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信息
- 潘钰婷, 朱燕波, 李彦妮
- PAN Yuting, ZHU Yanbo, LI Yanni
- 114例公务员生活运动强度和中医体质的关系研究
-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ife movement intensity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nstitution of 114 cases civil servants
- 天津中医药, 2018, 35(2): 107-110
- Tianji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18, 35(2): 107-110
- http://dx.doi.org/10.11656/j.issn.1672-1519.2018.02.10
-
文章历史
- 收稿日期: 2017-11-28
中医学认为,体质与人体健康和疾病密切相关,是对人体生理功能、形态结构以及心理状态等方面的综合评价。体质禀受于先天,得养于后天,是在先天和后天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特征[1]。王琦教授在临床上将中医体质划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以及特禀质共9种体质,其中后8种统称为偏颇体质[1-2]。平和质较于偏颇体质先天禀赋良好且后天调养得当,因此体质研究对治未病的发展和增进大众健康有重要意义[3]。生活运动包括人们为了增进健康水平或增强体质而在闲暇时间特意进行的锻炼(也就是运动),也涵盖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体力活动[4],不仅可以提高身心健康而且有着简单易行、无不良反应的优点[5]。运动调节体质的观点虽已被证实[1],但是由于不同的中医体质类型有其独特性,不同的体质需要结合其实际的身体素质制定出适宜的生活运动方式和强度才能更好地实现调节体质、强身健体的目的[6],因此研究和探讨不同体质适宜的运动强度和方式具有重要价值。
公务员从事国家社会公共事务,是国家中坚力量的一个特殊职业群体,因此公务员作为国家的栋梁其身体状况关系到国家的兴旺和长治久安。但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公务繁忙,导致他们长期处于高负荷的紧张状态,因此大多数公务员都处于亚健康状态[7]。近年来,公务员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过劳死”、“三高”、肥胖等许多疾病越来越普遍,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8]。本研究分析公务员生活运动强度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为今后进一步探索不同中医体质类型适宜的运动强度、指导公务员人群进行科学运动提供理论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对湖南省株洲市石峰区政府在职公务员采取方便抽样的调查方法,于2017年1月进行调查,发放调查问卷160份,回收135份,剔除不合格问卷(缺失值较多,规律作答,存在较多逻辑错误等)21份,最终有效问卷共114份,有效率为84.4%。其中男52例,占45.6%,女62例,占54.4%,年龄范围在21~59岁,平均年龄(38.03±0.86)岁。
1.2 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采用纸质版的调查问卷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要求研究对象在统一的指导语和专业人士陪同下自行完成问卷,并当场回收。
1.3 研究内容1)生活运动情况调查。采用国际体力活动量表(短卷)[9],包括重体力活动、中强度体力活动、日常步行以及静坐共7个问题。依次换算成分钟并乘以8、4、3.3、0.5[代谢当量(METs)][10-11],得出该单项体力活动的能量代谢当量,加和得出该研究对象总体力活动的能量代谢当量。2)中医体质状况调查。采用中医体质量表[12-14]进行,该量表由60个条目构成,归属为9种体质亚量表。计分方法:每一题按5级评分,各亚量表加和计算原始分再通过转换公式得其对应的转换分。亚量表分数越高,该体质特征越明显。
1.4 统计分析采用Epidata3.1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 19.0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进行统计描述,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量资料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公务员生活运动情况114例研究对象中,坚持每周进行重度体力运动者63人,占55.6%;坚持每周进行中等强度体力锻炼者38人,占33%;1周内不进行任何强度体力活动者53人,占46.5%。
2.2 公务员生活运动强度与中医体质的关系分析 2.2.1 总运动量与中医体质的关系总运动量代表研究对象在过去7天里的全部体力活动,包括高、中强度体力运动、日常步行和每日静坐的能量代谢当量。样本的平均总运动量为(2755.90±226.11)METs。相关分析发现,平和体质和总运动量呈显著正相关(r=0.544,P < 0.01);8种偏颇体质与总运动量呈显著负相关(r=-0.329~-0.487,P < 0.01),其中气虚体质与总运动量的负相关程度最大(r= -0.487),见表 1。
中医体质类型 | 总运动量(r) | 重等强度活动(r) | 日常步行(r) | 静坐(r) |
平和质 | 0.544** | 0.469** | 0.382** | -0.320** |
气虚质 | -0.478** | -0.499** | -0.302** | 0.349** |
阳虚质 | -0.432** | -0.398** | -0.316** | 0.246** |
阴虚质 | -0.400** | -0.350** | -0.362** | 0.177 |
痰湿质 | -0.378** | -0.349** | -0.312** | 0.174 |
湿热质 | -0.329** | -0.277** | -0.344** | 0.064 |
血瘀质 | -0.382** | -0.354** | -0.307** | 0.135 |
气郁质 | -0.406** | -0.357** | -0.307** | 0.223* |
特禀质 | -0.372** | -0.313** | -0.322** | 0.135 |
注:*P < 0.05,**P < 0.01 |
重体力活动是指需要花费大力气完成,呼吸较平常明显增强的活动,包括跑步、打篮球、游泳等体力活动。114例中有51例报告了重体力活动,总体的重体力活动的平均能量代谢当量为(968.39±158.18)METs。相关分析表明,平和体质和重体力活动呈显著正相关(r=0.469,P < 0.01);8种偏颇体质与重体力活动量呈显著负相关(r=-0.277~-0.499,P < 0.01),其中以气虚体质与重体力运动的负相关程度最大(r=-0.499),见表 1。
中等强度体力活动是指需要花费中等力气完成,呼吸较平常稍微增强的活动,包括太极拳、乒乓球、羽毛球、交谊舞等。114例中有37例报告了中等强度体力活动,总体的中等强度体力活动的平均能量代谢当量为(237.23±535.83)METs。中等强度体力活动与9种体质之间呈现的相关关系均无统计学意义。
2.2.3 日常步行与中医体质的关系此次调查中的日常步行是指累计每天超过10分钟的步行,包括工作、生活、交通以及健步。114例中有100例报告有日常步行活动,总体的日常步行的平均能量代谢当量为(1054.50±85.60)METs。相关分析发现,平和质与日常步行的能量代谢当量显著正相关(r=0.382,P < 0.01);偏颇体质与日常步行的能量代谢当量呈显著负相关(r=-0.302~-0.362,P < 0.01),但日常步行和各个中医体质的相关系数大多小于前两种运动,见表 1。
2.2.4 静坐与中医体质的关系静坐是指每天在工作单位和家中,坐在办公桌前、电脑前、坐着或躺着看电视,拜访朋友,看书,乘车等的时间。调查对象中,总体平均每日静坐时间为(5.63±0.27)h。相关分析发现,平和体质亚量表得分与每天静坐时间显著负相关(r=-0.320,P < 0.01),气虚体质(r=0.349,P < 0.01)、阳虚体质(r=0.246,P < 0.01)、气郁体质(r=0.223,P < 0.05)亚量表得分与每日静坐时间显著正相关,见表 1。
将静坐时间分为 < 3 h、3~5.9 h、≥6 h 3组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静坐时间在平和质(F=6.701,P < 0.01)和气虚质(F=6.882,P < 0.01)亚量表得分有统计学差异,静坐时间越长平和质得分越低,气虚质得分越高,见表 2。
中医体质 | 静坐时间 | F值 | P值 | ||
< 3 h(n=22) | 3~5.9h(n=31) | ≥6 h(n=61) | |||
平和质 | 73.13±3.90 | 69.72±2.63 | 60.18±2.09 | 6.701 | 0.002 |
气虚质 | 25.23±4.26 | 25.63±2.71 | 36.27±1.77 | 6.882 | 0.002 |
阳虚质 | 21.47±4.21 | 25.85±3.33 | 33.26±2.76 | 2.746 | 0.062 |
阴虚质 | 22.00±4.60 | 24.88±2.91 | 30.37±1.80 | 2.593 | 0.079 |
痰湿质 | 20.31±4.41 | 24.00±3.08 | 27.45±2.29 | 1.317 | 0.272 |
湿热质 | 18.32±4.40 | 26.49±3.39 | 24.42±2.28 | 1.302 | 0.276 |
血瘀质 | 19.25±4.39 | 20.07±2.78 | 24.75±2.14 | 0.789 | 0.502 |
气郁质 | 19.82±4.13 | 22.05±2.57 | 28.70±2.57 | 1.217 | 0.300 |
特禀质 | 15.65±3.45 | 15.07±2.37 | 20.24±1.79 | 2.456 | 0.090 |
注: < 3h共22人; 3~539h共31人; > 6h共61人。 |
经数据统计分析,公务员每周花费很少的时间和精力在运动上。运动医学已经证明,适度运动可以改善人体的体质[15],促进身体素质的提高[16],在运动的同时也可以缓解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上的压力,促进心理健康[17]。因此,运动是目前改善每日处在高度紧张工作氛围下的公务员们缓解过度疲劳和心理压力大的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政府机关应大力宣传健康运动教育[18-19],建立多种渠道并采取多种方式,正确的引导公务员参加适合的体育锻炼。
3.2 根据不同中医体质制定不同的健康运动方案数据分析表明,不同的中医体质需选择其适宜的运动方式。文献记载,平和质是指先天禀赋良好,后天调养得当的阴阳平和之人[1]。本研究发现平和质得分越高者其日常体力活动总运动量也随之增加,其中重体力活动也与平和质呈正相关关系,说明平和体质特征越明显者,其身体素质和状态更适合进行高强度的体育锻炼,也可以由此推论,合理有效的运动锻炼可以促进身体机能提高,从而达到维持平和体质作用。
体质可调论中,论述了偏颇体质是可以通过改善后天因素调节的[20]。根据查阅文献和数据分析,偏颇体质者中有很大一部分没有进行日常健康锻炼的习惯,可以推论不经常进行体育锻炼可能是导致偏颇体质的原因之一。各个偏颇体质亚量表得分越高者,其偏颇体质特征越明显,身体机能和状态也随之下降,因而在选择运动方式时,应尽量避免太过强烈的剧烈运动,选择一些轻柔、舒缓的中、低强度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乒乓球、瑜伽、羽毛球等[21]。研究表明,长时间的步行锻炼有利于改善公务员的体质状况[22],且步行锻炼无需花费过多的精力准备,因此步行锻炼是目前最适合公务员运动锻炼的方式之一。运动时间也可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在适应和适度的基础上逐渐增加,并可通过测量或自我感知等方式判断身体状况和中医体质的改变,再重新建立适合的运动方案[23]。
3.3 加强健康干预,改善公务员长期静坐的现状公务员由于其特殊的工作性质和方式,每天需花大量的时间坐在办公桌处理繁忙的公务,但是连续长时间的静坐不仅会导致腰椎、颈椎以及肩周疾病[24],同时也是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危险因素之一[25]。亚健康的普遍存在也成为严重制约公务员工作效率的重要因素[26-27]。通过此次调查分析,在调查对象中,平均每日静坐时间为(5.63±0.27)h,其中13.2%的人每天静坐时间超过8 h。数据分析发现,平和体质亚量表得分越高者,身体素质和机能越好,阴阳之气和,其每天的静坐时间也相对较短,而偏颇体质中气虚、阳虚、气郁体质的体质特征越明显者,其每天的静坐时间越长,气虚和阳虚体质的形成是因为其身体素质差,气、阳偏颇失衡[1]。通过方差分析也发现,平和质和气虚质每日静坐时间小于3 h、3~5.9 h和大于等于6 h的总体均数不同,因此也可以推论,多动少坐的生活运动方式也是促进和维持平和体质的因素之一,而多坐少动的生活方式也会加重偏颇体质的偏颇失衡状态。研究表明,长时间处于静坐状态同时也会增加人体心理压力[28],而长期的情志不畅也是导致气郁质的危险因素之一[3]。
4 小结本调查发现,公务员运动锻炼意识较低,在特殊的工作性质的影响下,形成了多坐少动的生活方式。数据分析显示,生活运动强度与中医体质密切相关,其中平和体质与总运动量、重体力活动、日常步行呈正相关关系,与静坐呈负相关关系;偏颇体质与总运动量、重体力活动、日常步行呈负相关关系,气虚体质、阳虚体质、气郁体质与静坐呈正相关关系,但相关结果需要更大样本、长时间的系统研究进行验证。本研究可为今后体质与运动更广泛深入的研究提供参考思路,这将是一个具有广阔前景的研究方向。
[1] | 王琦. 中医体质学[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5: 2-45. |
[2] | 王琦. 9种基本中医体质类型的分类及其诊断表述依据[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5, 28 (7): 1–8. |
[3] | 黄晓军, 吕伯东, 杨克冰. 杭州地区481名男性出租车司机中医体质频率分布调查[J]. 当代医学, 2012, 19 (2): 160–161. |
[4] | Caspersen CJ. Physical activity epidemiology:concepts, methods, and applications to exercise science[J]. Exercise and Sport Science Reviews, 1989 : 17423–17473. |
[5] | 王运良, 孙翔云, 代强甫. 某市公务员健康状况和体育锻炼现状调查[J]. 现代预防医学, 2011, 37 (4): 664–666. |
[6] | 安楠, 王松涛, 王安利, 等. 中老年女性健身锻炼适宜强度的研究[J]. 体育科学, 2005, 25 (8): 62–66+74. |
[7] | 邓卫, 谭晓军, 邱玉明. 公务员亚健康中医体质特征分析[J]. 广东医学, 2012, 51 (1): 32–34. |
[8] | 景军, 孙薇薇. 中国7市公务员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 2013, 28 (6): 788–791. DOI:10.11847/zgggws2013-29-06-03 |
[9] | 李洋. 上海社区居民体力活动评价研究[D]. 上海: 复旦大学, 2004. |
[10] | Ainsworth BE, Haskell WL, Leon AS, et al. Compendium of physician activities; classification by energy costs of human physical activities[J]. Medicine and Science in Sports and Exercise, 1993, 25 (1): 71–80. DOI:10.1249/00005768-199301000-00011 |
[11] | Ainsworth BE, Haskell WL, Whitt MC, et al. Compendium of physician activities:an update of activity codes and MET intensities[J]. Medicine and Science in Sports and Exercise, 2000, 32 (supplement): S498–504. DOI:10.1097/00005768-200009001-00009 |
[12] | 王琦, 朱燕波, 薛禾生, 等. 中医体质量表的初步编制[J]. 中国临床康复, 2006, 10 (3): 12–17. |
[13] | 朱燕波, 王琦, 薛禾生, 等. 中医体质量表性能的初步评价[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06, 10 (3): 15–17. |
[14] | 朱燕波, 王琦, 折笠秀树. 中医体质量表的信度和效度评价[J].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2007, 16 (7): 651–654. |
[15] | 高云秋. 慢性病与体育运动-实用运动医学[M]. 第4版. 北京: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3: 170-178. |
[16] | 朱敏贞, 林德南, 杨国安. 我国公务员的健康状况与干预对策研究综述[J].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2011, 6 (1): 42–44. |
[17] | 李洋, 洪克敏, 等. 上海市某社区居民体育锻炼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01, 9 (3): 131–133. |
[18] | 范围群, 黄进, 杜美丽. 公务员健康体检情况分析及健康促进探讨[J]. 西部医学, 2009, 21 (8): 1419–1420. |
[19] | 王运良, 孙翔云, 代强甫, 等. 某市公务员健康状况和体育锻炼现状调查[J]. 现代预防医学, 2011, 37 (4): 664–666. |
[20] | 虞亚明. 运动调节中医体质与治未病探讨[A].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 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 南宁: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 2015: 2. |
[21] | 穆晓圆. 对中医气虚体质人群适宜运动强度的研究[D]. 成都: 成都体育学院, 2015. |
[22] | 何惠丽, 许浩, 邵慧秋. 步行锻炼对江苏省公务员体质的影响[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22 (2): 9–12. |
[23] | 王正珍. 61-65岁女性健身锻炼适宜强度的研究[D]. 北京: 北京体育大学, 2002. |
[24] | 丹霞. 静坐生活方式损健康[J]. 家庭护士, 2003, 1 (2): 48. |
[25] | 吴金贵, 刘小祥, 唐传喜. 上海城区居民运动锻炼与静坐行为对代谢综合征的影响[J].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13, 22 (1): 18–21. |
[26] | 文治禄. 亚健康公务员行政能力的潜在制约因素[J]. 行政论坛, 2005, 12 (4): 90–92. |
[27] | 郭美香. 某省级机关国家公务员亚健康状态调查[J]. 现代预防医学, 2005, 32 (12): 1715–1726. DOI:10.3969/j.issn.1003-8507.2005.12.066 |
[28] | 王健, 尉敏琦, 朱媛妍. 上海闵行区白领人群静坐生活状况及对策研究[J].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2010, 5 (2): 93–94, 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