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信息
- 张龙, 赵远红, 吕强
- ZHANG Long, ZHAO Yuanhong, LYU Qiang
- 温中降逆、辛开散结法治疗结肠癌术后粘连性肠梗阻验案1例
- A case of the treatment on the adhesive intestinal obstruction postoperative colon cancer with warming spleen and stomach for lowering adverse qi and resolving masses with pungent and warm-natured drug
- 天津中医药, 2019, 36(11): 1105-1107
- Tianji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19, 36(11): 1105-1107
- http://dx.doi.org/10.11656/j.issn.1672-1519.2019.11.19
-
文章历史
- 收稿日期: 2019-06-27
粘连性肠梗阻为胃肠道手术术后远期常见并发症[1]。对于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患者因再次手术应难度大,极易造成肠瘘甚至再次形成肠梗阻。目前仍以禁食水、胃肠减压、营养支持、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抗感染等西医保守治疗为主[2]。纯中医的治疗尤其是单纯口服中药汤剂治疗应用较少,赵远红教授擅长运用温中降逆、辛开散结法治疗结直肠癌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其辨证施治颇有特色,现试举验案1例,以飨同道。
1 典型病案患者男性,33岁,2018年6月5日初诊。主诉“结肠癌术后4年余,伴恶心呕吐1天”。患者2014年11月7日因面色㿠白乏力伴大便色深查电子肠镜示:横结肠肿物,可疑癌;病理示:腺体非典型增生,可疑癌。2014年11月11日行腹腔镜横结肠癌根治术,术后病理:黏液腺癌及部分印戒细胞癌,侵至黏膜,肠周淋巴结转移(8/15),肠管部上动脉根部淋巴结转移(2/2),PT3NMx,Dukes C期,免疫组化:CDX-2(+),CD20(+),EGFR(+),Villin(+),Syn(-),CK7(-)。术后行“多西他赛+伊立替康+氟尿嘧啶+亚叶酸钙”化疗8周期。3个月后(2015年2月7日)复查PET-CT考虑复发,
遂行“贝伐单抗+奥沙利铂+卡培他滨”6周期。2018年1月10日复查发现腹腔转移,患者时腹自胀,无恶心呕吐,大便日1次,质可,查体未见肠型,肠鸣音正常,4次/分,即行腹膜后肿物切除+腹腔肿物切除术,术后病理:(小肠系膜淋巴结)转移性腺癌(印戒细胞癌及黏液腺癌)6/8,免疫组化:CDX2(+),CD20(+),Ki-67(>80%+),MLHI(+),PMS2(+),MSH2(+),MSH6(+),CK-pan(+),CK7(+),结合免疫组化,考虑来自结肠。术后行“西妥昔单抗+伊立替康”化疗4周期,2018年5月复查腹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T)示:结肠癌术后改变,结肠及小肠肠壁增厚(考虑疾病复发),末次时间2018年6月1日。2018年6月4日因恶心呕吐查胃肠、阑尾、腹腔彩超示:肠粘连,胃内积气。刻下(2018年6月5日):恶心呕吐,纳呆不食,腹部胀满,大便不畅,可闻胃脘部漉漉有声,舌淡红苔白,脉虚弱查体腹部无压痛,可见肠型及蠕动波,肠鸣音高亢、亢进,10次/分,查立位腹平片示腹部可见充气结肠及部分小肠肠管影,可见多数阶梯状气液平面,提示不全性肠梗阻。西医诊断:结肠癌根治术后粘连性肠梗阻(依据:腹部手术史+症状体征+彩超肠粘连+立位腹平片可见多个气液平面),中医诊断:肠结病,证属中焦虚寒,肠腑不通证,治以温中降逆,辛开散结,方用丁香柿蒂散合四磨汤化裁:生姜12 g,大枣10枚,紫苏叶10 g,丁香6 g,柿蒂15 g,木香10 g,太子参30 g,陈皮15 g,百合30 g,乌药30 g,炒莱菔子30 g,蒲公英30 g,炒鸡内金10 g,肉桂2 g,炙甘草6 g。水煎服3剂,少量频服。基于患者本身意愿,未行胃肠减压及灌肠治疗,对症给予复方氨基酸注射液、丙氨酰胺注射液、钠钾美钙葡萄糖注射液等静脉营养支持治疗3日,辅以流质饮食。
2诊(2018年6月8日):服药症状改善并能少进稀粥,复查立位腹平片示:左上腹部部分小肠肠管积气扩张,并可见小气液平面影,与2018年6月5日片相比气液平减少,积气减轻,结肠内可见内容物,仍考虑不全性肠梗阻。生化检测示C-反应蛋白(CRP)升高,嘱继前方5付,服法如前,液体以对症治疗为主,加用参芪注射液以益气补虚,乳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抗感染治疗3日。
3诊(2018年6月13日):恶心呕吐好转,大便少许,矢气复,纳差,原方减蒲公英,加牛膝10 g,蜜桑白皮12 g,麦芽10 g,炒苦杏仁6 g。水煎服7剂,仍少量频服,6日后大便下、量可,每日1次,矢气频转,未诉恶心呕吐,之后平调守方,随证监测。
2018年7月25日复查立位腹平片示:腹部未见明显异常积气、扩张肠管,未见气液平面。
2 讨论中医学无肠梗阻病名,究其病因病机,当属中医“肠结”“腹痛”范畴。《素问·五脏别论》云:“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所以然者,水谷入口则胃实而肠虚,食下则肠实而胃虚。”六腑者,泻而不藏,以降为顺,以通为用。《素问·灵兰秘典论》云:“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肠属六腑,主传导糟粕,尤以降为顺,以通为用,以塞为病,多有“肠道易实”之说。无论外感内伤,凡是影响肠道气机,致使气机阻滞,大肠传导、排泄失司,邪壅肠道,则成肠梗阻[3]。其病机关键是气机壅滞,腑气不通。根据“腑病以通为补,六腑以通为用”的原则,临床常以通里攻下为治疗总则,以通里攻下、行气止痛、活血化瘀为治疗大法,投以攻逐通利之品为主。虽然《蒲辅周医疗经验》中说:“下法,就是攻法……下法也是急性热病常用之法。伤寒阳明里热结实,温病热结胃肠,都要攻下。”然则,阳明里热结实和现代肠梗阻并不完全类似,临证之时不可一见梗阻即大承气汤下之,当攻补兼施,标本兼顾[4]。
赵远红教授认为:1)对于结肠癌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病位在肠在腹,病属虚实夹杂,有其特殊的正邪基础:一方面大肠癌存在脾肾不足,正气受损[5],其正本虚;另一方面手术、化疗及靶向药物的攻伐,泱伤正气,脾土再损,其正更虚。中州之病,虚则太阴,腹处阴分之地,易受寒邪,如《灵枢·百病始生》曰:“积之始生,得寒乃生,厥乃成积也。”“厥气生足悗,悗生胫寒,胫寒则血脉凝涩,血脉凝涩则寒气上入于肠胃,入于肠胃则䐜胀,䐜胀则肠外之汁沫迫聚不得散,日以成积”。肠胃之积病以寒为本,结肠癌术后阳气更损,致中州阳气不振,寒气结聚,肠腑不通,患者舌淡红苔白,脉虚弱,一派虚象,阳虚寒结为结肠癌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重要因素,当以温散之品开达腹气,正如《金匮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云:“腹满时减,复如故,此为寒,当与温药。”2)大肠者传导之官,寒客肠腑,传导失令,必致浊气上逆,《医学衷中参西录》“论胃气不降治法”中道:“盖阳明胃气以息息下行为顺,为其息息下行也,即时时借其下行之力,传化所化饮食达于小肠……达于大肠,出为大便……于斯饮食入胃不能传送下行,上则为胀满,下则为便结,此必然之势也。”因此,气机郁滞肠腹为本病另一重要因素。3)虚、寒、郁(瘀)结为形成本病病理要素。先后经两次的开腹手术,多次的化疗及化疗联合靶向治疗,正气一损再损,因虚成郁,因寒致瘀,虚实夹杂,下闭则上不降,胃之通降不行,更致气机交困,饮食不进,其病危矣,若再予禁食水及承气汤类灌肠,恐犯虚虚实实之戒。正气不复,邪何去焉?此时用药以固护脾胃为先,惟脾胃中强可以捍御滞结益肠府通利,故以温中降逆、辛开散结立法,辅以流质饮食,汤药少量频服,当冀在缓图。切不可大剂攻伐,孟浪从之。
处方以太子参益气健脾,扶正补虚,合大枣、甘草可斡旋中州,固护脾胃,丁香温胃散寒,柿蒂降逆止呕,合为君药共奏益气健脾,温中降逆之功。生姜为呕家之圣药,苏叶、陈皮肃胃通降,三药共用可增强丁香、柿蒂温胃降逆之功,乌药行气解郁散寒,共为臣药。虑中州虚衰去沉香、槟榔等气雄伤中之品,佐以莱菔子通肠腑导滞气,木香、肉桂辛温开散结聚,鸡内金消食磨积,亦为佐药。蒲公英苦降清解热毒并调肠道菌群,百合护阴为使药。诸药配合温而不燥,轻可去实,步步为营。2诊时能少进稀粥,继服前方,考虑消瘦纳少,故增加给药途径参芪扶正注射液3天,益气补虚以助正气恢复。3诊时恶心呕吐好转,大便少许,矢气渐复,纳差,原方减蒲公英,加肺药蜜桑白皮12 g,炒苦杏仁6 g以宣肺通腑助通便;牛膝10 g益肝肾,麦芽10 g性平复脾开胃。同时赵教授嘱此类患者汤药应少量频服温服为宜,一则避免药性“峻烈”而损伤正气,再则防止饮药过多加重呕吐而减少药物有效成分的吸收,还强调辨证辨病有效结合基础上,守法守方巩固疗效。
3 小结粘连性肠梗阻是结直肠癌术后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下一步治疗及生活质量。研究证明,术后早期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6-7]、通里攻下立法[8-9],采取中药汤剂口服及灌肠等综合干预措施,能有效地促进早期肠蠕动的恢复,减少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除了口服中药汤剂以外,还能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提供了许多非口服途径,包括中药灌肠、外敷、针灸、穴位注射等,疗效显著[10]。然临证之时对于此类患者,应充分虑及其特殊的正邪基础,审证求机,缓急有度,标本兼顾,有维有守,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不可一下以弊之,方可获得满意疗效。
[1] |
严正蓉, 雷玲, 杨华, 等.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术后动力性肠梗阻的相关因素分析[J]. 中国医药导报, 2018, 15(29): 88-91. |
[2] |
杨勇, 赵薇. 大承气汤治疗不完全性肠梗阻28例疗效观察[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5, 36(2): 40-41. |
[3] |
孙尚龙. 肠梗阻中西医发病机制概述[J]. 中医临床研, 2018, 26(10): 16-18. DOI:10.3969/j.issn.1674-7860.2018.10.005 |
[4] |
杨春静. 通里散结汤联合中药灌肠治疗非绞窄性肠梗阻临床研究[J]. 中医学报, 2017, 32(10): 1989-1993. |
[5] |
贾英杰. 中西医结合肿瘤学[M]. 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9.
|
[6] |
黄贤进. 中医综合干预预防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临床观察[J]. 新中医, 2015, 47(2): 119-120. |
[7] |
张建斌. 中医综合干预对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预防作用评价[J]. 北方药学, 2013, 10(11): 31. |
[8] |
吴咸中, 崔乃强, 何清宇, 等. 通里攻下法在腹部外科疾病中的应用与基础研究[J]. 医学研究通讯, 2004, 33(2): 25-26. |
[9] |
吴咸中, 赵连根, 卓玉珍. 下法应用与研究源远流长——下法概述[J]. 天津中医药, 2014, 31(9): 513-514. |
[10] |
钟岗. 恶性肠梗阻的中医防治进展[J].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16, 22(2): 196-200. DOI:10.3969/j.issn.1007-6948.2016.02.0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