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信息
- 何贵祥, 尹学永, 李剑飞, 刘洪, 曹艳红, 刘艳玲
- HE Guixiang, YIN Xueyong, LI Jianfei, LIU Hong, CAO Yanhong, LIU Yanling
- 祛痰化瘀汤联合火针治疗女性青春期后痤疮39例
- Effect of Qutan Huayu decoction combined with fire needle therapy in 39 female patients with post-adolescent acne
- 天津中医药, 2018, 35(5): 355-357
- Tianji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18, 35(5): 355-357
- http://dx.doi.org/10.11656/j.issn.1672-1519.2018.05.09
-
文章历史
- 收稿日期: 2018-02-06
2. 秦皇岛市第二医院中医科, 昌黎 066600;
3. 河北省昌黎县中医院内科, 昌黎 066600;
4. 河北省昌黎县中医院针灸科, 昌黎 066600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饮食结构及生活习惯也在发生着改变,工作、生活压力的增加,导致青春期后痤疮患者逐年增加。近年来,笔者引入体质学说研究青春期后痤疮,对痰湿体质女性患者进行观察,应用祛痰化瘀汤联合火针治疗青春后痤疮,疗效显著。总结归纳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5月-2017年4月以来,在本院门诊就诊的痰湿体质女性青春期后痤疮者7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9例。治疗组:年龄25~45岁,平均(39.1±10.8)岁;病程1~9 a,平均(4.12±1.75)a,严重程度为轻度20例,中度19例。对照组:年龄25~45岁,平均(39.1±10.8)岁,病程1~9 a,平均(4.12±1.75)a,严重程度为中度18例,轻度21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严重程度等情况,经统计学处理具有可比性(P>0.05)。
1.2 病例纳入标准1)诊断标准:参照《临床皮肤病学》[1]第3版,皮损表现为: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同时伴皮脂溢出,多发于面部、上胸,一般呈慢性经过。并同时具备患者年龄为25岁以上。2)病情轻重程度采用Pillsbury分类法[1]:轻度:黑头粉刺,散发至多发,炎症性丘疹,散发;中度:轻度加浅在性脓疱,炎症丘疹数目增多,限于面部;重度:中度加深在性炎性皮疹,发生在面部、颈及胸背部;重度~集簇性:重度加囊肿,易形成瘢痕,发生在上半身。3)中医诊断标准: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拟定,面部皮疹红色或皮肤色粉刺、丘疹为主,也可见脓疮、或结节状;痰湿体质:皮肤油脂较多,全身多汗且黏,伴胸闷,痰多,口黏或咸,并有形体肥胖,腹部肥满松弛等表现。4)排除标准: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对多种药物过敏或过敏体质者;精神性疾病患者;合并有严重的肝、肾、内分泌、心脑血管、血液系统等慢性病或感染影响疗效观察者。5)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诊断及排除标准,年龄在25岁以上;就诊前14 d内未应用影响痤疮治疗的中西药;患者了解治疗方案,自愿参加。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安体舒通(国药准字H20064815,厂家:江苏方强制药厂有限责任公司),每次20 mg,每日3次;美满霉素(国药准字H10960010,厂家:苏州立达惠氏-百宫制药有限公司),每次50 mg,每日2次。连续服药4周后观察疗效。
1.3.2 治疗组给予自拟祛痰化瘀汤,组成及加减:陈皮10 g,制半夏10 g,茯苓15 g,猫爪草10 g,益母草10 g,三棱10 g,莪术15 g,丹参15 g,夏枯草10 g,连翘10 g,佛手10 g,白芥子10 g,海浮石10 g,生甘草10 g;随症加减:失眠者加远志10 g,石菖蒲30 g;面部皮脂溢出较多,加炒山楂15 g,苍术15 g;脓疱多者加蒲公英15 g,牡丹皮10 g,赤芍10 g;大便干燥者加大黄(后下)6~10 g,火麻仁10 g。
煎服法:水煎共取汁400 mL,分两次温服,每日1剂。火针治疗:局部治疗:用75%乙醇擦拭双手,以左手触摸痤疮,了解病灶深浅。常规应用75%乙醇消毒,未成脓的丘疹,选用细火针浅刺局部;已成脓者,选用粗火针点刺脓头;已溃破,选用中粗火针或细火针,直刺至病灶基底部;所有操作要求速度要快,做到“稳”、“准”。全身选穴治疗:丰隆、阴陵泉、脾俞、血海、足三里,用中粗火针,将火针烧红透亮,速刺,深度2 mm。术后以碘伏轻点施针部位,嘱患者局部避免沾水。每周2次。连续治疗4周后观察疗效。
1.4 情志指标观察患者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抑郁和焦虑积分变化。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参考相关文献制定,采用4级评分的处理办法。主要根据症状出现的频度评定,其标准为:1)表示没有或很少时间有。2)表示有时有。3)表示大部分时间有。4)表示绝大部分都有或全部时间都有,用负性词陈述的内容,按1~4分顺序评分,用正性词表述的,按4~1分顺序计分,把所有项目评定的各个得分相加,即得到基础分;用这个基础分再乘以1.25,取整数部分,就得到标准分值。SDS、SAS标准分的分界值确定为50分,50~60分为轻度焦虑,61~70分为中度焦虑,71分以上为重度焦虑。
1.5 疗效评定标准依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有关痤疮的标准制定。痊愈:治疗后,患者面部或背部等皮损较治疗前消退≥95.0%。显效:治疗后,患者面部或背部等皮损较治疗前消退70.0%~94.0%。有效:治疗后,患者面部或背部等皮损较治疗前消退50.0%~69.0%。无效:治疗后,皮损较治疗前消退<50.0%或增多。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6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8.0统计统计学,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内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见表 1。结果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χ2=8.64,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抑郁积分比较见表 2。
2.3 两组患者前后焦虑积分比较见表 3。
2.4 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恶心、腹泻、呕吐,偶有月经不调等不良反应,但停药后都得到缓解。治疗组偶有轻度恶心与腹泻,改为少量频服后缓解,火针部位未出现感染等不良反应。
3 讨论痤疮病因在《素问·生气通天论》中就有“劳汗当风,寒薄为皶,郁为痤”,认为痤疮发病与“汗”与“风”有关。清代陈士铎《外科秘录》谓:“粉花疮生于人面,窠瘘生痒,乃肺受风热也。此疮妇女居多,盖纹面感冒寒风,以致血热不活,遂生粉刺,湿热两停也。”陈士铎认为痤疮发病与湿热有关。明代陈实功《外科正宗》曰:“肺风、粉刺、酒渣鼻三名同种。粉刺属肺、酒渣鼻属脾,总皆血热郁滞不散所致。又有好饮者,胃中糟粕之味,熏蒸肺脏而成。经所谓有诸内、形诸外。”他认为痤疮发病与郁滞有关。
女性青春期后痤疮患者,以职业女性为多,她们经常加班熬夜、精神压力大,饮食没有规律、睡眠长期不足,这些因素易致肝气郁结,脾失健运, 痰湿生成,阻滞经络,经络不通,导致血行受阻,痰瘀互结,导致痤疮形成。
在治疗方面,临床上目前大多数采用心理治疗,抗雄性激素药物与抗菌素联合用药和中西医联合治疗的方法。张美玉等[3]从肝肾论治,总有效率达97.4%。石继波等[4]应用疏肝清胃泻肺法治疗,总有效率达91.0%。侯慧先等[5]应用疏肝解郁活血法治疗,总有效率达86.7%。
近年来,笔者在临床实践中,把体质学说应用于青春期后痤疮的临床研究,观察痰湿体质患者疗效,确定祛痰化瘀散结的治法,运用自拟祛痰化瘀汤加减联合火针疗法治疗女性青春期后痤疮。祛痰化瘀汤由二陈汤加入了祛痰和活血药物而得。方中半夏辛温性燥降逆止呕,燥湿化痰为君药,陈皮芳香醒脾,茯苓淡渗利湿,猫爪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祛痰,佛手疏肝理气和中,白芥子、海浮石利气软坚散结,益母草、丹参、三棱、莪术活血化瘀、化积消块,共为臣药,佐以夏枯草、连翘清热降火、消痈散结。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为使。方中猫爪草原用于肺结核和颈部淋巴结结核,近年来多用于肿瘤,本方中取其解毒消肿散结之作用。猫爪草是笔者首次应用于治疗痤疮。全方协同作用,可以起到祛痰化瘀、消肿散结的功效。
火针是用耐高温钨合金加工制作而成,按粗细分为粗火针、中粗火针、细火针。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谓之“燔针”、“焠刺”。火针的适应范围相当广泛,内外五官皮肤等学科中很多疾病都可以应用火针治疗。火针具有引热祛邪、祛腐排脓、温通经络之功效。切合青春期后痤疮痰瘀互结之病理机制。目前,火针疗法作用机制研究有多种学说。有认为作用机制为:“高温破坏炎症病灶”、“促进慢性炎症吸收的作用”[6]。青春期后痤疮本身就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炎症,火针可以破坏炎症病灶,促进炎症吸收,所以才会有较好的疗效。在应用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操作规程,预防感染,施针前做好解释工作,消除患者恐惧心理,避免晕针。本法能改善情志状态作用机制,可能与通过消除或改善痤疮患者面部皮损,增加了患者自信心,使患者精神放松,所以焦虑、抑郁的情绪就得到缓解。
本研究应用祛痰化瘀法联合火针疗法治疗女性痰湿体质青春期后痤疮,临床治愈率明显高于西药治疗的对照组,且治疗中未见明显炎症反应,治疗后无瘢痕或色素沉着。本法对探索青春后痤疮的治疗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1] | 赵辨. 临床皮肤病学[M]. 第3版. 南京: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 935-936. |
[2] | 郑筱萸.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2: 292-295. |
[3] | 张美玉, 林燕. 从肝肾论治女性青春后痤疮68例临床观察[J]. 中国医刊, 2013, 48 (8): 89. |
[4] | 石继波, 陈珍贵. 疏肝清胃泻肺法治疗女性青春后痤疮67例[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8, 17 (9): 1375. |
[5] | 侯慧先, 张健梅, 杨明, 等. 疏肝解郁活血法治疗女性青春期后痤疮的临床观察[J]. 中医药学报, 2016, 44 (1): 87–88. |
[6] | 米建平. 火针疗法[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4: 24. |
2. Depar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 Second Hospital of Qinhuangdao, Changli 066600, China;
3.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Hebei Changli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Changli 066600, China;
4. Department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Hebei Changli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Changli 066600,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