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信息
- 莫慧颖, 李秋霞, 陈宝贵
- MO Hui-ying, LI Qiu-xia, CHEN Bao-gui
- 陈宝贵教授运用芳香类药治疗脾胃病经验
- CHEN Bao-gui's experience in treating the spleen and stomach diseases with aromatic medicines
- 天津中医药, 2017, 34(12): 793-795
- Tianji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17, 34(12): 793-795
- http://dx.doi.org/10.11656/j.issn.1672-1519.2017.12.01
-
文章历史
- 收稿日期: 2017-08-25
2. 天津市武清区黄花店医院, 天津 301708;
3. 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武清中医医院, 天津 301700
陈宝贵教授师从于张锡纯关门弟子柳学洙先生,中医大家任应秋教授、方药中教授等,从事中医临床工作50余年,为首届全国名中医。陈教授治验颇丰,尤善治脾胃病及脑病,其在运用芳香类药治疗脾胃病方面,匠心独运,笔者有幸跟随陈教授学习,现将经验总结如下。
1 芳香类药的应用原则 1.1 整体观念为指导陈教授谴方用药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人所处的自然、社会环境与人体局部脏腑功能的和谐统一是指导临床选方用药的核心。在运用芳香类药治疗脾胃病时尤为重视以下3方面的情况综合分析:1)人本身情志失调致机体脏腑失衡;2)自然节气的未至而至、至而不至等异常气候致营卫失和;3)生活、工作压力大致机体气血失调等。如忧思伤脾导致纳呆、头晕、腹泻等加用砂仁、木香、石菖蒲等;受长夏暑湿、秋冬雾霾气候影响的痰湿困脾者选用藿香、佩兰、白豆蔻等;社会公务劳心伤神导致肝胃不和者酌加沉香、佛手、香橼等。
1.2 动静相宜谈配伍陈教授每每强调处方用药应讲求动静相宜,以期将机体调整到阴平阳秘的状态。芳香类药多属动药,多辛香走窜,单用或多用恐损伤机体,临床应用多中病即止。但是根据辨证,精准配伍补益药,顺势而为,却可获得良效。如芳香类药配合养阴药补益使得气血生化有源,使补而不滞,也可防其滋腻太过而碍胃;芳香类药配伍补气药,可激发脾胃的升降功能,运脾开胃。动静相宜的配伍原则特别适用于脾胃病虚实夹杂,以虚为本者。
1.3 调整神机得疗效脾胃病患者多情志致病,以忧思过度或所思不遂最为常见。忧思伤脾,其妨碍脾气运化功能,导致脾胃之气结滞,进一步影响脾气升清和胃气降浊的生理功能而致病。再则,情志致病皆首伤心神,亦与肝气的疏泄作用密切相关。而数情交织,使气机的升、降、出、入失常,损伤心、肝、脾3脏。芳香类药多归脾、胃、肝经,味辛能行,芳香疏散,调整脏腑官窍的气血变化,达到调节五脏神机的作用。陈教授临床运用芳香类药治疗脾胃病多从调整神机方面考虑。情志不舒的患者辨证运用芳香类药疏导神机,每获良效。
2 芳香类药的应用介绍 2.1 芳香开窍醒神用石菖蒲石菖蒲,味辛、苦,性温,归心、胃经。芳香开窍,辛温达气,利痰化湿,醒神和胃。现代研究发现其具有抗血栓、抗动脉硬化、保护脑神经元、抗癫痫、抗抑郁、平喘、抗过敏、促进胆汁分泌、抗肿瘤等作用[1]。陈教授认为,石菖蒲为治疗脾胃病属痰湿阻窍者的要药,尤其是合并头晕、头痛、咽堵、口黏等脾胃升降失司、痰湿中阻者屡用屡效。泄泻等脾胃病日久,脾之阳气受损,中土斡旋功能失常;或久病初愈,脾胃功能尚属恢复阶段者,运用石菖蒲可促使疾病向愈。用于预防和治疗老年性痴呆的“回神颗粒”亦以石菖蒲为主药。配伍方面,陈教授辨证脾胃病属肝气郁结者,配伍郁金解郁开窍;属心肾不交者,配伍远志交通心肾、开心益志。用量一般为15~30 g。
2.2 芳香暖脾助阳用肉桂肉桂,味辛、甘,性大热,归肾、脾、心、肝经。辛甘化阳,温阳补虚,散里寒。现代研究表明,其有抗胃溃疡、扩张血管、抑菌、抗炎、抗氧化、抗肿瘤、防治糖尿病等药理作用[2]。陈教授认为肉桂入肾、脾经,芳香温化、助阳,为治疗脾胃虚寒或脾肾阳虚症见脘腹冷痛、虚寒性泄泻、寒呃等的常用药,也用于脾胃病属上热下寒证的治疗,使过盛的虚阳回归故里。肉桂与干姜相须为用,守而不走,治疗脾胃病脾胃虚寒证或脾肾阳虚证;配伍生地可反佐其大热之性,一动一静,用于治疗上热下寒症见脘腹冷痛伴见齿龈肿痛、痤疮或舌尖红等。温阳用量一般为10 g,引火归原时用量一般为3~5 g。
2.3 芳香化湿去浊用藿香、佩兰藿香,味辛性温,归脾、胃、肺经。芳香温煦,除阴霾湿邪,助脾胃正气。现代研究发现,其对胃肠的作用有:调节胃肠运动功能、促进消化液分泌、保护肠屏障功能[3]。陈教授认为,藿香芳化湿浊,温化理气,对于夏季暑湿伤表、脾气不升而湿浊中阻导致症见纳呆、乏力、舌苔浊垢者尤宜。配伍方面,常与佩兰相须,芳香化湿,去浊消痰和中,治疗脾胃病属湿阻中焦,脾不升清之证。用量一般为10 g。
佩兰,味辛性平,归脾、胃、肺经。《素问·奇病论》曰:“治之以兰,除陈气也。”味辛能散,善除肥甘不化之气;性平芳香,化湿、浊、痰功甚。现代研究认为,其药理作用包括抗炎、祛痰、抗肿瘤、增强免疫力、抑菌、兴奋胃平滑肌等功用[4]。陈教授常言其又名醒头草,用其治疗脾胃病舌苔白腐厚腻兼见脾不升清致头胀、昏沉者尤宜。常用量为10 g。
2.4 芳香行气活血用降香、郁金降香,辛温芳香,归肝、脾经。行气活血以止痛,降气避秽以止呕。现代药理作用包括保护心血管作用、抗病原微生物、抗炎、抗肿瘤作用、治疗神经变性疾病作用、降糖作用、治疗骨质疏松、预防光老化等[5]。陈教授多用其治疗血瘀气滞的胸胁心腹疼痛。配伍方面,与刘寄奴同用,行气活血,通络止痛,治疗脾胃病兼胁肋胀痛或刺痛血瘀较甚者;与天花粉、瓜蒌同用,治疗脾胃病兼见胸痛、胸闷、憋气、干呕等痰浊中阻、气滞较甚者。用量一般为10 g。木质芳香类药,水煎时视饮片大小决定是否后下,木屑一般当后下。
郁金,辛、苦,寒,归肝、胆、心经。芳香轻扬醒神,行气活血解郁,用于治疗气血、痰浊、湿热等郁遏不能散者。现代药理认为,其具有保护肝细胞、促进肝细胞再生、去脂和抑制肝细胞纤维化的作用,能对抗肝脏毒性病变,抑制多种细菌,有一定的抗炎止痛作用[6]。陈教授认为,郁金行气活血兼有芳香开窍之力,可用于一切气血不畅、郁不能散者,为治疗脾胃病兼见胆系疾病的首选药。配伍上,除石菖蒲外,可与木香配伍治疗脾胃病气郁较血瘀为甚者;配伍金钱草可用于胆石症的治疗。用量一般为10 g。畏丁香。
2.5 芳香疏肝健脾用沉香、檀香、佛手沉香,凡冷气逆气,气郁气结,殊为要药,性沉燥辛温,平肝降气,调中气而胃开,补下焦而肾暖,理家痰涎,通大肠虚闭[7]。现代药理认为,其具有解痉、止喘、镇静镇痛、降压、抗菌的作用[8]。沉香能够疏肝气、降胃气,为陈教授治疗情志不舒引起的胃脘胀痛、嗳气、吞酸嘈杂等属于肝胃不和证的要药。配伍上,脾胃病属情志不遂日久痰瘀互结者伍用郁金,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气血通利则瘀去痰消。属寒凝气滞症见脘腹胀痛、畏寒等可与乌药、木香等相须使用,芳香走窜,温散阴寒。用量一般为3~5 g。
檀香,味辛性温,归脾、胃、心、肺经。理气宽中,行气开郁。调脾肺,宽胸膈。现代药理认为,其具有拮抗心律不齐、利尿、抑菌的作用[6]。陈教授认为,脾胃病兼见胸闷、气短、心悸、头晕等证属胸膈满闷气机不利,当胃心同治,此时檀香为调畅气机首选药,芳香理气散寒,可使气行则血行。此时可配伍郁金、砂仁等,活血通络,行气止痛,治疗心腹疼痛;配伍沉香、川芎、葛根、薤白等,陈教授命名为二香散,是心胃同治,调畅神机的通用方。用量一般为5~10 g。
佛手,辛、苦、温,性中和,理上焦肺气而平呕,健中州脾运而进食,疏气平肝,除痰止嗽[7]。现代药理认为,其具有止咳平喘祛痰、抗肿瘤、抗氧化、抑菌抗炎、免疫调节等作用[8-9]。佛手为陈教授治疗脾胃病肝郁气滞证最常用的药物之一,芳香理气,辛行苦泄,醒脾疏肝。陈教授临床运用时多与香橼相须为用,疏肝醒脾,开胃化痰,多用于治疗脾胃病中焦气滞症见胃痛、胁胀、呕吐等。用量一般为6~10 g。
3 临证举隅 3.1 验案1患者男性,78岁,2017年7月17日首诊,起病节气为夏至。纳呆1月余,近1月来体质量减轻十余斤,口淡无味,神疲乏力,食后腹部痞闷不舒,肠鸣时作,小便可,大便不成形,日一行,寐可,舌淡苔厚腻有齿痕,脉滑。既往脑中风病史。中医诊断为痞满,证属中气虚弱,痰湿阻窍证。治以化痰开窍,健脾益气。药用石菖蒲20 g,远志10 g,红参10 g(单煎),丹参20 g,浙贝母15 g,瓜蒌20 g,焦三仙各10 g,荷叶10 g,鸡内金10 g,甘草10 g,7剂,水煎服。2诊,前症好转,纳增,腹中肠鸣,双下肢水肿,舌淡红,苔厚腻减轻。上方加茯苓20 g,炒薏苡仁30 g,继服14剂。3诊,诸症大减,前方再服7剂,随访痊愈。
按:石菖蒲芳香开窍,配伍红参恢复脾胃升清降浊的中枢功能,共为君药;配伍浙贝母、瓜蒌化痰浊,配伍远志交心肾,共为臣药;配伍荷叶、茯苓、炒薏苡仁化湿浊,配伍焦三仙、鸡内金醒脾开胃,为佐药。使药为甘草缓和诸药性能。
3.2 验案2患者女性,56岁,2016年6月27日首诊,胃脘胀满、灼热感3月余,嘈杂,口干,口苦,平素急躁易怒,寐差,舌淡红,苔白厚,脉弦滑。2016年6月7日查胃镜示:痘疹样胃炎,病理示:萎缩性胃炎,部分腺体肠化伴轻度非典型增生。既往高血压病史。中医诊断为痞满,证属肝胃不和证。治以疏肝解郁,寒热平调。处方以半夏泻心汤加芳香类药化裁,药用清半夏10 g,党参20 g,黄连10 g,连翘15 g,干姜10 g,三七粉3 g(冲服),白及粉3 g(冲服),佛手10 g,香橼10 g,陈皮10 g,枳壳15 g,郁金10 g,甘草10 g,7剂,水煎服。2诊,前症减轻,头晕,大便两日一行,原方加葛根20 g,石菖蒲15 g,14剂,水煎服。3诊,诸症好转,上方14剂。4诊,较前减轻,纳少,加焦三仙各10 g,14剂。随访2016年9月查胃镜示:慢性胃炎,病理示:轻度慢性黏膜炎,诸症向愈。
按:党参为君药,补脾气,给予斡旋之力。清半夏、干姜辛开,黄连、连翘苦降,共为臣药。佐以大队芳香类药佛手、香橼辛行苦泄,芳香解郁舒肝;郁金、陈皮、枳壳、焦三仙等行气活血,更能消导有形、无形之滞,使补而不滞;三七、白及针对血分有活有敛,亦为佐药。葛根升发阳气,引药力达阳明经,为佐使药。甘草为使药。
[1] | 叶佳琪. 石菖蒲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中医临床研究, 2016, 8 (20): 145–146. DOI:10.3969/j.issn.1674-7860.2016.20.078 |
[2] | 李艳, 苗明三. 肉桂的化学、药理及应用特点[J]. 中医学报, 2015, 30 (9): 1335–1336. |
[3] | 任守中, 靳德军, 张俊清, 等. 广藿香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中国现代中药, 2006, 8 (8): 27–28. |
[4] | 吕文纲, 王鹏程. 佩兰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 中国中医药科技, 2015, 22 (3): 349–350. |
[5] | 范竹鸣, 王佑华, 谢瑞芳, 等. 降香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时珍国医国药, 2016, 27 (10): 2478–2479. |
[6] | 高学敏. 中药学[M]. 第2版.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7: 315. |
[7] | 谢朝晖, 张梅. 本草害利释义[M]. 太原: 山西出版传媒集团·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2: 118. |
[8] | 梅全喜, 林焕泽, 李红念. 沉香的药用历史、品种、产地研究应用浅述[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 11 (8): 85. |
[9] | 严玮. 佛手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5, 31 (8): 789. |
2. Huanghuadian Hospital of Wuqing District, Tianjin 301708, China;
3. Wuqing Hospital Affiliated to 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ianjin 301700,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