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信息
- Giorgos Tzigkounakis, 仲强惟, 穆鸽
- Giorgos Tzigkounakis, ZHONG Qiang-wei, MU Ge
- 中医治疗外伤体会
- Experience of treatment of traumatic injuries b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天津中医药, 2017, 34(1): 66-68
- Tianji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17, 34(1): 66-68
- http://dx.doi.org/10.11656/j.issn.1672-1519.2017.01.16
-
文章历史
- 收稿日期: 2016-05-03
2. 天津中医药大学, 天津 300193
在中医学中,外伤属于导致人体失衡的病因之一。外伤包括扭伤、拉伤、骨折、烫伤、烧伤、挫伤以及动物叮咬。为了促进和提高愈合过程,根据损伤的类型、分期和严重程度,以不同的形式和治疗方案进行治疗。
本文旨在研究分析中医针药结合在外伤不同分期的治法与应用,以促进愈合进程。
根据主要临床表现,创伤可分为3个主要阶段。临床的病理表现作为主要辨证依据,结合中医理论,指导医师根据不同阶段的情况制定治疗方案。
1 第一阶段——急性期创伤第一阶段主要表现为急性疼痛、发热和肿胀。发热是由于其温热的性质,通常表现为患处发红。然而,发热有时不与发红同时出现。造成这种发热的是炎症。
炎症是一个复杂的身体反应机制,其基础是自然免疫,由伤害性的刺激引发。炎症一词源自拉丁语inflammo,意为点燃[1]。其主要特点包括红、热、肿、疼痛或压痛以及功能丧失。
触发炎症的原因是组织损伤,其目的是保护。它可以分离受损组织,使外来物质失活,最终将其排出体外。轻度的炎症被认为对患者有利,因其造成的功能丧失迫使患者休息发炎部位以促进愈合。然而,严重的情况下,炎症造成的身体部分功能丧失可能会危及病人的生命。例如脑膜炎(细菌感染),大脑的炎症和肿胀可能会导致昏迷或死亡。
炎症反应可分为五步:1)识别有害因子。2)白细胞募集。3)驱除有害因子。4)调节免疫应答。5)解决(修复)。这种触发和调节炎症反应的一系列免疫机制,可以进一步描述如下:一旦组织受损,细胞就会破裂。其结果是,破裂细胞的化学成分被释放在细胞外间隙中。所释放的化学物质作用于免疫系统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向它们发出当前情况和需要做出反应的信号。例如,细胞碎片需要被清除或存在潜在的外来体或传染性微生物需要被清除,这就会引起免疫和上皮细胞的炎症反应[2]。
炎症的一个初步反应是在受影响部位增加血流供应(充血)。这使血管扩张,血管扩大供应更多的血液。血流量增加会导致发热和发红,促使组织肿胀。急性疼痛主要由于局部神经末梢受到受损细胞和炎症细胞释放的化学物质的刺激。
炎症可以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3个阶段。在这个阶段(急性期),需要处理急性期炎症反应开始及其表现。受损组织释放出细胞化学物质之后,去除病原体和细胞碎片的一系列吞噬反应开始。在急性期的疼痛根据受伤的严重程度,持续几个小时到几周。
根据中医理论,受伤的局部属气滞血瘀。而在这个阶段的治疗不仅要行气活血,还需要清热(瘀滞产生)解毒,化瘀止痛。
中医的“毒”常是指热性病原微生物进入人体产生的毒邪。没有皮损的外伤,毒邪无法进入人体。然而Heuertz认为热毒出现并引起炎症,是因为妨碍了患处气的正常流动。Heuertz对热毒产生机制的描述如下:外力作用导致血溢脉外,与此同时卫气与之相结合。有温煦作用的卫气加热离经之血从而产生毒素。因此,外伤导致气血“泄”的关系(与正常相反)。气血的关系导致组织发红,肿胀和坏死,即产生毒邪[3]。
中药治疗时,方中首选寒凉药。这类中药可以减轻炎症,因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疼痛。另外还应选用行气活血的中药。
针灸治疗时,因为是在急性期,受伤部位影响到的穴位及阿是穴应限制使用,使用这些穴位可能会加重不适感。相反,应选取受影响经脉上的远端穴位或者其表里经上的穴位。因急性期属实证,故应用泻法。另外,选取血海可以清血分之热。为了减轻炎症和肿胀,与津液相关的脏腑、经络也应选用(三焦——决渎之官,脾——运化水液,肺——通调水道,肾——主水)。可选的穴位包括:阳池、太白等原穴,尺泽、阴谷等合穴(水穴)。另外,助肾阳化水气的复溜穴亦可选用。若有骨折,则加髓会(绝骨)和骨会(大杼)。
最后,急性期在上述穴位的基础上,可加受影响经脉上的郄穴以减轻疼痛。
2 第二阶段——亚急性期外伤的第二阶段,亚急性期炎症开始消退,修复和愈合开始进行。在这一阶段的组织修复为肉芽组织形成,成纤维细胞合成新的胶原蛋白。这时的组织非常脆弱,容易受到伤害。疼痛可伴随组织抵抗力(新组织受到压迫),主要出现在活动范围的极限。依受伤的严重程度,这个阶段持续10 d到6周。
因炎症的逐渐减轻,受伤区域主要是气血津液的壅滞。此外,受损组织的防御系统减弱,使其容易受到如风、湿等外邪的侵害。肿胀可能仍然存在,特别是第一阶段的治疗被忽视或处理不充分时。
这一阶段的治疗策略类似于第一阶段,但由于炎症的减轻,应以活血祛瘀为主,清热为次。因此较第一阶段的用药,寒凉药应适当减少。
此外,应加祛除风寒湿邪的中药,以防风寒湿邪侵袭导致痹症。这类中药可根据当地气候,所处节气和患者体质选择。例如,素体阳虚的人在寒冷的冬季受伤,可以使用祛风寒,性质温热的中药。
针刺方面,除了第一阶段使用的穴位,可以酌情增加局部穴位。亚急性期通常是虚实夹杂(气滞血瘀兼气虚)证型。祛瘀的同时需要补气。如果瘀血持续存在,根据经典可以选用治疗一切血分问题的膈俞。因为组织正在修复并产生新的胶原蛋白,也可考虑滋阴。若有骨折,则加髓会(绝骨)和骨会(大杼)。
此外,还可根据受伤部位选取祛风穴位。如:头面部受伤加风池,背部受伤加风门,肩胛、肩臂受伤加秉风,臀部、大腿受伤加风市等。
3 第三阶段——恢复期通常情况下在外伤的第三阶段炎症已经消失。这个阶段的疼痛因组织抵抗力而出现。这时关注受伤组织再生和排出可能导致的风寒湿症(痹症)的外邪。这一阶段对防止变成慢性病十分重要。
治疗与第二阶段相似,行气活血,祛瘀止痛。而这一阶段大多热已清,只需很少的寒凉药。为促进气血运行,消除瘀滞,可用偏温热的方剂。滋补肾脏的中药也可使用,以增强和刺激软骨、韧带和骨骼的重新生成。方中也应增加养阴的中药。针刺时,选用补气祛瘀的穴位。局部放血拔罐也可帮助祛除瘀血。
另外,选用可以促进组织再生的肾经原穴(太溪)和背腧穴(肾俞)。若有骨折,可加髓会(绝骨)和骨会(大杼)。
中国武术界有流传千年的特殊中药成方,可以促进如擦伤和肌肉酸痛等外伤的恢复。跌打酒就是根于中医的制剂之一。这种方剂的成分严格保密,代代相传,故不被人知。传统的做法是将中药置于米酒中,埋藏数月甚至数年,直至药中的有效成被提纯析出。然后作为擦剂外用。其主要作用是活血祛瘀止痛。因此,其中寒凉药(消炎)和温热药(行气活血)常混合使用。
一些专为受伤第一阶段准备的跌打酒,含有更多寒凉药,另一些针对第三阶段甚至慢性病的则以温热药为主。
有趣的是2010年西方科学第一次证实中药膏对骨折有效[4]。临床试验分别在体外和体内评估中药续断、接骨木、三七、红花、大黄、栀子的疗效。本试验得出的结论是,经皮输送的汤剂的化学成分,可以通过抑制一氧化氮,促进血管生成和骨愈合来控制炎症。
以上所述配方均在没有皮损的情况下外用。然而,有些中药还可以直接用于出血伤口上。例如云南白药,这个国家保密配方可以抗菌和保持稳态。这种粉末对于外伤、手术或脑出血导致的创伤,可以直接用于伤口止血或内服以抑制内部出血。云南白药可以促进患处血液循环,增加局部含氧量,从而减轻疼痛,促进愈合。亦可用于外伤肿胀和瘀血。
其他治疗外伤的中药配方还有跌打丸,筋骨跌打丸和正骨水。
中医通过中药和针灸可以有效治疗外伤。然而,重要的是在外伤的每个阶段注意病人的基本症状。只有准确的辨证分型,医师才能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案。这样选取的针灸穴位和中药方剂才可以帮助缓解疼痛、减少炎症、促进组织再生和愈合。
[1] | Stephenson, C, 2011. The Complimentary Therapist's Guide to Conventional Medicine[M]. Churchill Livingstone |
[2] | Wikepedia. Inflammation[EB/OL]. http://en.wikipedia.org/wiki/Inflammation. |
[3] | John Heuertz. The Three Stages of Traumatic Injur[EB/OL].[2013-12-10]. http://www.acupuncturetoday.com/mpacms/at/article.php?id=32231. |
[4] | Peng LH, Ko CH, Siu SW, et al. In vitro & in vivo assessment of a herbal formula used topically for bone fracture treatment[EB/OL].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20600749. |
2. 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ianjin 300193,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