2.1 一般资料将3组的一般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各组性别比例、年龄、BMI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睡眠时间上肝组、肾组较脾组短,且有显著差异(P<0.01,P<0.05);肝组和肾组无统计学差异(P=0.619>0.5)。具体结果详见表 1。
组别 | 例数(个) | 性别(男/女) | 年龄(岁) | 病程(年) | BMI(kg/m2) | 睡眠时间(h/d) |
肝组 | 123 | 52/71 | 62.88±8.47 | 9.03±7.23 | 25.50±3.33 | 6.55±1.47 |
脾组 | 38 | 16/22 | 64.00±9.91 | 8.98±7.04 | 25.35±3.51 | 7.06±1.26 |
肾组 | 31 | 43088 | 64.52±10.31 | 11.49±8.17 | 25.79±2.90 | 6.40±1.61 |
由表 2可知:T2DM患者的高血压、冠心病、脂代谢紊乱的发生率在肝、脾、肾各组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因为糖尿病肾病在肝、脾组的人数分布为零,所以无法对糖尿病肾病进行分析。
例(%) | |||||
组别 | 并发症 | 高血压 | 冠心病 | 脂代谢紊乱 | 脑血管病 |
肝组 | 123 | 62(50.4) | 25(20.3) | 8(6.5) | 6(4.9) |
脾组 | 38 | 12(31.6) | 04(10.5) | 2(5.3) | 2(5.3) |
肾组 | 31 | 15(48.4) | 05(16.1) | 1(3.2) | 3(9.7) |
χ2值 | 4.2 | 1.976 | 0.512 | 1.075 | |
P值 | 0.122 | 0.372 | 0.774 | 0.584 |
共纳入实性证素11个(实性证素中瘀、脓、虫积、毒、血热、血寒、饮、燥、暑、动风、动血诊断阈值≥70的患者数是0),虚性证素5个(虚性证素中阳浮、亡阴、脱、气陷、气脱、亡阳、精亏、不固诊断阈值≥70的患者数是0)。结果表明:①阳亢、湿、痰、气滞、血瘀、热为主要实性证素,与其他实性证素分别进行卡方检验,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阴虚为最主要虚性证素与其他虚性证素分别进行卡方检验后,均有显著差异(P<0.01);阳虚为次要证素与其他虚性证素检验后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频率分布见表 3。
实性证素 | 频率 | 构成比(%) | 虚性证素 | 频率 | 构成比(%) |
阳亢 | 62 | 50.41 | 阴虚 | 85 | 69.11 |
湿 | 59 | 47.97 | 阳虚 | 60 | 48.78 |
痰 | 52 | 42.28 | 血虚 | 37 | 30.08 |
气滞51 | 41.46 | 气虚 | 24 | 19.51 | |
血瘀 | 40 | 32.52 | 津亏 | 2 | 1.63 |
热 | 33 | 26.83 | |||
寒 | 19 | 15.45 | |||
水停 | 11 | 8.94 | |||
外风 | 10 | 8.13 | |||
食积 | 2 | 1.63 | |||
闭 | 1 | 1.63 | |||
总计 | 341 | 总计 | 208 |
共纳入实性证素10个(实性证素中瘀、脓、虫积、毒、血热、血寒、饮、燥、暑、外风、动血、动风诊断阈值≥70的患者数是0),虚性证素6个(虚性证素中阳虚、阳浮、亡阴、脱、气脱、亡阳、精亏、不固诊断阈值≥70的患者数是0)。结果显示:①湿为最主要的实性证素,与其他各实性证素进行卡方检验,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气虚、阳虚为最主要的虚性证素,与其他虚性证素分别进行卡方检验,均有明显差异(P<0.01)。频率分布见表 4。
实性证素 | 频数 | 构成比(%) | 虚性证素 | 频数 | 构成比(%) |
湿 | 24 | 63.2 | 气虚 | 31 | 81.6 |
气滞 | 11 | 28.9 | 阳虚 | 31 | 81.6 |
寒 | 8 | 21.1 | 血虚 | 11 | 28.9 |
痰 | 8 | 21.1 | 阴虚 | 8 | 21.1 |
水停 | 5 | 13.2 | 气陷 | 2 | 5.3 |
血瘀 | 3 | 7.9 | 津亏 | 1 | 2.6 |
阳亢 | 3 | 7.9 | |||
食积 | 2 | 5.3 | |||
热 | 1 | 2.6 | |||
闭 | 1 | 2.6 | |||
总计 | 66 | 总计 | 84 |
共纳入实性证素10个(实性证素中瘀、脓、虫积、毒、外风、血热、血寒、食积、燥、暑、闭、动风、动血诊断阈值≥70的患者数是0),虚性证素5个(虚性证素中阳虚、阳浮、亡阴、脱、气陷、气脱、亡阳、精亏、不固诊断阈值≥70的患者数是0)。结果表明:①湿为最主要的实性证素,与其他各证素分别进行卡方检验,均有显著差异(P<0.01);②阳虚为最主要的虚性证素,与其他证素分别进行卡方检验,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频率分布见表 5。
实性证素 | 频数 | 构成比(%) | 虚性证素 | 频数 | 构成比(%) |
湿 | 15 | 48.4 | 阳虚 | 27 | 87.1 |
痰 | 7 | 22.6 | 阴虚 | 15 | 48.4 |
寒 | 6 | 19.4 | 气虚 | 10 | 32.3 |
水停 | 6 | 19.4 | 血虚 | 6 | 19.4 |
热 | 5 | 16.1 | 精亏 | 1 | 3.2 |
血瘀 | 3 | 9.7 | |||
不固 | 2 | 6.5 | |||
饮 | 2 | 6.5 | |||
阳亢 | 2 | 6.5 | |||
外风 | 1 | ||||
总计 | 49 | 总计 | 59 |
整体上肝、脾、肾病位证素组性别构成、年龄分层、BMI指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睡眠时间上肝组、肾组的较脾组睡眠时间相对较短且有显著差异(P=0.000<0.05,P=0.001<0.05)。各组间高血压、冠心病、脂代谢紊乱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王平[11]等认为失眠病机当以肝郁为首,肝失疏泄以致形成气滞,火邪,痰癖等病理产物,扰乱神明,魂不安藏,病发不寐。杨志敏等[12]通过对近年的失眠专科临床观察,认为患者多因情志不遂,肝失调达,疏泄不能,气机郁结,肝用太过,魂不入肝而导致失眠。黄咨庆[13]通过研究仲景辨治失眠理论及临床研究指出:少阴受邪,或从传经或直中,皆可导致阴盛,心肾阳衰或阴阳不得相接,水火失交,最终导致心神浮越,神不归舍而引起失眠。常学辉[14]认为应从肾论治失眠,病机上主要为心肾不交、肝肾阴虚。临床辨治T2DM伴失眠时,可首要从肝肾论治,以期准确、迅速辨证,并注重调理肝肾。
3.2 病性证素结果分析肝、脾、肾病位证素组,实性证素中湿为主要证素,在论治T2DM病位在,肝、脾、肾时应注意湿这一病理因素。阳亢是病位在肝的T2DM患者的特发实性证素,气滞病位在肝、脾的T2DM患者都可出现。T2DM患者病位在肝时,容易出现阴虚;病位在脾、肾时容易出现阳虚。临床辨治T2DM时应注重肝阴的滋养,与脾、肾阳气的温补,同时注重祛除各脏腑湿邪;对患者饮食的调控,工作方式、睡眠时间、运动时间的合理建议,及不良情绪的疏导也十分重要。
[1] | 尤黎明, 吴英. 内科护理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 1 |
[2] | 黄玉芳. 病理学[M].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3: 1 |
[3] | Linda Klieman, Shauna Hyde, Kathy Berra.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isk reduction in older adults[J].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Nursing, 2006, 21 (55): 527–539. |
[4] | 岳莹. 系统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分析[J]. 糖尿病新世界, 2015, 13 (4): 16–17. |
[5] | 陈妍妍. 基于授权理论的健康教育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4:17-20. |
[6] | 杨彬. 治疗2型糖尿病药物最新研究进展[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 10 (3): 249–251. |
[7] | 杨彩凤, 曹茜, 沈永明. 2型糖尿病中医证候研究进展[J].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8, 27 (2): 106–109. |
[8] | 何泽民, 何勇强. 中医学辨证论治的属性及其指导意义[J]. 中医杂志, 2013, 30 (3): 189–191. |
[9] | 向茗, 曾光, 何军锋, 等. 运用证素辨证理论探讨2型糖尿病中医辨证分型[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5, 18 (8): 2684–2687. |
[10] | 朱文峰. 证素辨证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6 |
[11] | 王平, 孔明望. 疏肝解郁论治失眠[J]. 湖北中医杂志, 2001, 10 : 17–18. |
[12] | 杨志敏,老鹰荣,曾亮,等.失眠中医研究之浅见[C]. 中国睡眠研究会,2006:6. http://cn.bing.com/academic/profile?id=681325fa330af3a823798cb0b8bf15a3&encoded=0&v=paper_preview&mkt=zh-cn |
[13] | 黄咨庆.仲景辨治失眠理论及其临床应用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4:38. http://cn.bing.com/academic/profile?id=4b6ad9014a3450a2d2f72abb2570066a&encoded=0&v=paper_preview&mkt=zh-cn |
[14] | 常学辉, 杜萌萌. 浅议"失眠从肾论治"[J]. 时珍国医国药, 2014, 25 : 419. |
2. Depar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ianjing First Center Hospital, Tianjing 300192,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