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信息
- 步怀恩, 冉俐, 王雪颖, 徐芳, 张文浩, 于春泉, 王泓午
- BU Huai-en, RAN Li, WANG Xue-ying, XU Fang, ZHANG Wen-hao, YU Chun-qun, WANG Hong-wu
- 健康状态中医辨识文献计量学分析
- Bibliometric analysi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dentification of health status
- 天津中医药, 2017, 34(10): 664-666
- Tianji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17, 34(10): 664-666
- http://dx.doi.org/10.11656/j.issn.1672-1519.2017.10.05
-
文章历史
- 收稿日期: 2017-06-30
健康状态中医辨识是基于中医原创思维和健康理论,运用中医健康状态评价的方法和技术,进行系统集成而形成中医健康状态评价方法体系,对健康状态进行辨识[1]。世界卫生组织提出,21世纪的医学将从疾病医学向健康医学转变,进行健康状态中医辨识相关研究,符合这样的变化趋势,也符合新医改形势下卫生保健提倡的“关口前移”和“重心下移”[2]。2010年,“中医原创思维与健康状态辨识方法体系研究”被纳入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医基础理论重大研究专项,自项目启动以来,健康状态中医辨识在理论研究、调查研究和临床研究等方面都得到了长足发展[3]。为了解我国健康状态中医辨识的研究情况,对国内外公开发表的相关文献进行计量学分析,以探索健康状态中医辨识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及检索结果在中国知网(CNKI),维普网(VIP)和Pubmed等数据库进行检索,检索时间为建库以来至2017年6月发表的文献,以“健康”、“健康状态”、“辨识”、“中医辨识”、“health status”、“identification”为主题词进行检索,共检索到文献1 277篇,其中中文文献1 151,英文文献126篇,剔除重复发表、非健康状态中医辨识的文献后,共纳入288篇文献,其中中文文献279篇,英文文献9篇。
1.2 分析方法采用SPSS 19.0建立数据库,对全部文献的来源、年发文量、作者、文献基金资助情况、文献类型及研究方法等进行计量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构成比进行描述。
2 结果 2.1 文献来源统计健康状态中医辨识相关研究文献的来源数据库统计,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所占比例最大,为74.65%,其余依次为重要会议论文、硕士论文、PUB MED数据库重要报纸及博士论文数据库。具体数据见表 1。
文献来源数据库 | 文献数量 | 百分比(%) |
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 | 215 | 74.65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 33 | 11.45 |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 19 | 6.60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 3 | 1.04 |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 9 | 3.13 |
PUB MED数据库 | 9 | 3.13 |
合计 | 288 | 100.00 |
根据检索结果,健康状态中医辨识文献最早发表于1995年,2010年以前每年发表相关文献数量较少且无显著增加。2011年开始相关研究文献有较明显增长,仅2011年文献数量就相当于2010年及以前的发文量总和。2011-2016年相关研究文献数量保持了比较稳定的增长。具体数据见表 2,文献变化趋势见图 1。
年份 | 文献量 | 百分比 (%) |
累计 (%) |
年份 | 文献量 | 百分比 (%) |
累计 (%) |
1995 | 1 | 0.3 | 0.3 | 2011 | 25 | 8.7 | 17.4 |
2004 | 1 | 0.3 | 0.7 | 2012 | 29 | 10.1 | 27.4 |
2006 | 1 | 0.3 | 1.0 | 2013 | 41 | 14.2 | 41.7 |
2007 | 5 | 1.7 | 2.8 | 2014 | 38 | 13.2 | 54.9 |
2008 | 3 | 1.0 | 3.8 | 2015 | 50 | 17.4 | 72.2 |
2009 | 7 | 2.4 | 6.3 | 2016 | 59 | 20.5 | 92.7 |
2010 | 7 | 2.4 | 8.7 | 2017 | 21 | 7.3 | 100.0 |
在排除9篇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的文章后,健康状态中医辨识文献第一作者所在地区的检索结果显示,北京市的大学、医院及研究单位发表相关研究文献最多,占279篇文献的18.64%,其余依次为广东、浙江、福建、天津、上海等省及直辖市。具体数据见表 3。
作者地区 | 百分比(%) | 累计(%) |
北京 | 52 | 18.64 |
广东 | 42 | 15.05 |
浙江 | 27 | 9.68 |
福建 | 26 | 9.32 |
天津 | 21 | 7.54 |
上海 | 19 | 6.81 |
四川 | 11 | 3.94 |
山东 | 10 | 3.58 |
湖北 | 10 | 3.58 |
其它 | 61 | 21.86 |
在279篇健康状态中医辨识研究文献中,56.3%的文献无基金资助,其余43.7%获得各级各类项目的资助,主要资助来源为973计划和厅局级项目。279篇文献中,流行病学研究文献占44.1%,其余依次为综合及述评、理论研究、专家经验总结等。具体情况见表 4。
基金来源 | 文献类型 | 合计(%) | |||||
理论研究 | 综述及述评 | 专家经验总结 | 临床研究 | 流行病学研究 | 其它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4 | 2 | 1 | 1 | 5 | 0 | 13(4.7) |
973计划 | 15 | 17 | 2 | 0 | 6 | 3 | 43(15.4)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 2 | 1 | 0 | 0 | 2 | 0 | 5(1.8) |
省部级项目 | 3 | 4 | 0 | 2 | 5 | 0 | 14(5.0) |
厅局级项目 | 2 | 3 | 0 | 3 | 33 | 0 | 41 (14.7) |
其它来源项目 | 0 | 0 | 0 | 0 | 5 | 1 | 6(2.2) |
无基金资助 | 18 | 37 | 15 | 11 | 67 | 9 | 157(56.3) |
合计(%) | 44(15.8) | 64(22.9) | 18(6.5) | 17(6.1) | 123(44.1) | 13(4.7) | 279(100.0) |
共有140篇研究文献采用了现代医学研究方法,其中采用描述流行病学中现况调查方法的有88篇,比例为62.86%,采用实验性研究的有32篇,比例为22.86%,采用分析流行病学方法的有15篇,比例为10.71%,采用筛检试验方法的有5篇,比例为3.57%。
3 讨论 3.1 健康状态中医辨识研究将继续深入自“中医原创思维与健康状态辨识方法体系研究”启动以来,健康状态中医辨识的研究文献数量在2010年以前的年均不足10篇基础上取得了明显且稳定的增长,在理论研究、调查研究和临床研究等方面均获得不少成果。除此之外,不少团队对健康状态中医辨识研究不断深入,如俞若熙[4]选择阴虚质、阳虚质和平和质的受试者进行基因聚类和基因分类器研究, 探讨体质分类情况与基因聚类的关系,同时对阴虚体质与阳虚体质的特征和差异表达基因及路通的生物学功能进行评价, 探析其健康状态的分子生物学基础。廖凌虹[5]对循环细胞信号分子系统作为中医健康状态辨识微观指标的重要来源进行了探讨。李生强等[6]则分析了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研究生命健康问题及整体状态的动态变化的重要性。这些研究成果显示,客观化、微观化和系统化将是健康状态中医辨识的发展趋势。
3.2 健康状态中医辨识研究方法需不断丰富完善目前,健康状态中医辨识的研究方法主要为流行病学的现况调查,大多数研究是调查某地健康人群的中医体质分布情况,对健康状态中医辨识方法进行全面评价的高质量筛检试验较少,研究方法简单,研究的代表性、样本量均不足。此外,除了调查研究和临床研究,健康状态中医辨识研究还需要进行多学科交叉联合,李灿东等[7]探讨了健康状态辨识模型算法的框架,周萱等[8]初步分析了中医健康状态精气神动态模型架构,对建立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中医辨识模型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3.3 健康状态中医辨识符合我国健康事业发展需求“健康中国2030”规划是中国今后15年推进健康中国的行动纲领。“健康中国2030”的核心要求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持以基层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推行健康生活方式,减少疾病发生,强化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实现全民健康。健康状态中医辨识的研究内容及实际意义与规划完全契合,健康状态中医辨识的主要任务就是在基层医疗机构对社区人群的健康/疾病状态进行辨识,以期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达到二级预防的目的,在此基础上,推行健康生活方式,更好进行疾病的一级预防,同时推动中医相关健康产业的发展。健康状态中医辨识方法是我国健康事业发展的需要,是丰富卫生保健方法体系的需要,对更好地维护全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1] | 走近"973"——深入解读中医原创思维与健康状态辨识——访"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王琦[J]. 世界中医药, 2013, 32(1): 5-6.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filename=sjza201301002&dbname=CJFD&dbcode=CJFQ |
[2] | 孟仲莹, 杜兆辉. 实践社区健康管理提升社区健康水平[J]. 中华全科医学, 2011, 23 (7): 1101–1102. |
[3] | 邢玉瑞. 关于中医原创思维方法体系的初步研究[J]. 中医杂志, 2012, 41 (1): 8–11. |
[4] | 俞若熙. 基于阴虚、阳虚体质基因表达的健康状态微观辨识研究[D]. 北京: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3. http://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026-1013205651.htm |
[5] | 廖凌虹. 循环细胞信号分子系统作为中医健康状态辨识微观指标的探讨[J]. 福建中医药, 2014, 30 (3): 4–5. |
[6] | 李生强, 谢冰颖. 中医健康状态辨识与系统科学[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5, 32 (9): 3137–3139. |
[7] | 李灿东, 杨雪梅, 甘慧娟, 等. 健康状态辨识模型算法的探讨[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1, 18 (6): 1351–1355. |
[8] | 周萱, 曹姗, 冯闲野, 等. 试论中医健康状态精气神动态模型的构建[J].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 34 (3): 145–1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