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信息
- 张健, 翟静波, 赵澎
- ZHANG Jian, ZHAI Jingbo, ZHAO Peng
- 针刺联合氦氖激光对比针刺联合药物治疗小儿周围性面瘫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of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he-ne laser in the treatment of peripheral facial paralysis in children
- 天津中医药, 2018, 35(8): 594-597
- Tianji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18, 35(8): 594-597
- http://dx.doi.org/10.11656/j.issn.1672-1519.2018.08.10
-
文章历史
- 收稿日期: 2018-04-29
2. 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研究院, 天津 300193
小儿周围性面瘫,又称面神经炎或贝耳麻痹,是指茎乳突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的周围性面瘫,以一侧面部表情肌突然瘫痪为临床特征[1]。表现为一侧面部表情肌瘫痪,额纹消失,不能皱额蹙眉,眼睑闭合不全,泪水随下睑外溢,闭眼时露出白色巩膜,称Bell征。病侧鼻唇沟变浅,露齿时口角歪向健侧,鼓腮吹口哨时漏气,时有口水自患侧淌下,尚有病侧乳突部疼痛[2]。给患儿及家庭生活上带来极大的不便。
氦氖激光器是以中性原子气体氦和氖作为工作物质的气体激光器。氦氖激光治疗可以促进神经轴突再生、加速神经元代谢等,对受损的神经纤维起到很好修复作用[3]。所以,针刺联合氦氖激光治疗周围性面瘫,可以缩短疗程,减少该病的康复周期,帮助患儿更好改善病情。
目前,针刺联合氦氖激光和针刺联合药物治疗小儿周围性面瘫的疗效差异尚缺乏临床试验进行比较。本研究目的是评价针刺联合氦氖激光与针药联合治疗小儿周围性面瘫的疗效异同。
1 资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本研究为单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对象全部来源于天津市儿童医院康复科门诊的周围性面瘫患儿。采用SPSS 19.0统计分析软件生成随机数字表,并按1:1的比例将患儿随机分配到试验组或对照组,每组各30例。试验组干预措施为针刺联合氦氖激光治疗。对照组干预措施为针刺联合西药口服治疗。本试验于2015年通过天津市儿童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TJCHEC20150019)。
1.2 纳入标准1)符合《神经病学》第7版中关于面神经炎的诊断标准[4]。2)经头颅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除外颅内病变,神经电生理检查显示:左(右)侧面神经损伤。3)首次发病,且为单侧面瘫。4)依从性较好,患儿家属愿意配合医者完成诊疗。5)本着患儿家属知情同意和自愿的原则,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1)合并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异常、格林—巴利综合征、先天性颌面骨畸形及全身营养异常等导致面神经损害的原发疾病患儿。2)双侧面瘫、既往曾患面瘫又复发者。3)Hunt综合征患者。4)未经抗炎抗病毒等其他治疗方法。
1.4 剔除和脱落病例标准1)试验过程中,患儿发生其他疾病(如呼吸道、消化道及变态反应性疾病等),中止治疗,待其他疾病康复后继续治疗,最终影响治疗进程者。2)受试患儿依从性差,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及不良事件,不宜继续治疗者。3)无论何种原因,患儿不愿意或不能继续临床试验,向主管医生提出退出试验要求而中止试验者。4)严重违反纳入或排除标准,本不应随机化者。
1.5 干预措施1)针刺治疗:选穴:太阳、丝竹空、攒竹、四白、颧髎、上关、下关、听宫、听会、颊车、地仓、翳风、牵正、水沟、迎香、对侧合谷;配穴:口角歪斜者加选承浆;眼睑闭合无力者加选阳白双透:阳白透丝竹空,阳白透攒竹;操作:(选用规格:0.30 mm×25 mm华佗牌一次性无菌针灸针)先将腧穴常规消毒后,左手食指或拇指紧按针穴,右手持毫针刺入穴内0.2~0.5寸(同身寸,下同)深度,候气至,使针下沉紧,拇指再向前连续捻按3次,针尖顶着有感应的部位,使针下继续沉紧。持续30 min后,分别用无菌棉签按住针孔拔出毫针,每日1次,每疗程10次,共治疗2个疗程(周期0.5~1个月)。2)氦氖激光治疗:氦氖激光治疗仪(LS-150氦氖激光治疗仪,天津雷意激光技术有限公司)照射治疗。照射部位:每个照射探头点分别放置于阳白、太阳、听宫、四白、颧髎、下关、迎香、承浆穴位上(或是毫针的针柄上),选取60~80 mw,以照射部位有温热感或轻微针感为宜。停留15 min;均每日1次,连续治疗2个疗程(周期0.5~1个月)。3)西药口服治疗方法:口服地塞米松片(每日0.05 mg/kg,分2~3次服用,4 d后逐渐减量,至服用9 d减至停药);甲钴胺片(每日1~2次,每次0.5 mg);维生素B1片及维生素B6片(每日1~3次,每次10 mg)。周期:除地塞米松外均服用0.5~1个月。
1.6 有效性及安全性指标 1.6.1 周围性面瘫疗效评价标准参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中西医结合评定及疗效标准[5]对患者疗效进行评定。痊愈:面部表情自然,患侧额纹恢复正常,眼睑能完全闭合,两侧眼裂大小均等,双侧鼻唇沟对称,口角无歪斜;显效:两侧额纹较对称,眼裂不完全闭合,患侧鼻唇沟略显清晰,但两侧不对称,口角基本无歪斜;有效:患侧额纹尚未完全恢复,面部表情不自然,眼裂能闭合一半,鼻唇沟变浅不对称,口角略歪斜;无效:上述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
1.6.2 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正常为Ⅰ级(面部所有区域正常);轻度功能障碍为Ⅱ级(静止状态下,面纹对称,张力正常;运动状态下,额运动中等,眼轻用力可完全闭合,口轻度不对称);中度功能障碍为Ⅲ级(静止状态与Ⅱ级相同;运动状态下,额运动微弱,眼用力可完全闭合,口用力可移动口角,明显不对称);中重度功能障碍为Ⅳ级(静止状态与Ⅱ级相同;运动状态下,额不动,眼不能完全闭合,口用力可移动口角,明显不对称);重度功能障碍为Ⅴ级(静止状态下不对称;运动状态下,额不动,眼不能完全闭合,口仅能轻微运动);完全麻痹为Ⅵ级(无运动),级别越高,神经损伤程度越重[6]。
1.6.3 面部残疾指数(FDI)分级情况根据FDI分级量表,分别于初诊及疗程结束时记录病情分级情况。FDI分级量表由躯体功能评分(FDIP)和社会功能评分(FDIS)两个部分组成,分别反映对躯体残疾和社会生活能力的影响。1)FDIP:由5个问题组成,总分=(5题累计得分-10)×2.5,总分最高为37.5分,分值越高提示躯体功能越好。2)FDIS:也由5个问题组成,总分=(5题累计得分-10)×2,总分最高为40分,分值越高提示社会生活能力越好[7]。
1.6.4 安全性指标记录试验过程中出现的皮肤损伤、交叉感染、生理和心理的反应(如虚弱、过敏反应)等[8]。
1.7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当服从正态分布时,采用t检验;否则采用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的一般特征试验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3.97±1.23)岁,病程(5.73±1.54)d;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3.56±1.69)岁,病程(5.38±1.65)d。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2 剔除和脱落病例观察期间无剔除和脱落病例。
2.3 总有效率的组间比较试验组痊愈18例,显效7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痊愈9例,显效6例,有效5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6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667,P<0.05)。
2.4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House-Brackmann分级量表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采用House-Brackmann量表分级比较,治疗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疗程后,两组患儿采用House-Brackmann评分均较治疗前好转,试验组治疗前后存在差别(P<0.001),对照组治疗前后亦存在差别(P<0.001);治疗后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见表 2。
2.5 面部残疾指数的组间比较试验组治疗后面部残疾指数(FDIP、FDIS)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面部残疾指数(FDIP、FDIS)评分较治疗前有所提高;治疗后试验组面部残疾指数(FDIP、FDIS)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见表 3~4。
2.6 安全性分析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小,试验组中有1例发生皮下小范围电灼伤,对照组中有5例出现皮疹(面部出现散在大小不一的红色斑丘疹,3~5 d后自动消退)。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小儿周围性面瘫一般是茎乳突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导致,其病因除了中枢神经损伤、先天性疾患及外伤以外,一般认为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周围局部血管痉挛、缺血、水肿,或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所致面神经失去营养,并造成近端面神经的损害,使面神经受压,甚至引起神经病变而发病[9]。大部分西医治疗采用神经营养药及类固醇激素等药物非刺激性治疗方法。在发病的急性期之后,及早介入中医针刺配合氦氖激光治疗,可以很好改善患侧面部血液循环,增强面神经的兴奋性,改善局部面神经代谢,并起到镇痛消炎作用,从而能使面神经炎性水肿得到缓解,促进面神经功能的恢复[10]。
本病与中医学中“口僻”相类似,可归属于“吊线风”、“歪嘴风”等范畴[11]。从中医学角度来说小儿素体虚弱禀赋不足,气血失充,脏腑娇嫩,易感病;由于面颊部分布最多的是手足阳明之经络和经筋,所以治疗面瘫取穴以该经为主,同时辅以少阳经穴。患侧局部取阳白、下关、地仓、颊车以疏通颜面经气,调和气血,通筋活络;取太阳、翳风穴可祛风散邪,常用于风邪客表初期,翳风穴针对发病初期耳后疼痛有很好的疗效,达到祛风止痛作用;颊车、地仓、下关可疏筋活血;迎香穴,属于手阳明大肠经,为手足阳明经气交接之处,取之可调节面部经脉气血,经气充盛,可养血柔筋;颧髎穴是手少阳、太阳之交会穴,面部经筋结聚之处,可调理面诸筋;阳白穴为足少阳、阳维之会穴,此穴透丝竹空及攒竹,可纠正上额之纹路,同时配合四白穴可调整眼睑之开合;合谷为手阳明大肠经原穴,如《四总穴歌》“面口合谷收”善治头面诸疾。诸穴合用,可奏调和气血、疏通经脉、柔筋养血之功[12-16]。
本临床观察显示,针刺联合氦氖激光优于针药联合治疗小儿周围性面瘫。激光治疗属于物理因子干预,在功率和时间适当的情况下很少出现皮疹及皮损等不良反应,并且安全性高,不存在药物的毒副作用。
综上所述,小儿稚阴稚阳之体,形气未充,脏气清灵,病因单纯,只要及时恰当的治疗,易趋康复,在恰当的时机采用针刺配合氦氖激光治疗,可达到事半功倍的疗效。
[1] | 孟广颖, 黄伟, 龙旭浩. 中医药治疗小儿周围性面瘫研究进展[J].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5, 7 (2): 186–188. DOI:10.3969/j.issn.1674-3865.2015.02.035 |
[2] | 郭飞, 卢振产, 邱彦昭, 等. 针药结合治疗小儿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急性期48例临床观察[J]. 中医儿科杂志, 2013, 9 (4): 40–42. DOI:10.3969/j.issn.1673-4297.2013.04.016 |
[3] | Sakurai Y, Yamaguchi M, Abiko Y. Inhibitory effect oflow-level laser irradiation on LPS-stimulated prostaglandin E2 production and cyclooxygenase-2 in human gingival fibroblasts[J]. Eur J Oral Sci, 2000, 108 (1): 29–34. DOI:10.1034/j.1600-0722.2000.00783.x |
[4] | 贾建平, 陈生弟. 神经病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339. |
[5] | Zhang MZ. Facial paralysis treatm ent result[J]. Journal of New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11, 13 (66): 18. |
[6] | 俞光岩, 顾晓明, 蔡志刚, 等. 周围性面瘫[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53. |
[7] | Van Swearingen JM, Brach JS. The facial disability in2dex: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a disability instrument for disorders of the facial neuromuscular system[J]. Phys T-her, 2006, 76 (12): 1288. |
[8] | 王亚军, 郭义. 关于针灸不良反应评价的思考[J]. 上海针灸杂志, 2010, 29 (7): 471–473. DOI:10.3969/j.issn.1005-0957.2010.07.471 |
[9] | 林杰, 吴卓华, 徐光青, 等.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J].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15, 37 (4): 298–299. DOI:10.3760/cma.j.issn.0254-1424.2015.04.016 |
[10] | 董亮艳, 李婷, 拓炜, 等. 经皮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36例的疗效观察[J].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17, 39 (3): 220–221. DOI:10.3760/cma.j.issn.0254-1424.2017.03.016 |
[11] | 毛凯平, 邹璟, 李解, 等. 氦氖激光对兔退变颞下颌关节髁突软骨基质表达的影响[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7, 32 (9): 984–988. DOI:10.3969/j.issn.1001-1242.2017.09.003 |
[12] | 李欣明, 阎丽娟. 从足阳明经筋辨证论治周围性面瘫[J]. 天津中医药, 2009, 26 (3): 215–216. |
[13] | 张小平. 针药结合与单一针刺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对比研究[J]. 中医杂志, 2009, 50 (2): 212–214. |
[14] | 李金明. 推拿配合点刺治疗小儿周围性面瘫[J]. 河南中医, 2013, 33 (8): 1318–1319. |
[15] | 刘英, 喻闽凤, 曹祖清, 等. 针刺艾灸拔罐三法治疗小儿面瘫46例疗效观察[J].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2, 4 (1): 60. DOI:10.3969/j.issn.1674-3865.2012.01.024 |
[16] | 王斌, 王建文, 李红. 串刺针法配合电针治疗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J]. 中国针灸, 2011, 31 (1): 47–50. |
2. Institut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f 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ianjin 300193,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