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中医药  2019, Vol. 36 Issue (6): 521-527

文章信息

王琦
WANG Qi
以九体辨识为核心技术打造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升级版
Taking the nine types of constitution identification technology as the core technology to build upgraded edition of health engineering for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天津中医药, 2019, 36(6): 521-527
Tianji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19, 36(6): 521-527
http://dx.doi.org/10.11656/j.issn.1672-1519.2019.06.01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 2019-01-25
以九体辨识为核心技术打造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升级版
王琦     
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家中医体质与治未病研究院, 中医体质与生殖医学研究中心, 北京 100029
摘要:在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建设中,以中医体质理论为基础的九体辨识技术对防控慢性病、提升居民健康水平、节约医疗费用等发挥了重要作用,得到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载入3份国务院、11份部委级政策文件。在此基础上,面对慢性病高发现状,提出"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升级"六大抓手,策应健康中国、健康中国人的建设目标。
关键词中医体质学    九体辨识    治未病    治未病工程升级版    

自2007年中医“治未病”工程提出以来,经过11年的发展,“治未病”理念不断普及,技术和产品日益丰富,中医健康管理逐渐参与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慢性病防控中。以中医9种体质分类理论为指导的体质辨识技术已成为基层防治管理慢病的重要手段,对提升居民健康水平、节约医疗费用等发挥了积极作用,在治未病领域取得了可喜的学术成果,并得到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载入3份国务院、11份部委级政策文件。中央领导批示:要切实研究、推进体质辨识在治未病、慢性病防控中的作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价王琦“创立体质辨识法,为国家医改、公共卫生服务作出了巨大贡献”。

中医“治未病”工作在发展的同时,也凸显出一些问题:1)慢病防控缺少早筛查切入点、早预警技术、早干预手段。2)全生命周期健康维护缺少落实到每个年龄段的健康评估手段和健康管理方案。3)老年人群健康管理过于宽泛、缺乏老年针对性。4)治未病健康管理重心有待进一步下移至基层。5)贫困县区“治未病”工作有待开展。6)对接国际化服务能力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升级”六大抓手:1)通过干预疾病的土壤“体质”实现慢病“早筛查、早预警、早干预”。2)针对不同年龄层人群的体质状态进行有差别养生保健,实现全生命周期健康维护。3)通过对老年人群体质特点和慢病特点进行系统分析,提出精准健康管理服务。4)通过自主自助式体质健康管理,深入基层公共卫生服务。5)通过贫困县区示范区建设,降低国家医疗经济负担、帮贫扶贫。6)通过“一带一路”健康服务建设,推进国际化进程。

1 慢性病调体“早筛查-早预警-早干预”防控体系建设

中医体质学认为体质是疾病发生的“土壤”,体质和疾病密切相关[1],如痰湿体质是各种代谢性疾病的共同发病土壤[2]。因此,通过体质辨识,可以在无症状人群中发现疾病的“高危体质”,并对应高风险的疾病信息,做到早筛查、早预警;通过体质调节,可以预防、减轻疾病发生;通过早预防有效防控慢性病。

1.1 前期研究

慢性病早筛查技术:以“体质可分”为指导[3],运用多学科交叉方法进行体质分类研究,发现了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中医9种基本体质类型[1]。首次编制《中医9种基本体质分类量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用于筛查人群中医体质类型的分布状态。并在体质辨识量表的基础上,运用生物物理学、计算机、分子生物学、生理学等方法进行体质多维描绘,客观的进行健康状态辨识,为疾病早筛查提供技术支撑。如以系统生物学的方法对各型体质的生物学特征和遗传基础进行研究,获取9种体质的特征性基因表达谱,以及8种偏颇体质与平和体质的差异表达基因[4]。并运用基因多态性(SNP)分析技术,初步揭示了痰湿体质、阴虚体质、阳虚体质的特异基因位点及其生理功能[5]。以代谢组学的方法测定外周血和尿液的代谢产物谱,对阴虚、阳虚体质的代谢特点进行研究,筛选潜在代谢标志物[6]。依据神情神态、体型体态、皮肤色质、头面五官、舌象特征5个方面对9种体质进行三维模拟,实现体质特征的可视化,应用于临床辨识培训[7]

慢性病早预警技术:以痰湿体质为例,通过“流行病调查发现易患疾病-相关疾病临床指标检测-微观基础研究-建立体质与疾病诊断相结合的风险评估技术”建立代谢性疾病痰湿体质发病风险预测模型。1)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痰湿体质人群患代谢综合征、高血压、糖尿病的风险增加(3 000例社区人群进行痰湿体质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分析[8]、9省市7 782例高血压人群中医体质的横断面调查[9]、1 500例人群葡萄糖耐量与体质相关性研究[10])。2)生化指标检测发现,痰湿体质存在血脂、血糖、胰岛素等指标的倾向性升高[11],全血黏度、甲皱微循环障碍倾向[12]。3)进行痰湿体质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关联分析,发现痰湿体质在HLA-A11、B12、B5、B35、B40 5个位点上,基因频率和抗原频率显著升高[13]。基因表达谱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研究,证实痰湿体质人群代谢紊乱的相关基因表达上调,并筛选出痰湿体质5个相关基因及其6个SNP位点,为痰湿体质易发代谢性疾病预测提供基础[14]。综合流行病调查和微观基础研究,共同建立痰湿体质与代谢性疾病诊断相结合的风险评估技术[2, 15]

1.2 升级版建设

慢性病早筛查即体质辨识方法技术研究:从分子、生理、心理及时空动态等多维度、多层面进行体质分类研究,绘制体质分类的基因图谱、蛋白图谱、生理状态图谱、心理状态图谱等多维度体质个体化健康差异图谱,全方位认识不同个体的健康状态。以体质辨识标准和九种体质健康图谱等研究成果为基础,结合现代电子科学、信息学等方法和技术,研发体质健康辨识芯片、辨识仪等,建立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体质辨识技术体系。

慢性病早预警即高危体质慢性病风险预测:针对重大慢性疾病、高发疾病形成疾病预测系统,构建慢性病、高发疾病高危体质人群发病风险预测模型,形成基于体质的疾病预测体系,包括慢性代谢性疾病预测系统、心脑血管疾病预测系统、过敏性疾病预测系统、肿瘤疾病预测系统等,建立相应的预测标准与评估系统,为疾病预警提供抓手。

慢性病早干预即调节体质防控疾病实践指南:在九体辨识疾病预警体系基础上,构建基于“体质可调”的疾病干预计划,制定慢性病防控实践指南,包括疾病调体防控方案制定、适宜技术开发、调体方药研发等,并建立多层次、多维度的综合干预评价指标体系和计算机软件系统,为疾病防控关口前移奠定基础。

2 全生命周期调体健康维护体系建设

人的生命过程经历生、长、壮、老、已不同阶段,各阶段生命力的盛衰呈现不断变化的趋势,表现为其特有的生命现象和规律。因此应关注全生命周期,对不同年龄层的体质状态进行有差别健康管理。

2.1 前期研究

体质是一种按时相展开的、随着个体发育的不同阶段而不断演变的生命过程,其研究涵盖了从幼年到老年的生命周期,即从幼年(稚阴稚阳)→青年(气血渐盛)→壮年(气血充盛)→老年(五脏气衰),每个阶段各有自己的体质特点,这些不同的体质阶段依机体发育的程序相互连续,共同构成个体体质发展的全过程。关于全生命周期体质健康维护的前期成果主要包括生命前期维护、小儿健康维护、成年健康维护、老年健康维护4个方面。

首先是生命前期的健康维护,也就是把健康提前到胚胎期,即母亲孕期。胚胎期个体的体质状态主要受母体的体质状态影响,此期个体的健康服务需求亦通过母体实现。如对单胎孕妇按照体质制定饮食进行观察,结果显示体质饮食组孕妇及新生儿的血Ca2+、Fe2+、Zn2+水平均高于正常饮食组(均P>0.05)[16]。汤凯萍等[17]对广州荔湾区华林街社区的孕妇进行体质调查,偏颇体质构成比前3位的类型依次是阳虚质、气虚质、湿热质;平和体质和偏颇体质的孕妇在高危妊娠、孕产期并发症及合并症、不良妊娠结局、早产、低出生体质量、Apgar评分≤7分等方面的构成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可见,偏颇体质对于孕妇的不良妊娠结局、高危妊娠、孕产期并发症及合并症、新生儿早产等均有一定影响,且不同地域的孕妇偏颇体质类型的构成比情况不同,依据孕妇体质类型给与相应的孕期中医健康服务是十分必要的。

小儿体质受到先天禀赋及后天多种因素影响,由于其处于生长发育过程中,各种生理功能尚未完善,在各种影响因素的作用下形成其特有的特点,因此通过体质辨识建立儿童个人健康档案,可实现个体化健康管理及全程诊疗追踪。如在影响儿童健康状态最重要的近视和肥胖中,可以用药膳食疗、针灸按摩、中药等手段进行调理,改善其偏颇体质的程度,逐步重建平和体质,不仅可以控制近视和肥胖的进展,而且可改善儿童的整体健康状态[18-19]

成年人包括从16岁到65岁年龄的人群,是人类群体中的重要人群。对于成年人体质状态的进行流行病学研究,是开展成年人体质健康服务的基础和前提。全国9省市21 948例流行病学调查数据的研究发现[20],中国一般人群中,平和质占32.14%,8种偏颇体质占67.86%,气虚质为13.42%、湿热质为9.08%、阳虚质为9.04%、阴虚质为8.27%、血瘀质为8.10%、气郁质为7.66%、痰湿质为7.32%、特禀质为4.97%,进一步从地域、性别、年龄、婚姻状况、职业、文化程度等方面进行分析,对发挥中医“因人制宜”“治未病”的优势,使中医传统的“养生、避邪”的个体预防阶段进入到群体预防阶段,提高人类健康素质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老年人是指65岁(含)以上人群,该人群呈现慢性病高发特征,且造成的会、经济严重负担,该年龄段人群治未病升级工作需作为独立问题进行解决(详见3.老年体质精准健康管理服务体系建设)。

中医体质学的发展,为中医体质健康服务在全生命周期中的应用积累了理论到实践的经验,为中医药在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提供了理论、技术和方法,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促进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升级。

2.2 升级版建设

全生命周期健康测评量表研发与修订:根据不同年龄段体质健康状态的差异,修订已有7~14岁儿童版[21]、15~64岁成人版[22]、65岁及以上老年版《中医体质量表》。研发他评和/或自评相结合的0~3岁、4~6岁婴幼儿版《中医体质量表》,实现生、长、壮、老不同时期对体质健康状态的动态监测与评估。

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方案的制订与示范应用:根据个体在全生命周期过程中对社会和自然环境良好的心理和生理自适应调节能力,制定与完善不同年龄段体质健康管理方案,并进行示范应用,实现不同个体全生命周期的差异化管理。并将现有调体产品及技术方案,在全国开展多中心大样本临床评价,进一步优化与完善。

体质治未病健康管理服务模式的构建与示范应用:创新基于“政府-社会-医院-社区-家庭-个人”全生命周期的体质健康管理服务模式,并联合医学、健康学、心理学、信息学、管理学等多学科形成高度综合的服务模式。以维护和促进全生命周期健康为目标,结合人类生命周期中不同阶段的特点,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

3 老年体质精准健康管理服务体系建设

人口老龄化给我国的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带来了深刻影响,庞大的老年群体在养老、医疗、社会服务等方面需求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体质健康医学生命过程全覆盖的特色应对老龄化社会问题有其独特的作用。

3.1 前期研究

老年人体质构成及体质特点分析:通过老年人群体质调查的文献综合分析认为,中国老年人平和质显著低于一般人群,虚性体质中以阴虚质多见,实性体质中以湿热质、痰湿质多见[23-25]。老年人群,本身随年龄的增长正气日衰,呈现脏腑功能逐渐减退,精气虚衰的体质特点,体质表现为阴虚质。此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多有过度安逸,四肢不勤,有痰湿内生之患。另外,湿气郁久化热也非常常见。如10 593例上海市嘉定区安亭镇60岁以上老年人体质类型调查结果发现,平和质比例显著低于一般人群,为18.00%,偏颇体质中湿热质(30.00%)、阴虚质(17.00%)、血瘀质(15.00%)比例明显高于一般人群(P<0.05)[26]。3 848例成都市社区老年居民的中医体质辨识结果显示,平和质占28.5%,偏颇体质前三位为气虚质17.4%、痰湿质13.3%、阳虚质12.5%,明显高于一般人群体质比例(P<0.05),说明气虚质是本地区老年居民的主要偏颇体质类型,其次是痰湿质和阳虚质[27]。贵阳市云岩区社区8 762名65岁以上老年人中医体质调查结果显示:单一偏僻体质中痰湿质比例最高,其次是气虚质,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气虚质、血瘀质比例逐渐增高,痰湿质比例逐渐降低,符合人体脏腑气血兴衰这一客观规律[28]。胡凯旋等[29]对中山市53 693例65岁及以上老年居民进行中医体质辨识调查与分析,结果显示平和质在九种体质中占比例最高,且高于国内一般人群,考虑与本地气候、经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居民健康素养等后天因素有关;在偏颇体质中,主要有气虚质、阴虚质和阳虚质,其中阳虚质可能与本地居民多使用清热化湿药物,损伤阳气有关。

老年人体质健康管理成效:有学者[30]对3 101例宁波市中老年人(50岁以上)进行体质类型调查及针对体质的3个月的干预研究,并选择2 879名老年人作为对照组。干预组干预内容包括饮食建议、药膳建议、运动处方、经络穴位等中医保健建议及一些个性化健康指导等,发现在干预后干预组健康得分平均增加0.55,显著高于对照组0.37(t=15.78,P<0.01)。其中以体力状态和睡眠情况改善最为明显。李水秀[31]对300名进行体检建档的年龄≥65岁的老年人,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的社区健康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还依据《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对老年人进行体质分类,并在此基础上指导老年人进行针对性的饮食调整,干预后两组生理领域与心理领域评分均较干预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中医体质辨识结合饮食调护能够提高社区老年人健康管理水平,提升老年患者的健康管理满意度。辛娜等[32]以80名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健康管理,观察组施加中医体质辨识管理,以两组老人的满意程度、健康知识以及健康教育评分等情况作为主要评价标准,结果发现观察组在使用中医体质辨识管理后,各项数值与对照组相比,呈现较为优异的状况,而且两者差异较大(P<0.05),说明对社区老年人进行健康管理时施加中医体质辨识管理,可以提高老人的管理效果,可以被广泛应用。

老年人体质健康管理推广应用:“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的一项,主要针对特殊人群“65岁及以上老年人群”。2013年卫生计生委发布了《关于做好2013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通知》(卫计生发[2013]26号),自2013年起开展以体质辨识技术为核心的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2013年投入7.2亿元,2014年投入9.6亿元,2013—2017年以此方式获益的65岁以上老年人群数据(原卫计委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统计)5年中累计受益老年人已达31301.5万人次(3.13亿人次),实现了“体质辨识及保健方法”理论成果在老年群体健康管理服务体系的应用转化。

3.2 升级版建设

老年人体质构成及特点调查:依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项目”辐射点,开展全国东、西、南、北、中多中心、大样本老年人群体质构成流行病调查,全面分析中国老年人体质特点,评估健康状况。

老年人慢性病体质特点分析:选择高血压、糖尿病等老年人常见慢性病,进行每个病种多中心、大样本流行病调查,分析体质构成比例,为调体防治老年慢性病奠定基础。

老年人精准健康管理方案制定:针对老年人体质特点和慢性病特点,制定符合老年人的精准健康管理方案,方案既包括一般体质调理内容,亦包括符合老年人体质特点的调理内容、适宜老年人采纳的体质调理项目以及针对不同体质相关慢性病的特殊化调理项目。

4 “医院-社区-家庭”自主自助服务体系建设

医学科学研究的价值体现在推广应用,能有效地服务于人群的预防治疗。将中医体质研究成果转化应用于公共卫生实践,拓宽中医学服务领域,实现群体健康管理,是治未病健康工程升级版计划的关键所在。

4.1 前期研究

形成自主自助式健康管理模式:目前,体质辨识参与健康管理已经得到国家的认可和重视[33],如国家对健康服务的需求之一就是明确健康管理的核心理念,实施个性化健康管理,明确“体质辨识”理念,将体质个体化预测、防控及干预技术对接现代健康管理,形成基于体质的个体化健康管理技术。现价段主要依托家庭体质健康管理方案,变以“疾病”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变以“治”为主向以“防”为主,中心由“医院”下移到“社区-家庭”,服务形式变“医生”为“自主自助”,最终形成“社区-家庭”、自主自助式的健康服务模式。构建体质个体化健康管理规程,收集个体体质健康信息、辨识体质类型(含相关疾病风险评估)、制定健康管理方案和随访计划、进行健康管理评估,形成长期、连续、动态的循环服务流程。任小娟等[34]认为将《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应用于社区和体检中心,对社区人群和体检人群进行个体化的健康管理,有助于疾病的早期发现和早期预防,对降低个人的健康风险和国家的医疗费用,全面提高个人的生活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也为建立具有中医特色的健康管理模式提供了新的方法学指导。吕应霞等[35]对不同男女进行中医体质测试,同时进行专科看诊指引,指引受试者做疾病风险筛查的同时做好体质测定,实现新型模式下的健康管理策略,结果显示受试者除体检筛查外还需要结合中医体质调理来实现人群的健康管理,表明中医体质辨识在健康管理中有重要意义。杨玲玲等[36]选取20~45岁体检人员207人,在常规体检的基础上增加中医体质辨识,并进行相应的健康指导,3个月后进行体质干预效果评价,结果显示通过体质辨识可增加亚健康状态及潜在健康风险检出率,能够很好地弥补常规体检的不足,同时将中医体质辨识纳入常规体检,联合现代检测技术,结合临床望闻问切辨证分析,有针对性改善亚健康人群状态,可以为健康管理模式的实施完善提供思路。此外,还有学者[37]研究发现将治未病理念应用于妇科体检后健康管理,从中医体质调理入手,制定相应的健康管理方案,可以达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的目的。

在全国基层广泛推广应用:中医体质辨识已纳入国家及各级政府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广泛应用于公共卫生领域。从2009年起,卫生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中,纳入了九种体质辨识的内容,实现了中医药首次进入国家公共卫生体系。2011年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了《关于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医药服务项目试点工作的通知》(国中医药办医政发[2011]40号),在全国74个区、县应用体质辨识技术开展中医药公共卫生服务试点。自此,依托“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规范”政策,各地区开展了体质调查。目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已遴选确定了235家“治未病”单位并建立体质辨识中心,体质辨识技术已在全国32省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投入使用。

4.2 升级版建设

体质辨识健康管理手机软件(APP)开发:针对家庭医疗保健与院外监护的需求,基于前期支撑,利用网络技术,构建九体辨识健康管理服务监测网络,开发九体辨识健康管理APP,进行医院-社区-家庭三级健康监测、健康教育、健康促进。

体质辨识健康监测可穿戴设备研发:开发体质辨识健康监测可穿戴设备,可实时采集、监测、预警个人健康状况,获取人体多种辅助诊断信息(体质信息、舌面部信息、心率、呼吸等),为个人健康的实时动态化管理提供工具和技术。

体质辨识数据中心建设:整合235家治未病单位,建立九体辨识数据中心,采用大数据技术,对全国的体质辨识数据进行汇集、存储、提取、分析,实现远程健康管理,实现人工健康服务转向大数据智能服务,形成“家庭自我健康监测和管理—社区健康风险评估和干预—医院疾病风险监督和指导”的全方位自主自助服务体系。

体质辨识“三三”健康管理模式:编写以体质辨识和调理为主的健康普及教材,并开展中医体质辨识实用技术培训,培养多层次中医体质健康服务人才,逐步实现人群健康管理的“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和“医院-社区-家庭”的“三三”健康管理模式,并推广普及,促进全民健康。

5 贫困县区体质健康管理示范区建设

在中国贫困人口中,因病致贫者一直占据较大比例。2015年,中国因病致贫人口在贫困人口中的占比已高达44.1%,2016年,我国7 000万贫困人口中,因病致贫的近3 000万,占42%。要解决了这部分人口的贫困问题,必须要脱贫先脱病,脱病先要治未病。那么实施大病医保,增幅医疗资源、社会慈善机构,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但首要的是,要使民众少生病,晚得病,不得病,必须要从源头上降低医疗的费用,这才是根本,这就是中医界提倡的中医治未病。

5.1 前期研究

编制低成本家庭自我健康管理方案:现阶段,依据中医体质理论建立的健康管理方案主要包括中医体质亚健康教材、《中国成年人中医体质调理指南》、《中医治未病解读》、《首都市民中医健康指南》、《解密中国人的九种体质》以及30省市中医养生保健手册。此外,在中央电视台“健康之路”、北京电视台“养生堂”、“生活大调查”等栏目也同时开展了以体质养生为核心内容的主题系列讲座。调体方案、科普著作、指南、规范、教材、讲座等为低成本家庭自我健康管理方案奠定了基础。

通过调体治未病降低医疗费用初现成效:中医体质社区健康管理一体化服务还可有效降低医疗成本,减轻国家经济负担。上海市长宁区北新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社区居民进行体质辨识,提供个体化的健康调养方案,运行以来,效果初显,如糖尿病并发症干预达到未发生率97.8%,全市领先,慢病率降低,“治未病”让居民就医费用下降,门诊均次费从114.00元下降到106.80元。

5.2 升级版建设

全国贫困区县医疗卫生状况及体质特点调查:系统分析全国贫困区县医疗卫生特点;民众的知识水平、对健康的认知水平、对治未病理念的了解程度;调查贫困人口体质的构成状况;了解贫困区县的慢性病特点;以及与医疗间接相关的信息如经济状况、文化特点、生态环境、地理环境等,形成全国贫困区县医疗卫生状况和体质特点调查报告。

贫困区县体质健康管理示范区建设:选择有普遍意义、普遍特点的贫困区县5~7个,并依据当地医疗卫生特点、体质特点、慢性病特点、民众健康意识水平等,充分利用当地生态、地理、文化优势,打造低成本体质健康“宣讲宣教-自我管理-帮扶服务”模式,建立贫困县区体质健康管理示范区。

6 “一带一路”国际化推进建设 6.1 前期研究

中医体质学原创成果,推广至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国际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为全球公共健康作出贡献。主编的《中医体质学》著作被日本、韩国翻译多次出版重印,并编写了《王琦九种体质医学》英文版。发表的关于体质个体化诊疗的论文《Individualized medicine,health medicine,and constitu-tional theory in Chinese medicine》被美国芝加哥的伊利诺伊大学应用健康科学学院学者引用,介绍中医在4P医学中的应用角色[38]

研发的《中医体质量表》被翻译成为日、英、韩、俄、德、法、西班牙、马来西亚语8种外国语言以及繁体中文版,在海外的各地区和中国的港澳台地区推广应用,为国际体质研究提供了工具。井慧如[39]使用英文版中医体质量表对美加籍高加索人进行中医体质与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平和质占43.5%,8种偏颇体质占前3位的分别是阳虚质(14.5%)、特禀质(9.3%)、气虚质(8.2%),与中国全国常模相比较,美国与加拿大籍人群平和质及偏颇体质中的阳虚质、特禀质所占比例较中国常模为高,构成比比中国全国常模低的偏颇体质类型有气虚质、阴虚质、湿热质、血瘀质与气郁质,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李炳旼[40]在通过对韩文版中医体质量表性能评价的研究后,使用该量表对韩国人群展开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在300名被调查者中偏颇体质居于前3位的是阳虚质、湿热质、阴虚质,与中国9省市人群调查结果有所不同。中国台北地区开展体质辨识,特别对气郁质进行了分析,发现气郁质发生率接近10%。通过对气郁体质的判定及体质干预,可以对抑郁症的早期发现与治疗提供指导[41]。此外,国际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如斯坦福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芝加哥大学等与本团队合作开展中医体质研究。

6.2 升级版建设

中医体质判定国际化标准:在现有9个语种体质量表的基础上,提出国际标准提案,掌握国际标准制定的主导权。

“一带一路”体质判定量表制定:在现有9个语种体质量表的基础上,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合作,开发符合沿线人群文化、语言、习俗的体质判定量表。

“一带一路”体质个体化养生方案制定:根据当地的生态、政治、经济、文化、语言、民俗特点,制作适宜的中医体质辨识技术,开展一定范围的体质调查,针对民众特点,与当地科研和医疗机构合作,开展“一带一路”国家人民体质调查,制定适宜于当地人民的中医体质个体化调养方案。在现有调护方案的基础上,形成“一带一路”国家中医体质个体化养生方案及推广模式。

综上,以九体辨识为核心技术,开展慢性病调体“早筛查-早预警-早干预”防控体系、全生命周期调体健康维护体系、老年体质精准健康管理服务体系、“医院-社区-家庭”自主自助服务体系、贫困县区体质健康管理示范区、“一带一路”国际化推进等六大建设,为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升级版提供支撑。

参考文献
[1]
王琦. 9种基本中医体质类型的分类及其诊断表述依据[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5, 47(4): 1-8.
[2]
梁雪, 王琦, 沈昆, 等. 痰湿体质人群易发代谢综合征相关危险因素的调查研究[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7, 32(4): 1500-1503.
[3]
王琦.论中医体质研究的3个关键科学问题[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会.中医体质判定标准研究——2006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四届全国中医体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会: 中华中医药学会, 2006: 10.
[4]
王济, 李英帅, 李玲孺, 等. 王琦9种中医体质类型的基因组学研究[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4, 29(12): 3871-3873.
[5]
Yanrui W, Yina C, Jing D, et al. Polymorphisms in PPARD, PPARG and APM1 associated with four typ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nstitutions[J]. 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 2010, 37(6): 371-379. DOI:10.1016/S1673-8527(09)60055-2
[6]
李英帅.阳虚、阴虚体质理论及代谢组学比较研究[D].北京: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9. http://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026-2009089765.htm
[7]
刘歆颖.三维中医体质模型与中医体质评判计算机自修正系统[D].北京: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7. http://d.wanfangdata.com.cn/Thesis/Y1136831
[8]
董静, 王琦, 吴宏东, 等. 代谢综合征体质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3, 19(5): 464-465.
[9]
朱燕波, 王琦, 邓棋卫, 等. 中医体质类型与高血压的相关性研究[J]. 中西医结合学报, 2010, 8(1): 40-45.
[10]
庞国明, 闫镛, 朱璞, 等. 糖调节受损者的主要中医体质类型及其与相关指标的关系[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09, 24(12): 1547-1551.
[11]
苏庆民, 王琦. 肥胖人痰湿型体质血脂、血糖、胰岛素及红细胞Na+-K+-ATP酶活性的检测[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1995, 1(2): 39-41.
[12]
王琦, 叶加农. 肥胖人痰湿型体质的血液流变学及甲皱微循环研究[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1995, 1(1): 52-54.
[13]
骆斌, 黄山. 肥胖人痰湿体质与人类白细胞抗原关联研究[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1993, 35(5): 8-10.
[14]
董静.痰湿体质基础研究及其与代谢综合征相关性的探索[D].北京: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7. http://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026-2007077841.htm
[15]
张惠敏. 代谢综合征发病风险预测指标研究进展[J]. 中国全科医学, 2014, 17(2): 127-130. DOI:10.3969/j.issn.1007-9572.2014.02.003
[16]
何雪雁, 黄红梅, 柯映春. 孕妇体质饮食与新出生儿微量元素的关系[J].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2012, 13(2): 74-75.
[17]
汤凯萍, 郑燕玲. 孕妇中医体质与优生优育的关系[J]. 中国当代医药, 2017, 10(2): 91-94.
[18]
吴田英, 翟晓蔚, 吴咏梅, 等. 近视的中医体质及防治进展[J]. 医学综述, 2016, 22(17): 3444-3448. DOI:10.3969/j.issn.1006-2084.2016.17.032
[19]
熊飞. 青少年体质健康的中医学研究[J].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5, 44(8): 137-138+113.
[20]
王琦, 朱燕波. 中国一般人群中医体质流行病学调查——基于全国9省市21948例流行病学调查数据[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09, 24(1): 7-12.
[21]
杨寅.《7~14岁儿童中医体质量表》的编制研究[D].北京: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5. http://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026-1015386388.htm
[22]
王琦.中医体质量表的编制及其应用[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会.中医体质判定标准研究——2006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四届全国中医体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会: 中华中医药学会, 2006: 7.
[23]
张元忠, 崔天薇, 李兰群. 北京某社区老年居民中医体质调查与分析[J]. 环球中医药, 2017, 10(8): 1010-1012.
[24]
孙青.嘉定马陆地区8268例老年人中医体质辨识调查分析[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全科医学分会成立大会暨201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中华中医药学会: 中华中医药学会全科医学分会, 2016: 5.
[25]
王俊仁. 北京市朝阳区崔各庄地区中医老年人体质研究概况[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6, 4(23): 130-131.
[26]
陆红. 上海市嘉定区安亭镇60岁以上老年人中医体质辨识分析[J]. 内蒙古中医药, 2015, 34(3): 109-110. DOI:10.3969/j.issn.1006-0979.2015.03.113
[27]
杨仕年, 喻衫. 成都市社区老年居民中医体质辨识与分析[J]. 湖南中医杂志, 2014, 30(4): 139, 150.
[28]
胡庆, 安阳, 余娜, 等. 贵阳市云岩区65岁以上老年人中医体质分布情况调查[J].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18, 40(6): 97-99.
[29]
胡凯旋, 夏生林, 范木耿, 等. 中山市53693例老年居民中医体质辨识调查与分析[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 27(15): 74-76.
[30]
王俊, 王雪君. 宁波社区3101例中老年居民中医体质调查分析[J]. 浙江中医杂志, 2014, 49(1): 20-21. DOI:10.3969/j.issn.0411-8421.2014.01.014
[31]
李水秀. 中医体质辨识结合饮食调护在社区老年人健康管理的应用分析[J]. 内蒙古中医药, 2017, 36(2): 106-107. DOI:10.3969/j.issn.1006-0979.2017.02.106
[32]
辛娜, 肖瑞龙, 计成. 社区中医体质辨识在老年人健康管理的应用分析[J]. 智慧健康, 2018, 4(18): 88-89.
[33]
李英帅, 王济, 李玲孺, 郑燕飞, 王琦. 体质辨识参与社区健康管理的成效分析[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 10(2): 247-249, 258.
[34]
任小娟, 王琦. 应用《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进行个体化健康管理研究初探[J].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7, 26(9): 580-581. DOI:10.3969/j.issn.1004-4663.2007.09.001
[35]
吕应霞, 阮伟清, 谢晴娥, 等. 中医体质辨识在健康管理中的应用及意义[J]. 名医, 2018, 24(12): 3-4.
[36]
杨玲玲, 薛杨, 王燕萍, 等. 中医体质辨识在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8, 33(10): 4595-4598.
[37]
余皎莹. 治未病理念在妇科体检后健康管理中的应用[J]. 基层医学论坛, 2018, 22(34): 4906-4908.
[38]
Sagner M, McNeil A, Puska P, et al. The P4 health spectrum-A predictive, preventive, personalized and participatory continuum for promoting healthspan[J]. Progress in Preventive Medicine, 2017, 506-521.
[39]
井慧如.英文版中医体质量表开发与美加人群中医体质流行病学调查研究[D].北京: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2. http://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026-1012348742.htm
[40]
李炳旼.韩文版中医体质量表开发与韩国人群中医体质流行病学调查研究[D].北京: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5. http://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026-1015386324.htm
[41]
熊玲.气郁体质及其台北地区分布情况研究[D].北京: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7. http://d.wanfangdata.com.cn/Thesis_Y1136934.aspx
Taking the nine types of constitution identification technology as the core technology to build upgraded edition of health engineering for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ANG Qi     
National Institut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ontitution and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s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nstitution and Reproductive Medicine Research Center, Beijing 100029, China
Abstrac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s" health projec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the nine types of constitution identification technology based on TCM constitution theory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preventing and controlling chronic diseases, improving the health level of residents and saving medical expenses. It has been highly valued by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and the state council, and has been included in three policy documents of the state council and 11 ministerial-level policy documents of the state council. On this basis, in the face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high incidence of chronic disease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ix key measures of "upgrading of health project for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ordinate to build healthy China and healthy Chinese.
Key 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constitution    the nine types of constitution identification technology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s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s engineering upgraded ed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