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hJax.Hub.Config({tex2jax: {inlineMath: [['$','$'], ['\\(','\\)']]}}); 郭士魁活血化瘀学术思想探析
  天津中医药  2017, Vol. 34 Issue (2): 82-85

文章信息

孙爱军孙爱军, 郭明冬郭明冬, 于英奇于英奇, 翁维良翁维良
SUN Ai-jun, GUO Ming-dong, YU Ying-qi, WENG Wei-liang
郭士魁活血化瘀学术思想探析
Study on GUO Shi-kui's academic thought of activating blood circulation and removing blood-stasis
天津中医药, 2017, 34(2): 82-85
Tianji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17, 34(2): 82-85
http://dx.doi.org/10.11656/j.issn.1672-1519.2017.02.04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 2016-11-20
郭士魁活血化瘀学术思想探析
孙爱军1, 郭明冬2, 于英奇3, 翁维良1     
1.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临床药理研究所, 北京 100091;
2.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老年病科, 北京 100091;
3.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心血管病科, 北京 100091
摘要: 郭士魁先生是中国现代活血化瘀学术思想的奠基人之一,其活血化瘀理论与实践是张仲景与王清任等医家活血化瘀理论与实践的继承与发展。郭老创造性地将活血化瘀法应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大大提高了冠心病的疗效,使活血化瘀法从此成为冠心病治疗最重要的治法。文章对郭老活血化瘀学术思想进行探析,希望能对中医临床活血化瘀法用药提供参照。
关键词: 活血化瘀     学术思想     气血辨证    

郭士魁先生(1915-1981年)是中国著名中医药学家、心血管病专家。郭老行医多年,医药功底深厚[1],早年在北京仁和堂、太和堂药店当学徒,后师从北京名中医赵树屏,具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不仅致力于中医药防治冠心病等心血管病的研究,而且在其他内科病、妇科病、老年病诊治中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郭士魁先生是“活血化瘀法”在现代内科领域应用与研究的先行者, 他提出冠心病心绞痛的主要病机是“气滞血瘀”和“胸阳不振”,总结了活血化瘀、芳香温通、益气活血等治则,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冠心病防治理论[2]。他成功研制了“冠心Ⅱ号”、“宽胸气雾剂”[3]等,活血化瘀多项研究成果获1978年“全国医药卫生科学大会奖”、“卫生部科研成果奖”。2015年是郭老诞辰100周年,笔者就郭老现存著作、论文、讲稿、临床处方等资料进行分析,旨在探析郭老活血化瘀学术思想,为中医临床用药提供参照。

1 继承前人活血化瘀思想,充分应用活血化瘀治法,开拓活血化瘀新视野

活血化瘀法主要是中医学针对血瘀证进行治疗的重要治法。经历代医家的长期临床实践,中医学积累了丰富的关于活血化瘀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内经》其中虽无“瘀血”、“血瘀”等词汇,但有“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的论述,提出“去菀陈莝”、“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的治疗法则。汉代张仲景创制了诸多活血化瘀方治疗疼痛、癥积等多种血瘀证,其活血化瘀治法灵活多变,不拘一格,留下了诸如当归四逆汤、桃核承气汤、大黄牡丹汤、大黄蛰虫丸、桂枝茯苓丸等众多名方。在《内经》及张仲景的影响下,活血化瘀理论与实践历代不断发展与完善,直到清代,活血化瘀的理论与实践更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涌现了许多应用活血化瘀的大家和著述,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医家是唐宗海和王清任,唐宗海著《血证论》是论述出血证的专书,但对血瘀证及出血与血瘀之间的关系都作出了详尽的论述,明确提出了出血也存在瘀血。他把消瘀作为止血四法之一,认为:“旧血不去,则新血断然不生。”扩大了活血化瘀治法的应用范围。王清任所著《医林改错》可以认为是一部论述活血化瘀的专著,对血瘀证的症状、证候、辨识、治疗等都有详尽的论述,使活血化瘀法的应用扩大到内、外、妇、儿各科[4]等多个领域,极大地扩大了活血化瘀法的应用范围,丰富了活血化瘀的内容,成为活血化瘀疗法的集大成者。

郭老在继承前人活血化瘀宝贵经验的基础上,对“血瘀证-活血化瘀治法”,从药物、理论到临床等诸多方面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揭示了血瘀证的科学内涵和活血化瘀法的基本作用原理,让中国古老的活血化瘀法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辉。郭老应用活血化瘀法灵活多变,治疗病证广泛,除了前人常用之治疗的症瘕积聚、疼痛、跌打损伤、妇科病等病症,郭老也常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各种心病、肾病、脑病、老年病、血液病、内分泌系统疾病等病症[5-9],扩大了活血化瘀法的应用范围,充分发挥了活血化瘀法的作用。尤其是将活血化瘀法发展为治疗冠心病最主要最常用的方法,为中医药治疗冠心病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20世纪60、70年代,历代医家主要应用以瓜蒌薤白半夏汤为代表的宣痹通阳法治疗冠心病,效果不够理想。郭老一向推崇王清任的活血化瘀理念,受其影响,充分应用王清任活血化瘀治疗胸痛的思想,较早地尝试应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冠心病,疗效提高显著。在血府逐瘀汤的影响下,他创制了以理气活血法为主治疗冠心病的冠心Ⅱ号方(赤芍、川芎、红花、丹参、降香)[3],取得了出人意料的疗效,为充分应用活血化瘀疗法治疗冠心病等血管性疾病开创了新的思路,为活血化瘀进一步发展奠定了新的基础。

2 分层用药,祛邪而不伤正是郭老应用活血化瘀法的一个重要特点

活血化瘀疗法是一种祛邪的治法,过度则伤气耗气,伤血动血,损伤人体正气。郭老一向推崇古人“祛邪不伤正”的基本原则,应用活血化瘀法力求活血而不伤正,注意活血化瘀的合理应用。

笔者将郭老1976-1979年在西苑医院门诊初诊患者活血化瘀的154首处方进行了分析研究。该154首方剂涉及药物199种,其中活血化瘀药物21种,使用频次依次如下:川芎(96次)、郁金(61次)、红花(57次)、生地(56次)、鸡血藤(55次)、丹参(54次)、当归(45次)、赤芍(34次)、降香(29次)、牛膝(12次)、姜黄(7次)、三七(7次)、牡丹皮(7次)、桃仁(4次)、莪术(4次)、三棱(4次)、茺蔚子(4次)、生山楂(3次)、延胡索(2次)、益母草(2次)、泽兰(1次)。

从以上活血化瘀药物的使用频次可以看出,郭老临证中药处方中最常用的活血药物有川芎、郁金、红花、生地、鸡血藤、丹参、当归、赤芍、降香,这些药多为和血类和活血类活血化瘀药物,多有活血、行血、养血、和血的作用,活血而不伤正;而对血瘀重症,不得不用破血药如三棱、莪术、桃仁等时,常与扶正药如黄芪、麦门冬、党参、黄精等同用,或短期应用,中病即止,因此类药物多为破血类活血化瘀药,药性峻猛,且大多有毒,易耗血、动血,或耗气、伤阴。除此之外,郭老还经常运用活血化瘀散剂缓解心绞痛,如血竭散、乳没散等[5]

3 秉王清任,倡气血辨证,是郭老活血化瘀的又一重要特点

气血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气血密切相关, “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能生血,气能行血,而血为气之载体, 血亦能生气,二者互根互用, 相互依存。血的运行, 主要依赖于气的推动作用,其中最重要者为心气,正如《素问·痿论》所说:“心主身之血脉。”生理上, 气的推动作用是血液运行的动力, 气行则血行;病理上,气虚则血行无力,气虚则无力推动血行,可使血行迟缓而形成血瘀,甚则阻滞于脉络,导致气血瘀滞。《医林改错》提出“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瘀”。另一方面,气滞则血行瘀滞。如《内经》云:“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认为血气不和即气滞血瘀则产生各种疾病。《仁斋直指方论》中亦指出:“气有一息之不通,则血有一息之不行。”故“治血者必调气”、“气和则血和”。

鉴于气血如此密切的关系,理气活血法与益气活血法也就成了活血化瘀最重要的治法。此两法经王清任《医林改错》得到了发扬光大[10-11],其血府逐瘀汤与补阳还五汤成为该两法的代表性方剂。郭老继承并发展了《医林改错》的理气活血、益气活血治法,扩大了理气活血、益气活血的用药范围。郭老秉承王清任理念,十分重视气血关系在活血化瘀法中的应用,活血不忘理气,使气通血活;活血不忘适时补气,使气旺血活。

理气药与活血药相配伍是郭老活血化瘀组方的基本法则。王清任《医林改错》常用活血兼有理气作用的药物有川芎、延胡索[12],常与活血药物配伍使用的理气药物有柴胡、枳壳、香附、苏子、陈皮。除王清任《医林改错》中的药物外,郭老治疗血瘀证应用活血化瘀药常兼理气药,且配伍常选用郁金、三棱、莪术等具备理气与活血双重作用的药物,达到气与血关系的和谐与统一。此外,郭老中药汤剂经常配伍选用的具有理气作用的药物有薤白、玫瑰花、木香、佛手、瓜蒌皮、莱菔子、檀香、苏子、合欢皮、厚朴、枳实等能调畅气机,和通络脉;如由延胡索粉、三七粉组成的理气活血散[13]及前述之冠心Ⅱ号方亦是郭老理气活血的经典方剂。

益气药与活血药相配伍是郭老活血化瘀组方的另一基本法则。王清任益气活血常配伍使用黄芪、党参、白术益气,郭老则不拘一格,除黄芪、党参、白术外,常配伍使用的益气类药物还有人参、山药、黄精、太子参等。如郭老认为急性心肌梗死为本虚标实之证,以气虚血瘀多见,主张以益气活血为基本原则,基本方药为抗心梗合剂[14],益气用黄芪、党参、黄精,活血用丹参、赤芍、郁金。此外,郭老通过多年临床总结,自拟益气活血汤(黄芪、党参、黄精、当归、川芎、赤芍、郁金)及散剂[13]如益气活血散(红参粉、三七粉)、益气温通活血散(红参粉、沉香粉、血竭粉、三七粉、琥珀粉、冰片粉),用之于临床有较好效果。

疾病是复杂的,气血的关系也并非是单一的气虚血瘀或是气滞血瘀,往往虚、滞、瘀三者并存。郭老在临床中发现,冠心病患者中高龄者、病程较长者、有心肌梗死病史或心功能差者,多气虚、气滞并存,这时郭老往往同时应用益气活血法与理气活血法。如活血通脉片(鸡血藤、桃仁、丹参、赤芍、红花、降香、郁金、三七、川芎、陈皮、木香、石菖蒲、枸杞子、酒黄精、人参、麦门冬、冰片)就是郭老融理气、益气、活血于一方的典范。

4 承张仲景,辨寒热虚实阴阳以活血化瘀,令活血化瘀法与其他治法的灵活结合也是郭老活血化瘀治法的重要特点

张仲景是最早大量运用活血化瘀法的医家,他十分重视阴阳虚实寒热的辨证,体现在活血化瘀疗法中,则是活血化瘀法与其它调整寒热虚实阴阳的治法相结合进行应用,扩大了活血化瘀法的应用范围。如大黄牡丹汤的清热活血、桂枝茯苓丸的温通活血、温经汤的补虚活血、大黄蛰虫丸的消癥活血等,应用十分灵活多样。郭老将王清任的气血辨证与张仲景的辨寒热虚实阴阳相结合,使活血化瘀法的应用更趋完美,更加丰富多彩。

血遇寒则凝,得温则行。对有寒邪引起或有阳虚的血瘀证,宜以温阳活血为法。张仲景治疗胸痹常用宣痹通阳散寒法,郭老得其法[15-16],并有所发展,以芳香温通为主,提高了止痛效果。郭老借用治疗牙痛的民间验方哭来笑去散,创立了以芳香温通为主的宽胸丸,方选荜拨、高良姜、细辛、檀香、延胡索等药物温通活血,能迅速缓解冠心病心绞痛的发作。对于冠心病心绞痛的长期治疗或配合活血化瘀的方药,或在活血化瘀药物中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灵活选用荜拨、高良姜、细辛、檀香中的几味加于处方之中,共奏温通活血之功[17]。此外,郭老治疗冠心病的验案中,注意到除其使用活血化瘀药物之外,即使没有明显寒象,也常使用具有温阳、通阳作用的桂枝、薤白等药,即是对张仲景宣痹通阳治疗胸痹的具体应用。温阳活血法也是郭老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常用的治法之一[18]。郭老临床常使用活血药物配伍具有温经散寒的药物,如桂枝、高良姜、荜茇、生姜、细辛、附子、肉桂、吴茱萸、小茴香、姜黄、干姜、麻黄、炮姜等;温补肾阳药物,如菟丝子、巴戟天、淫羊藿、续断、韭菜子、仙茅、补骨脂、肉苁蓉、杜仲等。

血瘀证常伴有热邪,瘀可因火而生,火亦可因瘀而起,瘀热搏结,血脉壅滞为病。郭老应用清热活血法常根据热邪不同施以不同的清热活血治法。如郭老将清热药物分为清热泻火、清热解毒、清热凉血、清虚热、清解暑热等,以与活血化瘀药物配伍使用。常配伍使用的清热泻火药如知母、栀子、生石膏、夏枯草、决明子、芦根等;常配伍使用的清热解毒药如黄芩、马尾连、菊花、升麻、金银花、黄柏、大青叶、黄连、板蓝根、紫花地丁、龙胆等;常配伍使用的清热凉血药如郁金、丹参、生地、赤芍、玄参、牡丹皮等;常配伍使用的清虚热药如银柴胡、白薇、地骨皮、青蒿等;常配伍使用的清解暑热药如藿香、佩兰、荷叶等。活血化瘀药常选用郁金、丹参、生地、赤芍、牡丹皮等兼有清热与活血功效的药物。郭老亦强调热为阳邪,易耗气伤阴,瘀热久蕴,势必耗伤人体的阳气与阴液,故清热活血的同时,需要辅以益气养阴,扶正以祛邪。如郭老以清热活血、益气养阴法治疗糖尿病取得良好疗效[19]

痰瘀同源,瘀可化痰,痰可生瘀,痰瘀互结,互为因果,瘀则血难行,血凝则痰难化,相互搏结于血脉为病。痰和瘀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在某种特定条件下,有分有合,相互转化,故治宜活血与祛痰同用。痰瘀同病是临床最常见的血瘀证病证之一,为历代医家所重视,王清任曾创痰瘀同治的癫狂梦醒汤治疗癫痫,堪为痰瘀同治的经典。郭老对该类病证十分重视,临床多有创见。郭老在治疗该类病证时,多采用二陈汤、温胆汤、导痰汤、瓜蒌薤白半夏汤、小陷胸汤等利湿化痰或清热化痰之剂与活血化瘀药物进行配伍加减[20]。常用祛痰药有瓜蒌、陈皮、石菖蒲、旋覆花、半夏、瓜蒌皮、竹茹、川贝母等。郭老治疗冠心病的经验方冠通汤(党参、当归、丹参、鸡血藤、瓜蒌、薤白、红花、郁金、延胡索)就是痰瘀同治的有效方剂。

综上所述,郭士魁先生是现代活血化瘀学术思想的奠基人之一,总结其活血化瘀的理论与实践,不难看出,继承前人经验,不断开拓创新是郭老的优秀品质。善用活血化瘀法,但又不局限于活血化瘀法,活血化瘀治法灵活多样,将王清任气血辨证的活血化瘀思想与张仲景辨寒热虚实阴阳的活血化瘀思想相结合,使活血化瘀理论臻于完美;创造性地将芳香温通与活血化瘀结合应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大大提高了止痛效果;创造性地将活血化瘀法大量应用于冠心病的治疗,使活血化瘀法从此成为冠心病治疗的最重要治法,并使活血化瘀法从此与“八法”同等地位,是郭老最重要的贡献。

抚今追昔,在缅怀郭老的同时,笔者立志要将郭老的优秀品质和宝贵经验永远继承下去,并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 秦建国, 翁维良, 郭维琴. 郭士魁学术思想探析[J]. 中医杂志, 2015, 56 (15): 1273.
[2] 郭士魁. 治疗冠心病的体会[J]. 陕西中医, 1980, 1 (2): 23–24.
[3] 郭士魁. 在研究防治冠心病的道路上[J]. 山东中医学院学报, 1981, 5 (4): 1–3.
[4] 翁维良. 王清任常用活血化瘀药作用的探讨[J]. 云南中医杂志, 1984, 5 (6): 42.
[5] 翁维良, 于英奇. 郭士魁临床经验选集-杂病证治[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6] 翁维良, 于英奇. 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郭士魁[M].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1
[7] 马继松. 郭士魁活血化淤七法--《杂病证治》拾零[J].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1987, 9 (2): 15–16.
[8] 于英奇. 郭士魁医案二则[J]. 中医杂志, 1981, 25 (7): 24–25.
[9] 李志文. 郭士魁治疗头痛用药特色一瞥[J]. 湖北中医杂志, 1987, 17 (5): 11.
[10] 黄德弘, 刘孟渊. 王清任气血理论和调气活血组方思想特色探析及运用体会[J].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4, 48 (5): 26.
[11] 郭明冬, 翁维良. 《医林改错》活血化瘀方的组方规律浅探[J]. 中医药通报, 2014, 13 (5): 25–26.
[12] 马胜兴, 钱振淮, 陈可冀, 等. 延胡索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J]. 北京医学, 1984, 8 (3): 176–177.
[13] 陈可冀, 张问渠, 于英奇, 等. 郭士魁运用散剂治疗心绞痛的经验[J]. 中医杂志, 1983, 27 (10): 16–17.
[14] 郭士魁. 急性心肌梗塞及其并发症的临床处理[J]. 新中医, 1983, 12 (1): 13–15.
[15] 郭维琴, 郭志强. 郭士魁治疗冠心病经验简介[J]. 中医杂志, 1985, 29 (11): 14–15.
[16] 李军. 浅谈郭士魁治疗胸痹的经验及学术思想[J]. 河北中医, 2009, 31 (3): 325.
[17] 张东, 李秋艳. 郭士魁活血化瘀学术经验初探[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0, 16 (12): 1189–1190.
[18] 翁维良, 于英奇.郭士魁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验案[N].中国中医药报, 2007-3-21(06).
[19] 翁维良, 于英奇. 郭士魁老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经验[J]. 广西中医药, 1982, 5 (1): 1–2.
[20] 翁维良, 于英奇.郭士魁治心律失常经验[N].中国中医药报, 2006-12-29(06).
Study on GUO Shi-kui's academic thought of activating blood circulation and removing blood-stasis
SUN Ai-jun1, GUO Ming-dong2, YU Ying-qi3, WENG Wei-liang1     
1. National Clinical Trial Department of Xiyuan Hospital, 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 Beijing 100091, China;
2. Geriatrics Department of Xiyuan Hospital, 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 Beijing 100091, China;
3. Cardiovascular Department of Xiyuan Hospital, 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 Beijing 100091, China
Abstract: Professor GUO Shi-kui is one of the modern founders of academic thought of modern activating blood circulation and removing blood-stasis.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activating blood circulation and removing blood-stasis is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ZHANG Zhong-jing and WANG Qing-ren's. GUO Shi-kui puts the method of activating blood circulation and removing blood-stasis into the treatment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reatively to improve the curative effect. The method becomes the most important Chinese medicine mean to treat coronary heart disease. This paper explores and discusses the academic thought of activating blood circulation and removing blood-stasis of Professor GUO Shi-kui, and hope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blood stasis syndrome.
Key words: activating blood circulation and removing blood-stasis     academic thought     Qi and blood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