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信息
- 孟媛, 庞莹, 王元, 石江伟, 张雪竹
- MENG Yuan, PANG Ying, WANG Yuan, SHI Jiangwei, ZHANG Xuezhu
- “三焦针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研究
- Study on clinical efficacy of "triple energizer acupuncture method" on vascular dementia
- 天津中医药, 2018, 35(4): 259-263
- Tianji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18, 35(4): 259-263
- http://dx.doi.org/10.11656/j.issn.1672-1519.2018.04.06
-
文章历史
- 收稿日期: 2017-12-20
老年期痴呆是一组大脑智能损害的慢性进展衰退性疾病,是人类在衰老过程中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中老年性痴呆(AD)和血管性痴呆(VD)是老年期痴呆的两大主要类型。近年来随着中风病发病率的逐年升高,VD的患病率呈逐年快速上升趋势[1],严重威胁着中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给患者、家属和社会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负担。
根据相关报道,VD如果进行早期干预,可明显改善预后,是目前唯一可以防治的痴呆[2]。因此探索VD的有效治疗方法及相关防治措施,已成为医学领域的重要课题。本研究通过随机对照试验采用“三焦针法”与传统针刺法进行疗效比较观察,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研究受试者全部来源于2013年8月—2016年7月就诊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门诊的VD患者,共86例,其中男38例,女4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43例,其中观察组脱落1例(系患者对针刺不耐受),对照组脱落3例(系患者自动放弃治疗),因此纳入符合标准患者共82例,其中对照组40例,观察组42例。
1.2 诊断标准参照参考文献[3]:1)临床和神经心理学检查表明符合痴呆的诊断并排斥由谵妄、意识障碍、神经官能症严重失语及全身性疾病或脑变性疾病所引起的痴呆。2)有脑血管病的证据支持,如影像学的改变或临床上因脑血管病引起的局灶体征。3)痴呆与脑血管病密切相关,即痴呆出现在脑血管病发生后的3个月内;或出现认知功能衰退,或波动样、阶梯样、进行性认知功能损害。
1.3 纳入标准1)符合VD诊断标准。2)符合临床痴呆评定表(CDR)中轻度和中度标准。3)Folstein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评分≤24分(中学以上),≤20分(小学程度),≤17分(文盲)。4)Hanchinski缺血量表(HIS)评分≥7分者为VD。5)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分。6)年龄50~85岁,男女不限。7)受试者自愿参加临床试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1)不符合VD诊断标准者。2)抑郁症或其他精神障碍,即HAMD评分>17分,并经DSM-Ⅳ标准诊断为明显抑郁症或其他精神障碍。3)有癫痫病史、脑炎病史或能引起痴呆的其他疾病,如帕金森病(PD)、亨廷顿病(HD)、皮克病等。4)伴有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者,如便利手偏瘫、失语、视听障碍等。
1.5 病例脱落标准1) 患者不愿意或者不能继续进行临床试验及未签署知情同意书。2)出现严重不良事件,根据医生判断停止试验者。3)受试者依从性差(试验治疗依从性 < 80%),或自动中途接受其他治疗者。4)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发生其他疾病,影响疗效及安全性评判者。5)受试者虽未明确提出退出试验,但不再接受治疗及检测而失访者。
2 治疗方法 2.1 基础治疗各组患者均参照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2010年)针对内科基础病如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及呼吸、泌尿系统感染给予内科对症治疗。
2.2 观察组在内科基础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三焦针法,取穴:膻中、中脘、气海、血海(双)、足三里(双)、外关(双)。操作:膻中,针尖向上斜刺0.2~0.5寸(同身寸,下同),施小幅度高频率捻转补法30 s;中脘,直刺1.5寸,施小幅度高频率捻转补法30 s;气海,直刺0.8~1.0寸,施小幅度高频率捻转补法30 s;血海,直刺1.0~1.5寸,施大幅度低频率捻转泻法30 s;足三里,直刺0.5~1.0寸,施小幅度高频率捻转补法30 s。外关,直刺0.5~1.0寸,施平补平泻捻转手法30 s。疗程:每日1次,每周5次,共计12周。
2.3 对照组在内科基础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第七版《针灸学》教材中痴呆的治疗方法[4]。取穴:印堂、四神聪透百会、神庭透上星、风池、太溪、悬钟、合谷、太冲。操作:合谷、太冲直刺0.5~1.0寸,用泻法;太溪、悬钟直刺0.5~0.8寸,行补法;针刺风池时针尖微下,向鼻尖斜刺0.8~1.2寸,印堂平刺0.5~0.8寸,两穴行平补平泻法;四神聪平刺透向百会、神庭平刺透向上星,均行平补平泻法。疗程:每日1次,每周5次,共计12周。
两组患者针具均采用针灸针,选用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生产的华佗牌针灸针(苏药管械准字2001第2140033号)。型号:H,规格:Φ0.30×40 mm。
2.4 疗效观察1)智力量表评分:采用MMSE量表评分法包括定向力、瞬时记忆、注意力及计算力、回忆能力和语言能力的系统评分;总分最高为30分,评分越低代表痴呆程度越严重。2)日常行为能力量表评分:采用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量表评分法分别从大、小便、修饰、如厕、吃饭、转移、活动、穿衣、上下楼梯、洗澡10个项目进行系统评分,总分为100分,评分越高代表自我日常行为能力越强。3)对疗效的评定标准参考田金洲等[3]制定的《血管性痴呆的诊断、辨证及疗效评价标准》包括:①MMSE量表评分改善:疗效指数=(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治疗前积分×100%;②ADL量表评分改善: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临床基本控制:疗效指数≥85%;显著进步:50%≤疗效指数 < 85%;进步:20%≤疗效指数 < 50%;无变化:疗效指数 < 20%;恶化:疗效指数>-20%。
2.5 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均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治疗前后ADL评分,MMSE总分及各项评分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不同处理对患者不同病程MMSE评分及ADL评分的影响采用一般线性模型;计数资料采用构成比和率描述。两组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治疗结果 3.1 一般资料入院前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发病病程、VD的类型、受教育情况等相关基线指标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死亡及严重不良反应报告,详见表 1。
例(%) | ||||||||||||||||||||||
指标 | 例数 | 性别 | 年龄 | 受教育情况 | 血管性痴呆分型 | 病程 | ||||||||||||||||
男 | 女 | < 70岁 | 71~80岁 | > 80岁 | 0年 | 1~6 a | > 7 a | 大面积脑梗死型 | 多梗死型 | 皮下动脉硬化型 | 特殊部位梗死型 | 脑出血型 | < 1个月 | 1~6个月 | > 6个月 | |||||||
对照组 | 40 | 18(45.00) | 22(55.00) | 9(22.50) | 15(37.50) | 16(40.00) | 8(20.00) | 13(32.50) | 19(47.50) | 11(27.50) | 19(47.50) | 4(10.00) | 3(7.50) | 3(7.50) | 17(42.50) | 12(30.00) | 11(27.50) | |||||
观察组 | 42 | 18(42.86) | 24(57.14) | 10(23.81) | 19(45.24) | 13(30.95) | 11(26.19) | 12(28.57) | 19(45.24) | 12(28.57) | 18(42.86) | 6(14.29) | 3(7.14) | 3(7.14) | 12(28.57) | 14(33.33) | 16(38.10) |
患者入院前后MMSE总分及各项评分采用重复测量的单因素量水平方差分析,因只重复测量两次,故不进行球形检验;结果显示各组患者在入院前MMSE各项评分及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12周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MMSE评分有差别(P<0.05),测量时间和组别存在交互作用(P<0.05),观察组MMES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治疗后相比,定向力评分主效应有差别(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相比定向力评分变化有差别(P<0.05),观察组评分较高,故疗效较好,因存在交互作用,故单独分析主效应意义不大;观察组较对照组治疗后相比,瞬时记忆评分主效应有差别(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相比瞬时记忆评分变化有差别(P<0.05),观察组评分较高,故疗效较好,因存在交互作用,故单独分析主效应意义不大;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相比,注意力和计算力评分主效应有差别(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相比注意力和计算力评分变化有差别(P<0.05),观察组评分升高显著,故疗效较好,因存在交互作用,故单独分析主效应意义不大;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延时回忆评分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测量时间和组别间不存在交互作用,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治疗前后相比,语言能力评分主效应有差别(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相比定向力评分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评分较高,故疗效较好,因存在交互作用,故单独分析主效应意义不大;通过对不同病程的VD患者分层比较,各个病程阶段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MMSE总分均有所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针刺方法对不同病程的患者,MMSE总分均无显著差异,观察组针刺方法与治疗时间存在协同效应,其余各因子间均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详见表 2、表 3。
分 | ||||||||
组别 | 例数 | 时间 | 总分 | 定向力 | 瞬时记忆 | 注意力和计算能力 | 延时回忆 | 语言能力 |
对照组 | 42 | 治疗前 | 17.95±2.44 | 4.57±1.13 | 2.36±0.73 | 3.64±1.28 | 2.21±0.68 | 5.17±1.19 |
治疗后 | 23.45±2.4#* | 6.78±1.34# | 2.79±0.42# | 4.38±0.99# | 2.76±0.48# | 6.79±1.62 | ||
观察组 | 40 | 治疗前 | 18.45±2.49 | 4.68±1.07 | 2.40±0.74 | 3.63±1.15 | 2.15±0.70 | 5.60±1.34 |
治疗后 | 20.90±1.97* | 5.95±1.34# | 2.50±0.64# | 3.90±0.9# | 2.50±0.68# | 6.08±1.27 | ||
注:与治疗前比较,#P < 0.05;与对照组比较,*P < 0.05。 |
分 | ||||
组别 | 病程 | 例数 | 治疗前评分 | 治疗后评分 |
对照组 | 病程1 | 11 | 18.82±2.94 | 21.06±2.08 |
病程2 | 12 | 18.58±2.02 | 21.42±1.31 | |
病程3 | 17 | 17.64±2.46 | 20.36±2.15 | |
观察组 | 病程1 | 12 | 18.13±2.42 | 24.19±2.14 |
病程2 | 14 | 18.14±2.48 | 23.57±2.44 | |
病程3 | 16 | 17.50±2.61 | 22.33±2.46 | |
注:病程1:患者病程≥6个月;病程2:患者病程≥1个月且<6个月;病程3:患者病程<1个月。 |
各组患者在治疗前AD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12周治疗后,各组患者较治疗前ADL评分均有明显改善,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ADL评分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测量时间和组别间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主体效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不同病程的VD患者分层比较,各个病程阶段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ADL评分均有所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程不同组别患者ADL评分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各项因子间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详见表 4、表 5。
分 | ||||
组别 | 病程 | 例数 | 治疗前评分 | 治疗后评分 |
对照组 | 病程1 | 11 | 41.00±5.43 | 36.59±5.68 |
病程2 | 12 | 44.08±6.53 | 39.25±5.93 | |
病程3 | 17 | 53.82±9.97 | 45.36±6.10 | |
观察组 | 病程1 | 12 | 40.13±4.66 | 32.69±3.51 |
病程2 | 14 | 43.71±6.43 | 34.00±4.59 | |
病程3 | 16 | 53.50±11.35 | 42.25±6.93 | |
注:病程1:患者病程≥6个月;病程2:患者病程≥1个月且<6个月;病程3:患者病程<1个月。 |
治疗后观察组认知功能改善的有效率为40.5%,对照组有效率为20%,两者经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针刺改善VD患者认知功能的疗效优于对照组。观察组行为能力改善的有效率为28.56%,对照组有效率为10%,两者经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针刺改善VD患者行为能力的疗效优于对照组。详见表 6、表 7。
例 | |||||||
组别 | 例数 | 临床基本控制 | 显著进步 | 进步 | 无变化 | 恶化 | 总有效率(%) |
对照组 | 40 | 0 | 3 | 5 | 32 | 0 | 20.0 |
观察组 | 42 | 3 | 4 | 10 | 25 | 0 | 40.5* |
注:与对照组比较,*P < 0.05。 |
例 | |||||||
组别 | 例数 | 临床基本控制 | 显著进步 | 进步 | 无变化 | 恶化 | 总有效率(%) |
对照组 | 40 | 0 | 0 | 4 | 36 | 0 | 10.00 |
观察组 | 42 | 0 | 1 | 11 | 30 | 0 | 28.56* |
注:与对照组比较,*P < 0.05。 |
VD是老年期痴呆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 发病率仅次于Alzheimer病,是指由各种脑血管疾病(CVD)引起的脑功能障碍而产生的获得性、持续性智能损害综合征[5]。属中医学“呆病”范畴, 从中医古代文献中可以看出,中医对痴呆认识较早,历代医家从不同角度对痴呆进行了论述。
近年来众多学者从中医学审证求因的角度,结合中医学的脏腑理论进行探讨,提出了一系列关于VD病因病机的观点,贾奎[6]认为脑为清阳之总会,脑髓清纯则灵、秽杂则顿。老年人常因痰浊而致清窍闭阻,浊气杂于脑髓,脑乏清阳之助,津液难以上濡,精髓失养,因而神机记忆受损, 发为本病。王四平等[7]认为VD是,痰瘀互结,损伤脑络,脑髓致神明失用、零级记性丧失的疾病,其病在脑,与心肾肝脾密切相关,痰瘀互结阻络贯穿疾病始终。王永炎等[8]认为肾精气虚,痰瘀互结,阻滞脉络为VD发生的基础,痰瘀蕴积,酿生浊毒,败坏脑络脑髓,为VD发展的关键。本研究以“三焦气化失司”[9]为关键病机,三焦中任何一脏腑气化功能出现异常,都可导致三焦整体气化功能失常,气血津液升降出入的通道不畅,从而内生风火湿热诸邪及痰、瘀、浊毒等病理产物,从而引起阴阳失调,清阳不升则神失所养,浊阴不降则神明被扰发为痴呆。
“三焦针法”以“益气调血、扶本培元”为立法原则,针对发病关键,从气论治,由气入手,穴位组方以膻中、中脘与气海三穴相合疏调三焦气机,补益人身元气,现代研究[10]证实针刺中脘穴可以调整胃肠功能,具有很好的免疫调节作用,足三里合中脘调理脾胃,扶本培元。同时配以血海调血理血、活血化瘀;膻中宣畅上焦气化,调补宗气,以行气血;中脘、足三里疏调中焦气化,益气和中,以生气血,化痰浊;气海通理下焦气化,培补、振奋和升发元气,外关通利三焦,进而调节三焦各部所属脏腑的气机。总之,六穴相配合,益气调血,扶本培元,气血得调,从而“血脉和利,精神乃居”(《灵枢·平人绝谷》);元气得充,使“真气得安,邪气乃亡”(《素问·疟论》),从最根本上治疗VD。贾玉洁等[11]在多年的临床观察中发现,应用“三焦针法”为主治疗PD除可延长西药的维持时间, 对其运动功能和非运动症状也均有改善作用。另外在其对针刺调控Hsp84、Hsp86表达延缓快速老化痴呆小鼠SAMP8脑衰老作用的研究中得出衰老后蛋白质氧化损伤增多及Hsp84和Hsp86表达下降是造成SAMP8脑内变性蛋白堆积和脑衰老的部分原因,三焦针刺可以通过调控Hsp84和Hsp86表达延缓脑衰老的结论[12]。
本研究结论“三焦针法”治疗VD能显著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及行为能力,与石江伟等[13]研究结果相一致,本试验针对不同病程患者进行研究发现“三焦针法”在治疗病程小于6个月的患者中,疗效更为显著,这说明了在发病初期应用“三焦针法”调理三焦气机对改善患者的行为能力和认知功能更有效,更有利于患者恢复,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基于现代研究结合本试验结果表明“三焦针法”较传统针法在治疗VD上能显著改善认知功能和行为能力,并且对于病程小于6个月的患者,疗效更为显著,且在改善患者的定向力、注意力和计算力及语言能力方面较传统针刺法疗效更为突出。
[1] | Chen LP, Wang FW, Zuo F, et al. Clinical research on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of senile vascular dementia[J]. Tradit Chin Med, 2011, 31 (3): 178–181. DOI:10.1016/S0254-6272(11)60036-8 |
[2] | Strub R. Vascular dementia[J]. South Med J, 2003, 96 (4): 363–366. DOI:10.1097/01.SMJ.0000063470.95541.6B |
[3] | 田金洲, 韩明向, 涂晋文, 等. 血管性痴呆的诊断、辨证及疗效判定标准[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0, 23 (5): 16–23. |
[4] | 石学敏. 针灸学[M].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2: 233. |
[5] | 李涛, 田桂杰, 韩景献. 血管性痴呆的中西医临床研究现状与展望[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8, 6 (3): 333–336. |
[6] | 贾奎. 血管性痴呆病机钩玄[J]. 山东中医药杂志, 2007, 26 (12): 805–806. |
[7] | 王四平, 王文智, 李士懋. 试论痰瘀是血管性痴呆的基本病机[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04, 10 (10): 1–2. DOI:10.3969/j.issn.1006-3250.2004.10.001 |
[8] | 王永炎, 张伯礼. 血管性痴呆现代中医临床与研究[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 28. |
[9] | 韩景献. "三焦气化失常——衰老"相关论[J]. 中医杂志, 2008, 49 (3): 200–202. |
[10] | 李晓宏. 辨证治疗血管性痴呆37例[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02, 23 (2): 9–10. |
[11] | 贾玉洁, 刘云鹤, 孟丹, 等. 韩景献针刺治疗帕金森病经验[J]. 辽宁中医杂志, 2017, 44 (1): 48–50. |
[12] | 贾玉洁, 聂坤, 张雪竹, 等. 针刺调控Hsp84、Hsp86表达延缓快速老化痴呆小鼠SAMP8脑衰老作用的研究[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 36 (12): 1474–1479. DOI:10.7661/CJIM.2016.12.1474 |
[13] | 石江伟, 贾玉洁, 刘小溪, 等. 针药结合治疗轻中度血管性痴呆患者83例[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 31 (3): 206–2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