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信息
- 阙任烨, 方慧琪, 沈艳婷, 林柳兵, 李勇
- QUE Renye, FANG Huiqi, SHEN Yanting, LIN Liubing, LI Yong
- 芪榔方治疗气阴两虚型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研究
- Study of clinical effect of Qilang decoction on functional constipation of qi and yin deficiency
- 天津中医药, 2018, 35(3): 182-185
- Tianji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18, 35(3): 182-185
- http://dx.doi.org/10.11656/j.issn.1672-1519.2018.03.07
-
文章历史
- 收稿日期: 2017-11-25
功能性便秘(FC)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功能性肠道疾病,表现为不频繁的、持续的或不完全排便感,在排除肠道易激综合征后可诊断[1-2]。随着时代进步与社会发展,人们生活节奏加快,饮食结构也发生了改变,FC的发病率正在逐年提高,几乎分布于各个年龄层。它不仅影响人类生活质量,也给患者心理带来痛苦[3-5],日益受到学者重视。
目前对于FC的治疗[6-9],主要为药物治疗、配合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及适当心理治疗,但是西方医学治疗FC存在着依赖性强、停药后复发率高和手术不易被接受等不足之处而饱受争议。中医学对于便秘的认识渊源已久,认为便秘原因不外热、气、冷、虚4个方面。病位在大肠,病机为大肠传导功能失司,与肺脾肾有关。中医通过辨证论治治疗FC,临床疗效较好,但中医对治疗FC的工作缺乏科学客观的临床、实验室研究,且目前多用的自评问卷缺乏中医证候分析,也让中医药治疗本病疗效的推广受到制约。
上海市中医医院脾胃病科对于FC有丰富的治疗经验,前期科室自拟方:芪榔合剂(方药组成为:黄芪、槟榔、枳实、知母、全瓜蒌、玉竹、望江南)用于治疗气阴两虚型FC临床疗效显著。观察发现,在芪榔合剂的治疗过程中,部分患者反馈出现排便费力时作,停用后会复发等情况。李勇教授中医临床经验丰富,将方中枳实调整为枳壳,全瓜蒌调整为瓜蒌仁,本次课题即观察芪榔合剂优化后(以下统称芪榔方)治疗气阴两虚型FC的临床疗效。
1 研究方法 1.1 病例来源观察病例均为2015年5月—2016年5月在上海市中医医院脾胃病科就诊的患者,本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化法,使用SPSS 21.0统计软件按1:1对照原则,将纳入研究的FC患者80例随机分入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本研究便秘诊断标准采用罗马Ⅲ诊断标准,必须包括下列2个或2个以上的症状:1)至少有25%的排便感到费力。2)至少有25%的排便为块状便或硬便。3)至少有25%的排便有排便不尽感。4)至少有25%的排便有肛门直肠的阻塞感。5)至少有25%的排便需要人工辅助(如盆底支持)。6)每周少于3次排便。
如果不使用泻药,松散便很少见到,肠易激综合征依据不充分,患者需诊断6个月前出现症状,在最近的3个月满足诊断标准。
1.2.2 中医诊断标准主症:排便次数减少,排便周期延长,或粪质坚硬,便下困难,或排便无力,出而不畅。
次症:纳呆,腹胀,排便不尽感,乏力,心烦少眠,舌淡或红,苔薄白或少苔,脉细无力。
符合至少2项主症,或主症1项、次症2项。
1.3 纳入标准1)符合上述中医诊断标准。2)符合西医诊断标准。3)年龄在16~70岁之间。4)自愿加入本试验,并签署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1)凡不符合纳入标准,未按规定用药,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或安全性判断者。2)经检查证实是消化道肿瘤,或其他累及消化道的系统性疾病如神经、肌肉的病变等,以及明确病因的继发性便秘。3)年龄在16周岁以下或70岁以上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过敏体质或多种药物过敏者。4)合并心、脑血管、肝、肾及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疾病,精神病患者。
1.5 剔除标准1)试验者未曾服药。2)试验者依从性差,试验中途停药或换药、加药。3)受试者在用药过程中不愿意继续接受试验。
对脱落病例,观察者必须在病例报告中写明脱落的具体原因。当脱落病例总数超过病例数的20%,则该试验宣布失败。
1.6 治疗方法治疗组给予芪榔方,每日1剂,分2次饭后口服,共治疗8周。方药:生黄芪15 g,槟榔20 g,瓜蒌仁30 g,玉竹15 g,知母15 g,望江南30 g,决明子15 g,枳壳12 g。对照组采用口服乳果糖口服溶液(四川健能制药有限公司)。用法:每次15 mL,分2次饭后口服,服后饮水,共治疗8周。
1.7 观察指标一般资料:年龄、性别、一般生命体征检查;疗效指标:中医证候积分、便秘患者生活质量自评量表(PAC-QOL);安全性指标: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粪便隐血试验、肝功能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肾功能血清尿素氮(BUN)、血清肝酐(Scr)。
1.8 疗效评价痊愈: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95%。显效: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有效: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30%。无效: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不足30%。
计算公式(尼莫地平法)为[(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1.9 统计分析对于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对于呈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中位数(M)、最小值(min)、最大值(max)表示,计数资料采用构成比表示。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的计量资料,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呈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P <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研究结果 2.1 一般资料分析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及病程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见表 1。
组别 | 例数 | 性别(例) | 年龄段(例) | 病程(月) | |||
男 | 女 | 16~44岁 | 45~59岁 | 60~70岁 | |||
治疗组 | 40 | 13 | 27 | 16 | 14 | 10 | 11.33±6.45 |
对照组 | 40 | 12 | 28 | 18 | 13 | 9 | 12.50±7.62 |
两组治疗后疗效评价有统计学差异(P < 0.05),芪榔方组中医证候总体疗效优于乳果糖口服溶液组,见表 2。
两组治疗前各中医证候积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即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中医证候方面具有可比性。治疗组各证候治疗前后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表明芪榔方可明显改善患者各中医症状;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除乏力、心烦失眠症状外,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 < 0.05),表明乳果糖口服溶液可明显改善患者除乏力、心烦失眠外的其他中医证候;两组间在粪便性状、排便无力、纳呆、乏力、心烦失眠等方面具有统计学差异(P < 0.05),表明芪榔方在改善上述症状方面优于乳果糖口服溶液。两组间在排便频率、腹胀、排便不尽感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 3。
分 | ||||||||||
组别 | 例数 | 时间 | 排便频率 | 粪便性状 | 排便无力 | 纳呆 | 腹胀 | 排便不尽感 | 乏力 | 心烦失眠 |
对照组 | 40 | 治疗前 | 1.35(0.00,6.00) | 2.85(2.00,6.00) | 1.60(1.00,4.00) | 1.18(0.00,3.00) | 1.28(0.00,3.00) | 0.48(0.00,3.00) | 1.50(0.00,3.00) | 0.98(0.00,3.00) |
40 | 治疗后 | 0.20(0.00,2.00)* | 0.93(0.00,4.00)* | 0.70(0.00,4.00)* | 0.70(0.00,2.00)* | 0.40(0.00,3.00)* | 0.05(0.00,2.00)* | 1.42(0.00,3.00) | 0.90(0.00,2.00) | |
治疗组 | 40 | 治疗前 | 1.55(0.00,6.00) | 2.75(0.00,6.00) | 2.00(0.00,4.00) | 1.23(0.00,3.00) | 1.60(0.00,3.00) | 0.18(0.00,3.00) | 1.75(0.00,3.00) | 1.28(0.00,3.00) |
40 | 治疗后 | 0.10(0.00,2.00)* | 0.20(0.00,4.00)*# | 0.10(0.00,2.00)*# | 0.28(0.00,2.00)*# | 0.33(0.00,1.00)* | 0.03(0.00,1.00)* | 0.28(0.00,2.00)*# | 0.35(0.00,1.00)*# | |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 < 0.05;与对照组比较,#P < 0.05。 |
两组患者治疗前PAC-QOL中生理状态、心理状态、担忧度和满意度4个维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即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生活质量方面具有可比性。两组生活质量各维度积分治疗前后比较,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生活质量各维度均较前有所改善,具有统计学差异(P < 0.05);组间比较结果表明芪榔方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都优于乳果糖口服溶液,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 4。
分 | ||||||
组别 | 例数 | 时间 | 生理状态 | 心理状态 | 担忧度 | 满意度 |
对照组 | 40 | 治疗前 | 8.52(3.00,12.00) | 22.35(19.00,30.00) | 34.90(28.00,42.00) | 20.00(16.00,23.00) |
40 | 治疗后 | 4.08(3.00,7.00)* | 11.08(8.00,18.00)* | 17.50(12.00,27.00)* | 10.63(5.00,17.00)* | |
治疗组 | 40 | 治疗前 | 8.43(5.00,13.00) | 22.20(16.00,28.00) | 35.20(26.00,42.00) | 20.00(14.00,23.00) |
40 | 治疗后 | 3.30(3.00,5.00)*# | 8.78(8.00,10.00)*# | 13.36(12.00,18.00)*# | 7.70(5.00,12.00)*# | |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 < 0.05;与对照组比较,#P < 0.05。 |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的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潜血试验、肝功能(ALT、AST)、肾功能(BUN、Scr)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李勇教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20余年,对现代便秘的病因、病机有独到的见解和认识,认为目前临床所见便秘的证型中,气阴两虚型居多。气阴两虚型便秘的主要病位在大肠,基本病机是大肠的传导失司,表现为大肠津液不足,肠道失于滋养,气机阻滞于大肠,则肠道壅塞不行,排便频率下降,肠道缺乏推动之力,排便无力,便秘的发生与气血津液关系密切。此型发生率居高与现代人的生活习惯及自然、社会大环境有关。肠道功能的正常运行,离不开气的推动,气虚则推动无力,肠道运行失司。气的运动正常,调控合适有利于肠腑正常发挥传导功能,若素体气虚,虚而无力发挥推动肠腑功能,五脏六腑功能失常,气血津液生化乏源,则致肠道津液亏虚,推动失常。粪便在肠道中的前行,犹如船只运行在河道中,无水则无以行舟,液体的缺乏,使肠道中糟粕停滞不前,即出现排便无力、排便时间长、便后乏力气短、无便意等症。
笔者前期对芪榔合剂的临床试验研究发现芪榔合剂对气阴两虚型便秘的治疗有效率高于肠胃积热型、肝胃气滞型、阴虚火旺型、脾肾阳虚型[10]。随后,在针对气阴两虚型FC的100例临床患者研究中,通过与麻仁软胶囊的对比,观察其治疗有效率为9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5%[11]。以上研究表明芪榔合剂临床疗效显著。同时,前期试验研究也证明芪榔合剂对于便秘的多种致病因素有调节作用。针对目前认为水通道蛋白(AQPs)可通过对肠道水分的吸收和调节肠道液体的分泌影响粪便的生成,王健等[12]通过造模发现便秘小鼠模型的AQP4、AQP8的分泌高于正常组,再经芪榔合剂处理后的的小鼠AQP4、AQP8表达有一定下降,证实芪榔合剂可通过调节AQPs的表达来影响肠道液体的分泌和肠道对水分的吸收,改善便秘。李毅平等[13]发现芪榔合剂能够增加小鼠的Cajal细胞数量,提高小鼠小肠推动力,进而提高通便率。
芪榔方由芪榔合剂改变而来,全方以黄芪为君药,补气为根本,补全身之气。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血健则脾胃旺,脾胃旺则水谷精微化生有源。知母滋阴降火、生津润燥,用于肠燥便秘;玉竹养阴润燥,与知母同为臣药,共奏滋阴润燥、增水行舟之功。槟榔专利肠胃之气,消积导滞,缓泻通便治疗大小便不通。瓜蒌仁(又称瓜蒌实)归大肠经富含油脂,偏于润燥。枳壳辛开苦降,消痞除胀,消积导滞,理气通腑。全方通补兼施,但补而不滞,通而不峻,体现中医“鼓风扬帆”、“增水行舟”辨证思路,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本研究通过临床随机对照的方法,以乳果糖口服溶液为对照,研究了芪榔方治疗气阴两虚型FC的临床疗效。芪榔方对于气阴两虚型FC患者的中医症状及生活质量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且长期服用安全可靠。
综上所述,芪榔方是一种多途径、多靶点作用的中药复方,其临床疗效显著。本研究再次证实了芪榔方的临床有效性,这为下一步进行芪榔方药效学研究的可行性提供了良好保障。
[1] | 翁剑锋, 邱啸臣, 李元新. 功能性便秘的治疗进展[J]. 中国临床研究, 2016, 29 (3): 409–412. |
[2] | 宋玉磊, 林征, 柏亚姝. 功能性便秘疗效评估指标的现状与评价[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16, 36 (9): 813–816. |
[3] | 周青, 陈玉根. 慢性功能性便秘临床治疗研究现状[J].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2013, 21 (11): 611–613. DOI:10.3969/j.issn.1671-038X.2013.11.019 |
[4] | 尚士渲, 刘杰, 韩利民, 等. 精神分裂症患者便秘患病率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 中国民康医学, 2016, 28 (13): 4–6. DOI:10.3969/j.issn.1672-0369.2016.13.002 |
[5] | 胡强, 杜颖秀. 慢性功能性便秘的诊疗进展[J]. 医学信息, 2016, 29 (12): 56–58. |
[6] | 李桂荣, 王英凯, 唐岚. 功能性便秘的研究进展[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1, 31 (12): 2372–2375. 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1.12.108 |
[7] | 崔龙. 便秘治疗的再认识[J]. 临床外科杂志, 2016, 24 (6): 411–412. |
[8] | 王开灿, 王晓艳. 冲和疗法治疗功能性胃肠疾病的机理研究[J]. 健康前沿, 2016, 25 (12): 76–78. |
[9] | 杨怡. 饮食干预对功能性便秘疗效维持的影响[D]. 北京: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 |
[10] | 李毅平, 姜入铭, 汤健, 等. 芪榔合剂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疗效观察并筛选最佳证型[J]. 世界中医药, 2014, 35 (8): 1031–1033. |
[11] | 王健, 刘义安, 汤健, 等. "芪榔合剂"治疗气阴两虚型慢性功能性便秘100例临床研究[J]. 江苏中医药, 2012, 44 (7): 24–25. |
[12] | 王健, 姜入铭, 李勇, 等. 芪榔合剂对便秘模型小鼠结肠水通道蛋白4、8表达的影响[J]. 江苏中医药, 2013, 58 (7): 72–74. |
[13] | 李毅平, 王健, 汤健, 等. 芪榔合剂对慢传输型便秘小鼠结肠Cajal间质细胞的影响[J].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2, 58 (1): 68–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