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信息
- 丁懿, 郭琛琛, 王宁, 李丽
- DING Yi, GUO Chenchen, WANG Ning, LI Li
- 肌内效贴结合悬吊推拿运动技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 Observation of clinical effect of intramuscular fixation combined with suspension motion technique on lumbar disc herniation
- 天津中医药, 2019, 36(6): 561-564
- Tianji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19, 36(6): 561-564
- http://dx.doi.org/10.11656/j.issn.1672-1519.2019.06.10
-
文章历史
- 收稿日期: 2018-12-28
2. 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济南 250001
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是指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在外力的影响下,纤维环部分或全部破裂,髓核、软骨终板向外突出,压迫临近的窦椎神经和脊神经根,在腰腿部产生放射性疼痛的一类疾病。另有文献指出[1],髓核组织成分化学刺激引起的局部化学性炎症反应和继发于椎间盘组织的免疫反应性炎症,会引起神经根的营养障碍和传导性损害,也会引发腰腿疼痛,并伴有下肢感觉异常或过敏等感觉障碍。Cochrane系统评价认为[2],传统推拿治疗腰痛,一定程度上优于关节松动术、放松治疗、物理治疗、针灸治疗、假激光治疗及自我护理教育,临床应用效果佳,普及范围广。
悬吊推拿运动技术在临床开展广泛,主要应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颈肩腰腿疼等肌肉骨骼疾病,取得满意效果[3]。肌内效贴(KT)应用于运动医学领域较多,国外有研究表明肌内效贴布对于缓解慢性下背痛的疼痛症状及改善腰背肌功能状态有帮助[4]。本研究采用肌内效贴联合悬吊推拿运动技术的康复方案来治疗LDH,利用各技术优势综合康复治疗,以求获得更佳的临床疗效。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标准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5]。
1.2 纳入标准1)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2)患者年龄在20~60岁。3)治疗期间未进行其他治疗或者口服药物的患者。4)适合保守治疗者。5)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积极配合者。
1.3 排除标准1)不符合上述诊断者。2)有严重的脑、心、肝、肾等疾病或有严重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3)脱垂型椎间盘突出、不适合保守治疗的患者。4)有腰椎肿瘤、结核、骨折,精神疾病患者。5)不积极配合者。
1.4 中止和剔除标准1)受试者的依从性差,不能严格执行本治疗方案者。2)治疗过程中,病情可能恶化或者可能发生严重并发症(如:脑栓塞、肺栓塞、心肌梗死等)不宜继续治疗者。
1.5 一般资料收集在2017年5月—2018年4月于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中心门诊及入院治疗的LDH患者60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在治疗过程中无脱落、剔除。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基础性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见表 1。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2.1.1 对照组只进行悬吊推拿运动技术治疗。患者首先悬吊身体,以解除盔甲,再快速找到“弱链接”(患者的病理肌肉);然后沿着“弱链接”所在经络进行推拿弹拨,最后进行悬吊运动疗法。具体操作如下:1)患者俯卧位,上身非弹力宽带悬吊,腰部长红弹力宽带悬吊,下肢非弹力窄带悬吊,治疗师一手托患者腹部,嘱患者正常呼吸,伴随收腹提肛、腰部微屈、腰部放松等动作。此操作可快速找到病理肌肉及所在经络。2)俯卧位搭桥状态下:遵循“祛寒除湿、疏通经络、理筋整复”的治疗原则,对后表线予以弹拨、按推;膀胱经及两侧线的穴位,如:督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以及局部阿是穴等予按揉、弹拨;整脊调曲,通过整脊手法,纠正错误的腰椎—骨盆序列。3)俯卧位搭桥:患者处俯卧位,上半身宽带非弹性绳悬吊,双肘支撑床面,屈髋屈膝,做静态训练,配合呼吸训练,感觉疲劳后休息30 s,此为1组,共进行5组。4)侧卧位搭桥:侧卧位,保持身体伸直,宽带弹性绳悬吊腰骶部,抬高骨盆离开治疗床面,保持该姿势,感觉疲劳后休息30 s,此为1组,共进行5组。训练过程中,根据患者功能水平,调整力臂、震颤悬吊带、增加额外负荷等方式增加训练难度。30 min/次,每日1次,每周连续治疗5次后休息2 d,共治疗4周。
2.1.2 治疗组先遵循对照组流程,完成悬吊推拿运动技术干预,再使用KT进行治疗。KT由中国上海康玛士体育用品有限公司生产。具体治疗操作如下:1)参照影像学检查明确突出位置,采用肌内效贴“X”形贴扎法(患者处前倾坐位,将中间的“锚”固定于突出椎体处,尾向两端以自然拉力贴上)。2)采用肌内效贴“Y”形贴扎法(患者端坐位,身体微向前倾斜,将“锚”固定于L5-S1附近,1条“尾”以自然拉力沿竖脊肌向上延展,1条“尾”以自然拉力延展到第12肋附近,行两侧贴扎)。3)采用肌内效贴“Y”形贴法(患者端坐位,将“锚”固定于L4棘突,2条“尾”以自然拉力延展到脐周,行两侧贴扎)。以上治疗操作每日1次,每次保持24 h,每周连续治疗5次后休息2 d,共治疗4周。
2.2 疗效观察及评定标准 2.2.1 疗效评定标准根据《2012年中医病证诊断与疗效标准》[5]中的LDH疗效标准。
2.2.2 评定方法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级(JOA)积分量表来评定腰部功能障碍,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患者的疼痛程度;运用肌骨超声(MSUS)来探查腰腹部深层核心稳定肌的肌肉厚度改变。
以上评定由具有丰富临床经验且未参与治疗分组的两位治疗师分别指导患者完成评分,要减少对患者的诱导,以免增大误差。两次评定,取均值。
运用肌骨超声探查两侧的腹横肌、多裂肌的肌肉厚度变化。采用logic E9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ML6-15探头进行探查,由一名有3年以上临床经验的超声医生完成测量。具体操作如下:1)腹横肌测量,嘱患者仰卧屈膝位,将探头置于髂嵴最高点与肋弓连线的中点附近,探头沿着肌纤维走向进行探查。2)多裂肌测量,嘱患者俯卧位,将探头置于L4棘突附近,由上到下沿着肌纤维走向进行探查。两层线状强回声筋膜之间的垂直距离为所测肌肉的厚度[6]。以上操作需保持探头与耦合剂紧密接触,但不可对局部皮肤施以压力;为减少呼吸对肌肉厚度的影响,均在患者平静呼气末,同一位置进行测量,3次测量,取其平均值[7]。
以上评定分别在治疗前、治疗4周后进行评定,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2.3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 21.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数据服从正态分布,组内对比选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选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比较治疗组、对照组的痊愈率分别为86.7%和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 2。
3.2 2组患者JOA、VAS评分比较治疗前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JOA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 0.05);治疗4周后V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 0.05)。见表 3。
3.3 2组患者肌肉厚度的评定治疗前肌骨超声测量两侧腹横肌、多裂肌肌肉厚度,比较未见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2组肌肉厚度均有所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P<0.05)。见表 4。
4 讨论西医学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疼痛发病机制主要有3种可能:机械压迫、化学炎症、椎间盘自身免疫。针对发病机制,传统中医多运用中药、针灸、推拿、拔罐等方法治疗,获得积极效果。在西医学中,物理治疗技术、电疗法和药物治疗、超声、激光治疗、心理社会干预及教育治疗等新近技术的运用也有较好疗效[8]。笔者在临床中发现,LDH的一些保守治疗方式或多或少存在长期止痛效果差、复发率高的问题。悬吊推拿运动技术是基于悬吊训练系统(SET)结合传统推拿而形成的中西融合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长期止痛效果差、复发率高的问题[3]。本研究考虑到患者的有效训练时间较短,治疗效果的维持可能不足,配合肌内效贴,以增加对腰背部持续的感觉输入治疗,巩固治疗效果。
研究发现[9],腰痛患者的核心肌群的肌力和肌肉厚度都会不同程度的下降,而脊柱核心稳定肌是维持腰椎稳定的根本。挪威Redcord悬吊训练系统,为患者提供了一个不稳定的训练环境,身体局部处于部分失重状态,放松浅层肌肉,通过主动的抗重力训练,以激活因损伤而“休眠”或失活的深层核心肌肉[10],提高肌力和肌肉厚度,改善肌肉的平衡状态,维持腰椎稳定。腹横肌和多裂肌作为维持脊柱稳定性最重要的深层核心肌肉,在经过4个疗程的训练后,肌肉厚度增加明显(P<0.05),可以推测出相关肌肉的肌力的增加和腰椎稳定性的提高。此外,悬吊运动训练,也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肌肉等软组织的血液循环,增加内啡肽的分泌,缓解疼痛[11]。基于悬吊运动训练系统,结合中医整体观和经络辨证为基础,以“理筋、调曲、练功”为指导原则[12],在腰部循行经络、肌筋膜链处,施以点按、弹拨、理筋整复等手法,达到疏调经气,松解经筋,通络止痛的功效。本研究发现,对于LDH患者的疼痛症状改善明显(P<0.05)。课题组分析其主要作用机制:1)给予“弱链接”周围结缔组织良性刺激,借助筋膜系统将生物信息快速反馈到身体各个部分,刺激外周感觉神经末梢上的阿片受体释放镇痛物质[13]。2)身体处于不稳定状态下循经弹拨肌筋膜链,可产生一定量的机械刺激,引起局部筋膜、“弱链接”发生生物形态的改变,激活和强化筋膜组织细胞协同发挥自体的监控修复功能,调动筋膜所储备的干细胞,使其快速向功能细胞分化以修复损伤[14]。3)重力因素基本消除,弹拨局部筋膜、肌肉、“弱链接”的机械作用力可最大量的渗透到局部组织,能够加快肌肉充血,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营养相应的肌肉和神经。因此,悬吊推拿运动技术对患者的肌肉厚度和疼痛症状的改善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肌内效贴布具有调整微循环,改善肌筋膜功能障碍,减缓疼痛、水肿和失能问题的作用。它能够影响运动过程中皮肤触觉和肌肉的本体感觉从而改变运动神经元的兴奋和肌肉收缩状态[15];同时增加皮下空隙,优化肌纤维排列进而利于肌肉活化[16]。考虑到悬吊推拿运动技术干预后,治疗空闲期较长,病人缺乏相应的持续治疗或者感觉反馈姿势调整。治疗组结合肌内效贴布,可有一个相对长期持久的良性刺激或感觉输入反馈,在治疗4周后,治疗组JOA评分和肌肉厚度改变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这表明该联合治疗对于患者腰背部功能的改善更加明显。分析肌内效贴布作用机理可能存在以下3个方面:1)肌内效贴布通过牵拉作用力,使皮肤形态得以改变,能够给予皮肤持续性的机械刺激,影响贴扎区域肌肉的力量、紧张度及反应时间,缓解肌肉的紧张度[17]。2)肌内效贴布具有较好延展性,紧密贴扎在皮肤表面时,会产生具有方向性的皱褶,能影响肌筋膜及组织液的流向趋势,可有效的改善局部微循环,营养周围的肌肉组织,也可以促进致炎物质的代谢和吸收,减少疼痛。3)肌内效贴对皮肤产生多个方向的作用力,有效降低皮下感受器对压力的反馈,增加神经系统的导入,给予患者正确姿势的信息反馈。因此,在训练完成后,进行KT治疗有助于腰部功能恢复,治疗效果更佳。
综上所述,肌内效贴结合悬吊推拿运动技术可提高LDH的疗效,操作简单,费用低廉,易于患者接受,值得临床推广。本研究尚有一些不足,纳入分组的患者较少,在下一步研究中将进行改善。
[1] |
陈孝平, 汪建平, 秦新裕, 等. 外科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753.
|
[2] |
Furlan AD, Imamura M, Dryden T, et al. Massage for lowback pain:an updated systematic review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the Cochrane Back Review Group[J]. Spine, 2009, 34: 1669. DOI:10.1097/BRS.0b013e3181ad7bd6 |
[3] |
李丽, 冯梓芸, 孙敬龙. 悬吊循经弹拨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J]. 康复学报, 2015, 25(40): 10-13. |
[4] |
Kang MH, Choi SH, Oh JS. Posturaltaping applied to the low back influences kinematics and EMG activity during patient transfer in physical therapistswith chronic low back pain[J]. Journal of Electromyogra-phy and Kinesiology, 2013, 23(4): 787-793. DOI:10.1016/j.jelekin.2013.02.009 |
[5]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2: 214.
|
[6] |
Tahan N, Khademi-Kalantari K, Mohseni-Bandpei MA, et al. Mea-surement of superficial and deep abdominal muscle thickness:an ul-trasonography study[J]. J Physiol Anthropol, 2016, 35(1): 17. DOI:10.1186/s40101-016-0106-6 |
[7] |
林君, 宋成宪, 李舜, 等. 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及腹肌厚度的影响[J]. 中国临床研究, 2017, 30(4): 498-501. |
[8] |
成熟, 刘建启, 胡小刚, 等. 肌筋膜触发点综合征的治疗进展[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7, 32(4): 487-491. DOI:10.3969/j.issn.1001-1242.2017.04.024 |
[9] |
胡智宏, 孔叶平, 叶倩. 悬吊训练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6, 31(8): 924-927. DOI:10.3969/j.issn.1001-1242.2016.08.022 |
[10] |
吕杭州, 胡文清, 曹建业, 等. 脊柱局部稳定肌训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1, 26(4): 378-379. DOI:10.3969/j.issn.1001-1242.2011.04.020 |
[11] |
Goldfarb AH, Jamartas AZ. Beta-endorphin response to ex-ercise. An update[J]. Sport Med, 1997, 24(1): 8-16. DOI:10.2165/00007256-199724010-00002 |
[12] |
李非, 李丽, 许强强, 等. 悬吊运动联合弹拨经筋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观察[J]. 康复学报, 2017, 27(3): 18-22. |
[13] |
卢六沙. 经络实质探析[J]. 中国针灸, 1996, 16(4): 20-22. DOI:10.3321/j.issn:0255-2930.1996.04.010 |
[14] |
王春雷, 吴金鹏, 王军, 等. 筋膜学说解读中医经络实质及针灸作用机制[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08, 14(4): 312-314. DOI:10.3969/j.issn.1006-3250.2008.04.033 |
[15] |
Vithoulka I, Beneka A, Malliou P, et al. The effects of ki-nesiotaping on quadriceps strength during isokinetic exer-cise in healthy non athlete women[J]. Isokinet Exerc Sci, 2010, 18(1): 1-6. DOI:10.3233/IES-2010-0352 |
[16] |
Aktas G, Baltaci G. Does kinesiotaping increase knee mus-cles strength and functional performance[J]. Isokinet ExercSci, 2011, 19(3): 149-155. DOI:10.3233/IES-2011-0408 |
[17] |
张远洋, 陈从山, 吴雪萍, 等. 整脊脉冲枪配合刃针治疗腰三横突综合征的疗效观察[J]. 康复学报, 2017, 27(5): 38-41. |
2.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Jinan 250001,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