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信息
- 李雅静, 夏亲华
- LI Yajing, XIA Qinhua
- 基于数据对子宫内膜息肉中医用药规律分析
- Analysis of medication rules of endometrial polyps based on data
- 天津中医药, 2018, 35(3): 179-181
- Tianji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18, 35(3): 179-181
- http://dx.doi.org/10.11656/j.issn.1672-1519.2018.03.06
-
文章历史
- 收稿日期: 2017-11-01
2. 江苏省中医院, 南京 210029
子宫内膜息肉(EP)是妇科常见的子宫内膜病变之一,主要是由含有厚壁血管的纤维化子宫内膜间质及子宫内膜腺体构成的,突出于子宫腔内的良性结节,是由于子宫内膜局灶性增生引起的。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宫腔镜治疗EP已日趋成熟,但其复发率较高,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显示,中药治疗此病具有预防性好、安全性高、效优价廉等优势。为了更好地把握中药治疗EP的临床规律,笔者通过中国知网(CNKI)、万方、维普三大数据库,对近8年中药结合宫腔镜及单纯中药治疗EP的中文文献进行了检索分析,以期为临床用药提供可靠的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选用2010年1月—2017年2月收录于3个中文数据库(CNKI、万方、维普)关于中药治疗EP的临床研究[1-19]。
1.2 研究方法 1.2.1 检索方法以“子宫内膜息肉”+“中药”或“中西结合子宫内膜息肉”为主题词,检索CNKI、万方、维普数据库。
1.2.2 纳入标准1)主要治疗手段以中药结合宫腔镜为主。2)对象必须是针对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或研究。3)所采用的诊断或疗效评价标准均为国际或国内同行公认的通用标准。4)具有具体的药物组成。
1.2.3 排除标准1)综述、个案报道、动物实验研究类文献。2)不以中药结合宫腔镜为主的临床研究类文献。3)未明确给出具体的药物组方。4)研究的方法或诊断、疗效评价标准不是同行公认的文献。5)研究结果显示为无效或无统计学意义的文献。6)数据重复引用的文献内容,仅取1次。
1.2.4 资料提取共检索文献35篇,检索过程中仔细阅读全文,以文献重复、不同文献用药重复及文献未给出具体方药等原因共剔除文献16篇,共收集到有效文献19篇。
1.2.5 统计学方法1)数据的标准化:参考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药学》[20],对药物名称进行规范化处理。2)数据库的建立:用Excel 2010建立EP中药处方数据库,并将其导入stata 14.0。3)统计软件:应用统计学软件STATA进行描述性分析。
2 结果 2.1 频次分析 2.1.1 中药频次分析对19篇纳入文献处方数据进行中药频次分析,共涉及中药90味,中药使用总频次240次。将使用频次≥5的中药按照降序依次排列。结果显示中药结合宫腔镜治疗EP时,使用频次最高的中药依次为当归、川芎、益母草等。见表 1。
排序 | 中药 | 频次 | 频率(%) |
1 | 当归 | 12 | 5.00 |
2 | 川芎 | 11 | 4.58 |
3 | 桃仁 | 10 | 4.17 |
4 | 益母草 | 9 | 3.75 |
5 | 赤芍 | 8 | 3.33 |
6 | 蒲黄 | 8 | 3.33 |
7 | 甘草 | 7 | 2.92 |
8 | 五灵脂 | 7 | 2.92 |
9 | 牡丹皮 | 6 | 2.50 |
10 | 茯苓 | 6 | 2.50 |
11 | 白芍 | 5 | 2.08 |
12 | 丹参 | 5 | 2.08 |
13 | 红花 | 5 | 2.08 |
14 | 熟地黄 | 5 | 2.08 |
15 | 夏枯草 | 5 | 2.08 |
16 | 延胡索 | 5 | 2.08 |
17 | 莪术 | 5 | 2.08 |
对19篇纳入文献处方数据进行中药类别频次分析,共涉及中药类别14种。结果显示中药结合宫腔镜治疗EP时,主要选用活血化瘀、补虚、清热等种类的中药。见表 2。
功效 | 频次 | 中药数量 | 比例(%) |
活血化瘀药 | 74 | 18 | 30.83 |
补虚药 | 58 | 17 | 24.17 |
清热药 | 35 | 16 | 14.58 |
止血药 | 19 | 8 | 7.92 |
温里药 | 12 | 4 | 5.00 |
理气药 | 11 | 6 | 4.58 |
利水渗湿药 | 7 | 2 | 2.92 |
解表药 | 6 | 4 | 2.50 |
收涩药 | 6 | 6 | 2.50 |
安神药 | 5 | 2 | 2.08 |
祛风湿药 | 4 | 4 | 1.67 |
化湿药 | 1 | 1 | 0.42 |
平肝熄风药 | 1 | 1 | 0.42 |
消食药 | 1 | 1 | 0.42 |
对19篇纳入文献处方数据进行归经频次分析,共涉及归经12条,结果显示中药结合宫腔镜治疗EP时,归经主要集中于肝、肾、心、脾经。见表 3。
归经 | 频次 | 中药数量 | 比例(%) |
肝经 | 184 | 61 | 30.83 |
肾经 | 89 | 36 | 24.17 |
心经 | 80 | 20 | 14.58 |
脾经 | 74 | 32 | 7.92 |
胃经 | 38 | 23 | 5.00 |
肺经 | 36 | 20 | 4.58 |
胆经 | 26 | 7 | 2.50 |
心包经 | 24 | 3 | 2.50 |
大肠经 | 21 | 11 | 2.08 |
膀胱经 | 17 | 5 | 1.67 |
小肠经 | 5 | 4 | 0.42 |
三焦经 | 4 | 1 | 0.42 |
将使用频次>30的6条药物归经和90味中药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为肝经-活血化瘀药;肾经-补虚药、心经-活血化瘀药、脾经-补虚药、胃经-补虚药、肺经-补虚药等相关性。见表 4。
归经 | 药物种类 | 频次 | 频率(%) |
肝 | 活血化瘀药 | 74 | 39.57 |
补虚药 | 39 | 20.86 | |
止血药 | 19 | 10.16 | |
肾 | 补虚药 | 40 | 44.94 |
清热药 | 10 | 11.24 | |
温里药 | 8 | 8.99 | |
心 | 活血化瘀药 | 32 | 40.00 |
补虚药 | 19 | 23.75 | |
清热药 | 10 | 12.50 | |
脾 | 补虚药 | 22 | 29.73 |
活血化瘀药 | 19 | 25.68 | |
温里 | 8 | 10.81 | |
胃 | 补虚药 | 10 | 26.32 |
清热药 | 7 | 18.42 | |
理气药 | 6 | 15.79 | |
肺 | 补虚药 | 16 | 44.44 |
温里药 | 6 | 16.67 | |
清热药 | 4 | 11.11 |
EP是现代临床常见的妇科疾病,中医学中并无此病名,根据其临床表现,将其归属于中医学“月经量多”“崩漏”“不孕”“癥瘕”等范畴,中医认为本病病在下焦、女子胞,女子以肝为先天,肝主藏血,寒热湿邪等易与血相搏结,血滞胞宫,胞脉不通而发病。研究结果提示,中药结合宫腔镜治疗EP时,使用最多的药物为当归、川芎、桃仁、益母草、赤芍、蒲黄等,而主要以活血化瘀药、补虚药、清热药、止血药、温里药为主,可见“瘀”在EP的病因与治疗中占主要位置,而取用的90味中药,大多归属于肝、脾、肾、心经,中医论述肝主藏血,脾主生血统血,脾之运化,赖肝之疏泄,而肝藏之血,又赖脾之化生,肝肾同源,精血互化,肝血需要肾精的滋养,肾精又依赖于肝血的化生,肝血瘀滞,肾精生化无源,肾精亏损,则肝血不足,肝藏血,心行之,心血充足,肝血亦旺,肝血充足,肝体得养,则肝之疏泄功能正常,使气血疏通,血液不致瘀滞,有助于心主血脉功能的正常进行,而肝、脾、肾、心等脏腑经络,又以足三阴经为主。
根据对药物归经及药物种类描述性分析,结果显示肝、心经中活血化瘀药最高,其次是肾、脾经中补虚药为主,肝不能调畅气机,则气机郁结而致血行障碍,形成瘀血,气机郁滞,易致津液运行无力而成痰湿,痰湿亦可阻滞气机,从而进一步形成瘀血,肝不调脾,脾不可化生精微而致气血生化无源,气虚不可推动血液运行,而成瘀血,脾虚不可运化津液,聚而成痰,痰湿阻滞,促生瘀血进一步形成。肝主疏泄,心主血脉,脉为血府,心气不足,心阳亏虚,均可致血瘀,肝郁而不可使心气宣通,可致心气运行无力,则血液运行缓慢而成瘀。肾之精气包括肾阴肾阳,为人体阴液及阳气的根本,肾精不足,血失化源,气血亏虚可致瘀,肾气亏虚,即元气虚,无力推动血行,血液运行缓慢可致瘀,肾阴亏损,虚热内扰,煎灼阴液,脉络失养,血行不畅致瘀,肾阳亏虚,寒凝血脉而致瘀,肾虚水泛,发为痰浊、瘀血,肾气亏虚,血失纳摄而致瘀,肾虚血瘀,肝能化瘀,血瘀证从肝论治。综上,肝以活血化瘀为主,脾肾从虚论治。因此,临床应用时可以在重点药物的基础上再辨证归经取药随证加减,因人、因时、因地制宜。虽然EP病机复杂,但还是有规律可循,主要是肾虚血瘀、肝郁血瘀。治法主要为健脾补肾,活血化瘀。纵观目前中药结合宫腔镜治疗EP的文献,各医家均发挥出了中医辨证论治的治疗优势,但不足之处依然存在。如中药处方自主性较强,缺乏可广泛应用的治疗方案;缺乏循证医学证据,这也是目前医学界面临的一大瓶颈问题。综上,笔者认为对于中药结合宫腔镜治疗EP的研究,今后应该更注重规范化、标准化、数据化,以求得更客观的临床数据。本研究虽然没有海量的数据,但是其结果已初步显示中药治疗EP是有规律可循的,而且经分析这些组方规律与本病的病机病证相符,可为临床中药结合宫腔镜治疗EP提供借鉴和参考。
[1] | 张蔚苓, 赵珊琼, 张宜群. 化瘀散结法对子宫内膜息肉患者Bcl-2表达的影响[J]. 中华全科医学, 2017, 15 (6): 989–992. |
[2] | 王小珍, 陈梅. 生化汤加减对子宫内膜息肉不孕患者腔镜术后子宫内膜厚度、复发率及妊娠率的影响[J]. 四川中医, 2017, 35 (5): 151–153. |
[3] | 徐玉婷. 健脾补肾化痰法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D]. 广州: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6. |
[4] | 范晓萍. 定经汤味联合加宫腔镜防治肾虚血瘀型EPs的临床研究[D]. 广州: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6. |
[5] | 刘鑫. 王翠霞教授治疗子宫内膜息肉导致不孕症的临床经验总结[D]. 沈阳: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6. |
[6] | 李莹, 董玲, 苏川英子. 平月汤联合宫腔镜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研究[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5, 36 (25): 3756–3757. |
[7] | 刘娜, 吴苗敏, 伊江燕, 等. 少腹逐瘀汤加减对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后的预防复发作用[J]. 中药材, 2014, 37 (9): 1709–1710. |
[8] | 刘艳俊, 杨静. 中西医结合干预育龄期子宫内膜息肉术后临床观察[J]. 山西中医, 2014, 30 (10): 26–27. |
[9] | 张玉丽. 琥珀散加减对子宫内膜息肉患者TCRP术后月经影响的临床观察[D]. 哈尔滨: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4. |
[10] | 魏焕. 散结清瘀汤防治瘀热型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术后复发的临床研究[D]. 济南: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4. |
[11] | 王华. 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内膜息肉40例临床观察[J]. 浙江中医杂志, 2013, 48 (12): 899–900. |
[12] | 贺冰, 匡丽君, 李岚. 中药综合治疗对子宫内膜息肉术后复发的疗效观察[J]. 湖南中医杂志, 2013, 29 (7): 62–63. |
[13] | 吕素媚. 曼月乐环预防子宫内膜息肉复发致不良反应的中药应对[J]. 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刊), 2012, 41 (12): 1312–1313. |
[14] | 冯秋霞, 王庆, 韩献琴, 等. 中西医结合配合宫腔镜检查治疗子宫内膜息肉35例[J]. 中医研究, 2012, 25 (9): 33–34. |
[15] | 莫婷婷. 加味生化汤促进血瘀型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切除术后康复的临床研究[D]. 广州: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2. |
[16] | 丁枫. 金刚腾胶囊联合抗生素等治疗子宫内膜息肉36例[J]. 陕西中医, 2011, 32 (3): 271–272. |
[17] | 高卫华, 刘亚妮. 宫腔镜手术联合活血调经汤治疗子宫内膜息肉120例[J].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0, 33 (1): 30–31. |
[18] | 林红华. 桃红四物汤治疗子宫内膜息肉30例[J]. 陕西中医, 2010, 31 (7): 788. |
[19] | 鲁改娟. 中药联合宫腔镜治疗血瘀型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疗效研究[D]. 南京: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5. |
[20] | 钟赣生. 中药学[M]. 第3版.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2. |
2. Jiangsu Province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anjing 210029,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