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信息
- 高玉茹
- GAO Yuru
- “莲”性及其药用部位与功效钩玄
- Exploration of the property, officinal parts, and efficacy of "Lian (Lotus)"
- 天津中医药, 2019, 36(5): 456-458
- Tianji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19, 36(5): 456-458
- http://dx.doi.org/10.11656/j.issn.1672-1519.2019.05.12
-
文章历史
- 收稿日期: 2019-01-20
莲为原双子叶植物睡莲目睡莲科多年水生草本植物,有根、实、子、叶、花,人们习惯上称地下茎为“藕”、种子为“莲子”、叶为“荷叶”、花托为“莲蓬”等。莲得木、火、土、金、水五行之精气,故广受历代文人及医家喜爱,如三国魏曹植《洛神赋》中说:“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南朝梁江淹《莲花赋》言:“若其华实各名,根叶异辞,既号芙渠,亦曰泽芝。”《本草崇原》记载:“莲生水中,茎直色青,具风木之象,花红须黄,房白子黑,得五运相生之气化。气味甘平,……百疾之生,不离五运。莲禀五运之气化,故除百疾。久服,且轻身不饥延年”,又说“主补中,得中土之精气也;养神,得水火之精气也;益气力,得金木之精气也”[1]。然古语有“一莲九药”之说,可见莲之入药部位不同,功效有别,但笔者认为莲的功用总不离其特性,现就“莲”性结合其用药部位、功效做一钩沉论说。
1 “莲”性说自古莲因其花美、叶阔、根实、子补而被赋诗文辞藻称赞,历代不乏其人。唐代郑允瑞在《咏莲》中称赞莲:“本无尘土气,自在水云乡。楚楚净如拭,亭亭生妙香。”宋代周敦颐的《爱莲说》道尽“莲”的自洁之性。而“莲”的这一自洁现象,德国植物学分类科学家威廉·巴特洛特将其称为“莲花效应”。“莲”生于池泽,喜静水忌流水、喜阳照恶温室,其性逸群出尘、洁身自处,也深受医家赞许。李时珍在《本草纲目》[2]中说:“莲产于淤泥,而不为泥染;居于水中,而不为水没。根茎花头,凡品难同;清净济用,群美兼得。自蒻蔤而节节生茎,生叶,生花,生藕;由菡菡而生蕊,生莲,生菂,生薏”,“夫藕生卑污,而洁白自若。质柔而穿坚,居下而有节。孔窍玲珑,丝纶内隐……以续生生之脉。四时可食,令人心欢,可谓灵根矣”,此乃莲之性一者,即在泥不染、本体清净。二是柔软不涩。柔软则随顺,不涩则无滞,无所滞碍,充于内而形于外,故莲体横生,体性柔软而复润泽之性,故“生卑污,而洁白自若,质柔而穿坚”。三是其自性开发。如莲叶圆阔,叶面有粗脉数十条,自中心向四周射出,能经风不折,经雨不破,具轻宣、升阳之能。这三种特性归其一乃莲的“妙洁自在”之性,这也是“莲”各部作为中药应用的功效所在,即以其性取其荡涤污秽、除病去垢之功效。
除“莲”性洁之外,其名尚雅,有荷、芙蕖、鞭蓉、水芙蓉、水芸、水芝、水旦、水华等称谓,《诗经》中有“彼泽之陂,有蒲菡萏”之句,《离骚》中有“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的记载,《尔雅·释草》中称“荷,芙渠。其茎茄,其叶蕸,其本蔤,其华菡萏,其实莲,其根藕”。郭璞注:“芙渠别名芙蓉,江东呼荷,《神农本草经》中称水芝丹,《本草纲目》中称水华。其名之多之雅,难以穷尽,但均与其“妙洁”之性关系密切。历代医家爱之性洁名雅,故因其特性入药以尽其用,最早的本草专著《神农本草经》记载了“藕实茎,味甘,平。主补中、养神、益气力,除百疾[3]。久服轻身,耐老,不饥,延年。一名水芝丹。生池泽”。
2 “莲”的药用部位与功效临床中莲各部分均可入药,荷花、莲子、莲衣、莲房、莲须、莲子心、荷叶、荷梗、藕节等均可药用,但具体药用部位不同,功效有所差异。笔者认为“莲”之所用,其功在于上述所论“莲”的3种特性:在泥不染、本体清净,柔软不涩,自性开发。归其一乃借莲的“妙洁自在”之性,通过其荡涤污秽、除病去垢之功,以达除百疾的目的。
2.1 莲花及蕊莲花又称荷花,为干燥花蕾,《中药大辞典》记载其“微有香气,味苦涩,以未开放、瓣整齐、洁净、气清香者为佳”。莲花其形象心,呈圆锥形,“心象尖圆,形如莲花”,又古语有说“心如莲花”。可见莲花与心的关系十分密切。而《本草崇原》记载莲花“气味苦,甘,温,无毒。主镇心,益色,驻颜,身轻”,《中药大辞典》言其功主“活血止血、祛湿消风”。心主血脉与神志,其华在面,故莲花能镇心驻颜、活血止血。
莲花去掉花瓣,中心为幼小的莲蓬,顶端圆而平坦,上有小孔10余个,基部渐窄,周围着生多数花蕊,称之为“莲须”“莲蕊须”。《本经逢原》[4]中明确记载莲须:“清心通肾,以其味涩,故为秘涩精气之要药”,并有论说指出“莲须,甘温而涩,功与莲子略同。但涩性居多,不似龙骨寒涩,有收阴、定魂安魄之妙;牡蛎咸涩微寒,兼有化坚解热之功;金樱徒有阻涩之力,而无清心通肾之理耳”,可见它的功效主要在于“清心通肾”。因此,治肾虚精关不固所致的遗精滑泄常用方金锁固精丸中通过臣以莲须以交通心肾,进而达到加强固肾涩精之力。
2.2 莲房及子实 2.2.1 莲房莲房即干燥成熟莲蓬壳,是莲的花托。《本草崇原》认为本品陈久者良。莲房味苦涩、性平。有散瘀、止血、调经功效。《本草纲目》中记载说:“莲房入厥阴血分,消瘀散血,与荷叶同功,亦急则治标之意也”,《本经逢原》更是指出莲房“功专止血。故血崩下血溺血,皆烧灰用之”。为了增强莲房的止血功效,临床中可以选用莲房炭,但“虽能止截,不似棕灰之兜塞也”,其止血之功稍逊于棕榈炭。
2.2.2 莲实莲实为莲的干燥成熟种子,亦称莲子、莲米。经霜老熟而带有灰黑色果壳的称为石莲子,除去莲心者称莲肉。莲子气平涩,禀天秋收之金气,得地中正之土味,又以其仁入药,坚果椭圆形和卵圆形,故与肺、脾、心关系密切。肺主周身之气,脾为万物之母,心为十二官之主。因此《本草崇原》中说莲子之“气味甘平,无毒”,宗本经认为其功是“主补中,养神、益气力、除百疾。久服轻身耐老,不饥延年”。
此外莲子能历千年不烂不腐,古莲子遇土气仍能萌发新株,可见其生气之旺盛。从《本草纲目》中的描述可见一般,“莲之味甘气温而性啬,禀清芳之气,得稼穑之味,乃脾之果也。脾者黄宫,所以交媾水火,会合木金者也。土为元气之母,母气既和,津液相成,神乃自生,久视耐老,此其权舆也”[2]。而石莲子由莲实堕入淤泥,经久坚黑如石而得名。为热毒噤口痢之专药,正如《本经逢原》所指出,石莲子“取水土之余气,补助脾阴而涤除热毒。然必兼人参之大力开提胃气,方始克应。若痢久胃气虚寒,口噤不能食,则为戈戟也”[4],但临证需有配伍以避其害。
2.2.3 莲子心莲子心为莲成熟种子的绿色胚芽,又名莲薏。《本草乘雅半偈》说:“薏居中,为黄婆,能调伏心肾。又苦味能降,此为莲之心苗,含水之灵液,结于炎夏。又秉火之正令,其安靖上下君相火邪,气味应尔。”[5]《温病条辨》言:“莲心,由心走肾,能使心火下通于肾,又回环上升,能使肾水上潮于心。”可见莲子心以其苦味能降之功,专于清心火。
2.3 荷叶及梗荷叶入药始见于唐代孟诜的《食疗本草》,“其子房及叶皆破血”。荷叶呈半圆形或折扇形,展开后呈类圆形,全缘或稍呈波状,叶面有粗脉数十条,自中心向四周射出,中心有突起的叶柄残基。荷叶之用在其象,“其色青,其形仰,其中空,其象震(震仰盂),感少阳甲胆之气”,为东方胆木必用之药,功专升少阳生气,凡肝经病,用此引经甚妙。《医林纂要》认为:“荷叶……多入肝分,平热、祛湿,以行清气,以青入肝也。”可见,荷叶具轻宣、升阳、散瘀之功,能裨助脾胃而升发阳气、散瘀血留好血。除其用象之外,荷叶之用也十分特别,多用荷叶烧饭为丸,取其以为升发脾胃之气。同时为加强其收涩化瘀止血之功,临床也常用荷叶炭。此外,荷叶的不同部位其功效也有不同,总与其象十分密切。荷叶蒂尚有守中和胃之能,荷叶边具醒阳气以四达之效,荷叶梗能开郁结以通淋。
同时,在《本草从新》中记载就有说荷叶“升散消耗,虚者禁之”;《证治要诀》中也说“荷叶服之,令人瘦劣”。可见荷叶在古代就被发现有减肥之功效。同时还有记载认为荷叶有抑菌的作用,如《本草拾遗》中说“主食野菌毒,水煮服之”;《本草纲目》也有“散瘀血,清水肿、痈肿,发痘疮”的论述。现代研究也表明,荷叶中的活性成分生物碱有降血脂、抗动脉硬化、减肥、抑菌等作用,同时还可以降糖、保肝、抗病毒、抗氧化、抗衰老等[6-9]。
2.4 荷露“水以轻为贵”,古人认为泉水中以玉泉山水最轻,相较于玉泉水更为轻质的,便是雪水和露水。“冬有雪水夏露珠,取之不尽仙浆腴。”古人认为露水是天上之水,饮用露水或烹茶能益寿延年。“秋露繁时,以盘收取,煎如饴,令人延年不饥。”露水又称天酒。“露者,阳气盛而所散也。色浓者为甘露,凝如脂,美如饴,一名膏露,一名天酒。”在中医看来,附着在不同植物上的凝露会吸附该种植物的叶或花所涵的营养,“其性随物而变”,因而形成相应的保健功能。荷露即荷叶上露,清代赵学敏在《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荷叶上露“味甘,明目,下水臌气胀,利胸膈,宽中解暑”,且以三伏天里的“伏露”为佳,入秋之后的“秋露”过寒,不宜品饮。他还认为露本阴液,夜则地气上升,降而为露,“莲叶象震卦,荷上露或亦入肝而滋益肝脏欤”。
2.5 莲藕及节莲藕其根状茎横走,粗而肥厚,节间膨大,内有纵横通气孔道,节部缢缩,外生须状不定根。《本草思辨录》[10]认为“藕始终以生、以长、以穿穴于水中,而孔窍玲珑,丝纶内隐,故能入心所主之血。又味甘入脾而气则寒,故为心脾二经凉血散瘀之药……补心中之土者莲实也。”莲藕专入心脾,出瘀泥而不染,其根通达诸窍,联绵诸络。味甘性寒,为通调津液之上品。藕为水土之精,能养脾胃之阴;又生水底污泥之中,而无处不香,无节不通,故能疏达脾胃之气而滋其血脉。其性湿而不滞、香而不燥。然其生熟不同,功效有别。《神农本草经疏》认为“藕禀土气以生,其味甘,生寒熟温。入心、脾、胃三经。生者甘寒,能凉血止血,除热清胃,故主消散瘀血,吐血、口鼻出血,产后血闷,闷金疮伤折及止热渴,霍乱烦闷,解酒等功。熟者甘温,能健脾开胃,益血补心,故主补五脏,实下焦,消食止泄,生肌,及久服令人心欢止怒也。”[11]用莲藕经加工制成的藕粉,味甘性平,能养血止血、养阴补脏、调中开胃、健脾止泻,为衰老、虚弱、久病之人的理想食品。
然破血之功,其节与皮功更著,《雷公炮制药性解》认为“其节尤佳,其皮散血不凝。”《本草求真》描述记载“庖人削藕皮误落血中。其血涣散不凝。故医家用以破血,多效”,可见其效不虚。生藕节偏于止血且兼化瘀,藕节炭炒焦黑存性则侧重止血。
3 小结“莲”的临床药用有根、叶、花、子实之别,根多与心脾有关,能补益心脾,兼破血之功;叶梗与肝关系密切,能升阳止血,兼清暑利湿;花重于心,偏于活血止血、祛湿消风、清心凉血;子实多补脾止泻、养心益肾。虽然其药用部位不同,功效有别,但“莲”之性决定了其功用:在泥不染、本体清净,故而能破血散瘀、清心消暑;柔软不涩,故而可补益心脾,补血养血;自性开发,故能升阳、轻宣、解毒。临床所用当注重药物的特性,同时结合其药用部位及功效,共奏除疾治病之目的。
[1] |
(清)仲昴庭纂集, 孙多善点校.本草崇原集说[M].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7: 10-11.
|
[2] |
(明)李时珍编著, 夏魁周校注.李时珍医学全书[M].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996: 833-836.
|
[3] |
(清)顾观光辑, 杨鹏举校注.神农本草经[M].北京: 学苑出版社, 2007: 106.
|
[4] |
张民庆. 张璐医学全书[M].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999: 872.
|
[5] |
(明)卢之颐, 冷方南, 王齐南校点.本草乘雅半偈(校点本)[M].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6: 21.
|
[6] |
邹瑾, 赵真旺, 吴洁, 等. 荷叶碱对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ABCA1表达与胆固醇流出的影响及机制[J].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2018, 26(9): 872-876, 924. DOI:10.3969/j.issn.1007-3949.2018.09.002 |
[7] |
蒋锡兰, 王伦, 李甫, 等. 荷叶的抗氧化活性成分[J].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17, 23(1): 89-94. |
[8] |
戴谆, 宋金春, 杨小青. 荷叶碱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中国药师, 2016, 19(5): 988-991. DOI:10.3969/j.issn.1008-049X.2016.05.052 |
[9] |
蒲鹏, 张丽静, 雷森. 荷叶碱对胰岛素抵抗小鼠的干预研究[J]. 职业与健康, 2015, 31(10): 1317-1320. |
[10] |
周岩. 本草思辨录[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2: 109-110.
|
[11] |
任春荣. 缪希雍医学全书[M].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999: 312-3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