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信息
- 徐一兰, 高杉, 许慧愚, 李琳, 高树明, 边育红, 崔元璐, 李遇伯, 李正, 于春泉
- XU Yilan, GAO Shan, XU Huiyu, LI Lin, GAO Shuming, BIAN Yuhong, CUI Yuanlu, LI Yubo, LI Zheng, YU Chunquan
- 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痰瘀互结证多中心、小样本、精细化临床研究方案
- Study protocol for a multi-center, small sample, fineness trial of phlegm and blood stasis syndrome for coronary heart disease
- 天津中医药, 2018, 35(2): 86-90
- Tianji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18, 35(2): 86-90
- http://dx.doi.org/10.11656/j.issn.1672-1519.2018.02.03
-
文章历史
- 收稿日期: 2018-01-15
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主要诱因有饮食、吸烟、饮酒、体质量过高、运动过少、高血压以及糖尿病等[1]。近年来,本病发病率以及病死率居高不下,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高呈上升趋势[2-3]。《2016年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中指出中国城市和农村居民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病死率分别为110.67/10万和110.91/10万[4]。
中医学将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归于胸痹、心痛范畴。毛静远等[5]通过对全国范围冠心病中医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发现,通过中医辨证治疗的冠心病患者血瘀、痰浊等标实证候要素及相关的证候类型近年来所占比例不断增加。由于中医在疾病诊断方面的复杂和多样性,使得早期多数实验研究以临床药物的疗效为切入点,例如三七和丹红注射液等[6-7]。近年来随着系统生物学的发展,人们发现中医理论体系的整体观与现代的系统生物学从基因、细胞、个体组织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类似[8-10],但研究因素较为单一。本研究采取了多中心、小样本、精细化的临床研究,严格筛选病例并且设置健康和疾病对照组对痰瘀互结证进行研究。7家临床单位配合,检测28项涉及7类的临床生化指标,并检测代谢组学和基因组学,以此方法对痰瘀互结证的生物学进行探讨。
2 研究方法 2.1 参与者与研究单位 2.1.1 样本含量的估计按照前瞻性临床研究样本含量估算公式:
其中p=(p1+p2)/2,q1=1-p,p1、p2分别为冠心病痰瘀互结证与冠心病气阴两虚证的患病率,按α=0.05,β=0.10、对应的uα、uβ可查u值表,uα=1.644 9,uβ=1.281 6,控制失访率在20%以内。根据既往临床试验数据、经验估算样本量,初步确定前瞻性临床研究样本量120例,包括冠心病痰瘀互结证40例,冠心病气阴两虚证40例,健康人40例,每组男性例数不少于50%。
2.1.2 临床单位分布与病例数本研究根据中国地域特点与不同地域的人群特征,形成的冠心病研究医疗单位协作网。共包括7家临床单位,各临床研究单位名称及承担的病例数见表 1。
单位名称 | 冠心病痰瘀互结证患者(例) | 冠心病气阴两虚证患者(例) | 健康人(例) |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 5 | 5 | 0 |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5 | 5 | 0 |
甘肃省中医院 | 5 | 5 | 0 |
天津市南开医院 | 5 | 5 | 10 |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7 | 7 | 10 |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 8 | 8 | 0 |
天津市武清区中医医院 | 5 | 5 | 20 |
合计 | 40 | 40 | 40 |
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诊断标准:参照美国心脏病学会和心脏协会(ACC/AHA)制定的有关冠心病心绞痛诊断指南,参考《2007年中国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11]制定冠心病及其临床类型的诊断标准。符合以下任何一项或多项即可诊断:1)有明确的陈旧性心肌梗死病史。2)曾行冠状动脉造影或冠状动脉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造影(CTA)检查提示冠状动脉至少一支主要分支管腔直径狭窄≥50%。3)曾接受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
排除诊断: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的诊断参照2007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指南》,包括如下亚型:1)静息性心绞痛:心绞痛发作在休息时,并且持续时间通常在20 min以上。2)初发心绞痛:1个月内新发心绞痛,可表现为自发性发作与劳力性发作并存,疼痛分级在Ⅲ级以上。3)恶化劳力型心绞痛:既往有心绞痛病史,近1个月内心绞痛恶化加重,发作次数频繁、时间延长或痛阈降低(心绞痛分级至少增加Ⅰ级,或至少达到Ⅲ级)。4)变异性心绞痛:通常是自发性。其特点是一过性ST段抬高, 多数自行缓解, 不演变为心肌梗死,但少数可演变成心肌梗死。动脉硬化斑块导致局部内皮功能紊乱和冠状动脉痉挛是其发病原因,硝酸甘油和钙离子拮抗剂可以使其缓解。
2.2.2 冠心病痰瘀互结证患者纳入标准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的诊断标准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和2014年PCI术后胸痛中医诊疗专家共识修订:1)症状:胸闷/胸痛。2)舌象:舌质紫暗(黯),舌有瘀斑瘀点、舌下脉络青紫,苔腻。3)脉象:脉弦滑。(以上3项同时具备,确立诊断。必要时参考表 2冠心病痰瘀互结证辨证标准。)
指标 | 赋分 | 宏观指标 | |
痰湿证 | 血瘀证 | ||
主要指标 | 3分/项 | 1.苔腻 | 1.胸痛位置固定 |
2.苔白滑 | 2.舌质色白或暗 | ||
3.舌胖边有齿痕 | 3.舌有瘀斑瘀点 | ||
次要指标 | 2分/项 | 1.胸闷 | 1.胸痛夜间加重 |
2.脉濡或滑 | 2.口唇或齿龈色暗 | ||
3.舌下脉络粗胀或曲张,或色青紫、紫红、绛紫、紫黑 | |||
4.脉涩 | |||
辅助指标 | 1分/项 | 1.肢体困重 | 1.肌肤甲错 |
2.口黏 | 2.面色黧黑 | ||
3.体胖 | 3.四肢末端紫绀 | ||
4.大便黏滞 | |||
5.脘腹痞满 | |||
6.面色晦浊 | |||
7.嗜睡 | |||
8.纳呆 | |||
注:痰湿证和血瘀证宏观指标项目赋分各≥6分者,可诊断为冠心病痰瘀互结证。 |
冠心病气阴两虚证的诊断标准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和2014年PCI术后胸痛中医诊疗专家共识修订:1)主症:胸闷隐痛,时作时止。2)次症:心悸气短,倦怠懒言,口燥咽干,易出汗,头晕,失眠多梦。3)舌淡红,胖大边有齿痕,少苔或无苔,脉细数或细缓。
2.2.4 健康人纳入标准健康人年龄为35岁≤年龄≤65岁,参照课题组既往研究建立的健康人标准,排除躯体性疾病包括:排除已经明确被诊断患有各种疾病(按照ICD-10)的居民;物理检查,如测血压、身高、体质量、观察步态、外型;询问既往病史、家族史、女性经带胎产史;医院体检排查(排除已患病但居民自己尚未发现),利用心肺听诊、查体、心电图、X-线片(胸、腹、颈椎等)、B超(肝胆脾肾)、实验室血液生化检查等(血糖、血脂、肝功能、肝炎标志物)、必要行CT、冠状动脉造影;女性妇科专项检查。
2.2.5 病例排除标准对于以下患者予以排除:1)3个月内发生过心肌梗死或不稳定性心绞痛史、或进行过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外科搭桥手术或血管成形术)。2)合并其他心脏疾病、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亢进、脊髓型或椎动脉型颈椎病、胃-食管返流病或食道裂孔疝等可能引起胸痛的疾病。3)使用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通道阻滞剂、能量代谢药物、硝酸酯类药物此4类药物超过3种者。4)合并高血压病并经降压药物治疗后血压仍偏高者(收缩压≥160 mmHg,舒张压≥100 mmHg,1 mmHg=0.133 kPa),重度心肺功能不全,重度心律失常(快速心房纤颤、心房扑动、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等)。5)合并活动性肝脏疾病,或伴有原因不明的血清转氨酶持续升高,或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2倍正常参考值上限者。6)肾功能异常者。7)合并造血系统或恶性肿瘤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8)孕妇、哺乳期妇女或有生育要求的育龄妇女。9)精神病患者,或认知功能障碍。10)患有糖尿病肾病、痛风性肾病等严重代谢性疾病者。11)预计依从性差,不能定期访视的患者。12)最近3个月内参加过其他临床试验者。13)研究者认为存在不适合参加该试验的其他情况。
2.3 干预措施冠心病患者研究期间可维持入组前原方案治疗,入组导入期为2周,使患者病情稳定,符合入组标准。疗程8周,第12周随访1次。
西医常规治疗参照“2007年中国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包括吸氧、休息、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通道阻滞剂、能量代谢药物、硝酸酯类药物等。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加用丹蒌片(生产厂家:吉林康乃尔药业有限公司,批号:20150112,规格:每片0.3 g),5片/次,每日3次,疗程8周。冠心病气阴两虚证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加用通脉养心丸(生产厂家:天津中新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规格:每10丸1 g,批号:B107915),40丸/次,每日2次,疗程8周。健康人对照组不予药物干预。
2.4 合并用药规定患者入组前正在服用治疗冠心病的阿司匹林、他汀类等6类药物者,研究期间可维持入组前方案治疗,使用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通道拮抗剂、能量代谢药物、硝酸酯类药物此4类药物不允许超过3种。除此之外,禁止加用除研究用药外的其他任何对冠心病有治疗作用的中、西药物。
2.5 采集信息与检测内容 2.5.1 冠心病痰瘀互结证量表学评价使用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病例报告表(CRF)、冠心病痰瘀互结证中医证候评价量表、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症状自评量表(SCL-90)、生存质量量表(SF-36)对受试者进行评价,检测时点为第0、4、8、12周。
2.5.2 冠心病相关指标检测人口学资料包括患者性别、年龄、民族、职业、血压(BP)、心电图等。
检测的生化指标共7类28项,包括:1)内皮损伤指标:血管紧张素Ⅰ(ANG-Ⅰ)等。2)脂质代谢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等。3)黏附分子指标:E选择素(E-selection)等。4)金属蛋白酶:金属蛋白酶9(MMP9)、金属蛋白酶2(MMP2)。5)同型半胱氨酸(Hcy)。6)炎症介质指标:肿瘤坏死因子(TNF-α)、核转录因子(NF-κb)等。7)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等。
以上指标由天津金域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集中进行检测。
2.5.3 基因组学检测在上述样本中选取冠心病痰瘀互结证(8例),冠心病气阴两虚证(8例),健康人(8例)进行表达谱芯片检测,冠心病痰瘀互结组、冠心病气阴两虚组的检测时点为第0、8周,健康人的检测时点为第0周。
2.5.4 代谢组学检测分别收集各组受试者清晨空腹血样和尿样,-80 ℃保存备用。冠心病痰瘀互结组、冠心病气阴两虚组检测时点为第0、8周,健康人检测时点为第0周,进行代谢组学研究。
2.5.5 指标检测注意事项1)制定严格的纳入和排除标准,选择依从性较好的患者,保证按时用药,代谢组学检查注意避免代谢性疾病的干扰。2)测定临床生化指标前禁食12 h,并且24 h内不应进行剧烈体育运动。3)样品收集以1个月为期限,每个月集中运输收集的样品,生物样品需保存在-80 ℃冰箱,理论上在6个月之内分析完所有样品检测工作。
2.6 质量控制及依从性估算为了保证研究的顺利进行,临床试验正式启动前课题组要召开专门的临床培训会,对各中心临床研究者进行统一培训,以提高研究人员的内部观察一致性和观察者之间一致性,保证临床研究结论的可靠性。签署研究者声明,在各参研医院实验室建立各项指标观测和质量控制标准操作规程(SOP)。研究过程中对各中心进行定期监查,控制中心间偏倚。
患者依从性采用服药量计数法,借以测估受试者的依从性,以受试者已服药量80%以上(含80%)作为判别标准,其计算公式如下:
观察中止标准:1)由课题组专门成立的数据安全监察委员会(DSMB),全权负责安全性和中期疗效评估,根据其对严重不良事件的监测,判断是否终止整个临床试验。2)每个中心一名心内科医生负责评估研究中出现的严重不良反应,确定是否继续或中止研究。3)研究期间受试者出现严重并发症或其他严重疾病,需采取紧急措施者。4)受试患者撤回知情同意。
2.8 数据管理本项目采用纸板CRF,所有CRF经过研究者审核并签名批准后生效。所有的CRF和CRF修改痕迹均保留。制定CRF数据核查表,采用有专业背景的双人背靠背方式对纸板CRF数据进行核查。若出现双人核查结果不一致的情况,由第三人再进行核查,选择核查结果出现一致的为准。
采用Epidata3.1建立数据库,由培训合格的两名专业人员根据录入指南进行双人双录入,在录入后对录入的数据逐一核查。当数据核查中所有疑问均已经解决,数据库已更新,且数据核查未发现新的疑问时,数据库将予以锁定。数据库锁定后,任何数据的改动,都需经项目负责人批准并由数据管理单位备案。
2.9 统计分析由统计学专家经反复论证制定统一的统计分析方案,交予两家统计机构进行背靠背统计分析。对于统计结果不一致的情况,进行讨论确定最终结果。统计分析先进行病例剔除、脱落情况分析,检查各家中心完成例数、剔除和脱落情况;然后进行患者人口统计学及基线值的同质性分析,有效性分析主要包括主次要疗效指标的比较等;安全性分析包括实验室指标异常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对定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例数、最小值和最大值,或加用中位数、上四分位数、下四分位数、95%可信区间做描述性统计分析。组间或组内治疗前后对比分析,先对变量分布进行正态检验。服从正态分布时,用t检验或自身t检验;非正态分布,用非参数统计方法。对定性数据,以频数表、百分率或构成比做描述性统计分析。组间或组内治疗前后对比分析,用χ2检验、Fisher精确概率法、Wilcoxon秩和检验或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两分类指标及等级指标的比较若考虑到中心或其他因素的影响,采用分层χ2检验。一般统计检验均采用双侧检验,P﹤0.05者被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0 安全性评价与伦理学原则本课题已通过天津中医药大学伦理委员会的伦理审查,伦理审查批件号TJUTCM-EC20150001,并于2015-11-20注册于美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注册号NCT02526381, 于2015-7-16注册于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注册号ChiCTR-OOC-15006765。
受试者为来源于7个中心的自愿受试者,均独立签署知情同意书,并放入CRF插页中。医生将定期进行心电图、肝功能、肾功能等检查,密切观察药物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必要时停止试验。如果在研究期间受试者出现任何不适,或病情发生新的变化,或任何意外情况,不管是否与研究有关,均应及时通知医生,医师将对此作出判断并给与适当的医疗处理。
3 讨论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痰瘀互结证已经成为冠心病主要证型之一。本课题依托国家973计划,研究方案前期经副高职称以上专家数10次的反复论证修改,虽不是随机对照试验,但是一项多中心、小样本、精细化的临床研究。本方案较普通的临床对照试验方案设计上有如下几点优势:1)小样本、精细化:本研究对纳入的每组40例患者进行精细化研究,通过临床量表、生化指标、基因组学、代谢组学等多方向多手段,全面探讨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的病证方关系。2)多中心的选择:由于中国地域辽阔,海拔、温度及人民生活方式差异也较大,故本研究选取了华东、华北、华中、南部、西部的7家临床单位进行病例收集,充分考虑到了地域间的差异性,将本临床观察地区及患者体质差异的影响降低到较小的范围。3)合并用药的规定:由于冠心病患者多合并高血压、高脂血症等其他疾病,或经PCI手术治疗,需长期服用降血压、抗血小板凝集等药物,本研究对合并用药情况进行了严格规定,体现了设计的严谨性。4)数据统计结果的处理:考虑到统计方法与临床结果的复杂性,本研究经过统计专家反复论证后制定统一的统计计划书。采用两家统计机构对数据进行背靠背统计分析,并对两家机构统计结果出现结果不一致的情况进行研究讨论,确定最终结果,以保证统计结果的准确与科学性。5)临床研究的质量控制:由于临床单位不同,为防止收集样本过程中出现的差异,课题组派出经统一培训的监察稽查人员,对临床单位进行非现场与现场的监察稽查工作,保证收集病例的严谨性。CRF的填写也在培训后进行,并有专业人员进行现场监督核查,后期课题组统一对数据进行二轮核查,确保原始数据的准确。6)统一的样本采集与检测:采集的血液与尿液样本统一规格,请中国最早进入生物医药检测领域的金域检测集团进行统一运输、统一管理。生化指标、液态芯片、表达谱芯片均选择金域检测集团进行检测,保证检测流程统一。
由于临床研究的复杂性,入组个体情况差异与前期治疗情况差异较大,虽研究方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都进行了严格的规定,但仍可能影响部分研究结果。后期会根据实际研究情况进一步完善本类研究的临床方案。本方案全面诠释了冠心病痰瘀互结证临床生物学基础研究过程,为冠心病中医证候学研究方案的设计提供参考范例,也为后续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
[1] | Mack M, Gopal A. Epidemiology, traditional and novel risk factors in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 Cardiology Clinics, 2014, 32 (3): 323–332. |
[2] | Go AS, Mozaffarian D, Roger VL, et al. Executive summary:heart disease and stroke statistics-2014 update:a report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J]. Circulation, 2014, 129 : 399–410. DOI:10.1161/01.cir.0000442015.53336.12 |
[3] | Castelli WP. Epidemiology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The Framingham study[J]. 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ine, 1984, 76 (2): 4–12. |
[4] |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2016年中国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6. |
[5] | 毛静远, 牛子长, 张伯礼. 近40年冠心病中医症候特征研究文献分析[J]. 中医杂志, 2011, 52 (11): 958–961. |
[6] | 费震宇, 王文健, 陈响中. 三七用于冠心病治疗的药理研究[J]. 时珍国医国药, 1997, 8 (1): 17–18. |
[7] | Gao Y, Lu JQ, Li Y. Research progress of Buchang-Danhong injection in treatment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J]. Chinese Practical Medicine, 2009, 4 (6): 237–238. |
[8] | Hood L. Systems biology:New opportunities arising from genomics, proteomics and beyond[J]. Experimental Hematology, 1998, 26 (8): 681. |
[9] | Ideker T, Galitski T, Hood L. A new approach to decoding life:systems biology[J]. Annual Review of Genomics & Human Genetics, 2001, 2 (1): 343–372. |
[10] | And DW, Leroy H. Systems biology, proteomics, and the future of health care:toward predictive, preventative, and personalized medicine[J]. Journal of Proteome Research, 2004, 3 (3): 179–196. |
[11] |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7, 35 (3): 195–2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