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信息
- 张健, 刘东博, 赵澎
- ZHANG Jian, LIU Dong-bo, ZHAO Peng
- 以中医推拿为主要手段治疗小儿肌性斜颈的概况及临床体会
- General situation and clinical experience of massage as the main means of treating myogenic torticollis of children
- 天津中医药, 2017, 34(4): 285-288
- Tianji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17, 34(4): 285-288
- http://dx.doi.org/10.11656/j.issn.1672-1519.2017.04.20
-
文章历史
- 收稿日期: 2017-01-02
2. 天津药物研究院, 天津 300193
小儿肌性斜颈是儿科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主要表现为颈部歪斜,头偏向患侧、前倾,颜面转向健侧,若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会影响患侧颜面部发育,而另一半健侧颜面部发生适应性改变,到了后期颈部畸形逐渐加重,严重者伴有代偿性胸椎侧弯等发育畸形,对患儿的正常生长发育影响巨大,并造成沉重的精神负担,所以早发现早治疗对于患儿的预后及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小儿肌性斜颈的治疗方案具有多样化特点,西医治疗主要以手术为主,但对于手术的临床指征和较合理的手术时机仍存在争议,而采用中医手段进行治疗具有可行性更强、方法简单、易于被患者及家属接受、无不良反应等优势。中医手段主要包括推拿、中药外敷、小针刀、针刺、蜡疗等,实际运用中常是几种手段联合应用,治疗效果显著。现就中医手段治疗小儿肌性斜颈进行综述,为临床更好地治疗小儿肌性斜颈提供参考及借鉴。
1 中医手段治疗小儿肌性斜颈概况 1.1 单纯手法按摩治疗中医治疗小儿肌性斜颈主要采取推拿的方法,可以快速缓解患者症状,临床有效率高,效果显著。近几年采用单纯手法按摩治疗小儿肌性斜颈的相关研究颇多[1-5]。
据笔者临床多年观察,发现针对小儿肌性斜颈手法治疗多种多样,层出不穷。但从总体来看,不管是点、揉、弹、拨,还是推、拿、牵、转,都需要掌握适当的力度和技巧,正所谓技巧以力度为根本,力度靠技巧来体现,才能符合手法“巧”的技术要求,则手法大成也。就笔者个人来看对不同年龄段的患儿,不同的肿物类型,不同治疗阶段应该适时调整,对年龄较小、肿物不大或无肿物、治疗初起阶段的患儿尽可能轻柔;而对于年龄较大、肿物质地较硬及治疗中、后期均可用有力手法治疗;还有患儿处于生长发育期间,胸锁关节、肩关节及颈部各关节还比较薄弱,所以对小儿头颈旋转牵伸的幅度应当适中,角度不宜过大,以免伤到骨关节,影响治疗进程。总之,手法治疗达到匀力、持久、柔和、渗透的作用效果,对早期的肌性斜颈患儿治疗起到很好的帮助。
1.2 推拿结合其他手段治疗小儿肌性斜颈疗效 1.2.1 推拿加牵引固定治疗运用传统手法按摩结合夹板外固定治疗,可在早期发现的基础上进行有效治疗,避免后期因患儿病程过长而导致的颜面不对称改变,使患儿身心得以正常发展。许文龙[6]用夹板外固定加手法按摩治疗小儿肌性斜颈46例,总有效率达100%。据笔者临床观察,在用夹板外固定时尽可能掌握好固定的时间,防止时间过长导致对患儿皮肤的磨损;再有据患儿年龄的不同,所能接受夹板外固定的承受度也存在差异,应灵活掌握夹板的使用时期,这样更能帮助患儿早日康复。
1.2.2 推拿配合药物外敷先天性肌性斜颈属中医学“筋缩”范畴,中药外敷可以达到行气活血、软坚散结、舒筋通络的功效,结合相应的手法治疗更好帮助斜颈的纠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田树春[7]采用四物汤加减温敷配合手法治疗小儿斜颈,在推、按、摩、揉、拿、捏等手法基础上配合中药外敷治疗,取得很好的疗效。孙龙军[8]针对胸锁乳突肌呈条索状硬块,一般先行手法按摩,随后在局部外敷三莪膏(芒硝、三棱、莪术各100 g研沫调成糊状),每1~2天换药1次。采用穴位按摩配合外敷药物辨证治疗小儿肌性斜颈,具体分为肿块型和无肿块型,肿块型:取人迎、水突、扶突、斜颈穴(肿块中央)进行点按,并以按、揉、提、拿肿块为主,以软坚散结、舒筋解挛;再取大迎、天突、完骨、天柱穴点按,并揉患侧胸锁乳突肌的起止点及被动牵伸患侧胸锁乳突肌;最后取适量消斜膏(药物组成:当归、赤芍、威灵仙、蒲黄、红花各15g,路路通、姜黄、大黄各10 g,白芷、伸筋草、蒲公英、透骨草各30 g)适量,加温接近40°,将纱布盖在患侧胸锁乳突肌上,热敷30 min。其总有效率可达98.88%,并认为中药外敷在治疗小儿肌性斜颈上有一定的疗效[9]。据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外敷药物可有效抑制平滑肌收缩,对局部组织有止血和加强末梢循环作用。不过, 在采用外敷药时要因人制宜,若发现皮肤过敏现象应立即停用,以免导致皮损无法进行手法治疗。
1.2.3 手法按摩结合穴位埋线治疗穴位埋线是在针灸经络的指导下,将医用羊肠线埋入相应穴位区域,以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气血,达到“深纳而久留之,以治顽疾”的效果。钱雪旗等[10]通过推拿手法按揉配合阳陵泉穴位埋线治疗小儿肌性斜颈45例,术者在揉、捏、推、捋等手法治疗后,将约1~2 cm长的羊肠线穿入针管前端,后接针心,快速刺入穴位,针刺得气后,边退针边推针心,把羊肠线植入穴中,然后用创可贴固定针孔按压至无出血为止。3日内针孔不触水。每7天治疗1次。总有效率达88.9%。据笔者临床观察看,由于个体差异,部分患儿可导致皮肤局部出现微肿、胀痛或青紫现象,使局部血液循环较慢,对线体的吸收过程相对延长所致,一般7~10 d左右即能缓解,不影响任何疗效;也有部分患儿会出现神经分布区皮肤感觉障碍,运动神经损伤,会出现所支配的肌肉群瘫痪。所以在临床应用上,没有一定的经验尽可能不要采用,以防治疗不当,延误病情。
1.2.4 推拿联合蜡疗治疗蜡疗法是以受到加热而溶解的石蜡为导热体,热能缓慢传到机体内,使局部组织松软,达到软坚散结的功效。李咏梅[11]采用推拿联合蜡疗治疗小儿斜颈,将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应用推拿联合蜡疗治疗,而对照组应用常规推拿治疗方法,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6.67%和86.7%。取得很好的疗效,值得广泛推广。王玥[12]采用蜡袋热敷并手法治疗小儿肌性斜颈,治愈率为92.4%,好转率为4.6%,可进一步提高治愈率,缩短治疗时间,患儿及家长易于接受,操作安全,是肌性斜颈早期治疗的一种较好的方法。笔者临床体会石蜡凝固温度要掌握在40°左右,不宜过高,并在皮肤表面赋予纯棉垫托,防止过热导致局部皮肤破损,延误治疗。
1.2.5 推拿配合小针刀治疗小针刀是由金属材料做成的在形状上似针又似刀的一种针灸用具。是古代九针中的鑱针、锋针等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外科用手术刀而发展形成的,是与软组织松解手术有机结合的产物。刃针(小针刀)治疗一方面能够显著放松目标肌肉筋膜, 减低肌筋膜链张力, 另一方面发挥穴位针刺效应,宣通散结,松解粘连,使肿块消散,气血调和,对小儿肌性斜颈治疗有奇效。麻永华[13]采用小针刀配合小儿推拿治疗小儿肌性斜颈,在常规的中医推拿治疗后,术者在患侧胸锁乳突肌的起点到止点寻找紧张点:包括肌硬结、条索等病理阳性反应物或软组织异常改变,行小针刀治疗后重复侧扳法及牵引法数次。小针刀治疗每周2次。20日为1个疗程,每疗程休息2日,连续治疗3个疗程后,痊愈18例,有效1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可达96.7%。在斜颈后期对于肿块机化后硬结的治疗,能有效的解筋缓结,使肿块消散,气血调和,对斜颈治疗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1.2.6 推拿配合物理因子治疗近几年,在小儿肌性斜颈治疗中各种物理治疗仪多种多样,临床上多辅助手法治疗联合应用。如超声波治疗仪、电离子导入治疗仪、音频电疗仪、氦氖激光治疗仪等,这些仪器原理主要是通过不同的形式干预挛缩的胸锁乳突肌,使患侧肌母细胞产生刺激并形成有利环境,使肌母细胞分化、再生或修复,也取得了不错的疗效[34-35]。张雪艳等[16]采用低频脉冲电联合推拿康复训练治疗小儿斜颈147例,在进行传统的中医按摩之后, 用低频脉冲物理治疗仪, 将A路的2个电极放在患侧胸锁乳突肌、斜方肌的肌腱处,B路的2个电极放在对侧胸锁乳突肌、斜方肌的肌腹处,脉冲宽度选择0.3~0.5 ms,脉冲周期选择1.0~1.5 s,延时时间选择0.1s,输出强度以引起肌肉明显的收缩反应为好,定时时间为20 min,每日1次。每次30 min,15 d为1个疗程,共治疗3~8个疗程。结果:痊愈68例,好转79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9.3%。低频、超声和激光能有效的穿透到病灶,改变结缔组织弹性,增加延展性,并消散粘连,再结合手法按摩可以疏通经络、运行气血、调整阴阳,达到软坚散结的目的,更好的帮助患侧的肿物吸收,对于有肿物的斜颈患儿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1.2.7 推拿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运动疗法是指以生物力学和神经发育学为基础,采用治疗器械和治疗手法及患者自身参与,通过主动与被动运动改善、代偿和替代的途径,旨在改善运动组织(肌肉、骨骼、关节、韧带等)的血液循环和代谢,促进神经肌肉功能,提高肌力、耐力、平衡功能和心肺功能,纠正畸形和功能障碍,是现代康复治疗技术中不可或缺的治疗手段。庞君玲等[18]通过操作手法在实行常规手法按摩后将患儿头部摆正,慢慢牵伸颈部,使头部先充分后仰,再转向健侧,保持10 s后,将患儿头部向健侧肩部牵拉倾斜,幅度由小渐大,逐渐拉长患侧胸锁乳突肌,直至耳廓能触及健侧肩部,助手可向相反方向用力,在生理范围内反复进行15次;其治愈率达80%。陈立峰[19]采用McKenzie力学技术联合平衡推拿治疗小儿肌性斜,McKenzie(麦肯基)力学技术主要采用姿势手法矫正和治疗性的教育程序练习相结合的方式,具体而言即在单纯的推、揉、点、按基础上增加坐位旋转法和卧位旋转法,治愈率可达96%。现代运动疗法可以帮助患儿纠正异常姿势,在治疗斜颈同时,也能有效帮助患儿建立正确的运动模式,一举两得,值得采纳。
1.2.8 推拿结合针刺治疗针刺能激发头颈部经气,调和气血,活血祛瘀,疏通经络,再结合传统推拿手法治疗斜颈会起到很好的疗效。叶康[19]将60例肌性斜颈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先行推拿治疗,然后用毫针在患侧胸锁乳突肌的起点、止点及肿块上快速点刺2~3针,再取患侧风池、天柱、人迎等穴快速进针,平补平泻,不留针;对照组30例仅采用常规推拿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安晓妍[20]在常规按摩手法基础上配合药物水针治疗小儿斜颈,结果有效率为97.1%。由于针刺会使患儿不同程度肌紧张,造成患侧胸锁乳突肌过度收缩,影响治疗,所以较小的患儿不宜采用。
2 家庭护理采用西医或中医手段治疗小儿肌性斜颈均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具体治疗手段需要辨证施治,根据患儿自身情况采取合理手段,但在治疗的同时,配合恰当合适的家庭护理会使效果大大提升,并缩短痊愈时间。徐枫[21]认为家庭护理小儿肌性斜颈是相当重要的,医者在进行常规治疗后,应该教会患儿家长如何正确地进行家庭护理,以便有助于患儿的早日康复。如对于月龄较小,而斜颈明显突出的患儿,应该叮嘱家长在患儿睡眠时将其头部中立位放平,然后在头颈两侧各放置一个大小合适的沙袋,限制其头部不规则转动,从而减少畸形的发生。同时,可嘱咐家长在喂奶或用玩具吸引患儿注意力时,向相反方向牵拉伸展患侧胸锁乳突肌,以帮助矫正斜颈。还有的认为在治疗小儿斜颈过程中还应常常与家长沟通,介绍斜颈治疗的机制及预后,进行心理疏导,缓解家长的焦虑情绪,以使其能更好地配合康复治疗,使患儿早日康复[22]。
3 中医治疗小儿肌性斜颈存在的主要问题中医手段治疗小儿肌性斜颈临床取得良好效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中医主要以推拿手法为主,但由于治疗医生的手法因人而异、手法繁多,因此临床疗效也会存在较大差异。再有,对于单纯手法按摩的年龄应该有个界限,据笔者临床观察,若有肿物的斜颈患儿应在生后3个月之前进行中医按摩治疗,若超出了应该向家属交待,有可能肿物无法消散,斜颈恐怕不能纠正,可以建议其他疗法结合按摩一起治疗;若到1岁的患儿,症状仍未缓解应介绍外科手术治疗。此外,由于患儿年龄较小,皮肤娇嫩,除了皮肤表面涂敷医用滑石粉外,应用纯棉按摩巾覆盖表皮上,然后进行手法按摩,以防止反复摩擦损伤表皮。对于小儿肌性斜颈的疗效判断缺少量化的评价指标、缺少统一的疗效评价标准,使得临床研究可比性大大降低。这些问题需要相关部门及临床医生共同寻找解决措施,以便使中医发挥最大作用。
4 小结与展望近年来小儿肌性斜颈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如何尽早发现尽早治疗成为患儿预后的关键。西医和中医治疗小儿肌性斜颈各具优势、各有特色。中医学认为该病属于“筋挛”或“筋结”范畴,而推拿能活血行气、疏通筋络、软坚散结,结消而病除。临床研究也验证了推拿对于治疗小儿肌性斜颈的显著疗效。推拿作为治疗小儿肌性斜颈的重要手段,其治疗功效主要取决于治疗方法、患儿年龄和超声显示的纤维化程度。目前常用的方法以中医推拿按摩为主,结合相关辅助治疗,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推拿手法治疗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可引起受损部位的部分细胞蛋白分解,产生组织胺和类组织胺苷质促进组织修复。加速病变产物的吸收,使肌挛缩得以改善。同时采用运动类手法还可增加肌纤维的伸缩性,促进被牵拉组织的放松,有利于组织修复。推拿及与其他手段配合治疗小儿肌性斜颈已取得一定成效,但是,据笔者临床实践观察,单次按摩的时间和疗效有一定的关系,不一定按摩时间越长疗效就越好,有时会适得其反,针对不同类型的斜颈采用相对合理的时间是有必要的。从总体来说,关于中医治疗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治疗频率与疗效的关系,以及临床疗效评价标准的制定仍有待深入研究与探讨。
[1] | 胡心京. 按摩治疗不同时期小儿斜颈疗效观察[J]. 亚太传承医药, 2014, 7 (10): 89–90. |
[2] | 田小玉. 探究小儿斜颈的手法治疗方法[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 16 (46): 131–134. DOI:10.3969/j.issn.1671-3141.2016.46.096 |
[3] | 方淡思, 许丽. 揉捏牵转法治疗小儿小儿肌性斜颈的优化应用[J].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3, 31 (3): 589–590. |
[4] |
胡珺华, 于滨.
小鱼际 |
[5] | 马坚, 李涛, 郑宝, 等. 手法治疗小儿肌性斜颈63例疗效观察[J]. 新中医, 2013, 45 (1): 122–123. |
[6] | 许文龙. 手法按摩加夹板外固定治疗小儿肌性斜颈46例[J]. 实用医技杂志, 2007, 14 (11): 1499. DOI:10.3969/j.issn.1671-5098.2007.11.081 |
[7] | 田树春. 四物汤加减温敷配合推拿按摩治疗小儿肌性斜颈30例疗效观察[J]. 新中医, 2010, 42 (9): 96–97. |
[8] | 孙龙军. 推拿治疗小儿肌性斜颈136例[J]. 山东中医杂志, 2010, 29 (8): 550–551. |
[9] | 米新. 手法分型治疗小儿肌性斜颈360例[J]. 陕西中医, 2013, 34 (8): 979–981. |
[10] | 钱雪旗, 汪芳俊, 戎军, 等. 手法按揉结合穴位埋线治疗小儿肌性斜颈45例[J]. 中国中医药科技, 2014, 21 (2): 207–208. |
[11] | 李咏梅. 推拿联合蜡疗治疗小儿斜颈临床观察[J]. 中国实用医药, 2013, 8 (18): 24–25. DOI:10.3969/j.issn.1673-7555.2013.18.012 |
[12] | 王玥, 张文, 张领娣, 等. 蜡袋配合治疗小儿肌性斜颈[J]. 按摩与导引, 2003, 10 (19): 19–20. |
[13] | 麻永华, 伊飞. 刃针配合小儿推拿治疗小儿肌性斜颈30例临床观察[J]. 中国民间疗法, 2016, 7 (24): 46–47. |
[14] | 孙丹. 超声波加超短波治疗小儿斜颈的疗效观察[J]. 实用医学杂志, 2008, 24 (10): 1854.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08.10.095 |
[15] | 王玉英. 音频治疗89例小儿肌斜颈[J]. 中国实用医药, 2012, 7 (19): 90–91. DOI:10.3969/j.issn.1673-7555.2012.19.056 |
[16] | 张雪艳, 付杰娜, 李华. 低频脉冲电联合推拿康复训练治疗婴儿斜颈147例[J]. 中医研究, 2014, 27 (3): 56–58. |
[17] | 庞军玲, 贾秋瑛, 贾杰. 推拿结合牵张康复治疗小儿肌性斜颈的临床疗效分析[J].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14, 8 (4): 36–38. |
[18] | 陈立峰, 谢功能, 杜继萍. McKenzie力学技术联合平衡推拿治疗小儿肌性斜颈疗效观察[J].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4, 5 (10): 63–65. |
[19] | 叶康. 推拿结合针刺治疗小儿肿块型肌性斜颈60例临床观察[J]. 江苏中医药, 2013, 45 (8): 56–57. |
[20] | 安晓妍. 推拿配合水针疗法治疗小儿先天斜颈119例[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3, 34 (3): 356–357. |
[21] | 徐枫. 推拿治疗小儿肌性斜颈52例[J]. 按摩与导引, 2000, 16 (2): 48. |
[22] | 陈卓伟. 平衡推拿配合超激光照射治疗小儿肌性斜颈的临床观察[J]. 按摩与导引, 2007, 23 (6): 41. |
2. Tianjin Institute of Pharmaceutical Research, Tianjin 300193,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