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信息
- 姚惠玲, 葛飞飞, 刘璐佳, 王有鹏
- YAO Huiling, GE Feifei, LIU Lujia, WANG Youpeng
- 王有鹏教授应用当归六黄汤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经验
- Professor WANG Youpeng's experiences in viral myocarditis treated with Danggui Liuhuang Decoction
- 天津中医药, 2019, 36(11): 1058-1060
- Tianji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19, 36(11): 1058-1060
- http://dx.doi.org/10.11656/j.issn.1672-1519.2019.11.06
-
文章历史
- 收稿日期: 2019-08-25
2.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哈尔滨 150001
病毒性心肌炎是指病毒感染心肌后,通过对心肌细胞产生直接损伤和(或)通过自身免疫反应,引起的心肌细胞坏死、变性和间质炎性细胞及纤维素渗出的过程。有时病变也可累及心内膜或心包。病毒性心肌炎是儿科临床常见疾病,以3~10岁小儿多见,严重危害患儿的身心健康。本病属于中医学“风温”“心悸”“心痹”“怔忡”“胸痹”“虚劳”等范畴。临床表现以心前区不适、心悸、胸闷、气短、神疲乏力、多汗为主,严重者出现苍白、气促、发绀。王有鹏教授在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独到的学术见解,擅长运用整体调节之法从内调整,改善患儿症状,取得了显著疗效。吾有幸随师跟诊,受益匪浅,故欲与同道分享,介绍如下。
1 病因病机 1.1 以心脾为轴心的辨证脏腑体系王有鹏教授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发现,心脾是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主要的病变脏腑。心为脾之母,脾为心之子,二者密不可分。若脾胃运化失司,脾气虚弱,上累其母,致使心气亏虚,子病及母,可见心悸。且心主血脉,推动血液沿脉道运行以敷布全身;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又主统血,能统摄血液运行脉中,二者气血互济。若脾胃素虚,气血生化乏源,致使阴血亏虚,心神失养,则发为心悸。正如《丹溪心法·惊悸怔忡》所言:“人之所主者心也,心之所养者血,心血一虚,神气不守,此惊悸之所肇端也”[1]。《灵枢·经脉》篇有言:“脾足太阴之脉,……其支者,别上膈,注心中。”《灵枢·营气》记载:“营气之道,内谷为宝……注大趾间,与太阴合;上行抵脾,从脾注心中。”更是从经络学说的角度指出脾经经气通过足太阴脉注入心中,二者经络相贯,气血阴阳互通。王有鹏教授从心脾关系出发,强调心脾是本病的主要轴心,若脾气健旺,化源充足,气充血盈,充养心神,则心有所主;然心有所养,心血运脾,心神统于脾,则脾胃运化功能正常。二者气血相和,阴平阳秘,则心悸无由而生。反之,邪气淫心,心脏自病,或脾病及心,亦即子病及母,心脏受累,心悸等病遂生。故本病的主要病位在心脾。
1.2 虚实夹杂的病理特点王有鹏教授认为本病病机多为虚实夹杂。小儿具有“三有余二不足”的特殊生理特点,而与本病最为相关的即是心有余,脾不足。由于心常有余,心火亢盛,煎灼津液,则津液亏虚,耗伤阴血,心脉失于濡养,而见心悸、烦热口渴、夜寐不宁,此为因实致虚;由于脾常不足,小儿脾胃功能未臻完善成熟,饮食不知自节,脾胃运化不及,则食滞化热,湿热内生,热迫津泄,故出现脘腹胀闷、多汗,此为因虚致实。且“血汗同源”,心主血,汗为心之液,多汗伤血,阴损及阳,表虚不固,腠理疏松,可见自汗或汗出加重;气随津泄,出现神疲、倦怠乏力等气虚之症。本病湿热胶着,气阴耗伤,而成湿热内蕴,气阴亏虚之虚实夹杂之象。
2 治疗特色 2.1 辨病、辨证、辨体相结合王有鹏教授在临床过程中注重辨病、辨证、辨体相结合,准确辨病,指导全局;精准施药,有的放矢;治病求本,消除夙根[2]。首先,王有鹏教授指出,病毒性心肌炎初起以外感症状为主,心脏症状不明显且不易察觉,与“肠炎”和“感冒”的症状极为类似,不易区分。且张景岳有云:“古人将小儿之病谓之‘哑科’,以其言语不能通,病情不易测。”[3]因小儿言语简单,不能清楚的表达自己不适的感觉,或家长未能及时发现小儿的异常或未予重视,故本病临床多误诊、误治。因此,医家及时、准确的诊断显得尤为重要。其次,临证时,王有鹏教授不被疾病固有证型所束缚,认为病毒性心肌炎病机复杂,多虚实夹杂为主,如外感六淫疫毒邪气,或饮食不洁,致使湿热之邪居于局部,耗伤气阴于心脉,形成湿热内蕴,气阴亏虚之证。随着时代的变迁以及生活环境的改变,中医儿科疾病种类逐渐增多,疾病谱也发生明显的变化[4],任何疾病都在不断地变化之中,正所谓病无固定之证,治无不变之法。此种辨证方法符合张仲景“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思想,不拘泥于一证、一方、一药,运用灵活。此外,体质因素成为近年来大家热议研究的话题,《素问·三部九候论篇》指出:“必先度其形之肥瘦,以调其气之虚实。实则泻之,虚则补之。”王有鹏教授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随着现代饮食结构的改变,小儿平素饮食不知自节,嗜食肉类、甜食等助湿生热之品,形成湿热体质,“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湿热之邪阻滞气机,致使血脉运行不畅,发为心悸,此为引起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重要因素之一。由此可见,辨病、辨证、辨体思想在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过程中占有重要指导意义,三者密不可分,缺一不可。
2.2 注重调整阴阳平衡王有鹏教授善于从整体观念出发,跳出疾病固有的条例束缚,站在阴阳平衡的制高点看待疾病的具体表现。王有鹏教授认为,阴阳失衡是病毒性心肌炎发生的本质,主要表现为邪盛正衰,阳盛阴亏的病理特点。五脏之中,脾为阴中之至阴,现代小儿嗜食肥甘厚味,蕴湿化热,破坏了脾脏原本的阴阳平衡状态。湿热内蕴,上扰心神,且心为阳中之太阳,心火亢盛,阳盛则阴病,阴血亏虚,心神失养,发为心悸。且小儿本为“稚阴稚阳之体”,在物质基础与生理功能上,都是幼稚和不完善的,小儿适应外界环境、抵御外邪入侵及其他各种病因的能力较差,易于感受外邪及为饮食、药物等所伤,致使阴阳失衡,疾病乃生。患儿感邪之后又容易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寒热虚实相互转化,易出现兼夹症、合并症等。因此,补其不足,损其有余,改变小儿体质寒热虚实的偏重,恢复阴阳的协调平衡,促使阴平阳秘,使其达到一种动态的平衡,是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重要原则。此即为《素问·至真要大论篇》所言:“谨察阴阳之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5]
3 遣方用药当归六黄汤载于李东垣《兰室秘藏·卷下·自汗门》:“当归、生地黄、熟地黄、黄柏、黄芩、黄连各等分,黄芪加倍。上为粗末,每服五钱,水二盏,煎至一盏,食前服,小儿减半。”当归六黄汤原是治疗盗汗之方,被誉为“治盗汗之圣药”[6],但王有鹏教授从其病机及方义角度出发,应用于病毒性心肌炎中颇见成效。当归六黄汤适用于阴虚火旺的患者,恰合病毒性心肌炎阴血亏虚,湿热内蕴的病机。而且从方义来看,本方当归、生地、熟地黄滋阴养血,阴血充则能制火。黄芪益气实卫,固表止汗,且合当归、熟地黄益气养血,使气虚得复,阴血得生。黄芩善清上焦之热,黄连清中焦之湿热,黄柏清下焦之湿热,三者合用,泻火以坚阴,使湿热之邪分而泻之。三黄配二地,苦泄而不伤阴;二地配归芪,滋阴而不滋腻。此方优点有三:一是泻火坚阴清其标;二是育阴养血培其本;三是汗出营虚固其表[7]。全方补清兼施、寒温并用,共奏调整阴阳,清热燥湿,益气养阴之功。王有鹏教授认为本方补虚与泻实相结合,抗病毒与营养心肌相结合,可在治疗病毒性心肌炎中发挥重要作用。
4 典型病案患儿男性,8岁,2018年8月10日初诊。患儿半年前肺部感染后出现心慌、胸闷,病情反复,近1周症状加重。现症:心慌、胸闷,偶有憋闷气短,活动后明显,善太息,烦热口渴,脘腹胀满,倦怠乏力,面色萎黄,自汗,盗汗,眠差,偏食,纳差,小便尚可,便溏不爽。既往饮食不节,嗜食肥甘厚味。无食物及药物过敏史。查体:咽部轻度充血,双肺呼吸音粗,心率98次/分,心律不齐,可闻及奔马律,舌淡红,苔薄黄腻,脉滑数。辅助检查:X线:心脏未见扩大。心电图:提示Ⅰ°房室传导阻滞,ST-T段轻度下移。心肌酶: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75 U/L,乳酸脱氢酶(LDH):270 U/L,α-羟基丁酸脱氢酶(HBDH):265 U/L。心脏彩超:左心功能正常。临床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迁延期;中医诊断:心悸,湿热内蕴,气阴亏虚。治以清热燥湿,益气养阴。选用:当归六黄汤加味。处方:当归10 g,生地10 g,熟地黄10 g,黄芪10 g,黄芩10 g,黄连3 g,黄柏6 g,麦门冬10 g,天门冬10 g,淡竹叶10 g,灯心草3 g,莲子10 g。上药7剂,每日1剂,水煎服,早午晚三次空腹分服。并嘱家长调整患儿的饮食,忌肥甘厚味、辛辣生冷,多食粗粮蔬菜。
8月17日2诊,患儿胸闷、脘腹胀满减轻,偏食、纳差有所缓解,咽部无充血,心率86次/分,心律不齐,未闻及奔马律,原方去莲子、黄芩加酸枣仁10 g,柏子仁10 g,增其养心安神之功,继服7剂。
8月24日3诊,心慌、胸闷症状不显,盗汗乏力明显减轻,心率70次/分,心音有力,律齐,去黄连、灯心草加陈皮6 g,豆蔻3 g,以醒脾运脾,使气血生化恢复如常,前法继服7剂。服药后无明显不适症状,心肌酶恢复正常,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大致正常心电图,随访至今,未见复发,临床治愈。
按语:本案患儿发病前有病毒感染史,病程半年,且有心慌、胸闷等症状,结合查体及辅助检查,辨病为病毒性心肌炎迁延期。根据患儿心慌,烦热口渴,倦怠乏力,自汗,盗汗,便溏不爽,舌淡红,苔薄黄腻,脉滑数,辨证为湿热内蕴,气阴亏虚。根据患儿平素嗜食肥甘厚味、舌苔、脉象及大便,辨体为湿热体质。本案患儿平素饮食不节,致使湿热内生,且脾喜燥而恶湿,脾胃运化失司,脾气亏虚而见神疲乏力,面色萎黄,故用三黄清热燥湿,使三焦湿热之邪分而泄之,恢复脾胃功能;湿热中阻,热迫津出而见多汗、盗汗、口渴,故用黄芪益气实卫,固表止汗,麦门冬、天门冬养阴生津;患儿心火亢盛,灼伤心阴,心失所养而见心慌、胸闷,且汗为心之液,汗出量多,更伤心血,选当归、生地、熟地黄滋阴养血,使心血充盈,达宁心安神之效;加淡竹叶、灯心草、莲子清心除烦,淡渗利窍,导心火下行,使热邪从小便而去,诸药合用使湿热去,阴血生,心悸除。
5 结语近年来,随着小儿疾病谱的改变,病毒性心肌炎患病率日益增高,且常易于反复发作,病情多进行性进展,可致心肌重塑等病理改变,出现各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或演变成扩张型心肌病,严重影响了小儿及家长的生活质量。临床时应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预后是良好的。王有鹏教授辨证用药时,强调体质因素对疾病的影响、注重调节整体的阴阳平衡、重视患儿的生活调摄及精神心理疏导,协同增强临床疗效,以求高效、省时、快速减轻患儿痛苦,改善症状,降低复发。
[1] |
徐锐.定悸汤治疗老年冠心病室性早搏(气阴两虚型)的临床观察[D].昆明: 云南中医学院, 2017.
|
[2] |
谭杰军, 王甜甜, 王有鹏. 王有鹏教授应用辨病辨证辨体思想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经验[J]. 中国中医急症, 2015, 24(9): 1553-1555. DOI:10.3969/j.issn.1004-745X.2015.09.017 |
[3] |
田春馨, 宿春竹, 王有鹏. 王有鹏三拗汤治疗寒地小儿过敏性鼻炎[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7, 31(5): 13-15. |
[4] |
郑庆海.中医儿科历史文献研究[D].哈尔滨: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08. http://med.wanfangdata.com.cn/Paper/Detail/DegreePaper_Y1375301
|
[5] |
唐农. 论作为中医学理论原理支撑的七大基本法则[J]. 广西中医药, 2015, 38(5): 1-7. |
[6] |
刘维, 王晶. 当归六黄汤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应用体会[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2, 19(11): 80-81. |
[7] |
田园, 刘春玲. 唐蜀华教授辨治汗证经验[J]. 河北中医, 2018, 40(8): 1128-1131. DOI:10.3969/j.issn.1002-2619.2018.08.002 |
2.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Harbin 150001,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