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信息
- 魏世鸿, 王小虎, 罗宏涛, 董玉梅, 刘锐锋, 吕青芳
- WEI Shihong, WANG Xiaohu, LUO Hongtao, DONG Yumei, LIU Ruifeng, LYU Qingfang
- 金黄散对比硫酸镁治疗输液所致静脉炎的系统评价
- A systematic review on the effect of phlebitis caused by transfusion treated by Jinhuang powder and magnesium sulfate
- 天津中医药, 2018, 35(2): 111-115
- Tianji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18, 35(2): 111-115
- http://dx.doi.org/10.11656/j.issn.1672-1519.2018.02.11
-
文章历史
- 收稿日期: 2017-09-26
2.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伽马刀治疗科, 兰州 730000
静脉炎是由于静脉中输入高浓度、刺激性的药物或静脉内放置塑料导管时间过长,以及药液外渗等因素引起的静脉壁化学性反应[1]。静脉炎属中医学丹毒范畴,发生机制在于气滞血瘀,毒结凝滞于血脉,多由身体阴虚阳亢,或过食辛辣肥甘之品或感受湿热毒邪,热毒内盛发越于外所致,使局部脉络气血运行不畅,治疗以清湿热、化瘀血、散结脉为主[2]。传统采用25%或50%硫酸镁热湿敷来治疗静脉炎,但受温度影响,容易形成结晶,该方法使用后会出现局部皮肤脱皮现象。如意金黄散(简称金黄散)是中药复方制剂,具有清热解毒、消肿镇痛、疏通气血等作用。还可以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减少血管通透性;亦能激活巨噬细胞,从而达到灭菌作用,并且局部用药未见明显过敏反应。因此笔者认为金黄散对于输液所致静脉炎的治疗具有一定意义,值得临床推广使用。本研究使用系统评价的方法比较临床上金黄散与常规硫酸镁治疗静脉炎的疗效差异,以指导临床用药。
1 材料及方法 1.1 纳入排除标准 1.1.1 研究类型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不论是否盲法及分配隐藏。
1.1.2 研究对象符合以下标准:1)均符合输液所致静脉炎的诊断标准。2)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尿常规均正常。3)无血管神经系统病变。4)卡氏评分(KPS)≥70分;5)静脉炎分级:0级,无不良反应;Ⅰ级,沿静脉途径疼痛 < 2 d,无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Ⅱ级,穿刺点疼痛3~5 d,局部发红和(或)肿胀,静脉有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Ⅲ级,穿刺点疼痛>5 d,局部发红和(或)肿胀或水疱,静脉有条索状改变,可触及硬结;Ⅳ级,疼痛不能耐受,停药。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疾病分类及静脉炎分级均无统计学差异(P > 0.05)。
1.1.3 干预措施试验组:金黄散;对照组:25%或50%硫酸镁。
1.1.4 观察指标1)总有效率(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2)愈显率(愈显率=治愈率+显效率)。具体标准为:痊愈或治愈:局部皮肤红、肿胀、疼痛、灼热症状及沿静脉走向的条索状红线消失。好转或显效:局部灼热、疼痛症状消失,红、肿胀面积消退≥80%。
1.1.5 排除标准1)患有脉管炎、皮肤病的患者及孕妇。2)中途不愿参加研究退出或不愿配合者。3)输液漏出后形成明显溃疡者。4)文献数据不完整而无法提取资料者。
1.2 检索策略计算机检索PubMed(1966年1月—2015年10月)、EMbase(1974年1月—2015年10月)、Cochrane图书馆(2012年第10期)和中国知网(CNKI)(1994年1月—2015年10月)、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BM)(1978年1月—2015年10月)、维普数据库(VIP)(1989年1月—2015年10月)和万方数据库(1997年1月—2015年10月)。中文检索词为“金黄散AND硫酸镁AND静脉炎”等,英文检索词主要为“(Jinghuang Powder OR Jinghuangsan)AND(bitter salt OR magnesium sulfat)AND Phlebitis”等,语种不限,或应用其他途径查找相关文献。
1.3 文献筛选及资料提取选两名专业人员,按照制定的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资料包括:1)文献一般资料(文章题目、作者姓名、发表日期和杂志)。2)研究的随机方法、分配隐藏、盲法、失访及退出的情况。3)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和干预措施。4)测量指标,包括总有效率、痊愈或治愈、显效或好转。资料提取后,两名研究者对比资料的准确性,酌情请第3人裁定。
1.4 文献质量评价依据Cochrane评价手册5.0[3]进行质量评价:1)随机方法。2)分配隐藏。3)盲法的采用。4)数据的完整性。5)选择性报告结果。6)其他偏倚。
1.5 统计学分析采用Cochrane网提供的RevMan 5.0.2[4]软件进行Meta分析。计量资料应用标准化均数差(SMD)或均数差(MD),计数资料采用比值比(OR)。采用χ2检验讨论异质性,以95%CI表示效应量。若无统计学异质性(P > 0.1,I2 < 5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如有临床异质性(P < 0.1,I2 > 50%),分析异质性来源,并对相关因素进行亚组分析;若存在统计学异质性而无临床异质性,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如两组间异质性过大,则进行描述分析,必要时采用敏感性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和纳入研究的特征根据检索方法,初检165篇文献,通过阅读题目与摘要,排除综述及信件、非临床类及不相关的研究,共102篇,并进一步排除不符合制定标准的文献49篇,最终纳入14[5-18]个RCT,共包括970例患者,见图 1。各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详见表 1。
纳入研究 | 性别(M/F) | 年龄(岁) | 样本量(金/硫) | 干预措施 | 观察指标 |
赵小青2008[5] | - | 45~70 | 18/ 8 | 加味金黄散vs硫酸镁 | 显效、有效 |
黄玉青2011[6] | 36/ 24 | 62~88 | 30/ 30 | 金黄散加蜂蜜vs 50%硫酸镁 | 痊愈、好转、总有效率 |
严双岚2009[7] | 28/ 22 | 39~73 | 25/ 25 | 加味金黄散vs 50%硫酸镁 | 治愈、好转、总有效率 |
邹学敏2008[8] | 35/ 45 | 36~54 | 40/ 40 | 金黄散加鱼石脂vs 50%硫酸镁 | 显效、有效、总有效率 |
魏艳2007[9] | 38/ 27 | 40~78 | 33/ 32 | 如意金黄散加醋vs 50%硫酸镁 | 显效、有效 |
田真2010[10] | 40/ 28 | 36~74 | 34/ 34 | 如意金黄散加醋vs 25%硫酸镁 | 显效、有效、总有效率 |
张艳2010[11] | 38/ 27 | 40~78 | 49/ 48 | 如意金黄散加醋vs 50%硫酸镁 | 治愈、显效、有效 |
刘爰珍2010[12] | 20/ 10 | 20~66 | 15/ 15 | 金黄散加蜂蜜vs 50%硫酸镁 | 治愈、显效、总有效率 |
蒋笑怡2009[13] | 0/200 | 24~52 | 100/100 | 金黄散加芝麻油vs 25%硫酸镁 | 总有效率 |
毕学燕2010[14] | 44/ 40 | 18~79 | 42/ 42 | 如意金黄散加醋vs 50%硫酸镁 | 痊愈、有效 |
陈晓磊2011[15] | 30/ 22 | 32~84 | 26/ 26 | 金黄散vs 50%硫酸镁 | 治愈、好转、总有效率 |
周召杰2010[16] | 45/ 33 | 40~85 | 40/ 38 | 如意金黄散加红糖vs 50%硫酸镁 | 治愈、显效、有效、总有效 |
陈向荣2008[17] | 17/ 33 | 30~78 | 25/ 25 | 金黄散加蜂蜜vs 50%硫酸镁 | 显效、有效 |
段培蓓2008[18] | 11/ 19 | 29~88 | 15/ 15 | 金黄散加蜂蜜vs 50%硫酸镁 | 痊愈 |
所有研究[5-18]均使用随机分组方法,3个研究[13, 15, 18]描述了具体随机方法,各研究[5-18]均未述及具体分配隐藏方法和采用的盲法。14篇文献[5-18]均描述了两组的基线资料,且资料具有可比性。详细评价结果见表 2。
纳入研究 | 随机方法 | 分配隐藏 | 盲法 | ITT分析 | 选择性报告研究结果 | 其他偏倚 |
赵小青2008[5] | 不清楚 | 不清楚 | 不清楚 | 无 | 不详 | 不详 |
黄玉青2011[6] | 不清楚 | 不清楚 | 不清楚 | 无 | 不详 | 不详 |
严双岚2009[7] | 不清楚 | 不清楚 | 不清楚 | 无 | 不详 | 不详 |
邹学敏2008[8] | 不清楚 | 不清楚 | 不清楚 | 无 | 不详 | 不详 |
魏艳2007[9] | 不清楚 | 不清楚 | 不清楚 | 无 | 不详 | 不详 |
田真2010[10] | 不清楚 | 不清楚 | 不清楚 | 无 | 不详 | 不详 |
张艳2010[11] | 不清楚 | 不清楚 | 不清楚 | 无 | 不详 | 不详 |
刘爱珍2010[12] | 不清楚 | 不清楚 | 不清楚 | 无 | 不详 | 不详 |
蒋笑怡2009[13] | 随机数字法 | 不清楚 | 不清楚 | 无 | 不详 | 不详 |
毕学燕2010[14] | 不清楚 | 不清楚 | 不清楚 | 无 | 不详 | 不详 |
陈晓磊2011[15] | 随机数字法 | 不清楚 | 不清楚 | 无 | 不详 | 不详 |
周召杰2010[16] | 不清楚 | 不清楚 | 不清楚 | 无 | 不详 | 不详 |
陈向荣2008[17] | 不清楚 | 不清楚 | 不清楚 | 无 | 不详 | 不详 |
段培蓓2008[18] | 数字随机法 | 不清楚 | 不清楚 | 无 | 不详 | 不详 |
12个研究[5-12, 14-17]报道了金黄散与硫酸镁外敷治疗输液所致静脉炎的总有效率,各研究结果间无统计学异质性(P=0.93,I2=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9.87,95%CI(5.40,18.04),P < 0.000 01],见图 2。
2.3.2 愈显率13个RCT[5-12, 14-18]比较了金黄散与硫酸镁外敷治疗输液所致静脉炎的治愈率+显效率,共包括77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5.47,95%CI(3.88,7.71),(P < 0.000 01)],见图 3。
3 讨论本研究通过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国内14个RCT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疗效方面,与硫酸镁相比,金黄散可明显提高输液所致静脉炎患者的总有效率及治愈和显效率。但在毒副作用方面的观察指标未提及,尚需进一步研究。
输液所致静脉炎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如静脉内放置时间过长、刺激性大的塑料导管,或输入高浓度、剌激性大的药物,或因输液过程中操作者无菌观念不强,引起局部静脉感染从而导致静脉炎。此外,患者的免疫力低下也是临床上发生静脉炎的一个重要因素。多数肿瘤患者因肿瘤负荷大,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甚至有恶病质的可能,并因化疗、放疗等肿瘤相关的治疗而加重,此时,肿瘤患者机体内几乎所有血清补体成分均较正常人低下,血中淋巴细胞减少,胸腺、脾脏等免疫器官缩小,进而免疫力降低,对机械性刺激、药物及液体的化学性刺激及细菌导致的炎症反应的抗感染能力也随之降低,另外对输液穿剌所造成的静脉创伤的修复能力也下降,所以在输液时更易发生静脉炎[19-24]。
中医学认为静脉炎系气滞血瘀,毒结凝滞于血脉,致使局部脉络气血运行不畅所致,治宜清热解毒、散结化瘀为主。金黄散主要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之功,此方源自《外科正宗》,方中重用天花粉、姜黄,能散瘀消肿并破血行气通经;甘草、白芷、大黄除湿清热,行气活血;陈皮、苍术、天南星理气燥湿化痰,解毒消肿;甘草有很好的免疫抑制作用;冰硝散凉血消肿,姜黄还能抑制血小板聚集[25-28]。综上所述,金黄散中诸药合用,具有活血祛瘀、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止痛止痒的功效,在临床上针对静脉炎进行治疗,有见效快、疗程短的优点。硫酸镁中Mg2+可改善细胞膜的通透性,消除黏膜水肿,可以改善毛细血管、小动脉痉挛的作用,但作用时间短,需反复操作,使用过程繁琐,疗效一般,而且在临床应用的过程中,硫酸镁纱布水分蒸发快,结晶很快析出,使纱布变硬,对患者皮肤产生摩擦、刺激,故疗效较慢,而且湿敷易浸湿床单衣裤,使用时极不方便。
应用金黄散作为外敷药物治疗输液所致静脉炎的疗法,已在临床中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本Meta分析的结果也验证了金黄散外敷治疗静脉炎具有良好效果,但是该研究所涉及金黄散的具体调和方式、硫酸镁的浓度、外敷药物的剂量有所不同,加之患者由于各种外界或自身因素发生静脉炎的严重程度、部位均有所不同,因此会对结果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在临床上对以上意见的分歧只有通过更多的试验研究和具体实践来解决。
综上所述,金黄散因其独特的成分及特性可针对静脉炎的病因进行对症治疗,而且疗程短、见效快、操作简便,能减轻患者痛苦,适用于各种静脉炎,对Ⅱ、Ⅲ级静脉炎效果尤为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但尚需开展大样本、更多结局指标的RCT进一步论证。
[1] | 胡洁. 静脉输液常见并发症:静脉炎的防护[J]. 中国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4, 14 (11): 1320–1320. |
[2] | 徐玉花, 宋秋桂, 孙静. 六味醇外用防治输液所致静脉炎的临床观察[J]. 中华护理杂志, 2002, 37 (7): 543–545. |
[3] | Higgins JPT, Green S, Cochrane Handbook for Systematic Reviews of Interventions Version 5. 0. 0[updated February 2008]. The Cochrane Collaboration, 2008[OL]. Available from www. Cochrane-handbook. org. |
[4] | Review Manager (RevMan)[Computer program]. Version 5. 0. Copenhagen: The Nordic Cochrane Center, The Cochrane Collaboration, 2008. |
[5] | 赵小青, 赵岩, 张爽, 等. 加味金黄散外敷治疗化疗后静脉炎36例疗效观察[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08, 22 (5): 85–86. |
[6] | 黄玉青. 金黄散加蜂蜜外敷治疗老年静脉炎疗效观察[J]. 山东医药, 2011, 51 (9): 72. |
[7] | 严双岚. 金黄散加味外敷治疗静脉炎的临床观察[J]. 中国医师杂志, 2009, 11 (4): 54. |
[8] | 邹学敏, 张利君, 付相钰. 金黄散加鱼石脂外敷治疗输液所致静脉炎的效果研究[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8, 5 (1): 3–4. |
[9] | 魏艳, 王月平. 金黄散与硫酸镁外敷治疗可达龙致静脉炎的疗效比较[J].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6 (2): 61–62. |
[10] | 田真. 金黄散与山莨菪碱交替湿敷治疗胺碘酮致静脉炎的效果观察及护理[J].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0, 35 (8): 851–852. |
[11] | 张艳, 向莉, 汪碧琼, 等. 金黄散治疗化疗静脉炎疗效观察[J]. 西南军医, 2010, 12 (1): 11–12. |
[12] | 刘爱珍, 黄玲丽. 金黄散治疗静脉炎30例[J]. 湖北中医杂志, 2010, 32 (9): 33. |
[13] | 蒋笑怡, 卓睿, 李铁, 等. 麻油金黄散外敷与化疗同步预防化疗性静脉炎的效果观察[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9, 30 (15): 1923–1924. DOI:10.3969/j.issn.1002-1256.2009.15.083 |
[14] | 毕学燕. 食醋调如意金黄散外敷治疗华蟾素注射液所致静脉炎的效果观察[J]. 医学信息, 2010, 23 (9): 24–24. |
[15] | 陈晓磊. 金黄散外敷治疗胺碘酮所致静脉炎的护理体会[J]. 医学信息, 2011, 24 (11): 293–294. |
[16] | 周召杰. 金黄散和硫酸镁外敷治疗留置针致表浅静脉炎的临床观察[J]. 现代医药卫生, 2010, 26 (21): 3277–3278. |
[17] | 陈向荣, 胡回云, 童红艳. 金黄散加蜂蜜外敷治疗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观察[J]. 当代护士(专科版), 2008, 16 (7): 74–75. |
[18] | 段培蓓, 梅思娟, 张园园. 金黄散外敷对PICC所致机械性静脉炎的预防和治疗效果观察[J]. 护理学报, 2008, 15 (4): 71–73. |
[19] | 唐映辉, 高林春, 刘光琼.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置进展[J]. 解放军杂志, 2001, 18 (4): 25. |
[20] | 姚丽萍. 输液性静脉炎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J/OL].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7(S2): 571[2018-01-07].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61.1448.R.20170904.0846.1254.html. |
[21] | 张春燕, 顾健. 输液静脉炎的诱发因素及其防治[J].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06, 7 (5): 363–367. |
[22] | 仇元俊, 王彩凤. 肿瘤患者发生输液性静脉炎的相关因素分析[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 31 (6): 696–700. |
[23] | FrankGe, 崔晶晶. 输液导致静脉炎的因素分析[J].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2005, 2 (2): 36–38. |
[24] | 薛小萍, 鲜于云艳. 不同孔径输液器对降低脂肪乳所致静脉炎的效果观察[J]. 现代临床护理, 2010, 9 (10): 19–20. DOI:10.3969/j.issn.1671-8283.2010.10.008 |
[25] | 孙立志, 张建新. 木芙蓉花、叶外敷治疗静脉炎[J]. 中华护理杂志, 1991, 26 (8): 340. |
[26] | 朱晓燕. 香连金黄散外用治疗阳证疮疡的药效机制研究[D]. 成都: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4. |
[27] | 杨敏, 蒋强富, 许伯慧, 等. HPLC法测定如意金黄散中5种活性成分的含量[J]. 中国药房, 2011, 22 (16): 1511–1513. |
[28] | 韩刚, 张卫国, 王超, 等.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如意金黄散中5种成分的含量[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07, 27 (1): 124–125. |
2. Gamma Knife Therapy Department, Lanzhou University Second Hospital, Lanzhou 730000,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