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信息
- 昝云强, 赵维杰
- ZAN Yun-qiang, ZHAO Wei-jie
- 针灸配合补充维生素A治疗干眼症的疗效观察
- Observation on the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combined with vitamin A in treating xeroma
- 天津中医药, 2017, 34(12): 823-825
- Tianji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17, 34(12): 823-825
- http://dx.doi.org/10.11656/j.issn.1672-1519.2017.12.10
-
文章历史
- 收稿日期: 2017-07-25
干眼症是眼科临床最为常见的眼表疾病之一, 是指任何原因引起的泪液质、量、动力学异常致使泪膜不稳定, 并伴有眼部不适症状, 导致眼表组织病变为特征的一类疾病的总称[1-3]。在治疗中,针对引起干眼的病因进行对症治疗,是治疗干眼的关键。维生素A是维持身体健康所必需的一类有机化合物,具有维持视力、免疫功能、生长发育、抑制肿瘤生长、改善贫血等多方面的生理功能。笔者运用针灸配合补充维生素A治疗维生素A缺乏所致的干眼症,取得满意疗效,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115例患者来源于2013年7月—2016年6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复科和苏州市相城区元和医院针灸科门诊及所在医院眼科转诊患者,均符合干眼症的临床诊断标准[4],被确诊为干眼症,且经膳食调查和实验室检查存在维生素A缺乏。将观察、治疗方法详细介绍、征得患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对照a组38例、对照b组37例。对照a组38例,男24人,女14人;年龄16~63岁,平均年龄(34.24±2.31)岁;血清维生素A含量测定:含量不足14例,含量较低17例,高度缺乏7例。对照b组37例,男22例,女15例;年龄18~61岁,平均年龄(35.0±12.42)岁;血清维生素A含量测定:含量不足15例,含量较低17例,高度缺乏5例。观察组40例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19~59岁,平均年龄(35.08±2.38)岁;血清维生素A含量测定:含量不足17例,含量较低16例,高度缺乏7例。3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血清维生素A含量测定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排除标准 1.2.1 入选标准 1.2.1.1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中相关标准制定1)眼干涩、异物感、视物疲劳, 可伴有口鼻干燥。2)眼泪分泌量测定(Schirmer法)少于10 mm/5 min。3)泪膜破裂时间少于10 s。
1.2.1.2 维生素A缺乏血清维生素A含量测定,正常时血清含量为每1.05~3.15 μmol/L(300~900 μg/L)。如<0.35 μmol/L则提示高度缺乏,0.35~0.70 μmol/L为含量较低,0.7~1.05 μmol/L表示不足。
1.2.2 排除标准[5]1)近1周内接受其他影响治疗效果药物治疗的患者。2)合并有眼部外伤、眼部手术、全身疾病引起症状的患者。3)不愿意配合试验的患者。
1.3 方法 1.3.1 对照A组常规针灸治疗,主穴:丝竹空、鱼腰、承泣、睛明、太阳、攒竹、百会、太冲、光明、合谷、风池;配穴:肝俞、肾俞、血海、曲池、内关、三阴交、中脘、委中、丰隆、足三里、关元等,随证选用8~10穴,1次/d,针刺7次为1个疗程;
1.3.2 对照B组口服维生素A软胶囊(广州珠江制药厂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44024923):维生素A含量不足者,5 000 U/d;含量较低,7 500 U/d;高度缺乏,10 000 U/d。7 d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后,进行血清维生素A含量测定,并相应调整口服剂量。
1.3.3 观察组在常规针灸治疗的基础上,每天口服维生素A,服用方法同对照B组。治疗3个疗程,观察疗效。
1.4 观察指标[6]1)泪液分泌量检测:在距离泪液检测滤纸一端5 mm处折叠,并放入下睑外1/3结膜囊内,双眼轻轻闭合5 min,于折叠处测量滤纸湿润长度,如湿润长度小于10 mm表示眼睛的泪液分泌功能减退。2)泪膜破裂时间测定:测定经过荧光素钠染色的泪膜形成第1个干燥斑时间,若<10 s为异常。
1.5 疗效标准参照刘亚丽等[6]制定的疗效标准:痊愈:临床症状消失,且泪液分泌量大于10 mL/5min,泪膜破裂时间>10 s,角膜荧光素染色呈阴性;血清维生素A含量测定基本正常;有效:临床症状较前有所好转,泪液分泌量、泪膜破裂时间均较前有所增加,角膜荧光素染色较前有所好转;血清维生素A含量测定较治疗前好转;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好转,泪液分泌量、泪膜破裂时间均无改善。血清维生素A含量测定较治疗前无变化。
用SPSS 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组患者治疗前、后泪液分泌量、泪膜破裂时间比较见表 1。
组别 | 例数 | 泪液分泌试验(m) | 泪膜破裂时间(s) | |
观察组 | 40 | 治疗前 | 4.38±1.43 | 4.49±1.24 |
治疗后 | 9.01±1.52*#△ | 8.67±1.28*#△ | ||
对照A组 | 38 | 治疗前 | 4.42±1.28 | 4.27±1.18 |
治疗后 | 5.37±1.26 | 5.42±1.41 | ||
对照B组 | 37 | 治疗前 | 4.27±1.34 | 4.32±1.68 |
治疗后 | 5.41±1.37 | 5.67±1.54 | ||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A组治疗后比较,#P<0.05;与对照B组治疗后比较,△P<0.05。 |
3组患者治疗前泪液分泌量、泪膜破裂时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泪液分泌量、泪膜破裂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A组治疗前后泪液分泌量、泪膜破裂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B组治疗前后泪液分泌量、泪膜破裂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A组和对照B组治疗后泪液分泌量、泪膜破裂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A组与对照B组治疗后泪液分泌量、泪膜破裂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3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见表 2。
组别 | 例数(例) | 治愈(例) | 有效(例) | 无效(例) | 总有效率(%) |
观察组 | 40 | 17 | 22 | 1 | 97.50* |
对照A组 | 38 | 10 | 18 | 10 | 73.68 |
对照B组 | 37 | 8 | 20 | 9 | 75.68 |
注:与对照A组、对照B组比较,*P<0.05。 |
3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A组和对照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B组总有效率稍优于对照A组,但经统计学处理,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干眼症为一类疾病,所有能够引起泪膜质、量及眼表面异常的因素均可导致干眼症。患者主诉眼睛有干燥感和异物感、且有视力模糊、畏光、波动等不适症状,甚至可导致眼睛视力明显下降而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7]。目前,对于干眼症的诊断由于临床检查准确性不足,因此主要根据主诉症状诊断,Schein[8]认为:仅有体征而无主诉症状的患者很少发生。干眼症的治疗无特效药物,主要以对症、支持、改善症状为主治疗。故只能临时控制症状,远期效果不佳[9]。
中医学认为干眼症属于“燥证”的范畴,又被称为“白涩症”[10]。中医眼科学[11]认为其病因病机为:外感风热或肝火上炎,祛邪不力,余热隐伏肺脾之络脉所致;或肺阴不足,目失濡润;或饮食不节,脾胃积热,清气不升,目窍失养;或者肝肾亏虚,阴血不足,目失濡养。针刺输穴能行气活血,提高中枢神经兴奋性并且对免疫系统有双向调节作用。针灸治疗干眼症,取鱼腰、承泣、睛明、太阳、攒竹、丝竹空、百会等局部穴位,可疏通眼睛周围的脉络,行气血以通窍,起到刺激泪液分泌的作用;远端取穴通过调气,达到行气活血、补益肝肾的作用,远近相配,标本兼顾。
维生素A是构成视觉细胞内的感光物质成分,其能促进眼睛各组织结构的正常分化,调节眼睛对外界光线强弱的适应能力,降低夜盲症以及视力减退的发生率,维持正常视觉反应,同时对治疗多种眼睛疾病有帮助。
本研究发现:1)单纯针灸治疗,临床见效快,一般1~2次临床症状即明显缓解,但停止治疗又很快复发。2)单纯补充维生素A,临床见效慢,但达到一定疗程后,症状缓解后,注意饮食调理,一般不会复发。3)针灸配合补充维生素A治疗,则短期见效快,又达到维持远期疗效的目的。本研究中的观察组1例无效患者,乃因长期饮食习惯难改和工作原因,使用电脑,用眼疲劳所致。薛研等[12]对近5年针灸治疗干眼症临床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发现针灸治疗干眼症的疗效已普遍得到认可,随着各种新方法、新技术的运用,针灸治疗干眼症的方法也出现了多样化,均取得了显著临床疗效,尤其2种或者2种以上方法联合应用,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
综上,运用针灸配合补充维生素A治疗维生素A缺乏所致的干眼症,中西医结合,标本兼治,效果显著,对其他原因引起的干眼症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总之,在干眼症的临床治疗中应用针灸配合补充维生素A治疗维生素A缺乏干眼症,具有疗效显著,无不良反应,操作简便等优势,值得推广使用。
[1] | 葛坚, 崔浩. 眼科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 77. |
[2] | Lee KW, Kim JY, Chin HS, et al. Assessment of the tear meniscus by strip meniscometry and keratograph in patients with dry eye disease according to the presence of meibomian gland dysfunction[J]. Cornea, 2017, 36 (2): 189–195. DOI:10.1097/ICO.0000000000001033 |
[3] | 宋念艺, 朱炎华. 干眼症研究薪进展[J]. 医学综述, 2012, 18 (1): 113–115. |
[4]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3号[S].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4: 101. |
[5] | 王金华. 分析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干眼症的临床效果[J]. 内蒙古中医药, 2017, 36 (4): 59. |
[6] | 刘亚丽, 杨丽娟, 杨桂桂. 电针治疗干眼症临床观察[J]. 吉林中医药, 2012, 32 (12): 1275–1276. DOI:10.3969/j.issn.1003-5699.2012.12.040 |
[7] | 张梅, 陈家棋, 刘祖国. 干眼症的诊断[J].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00, 18 (11): 664–668. DOI:10.3760/cma.j.issn.1006-4443.2000.11.003 |
[8] | Schein OD, Muñoz B, Tielsch JM, et al. Prevalence of dry eye among the elderly[J]. American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 1997, 124 (6): 723. DOI:10.1016/S0002-9394(14)71688-5 |
[9] | 王春雁, 尹洪伟. 中西医结合治疗72例干眼症临床效果观察[J]. 内蒙古中医药, 2016, 35 (3): 55. |
[10] | 陈丽丽, 吕丽萍, 张洪星, 等. 干眼症中西医诊治的研究进展[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8, 24 (6): 77. |
[11] | 喻京生, 颜家朝, 张晓利, 等. 中西医结合治疗干眼症60例疗效观察[J]. 中医药导报, 2012, 18 (2): 107–108. |
[12] | 薛研, 赵耀东, 元永金, 等. 近五年针灸治疗干眼症临床研究进展[J]. 亚太传统医药, 2017, 13 (3): 59–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