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信息
- 徐俊峰, 杨远滨, 许世闻, 薛立文, 周德安
- XU Junfeng, YANG Yuanbin, XU Shiwen, XUE Liwen, ZHOU De'an
- 周德安教授针药并用治疗颤证的临床经验
- Professor ZHOU De'an's clinical experience in treating tremor syndrome with acupuncture and Chinese medicine
- 天津中医药, 2018, 35(4): 244-247
- Tianji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18, 35(4): 244-247
- http://dx.doi.org/10.11656/j.issn.1672-1519.2018.04.02
-
文章历史
- 收稿日期: 2017-12-10
2. 首都医科大学康复医学院, 北京 100068;
3.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康复科, 北京 100102;
4. 北京市平谷区中医医院针灸科, 北京 101200;
5.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针灸科, 北京 100010
周德安教授是首都国医名师,第三、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室指导老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周德安名医传承工作室导师。从医50余载,出版《周德安针灸六治》、《针灸八要》、《德高术精周德安》、《实用中医临床情志病学》等专著[1]。笔者有幸跟随周德安教授进行学习,在学习过程见到许多颤证的患者,针药并用治疗后取得了显著的疗效,手部震颤、下颌震颤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控制和缓解。这些患者包括帕金森病、帕金森叠加综合征、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特发性震颤患者及其他原因所致震颤的患者。现总结周德安教授针药并用治疗颤证的经验,以飨读者。
1 病因病机颤证多发于老年人,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颤证与肾、脑、督脉相关,临床上中药或者针灸从肾、脑、督脉出发治疗颤证取得了较好的疗效[2]。颤证的病因病机多认为本虚标实,又各有侧重,主要病机为肝肾气血不足、肝阳亢盛,血瘀痰阻,同时亦兼有脾胃虚弱[3]。张金生教授[4]认为颤证的基本病机为肾阴虚亏、肝风内动,兼夹湿、火、痰、瘀之毒,治疗宜以滋水涵木为大法,佐以祛湿、泻火、涤痰、化瘀之法。也有学者从风、痰、热、血瘀的角度施以清热、祛风化痰、活血化瘀之法。《伤寒论》曰:“身
许多阳虚水泛颤证的患者在临床表现为手部震颤、下颌震颤、肌肉
肾精亏虚者加山茱萸以补益肝肾、补肾填精。肾阳虚者加巴戟天,以补肾助阳、祛风除湿。阴阳俱虚者加六味地黄丸,共奏滋阴补肾、温阳化气的功效。抖动明显者加天麻、钩藤、羚羊角粉, 可加强清热熄风止痉的功效。舌质紫暗者为瘀血内阻之像,加入桃仁、红花以活血化瘀。饮水呛咳者加入郁金、白僵蚕、白芷、羌活,以上四药是周教授治疗饮水呛咳的常用配药,具有行气化痰、开窍利舌的功能。夜尿频繁者加入桑螵蛸、菟丝子、益智仁以温肾固精缩尿。口干、口渴者加入沙参、麦门冬、五味子以养阴生津、润燥止渴。
2.2 针灸治疗 2.2.1 针灸治神颤证的产生,与肾阳亏虚、元神失用密切相关。《黄帝内经·灵枢》曰:“凡刺之法,必先本于神。”周德安教授[6]深刻领悟这一内涵,非常强调精神、情志因素在致病因素中的重要作用,认为精神安定、情志舒畅是取得良效的重要前提条件,故在治疗疾病过程中,提出“治病先治神”的学术观点。
2.2.1.1 针灸四神方加攒竹、承浆针灸治神,调治患者精神心理层面的“神”,以发挥“元神”主宰的整体调控作用。为此周德安教授设立“针灸四神方”。该方由百会以及神庭、本神、四神聪、神门4个穴名含有“神”的穴位组成,具有镇静安神、健脑益智等功效,是针灸治神的主方[7]。临床上将其作为治疗神志疾病的基础方,并在此基础上根据病症配穴可治疗多种疾病[8]。针刺治疗颤证时选用“四神方”起到镇静安神、熄风止痉的作用。百会为督脉经穴,居于人体之巅,具有益气升阳之功。神庭为督脉经穴,具有镇静安神的作用。四神聪为经外奇穴,有宁心安神、开窍醒神之功;本神为胆经穴位,具有定惊安神、止痛解痉之功;神门穴是针灸调神的常用穴位。周德安教授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还总结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治神穴位,包括攒竹穴和承浆穴。攒竹穴为膀胱经穴位,承浆穴为任脉穴位,这两组穴位为周德安教授治疗颤证常用穴位,具有较强的镇静熄风作用。
2.2.1.2 督脉十三针加风池、后溪、申脉“督脉十三针”方出自著名针灸大师金针王乐亭,督脉十三针包括百会、风府、大椎、陶道、身柱、神道、至阳、筋缩、脊中、悬枢、命门、腰阳关、长强。原方主要用于治疗瘫痿、半身不遂、癫狂痫、风寒湿痹等病证[9]。周德安教授深刻领会到督脉统领一身之阳气,通过选取督脉穴位以达到温阳散寒、镇静熄风的目的。“督脉十三针”为周德安教授临床常用重镇安神穴方,广泛应用于帕金森病、小儿抽动症、躁狂症、癫痫等疾病。另外“督脉十三针”选取督脉穴位,温阳散寒作用较强,临床常用于背部畏寒患者。加风池穴以加强熄风止痉的功效。后溪穴通督脉,取之可以加强温阳散寒之功,申脉为足太阳膀胱经穴位、八脉交会穴通阳跷脉,可以调节人体的运动功能。
2.2.1.3 五脏俞加膈俞五脏俞包括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肾俞。五脏俞加膈俞为周德安教授补益安神的常用穴方。通过选取五脏的背俞穴达到补益脏腑气血、调节水液代谢、熄风止痉的功效。水液的运转与肺、脾、肾密切相关。《黄帝内经·素问》曰:“肺朝百脉”,具有“通调水道”的功能。脾主运化水湿,肾主水。凡一切水液内停的疾病皆可取通过调理肺、脾、肾达到治疗目的。颤证辨证属于阳虚水泛时,可以通过选取肺、脾、肾的背俞穴应用补法,起到宣肺利水、健脾温肾利水的功效。心主神志,取心俞可加强安神定志的功效。《黄帝内经·素问》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取肝俞起到熄风止痉的功效。“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膈俞为血会,取之可活血化瘀以熄风。
2.2.2 针灸温肾健脾利水选取中脘、天枢、关元、阴陵泉、丰隆、三阴交、太溪。中脘为任脉穴位、胃之募穴、八会穴之腑会;阴陵泉为足太阴脾经之合穴;丰隆为足阳明胃经之络穴,这三组穴位为临床常用化痰利水之对穴,取之可起到健脾化痰利水的功效。天枢穴位于足阳明胃经,为大肠的募穴,取之可以调畅胃肠气机以利水。关元位于任脉,为小肠之募穴,为重要的强壮要穴,取之可补益元气,使元气充盛。三阴交为三条阴经交会的穴位,取之可调节肝、脾、肾的功能,为调节水液代谢的常用穴位,太溪为肾经的输穴、原穴,取之可补肾利水。上述穴位共奏温肾健脾利水的功效。
2.2.3 针灸调理气血选取曲池、手三里、内关、合谷、足三里、太冲、公孙。曲池、手三里、合谷、足三里为手足阳明经穴位,阳明经多气多血,取之可以补益气血。其中手三里、足三里为手足同名经的同名穴位,为临床补益气血的常用对穴。内关穴为心包经络穴,八脉交会穴通阴维脉,公孙为足太阴脾经之络穴,八脉交会穴交冲脉,内关、公孙相配可以治疗冲气上逆,起到调节畅气机的功效。合谷、太冲合用为“开四关”,可以起到疏肝解郁,熄风止痉之功。
3 病案举隅患者女性,66岁。主因“右手颤抖2年余”,于2016年12月2日首次就诊。患者于2014年无明显原因逐渐出现右手颤抖,于北京协和医院就诊,诊断为帕金森病,经过治疗未见明显好转,具体治疗不详。现口服森福罗片(盐酸普拉克索片),0.125 mg,每日3次。刻下症:右手颤抖,右手无力,持物困难,时有身体向前冲,小碎步,健忘,语速慢,反应迟钝,畏寒,时有燥热,口干,纳可,眠安,小便频,夜尿频多,大便干。面色㿠白,舌淡暗,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尺弱。中医诊断:颤证(阳虚水泛,血瘀津亏证)。西医诊断:帕金森病。治以温阳利水,养阴活血。拟以真武汤加减,化裁如下:白芍30 g,炮附子6 g(先煎),干姜10 g,炒苍白术各10 g,茯苓10 g,枸杞子10 g,黄精15 g,北沙参15 g,麦门冬15 g,五味子6 g,钩藤10 g,羚羊角粉0.3 g(冲服),红花10 g,桃仁泥10 g,天麻10 g,白僵蚕6 g。14剂水煎服。
针灸处方:第1组穴位:风池、风府、大椎、陶道、身柱、神道、至阳、筋缩、脊中、悬枢、命门、腰阳关、长强、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脾俞、肾俞、后溪、申脉;第2组穴位:百会、神庭、本神、四神聪、神门、攒竹、承浆、中脘、天枢、关元、曲池、手三里、内关、合谷、阴陵泉、足三里、丰隆、三阴交、太溪、太冲、公孙、照海。上述两组穴位隔日交替使用。每周针刺3~4次。30次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可休息1~6个月,每半年针刺1个疗程。针刺及补泻手法:百会穴采用直刺的方法,四神聪采用斜刺的方法,针尖朝向百会穴。本神、神庭斜刺,针尖向前,朝向前额。针灸四神方、攒竹、承浆、后溪、申脉应用平补平泻的手法。督脉十三针、背俞穴、中脘、天枢、关元、曲池、手三里、足三里、阴陵泉、丰隆、三阴交、太溪、照海应用补法。风池、内关、合谷、太冲、公孙应用泻法。
治疗2周:患者右手抖动明显好转,畏寒、燥热、口干好转,仍存在右手拇指无力。上方去羚羊角粉、天麻,加生黄芪30 g,当归10 g。针灸处方加太渊,余同前。
治疗1个月:右手无力明显好转,健忘、反应迟钝好转,小便频好转。中药制成丸药口服。针灸处方同前。
治疗10个月:针灸治疗共2个疗程。患者右手抖动消失,身体向前冲、小碎步明显好转,行走平稳,反应正常,记忆力增强,无畏寒肢冷现象,纳可,眠安,二便调。
按:患者来诊时以右手颤抖,行走不稳为主症,辨病属于“颤证”范畴。畏寒,小便频,夜尿频多,面色晄白,舌淡暗,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尺弱,为肾阳虚衰,阳虚水泛之征。阳虚水泛,经脉失养则手颤、行走不稳。阳虚不能温煦则畏寒,肾气不固则小便频、夜尿频多。脑为髓海,肾主骨生髓,髓海失养则健忘、反应迟钝。水气泛溢,则津不上承,故出现则燥热、口干、大便干。舌暗为瘀血内停的表现。四诊合参,辨证为阳虚水泛,血瘀津亏证。方剂以真武汤加减。恐大辛大热的附子伤津,炮附子用量减为6 g。水湿浸淫,加炒苍术以发挥燥湿功效。枸杞子、黄精以滋补肝肾,起到阳生阴长的作用。津伤、口干加入北沙参、麦门冬、五味子以养阴润燥。红花、桃仁泥以活血化瘀。钩藤、羚羊角粉、天麻、白僵蚕以清热化痰、熄风止痉。诸药同用以奏补肾利水、熄风止痉之功。针灸处方注重镇静安神、补肾利水、调畅气血。穴方基础上加入照海,照海为足少阴肾经穴位、八脉交会穴通阴跷脉,“阴跷照海膈喉咙”,取照海可以缓解口干症状。针药并用治疗2周后,患者右手抖动明显好转,畏寒、燥热、口干好转,以右手拇指无力为主,去羚羊角粉、天麻,加生黄芪30 g,当归10 g,以加强补气养血之功,针灸加太渊,以宣肺利水。治疗1个月后,右手无力明显好转,健忘、反应迟钝好转,小便频好转。效不更方,患者颤证消失,诸症好转如常人。颤证属于临床慢性疑难病,因此治疗时应持之以恒,疗程相对较长,每个疗程针灸需治疗30次,每年需要治疗2个疗程。
4 心得体会真武汤是周德安教授在临床治疗帕金森病的主方。主要用于阳虚水泛所致的颤证。李彬[10]曾以温阳化气利水为治则,用真武汤加减治疗帕金森患者32例,结果显示总有效率为90.6%。史载祥[11]运用真武汤治疗不自主运动也取得良好的疗效,与周德安教授的用药经验类似。
周德安教授临床独到之处在于针药并用。在选取真武汤加减的同时,应用针灸治疗。周德安教授强调“治病必本于神”的学术思想,取穴时选取针灸四神方以镇静安神、督脉十三针以温阳利水、重镇安神,背俞穴以补益安神,同时选取补肾健脾利水、调畅气血等穴位,共同起到镇静安神、熄风止痉、温阳利水的功效。帕金森病是一种难治病,针灸在缓解帕金森病症状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头针可以调整头部阴阳;眼针可以改善局部症状;体针、腹针在治疗帕金森病中也至关重要,可调整全身气血和阴阳,改善全身症状[12]。欧阳莎等[13]系统评价针灸与西药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结果表明针灸可能是帕金森病有效、安全的治疗手段。研究表明,针灸治疗帕金森病常用的主穴为太冲(41.9%)、百会(37.2%)、合谷(34.9%)、风池(34.9%)、四神聪(23.3%)、曲池(19.4%)、三阴交(15.5%)、太溪(14.7%)[14]。周德安教授在这些常用穴位的基础上加入针灸治神等组穴。针药并用,共同达到温阳利水、熄风止痉的作用,临床效果显著。
[1] | 夏淑文, 刘慧林, 周德安. 周德安"治病先治神"学术思想在针灸临床中的应用[J]. 北京中医药, 2010, 29 (11): 832–834. |
[2] | 万明珠, 于嵩, 刘超, 等. 从"肾、脑、督脉"法论治帕金森颤证[J]. 光明中医, 2017, 32 (20): 2913–2915. DOI:10.3969/j.issn.1003-8914.2017.20.007 |
[3] | 姜梅, 孙理军. 中医药治疗颤证的研究进展[J].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 40 (1): 111–114. |
[4] | 杨帅, 李先晓, 何勇, 等. 张金生教授运用滋水涵木法治疗帕金森病经验[J]. 亚太传统医药, 2017, 13 (16): 81–83. |
[5] | 周德安. 周德安针灸六治[M]. 北京: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6: 5, 181. |
[6] | 刘慧林, 夏淑文, 周德安. 周德安针药结合治疗儿童抽动障碍临床经验[J]. 北京中医药, 2010, 29 (12): 898–900. |
[7] | 刘慧林, 李彬, 夏淑文, 等. 周德安教授针灸治神理论治疗不寐病的临床应用[J].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 38 (4): 62–64. |
[8] | 沙岩, 夏淑文. 学习周德安教授"针灸治神"学术思想体会[J]. 光明中医, 2013, 28 (8): 1553–1555. |
[9] | 北京中医医院. 金针王乐亭[M]. 北京: 北京出版社, 1984: 61-65. |
[10] | 李彬, 冯毅, 周德安. 真武汤加减治疗帕金森病32例临床观察[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06, 13 (11): 73–74.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06.11.037 |
[11] | 李进, 王丽, 汪仁斌, 等. 史载祥运用真武汤治疗不自主运动验案[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7, 32 (4): 1606–1609. |
[12] | 张爱珍, 李建橡, 马晓聪, 等. 针灸治疗帕金森病研究进展[J]. 亚太传统医药, 2017, 13 (2): 51–54. DOI:10.11954/ytctyy.201702020 |
[13] | 欧阳莎, 许巍. 针灸与西药治疗帕金森病疗效比较的系统评价[J]. 中医药通报, 2017, 16 (1): 34–48. |
[14] | 任泓宇, 王兴兴, 郑禹, 等. 针灸治疗帕金森病选穴规律的探讨[J]. 上海针灸杂志, 2015, 34 (1): 70–72. |
2. Rehabilitation Medical College of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68, China;
3. Rehabilitation Department, Chinese Academ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angjing Hospital, Beijing 100102, China;
4. Acupuncture Department, Beijing Pinggu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Beijing 101200, China;
5. Acupuncture Department, Beijing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Affiliated to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10,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