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信息
- 陈晓鸥, 吴霄杨
- CHEN Xiao-ou, WU Xiao-yang
- 梅核气的变异与治疗初探
- Preliminary study on variation and treatment of Meiheqi
- 天津中医药, 2017, 34(7): 464-465
- Tianji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17, 34(7): 464-465
- http://dx.doi.org/10.11656/j.issn.1672-1519.2017.07.10
-
文章历史
- 收稿日期: 2017-02-20
2. 天津中医药大学, 天津 300193
梅核气主症为咽喉部有异常感觉,似有梅核塞于咽喉,咯之不出,咽之不下,但无吞咽困难,多因七情郁结,痰气交阻于咽喉所致。
但是,在临床中遇到描述堵闷的部位在胸中,甚或直诉胸堵的患者数量不比描述咽堵的少,且这类患者往往还伴有气短、憋气,但与梅核气一样,症状不影响呼吸和进食,且常常因情志异常引发,心肺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所以暂可考虑为传统梅核气的一种变异,而本报告初步探讨了这种“变异”梅核气的诊断鉴别,病因病机,治疗和预后。
1 诊断与鉴别诊断 1.1 诊断“变异”梅核气同样可以理解为一种转换障碍,在青春期和中年女性中较为常见,症状包括胸部胀闷,似有物堵于胸中,自觉呼吸困难,甚至有窒息的感觉。可影响正常生活,心肺等检查均没有明显异常,发作常常与情志异常相关(虽然有时患者并不承认),并可能有一定的人格基础。
1.2 鉴别诊断 1.2.1 发病部位的不同变异“梅核气”和梅核气的主要区别在于发病部位不同,梅核气的异常感觉通常在咽喉正中或略偏一侧,相当于胸骨上与环状软骨水平[1],或描述为在口咽和胸骨上窝之间[2]。而“变异”的梅核气的异常感觉通常在胸部正中,相当于环状软骨以下至剑突部位,且临床症状的描述经常是胸堵、胸闷、气短、憋气,且像梅核、炙肉堵塞的感觉不明显。
1.2.2 诊疗选择的不同由于“变异”的梅核气的发病部位在胸中,所以不像梅核气患者那样常常到耳鼻喉科就诊,而更多的是就诊于心脏科和呼吸科。在诊断“变异”的梅核气之前,的确也需要除外心血管系统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还需要鉴别电解质紊乱或神经系统疾病造成的肌力下降,以及肿瘤、中风、食管疾病、胃病、过敏性疾病,相关部位的手术等等,这类疾病需要通过一些影像学检查和相关的血液检查来帮助鉴别。
2 病因与病机 2.1 病因大致相同变异的“梅核气”和梅核气一样,患者在发病前,常有情志刺激,可能包括人际关系问题,经济困难,内疚失落,和自我怀疑等等。
2.2 病机有所区别梅核气的主要病机是痰气互结于咽喉部,而变异“梅核气”更多的是气郁不畅,郁结于胸。在情志刺激后,肝气不舒,郁结于胸中,而胸中是宗气积聚之处。《灵枢·邪客》曰:“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可见,宗气一方面上出于肺,循喉咙而走息道,推动呼吸;一方面贯注心脉,推动血行,当患者出现情志失调,肝气郁结,气机不畅,使胸中宗气郁结,则见胸中堵闷,宗气不能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无力推动呼吸和贯注心脉,则临床可同时出现憋气气短,呼吸急促,心慌心悸,节律失常。
从西医学角度看,“变异”的梅核气和梅核气一样,仍是一种转换障碍。心理动力学理论解释为,由不被接受的冲动或愿望引发焦虑,通过自身防御机制,又将焦虑转换为躯体症状,从而减少了内心的冲突,其中一些患者可能具有表演型或±赖型人格障碍的基础[3]。
3 治疗与预后 3.1 梅核气的治疗中医临床上治疗梅核气常用方药为半夏厚朴汤、逍遥散、四七汤、旋覆代赭汤等等,较常用的药物以化痰药、理气药和补虚药为最多,认为梅核气证型多虚,治疗以降逆化痰、理气解郁、健脾益胃最为关键[4]。针刺治疗,常取廉泉、天容、天突、膻中、足三里、太冲,仍以健脾、化痰、理气为主。
3.2 “变异”梅核气的治疗。 3.2.1 方药治疗应以理气为主,随证加减清热与活血类药此类患者多是由气郁不畅,郁结于胸所致,而痰结与虚损的症状并不多见,所以治疗上偏重于理气解郁的药物,而非化痰补虚之品。
3.2.2 针刺治疗时膻中是治疗“变异”梅核气的必选之穴该穴属心包募穴, 又是八会穴之一, 是宗气聚会处。具有通畅上焦之气机,宽胸利膈,降气通络,理气散瘀之功效,但凡以上焦气机不畅为主者,其治皆在膻中,故可起速效。
3.2.3 配合心理治疗包括认知行为治疗,家庭治疗,人际关系的再修通等,如果患者同时有明显的抑郁和焦虑的情况,可以使用抗抑郁药,抗焦虑药,甚至是少量的抗精神病药。“变异”梅核气的预后一般较好,大部分患者经过治疗2~4周,症状改善明显。
3.2.4 典型病例患者女性,49岁,2016年9月25日初诊。主诉:胸中堵闷,心慌气短,夜寐欠安1月余。患者因家庭琐事,受情志刺激后,出现胸中堵闷,心慌气短,夜间尤甚,同时有情绪郁闷,夜寐欠安,纳食欠佳。期间多次行心电图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查胸部X线片,血常规,电解质,心肌酶,甲状腺功能等,亦未见明显异常。舌红,苔薄黄腻,脉弦。
治疗:前5天采用治疗梅核气常用的穴位针刺,取穴包括百会、四神聪、印堂、内关、神门、足三里、太冲,同时予加味逍遥散治疗,症状未见明显好转,第6天用0.25 mm×40 mm毫针,针尖向下,平刺膻中穴,行提插泻法,使针感向下扩散,行针数十下后患者诉胸堵减轻,呼吸顺畅,豁然开朗,再留针30 min,出针后,患者诉前症均大为减轻。次日,再行前法,患者诸症消失,予加味逍遥散服药1周以巩固疗效,随访1个月,未再复发。
按:患者为中年女性,1个月前因情志刺激而发病,致肝气失疏泄,气机郁结于胸中,故见胸中堵闷,心慌气短,情绪郁闷,肝郁乘脾,脾失运化,而纳呆食少,气郁日久化火,火热扰心,而夜寐欠安,舌红,苔薄黄腻,脉弦。当以疏肝理气,清热安神,健脾和胃为治疗原则。初期予常规针刺和汤剂治疗,但效果欠佳,后在此基础上加用针刺膻中穴,以加强理气的作用,效果立显,可见膻中穴的确具有较好的通畅上焦气机, 宽胸利膈的作用。予加味逍遥散巩固治疗,此后随访1月,症状未有复发。
4 总结“变异”梅核气与传统的梅核气相比较,病因多由情志异常引发;病机前者为气机不畅郁于胸膈,后者为痰气搏结于咽喉;症状均可表现有堵闷感;治疗前者以疏肝气,畅胸膈为主,后者以理气化痰为要;配合针刺治疗“变异”梅核气时“中膻中”为必选之穴;两者预后均较好。但正由于其“变异”性,也提示临床医生在鉴别诊断的基础上,应开阔思路,师于古,不泥于古。
[1] | Malcomson KG. Radiological findings in globus hystericus[J]. Br J Radiol, 1966, 39 : 583–586. DOI:10.1259/0007-1285-39-464-583 |
[2] | 樊忠, 王天泽. 实用耳鼻咽喉科学[M]. 济南: 山东科技出版社, 1997: 77. |
[3] | Ardran GM. Feeling of a lump in the throat: thoughts of a radiologist[J]. J R Soc Med, 1982, 75 (4): 242–244. |
[4] | 卢天蛟, 卢美希, 李倜, 等. 中医治疗梅核气的研究进展[J]. 中医药信息, 2015, 33 (3): 126–128. |
2. 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ianjin 300193,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