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信息
- 贾丽燕, 朱燕波, 徐佳, 吕晓颖, 谢宜沙, 孟令杰, 史穆然, 王乐融
- JIA Liyan, ZHU Yanbo, XU Jia, LYU Xiaoying, XIE Yisha, MENG Lingjie, SHI Muran, WANG Lerong
- 中医血瘀体质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in risk factor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lood stasis constitution
- 天津中医药, 2019, 36(8): 753-757
- Tianji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19, 36(8): 753-757
- http://dx.doi.org/10.11656/j.issn.1672-1519.2019.08.08
-
文章历史
- 收稿日期: 2019-03-17
2. 北京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 北京 100029;
3.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北京 100029
血瘀体质是人体内血液运行不畅的潜在倾向或瘀血内阻的病理基础,是以血瘀表现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中医理论认为,先天禀赋不足、后天损伤、忧郁气滞、久病入络是血瘀体质的主要成因[1]。血瘀体质人群的形体特征表现为胖瘦均见,易出现易烦、健忘的特征,常易罹患癥瘕及痛证、血证等,对外界寒邪环境的适应能力差[2-3]。血瘀体质与先天禀赋、生理心理特征相关,其是否与后天生活、工作、饮食起居等存在关系尚不完全清楚。此外,男性、女性在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物质代谢及禀赋遗传等方面存在差异[4-5],《普济方·妇人诸疾门》曰:“女子以阴为主,则阴胜乎阳;男子以阳为主,则阳胜乎阴。”[6]女性本身以肝血为本、有余于气、不足于血,而男子以肾精为本,男女性别间体质特征往往存在各自不同的特点。现代研究显示,性别影响血瘀体质的分布,女性血瘀体质发生率高于男性[7],但不同性别间血瘀体质危险因素的差异相关研究较少。本研究的目的是采用性能评价良好的中医体质量表作为中医体质评价工具[8],以血瘀体质得分分组为因变量,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探讨中医血瘀体质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分析其是否存在性别差异,为血瘀体质的调护提供针对性的建议与临床数据支持。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采用方便抽样方法,于2015年3月—2016年5月,在北京市和河北省石家庄市对健康体检人群实施调查。纳入标准:16周岁以上中国公民,对调查知情同意。排除标准:患有精神疾病者,病情严重及不能理解调查问卷者。
调查获得有效问卷2 170份。本研究删除纳入分析变量缺失和有逻辑错误样本160份,2 010例样本纳入分析。
1.2 调查方法在调查对象知情同意的基础上,采用横断面现场调查法。调查是在经过培训的具有中医学背景的调查员协助下,由调查对象自己填写问卷,或者由调查员逐条询问填写问卷,让调查对象对自己的体质状况进行评价。回收问卷后,调查员逐条检查,确认资料合格。
1.3 调查内容1)一般情况调查: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工作习惯(长期伏案、长期站立、长期用电脑、久坐、经常熬夜、经常加班、经常出差)、出生情况(顺产、难产、早产、剖腹产)、出生时父母年龄、口味偏好(喜咸、喜淡、喜酸、喜辣、喜苦、喜甜)、饮食习惯(肉类、水产、水果、蔬菜)、吸烟史、饮酒史、每日睡眠时间、运动习惯、合并慢病、体重指数(BMI)等33个变量。2)中医体质调查:采用标准化中医体质量表[8]施测。中医体质量表包括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9个亚量表,共60个条目,各亚量表转化分为0~100分。本研究使用其中的血瘀质亚量表对血瘀体质进行评分,得分越高,血瘀体质倾向越明显。
1.4 统计分析将调查获得的33个因素进行变量赋值:二分类无序项目赋值0和1,有序的项目按照顺序赋值0、1、2……,多项无序项目引进哑变量。
统计描述和比较:以血瘀体质得分均值(21.68分)为界分为高分组和低分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进行统计描述,计量资料两组独立、服从正态分布且方差齐的数据间比较采用t检验,两组数据不服从正态分布,则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频数、百分比进行统计描述,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危险因素分析:以血瘀体质分组(低分组=1,高分组=2)为因变量,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单因素分析,如果关联较强(P < 0.20)[9],则将变量纳入多因素分析模型;在总人群分析基础上,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方法研究不同性别血瘀体质的独立危险因素。
统计分析使用SPSS 20.0软件完成,各假设检验均以双侧α=0.05为检验水准。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2 010例调查对象,男性676例(占33.63%),平均年龄(32.76±13.29)岁。女性1 334例(占66.37%),平均年龄(30.81±12.14)岁。中医血瘀体质高分组和低分组的一般情况详见表 1,两组间性别、文化程度、血瘀体质得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2 总人群中医血瘀体质危险因素分析以血瘀体质分组为因变量,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单因素分析显示,女性、高文化程度、经常熬夜、有慢性病、饮酒、经常出差、长期用电脑、经常加班、肉类、喜淡、每日睡眠时间短、长期伏案、久坐、长期站立、BMI低、运动习惯差、剖腹产、吸烟与血瘀体质分组间存在较强关联(P < 0.20),见表 2。将这些变量同时纳入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女性[OR=3.724,95%CI(2.777,4.992)]、经常出差[OR=2.073,95%CI(1.317,3.264)]、经常熬夜[OR=1.575,95%CI(1.276,1.945)]、有慢性病[OR=1.436,95%CI(1.180,1.750)]、饮酒[OR=1.433,95%CI(1.101,1.867)]、长期用电脑[OR=1.312,95%CI(1.041,1.652)]、高文化程度[OR=1.262,95%CI(1.060,1.502)]是总人群中血瘀体质的独立危险因素,见表 3。
2.3 不同性别中医血瘀体质危险因素分析本研究以不同性别分层进一步分析血瘀体质的危险因素。男性单因素分析显示,高文化程度、经常出差、喜辣、饮酒、经常加班、喜甜、长期伏案、喜咸、经常熬夜、长期用电脑、每日睡眠时间短、肉类、久坐与血瘀体质分组间存在较强关联(P < 0.20);引入多因素分析模型进一步分析显示,经常出差[OR=2.307,95%CI(1.309,4.068)]是男性血瘀体质的独立危险因素。
女性单因素分析显示,经常熬夜、高文化程度、长期用电脑、有慢性病、饮酒、喜淡、长期站立、出生时父亲年龄、经常出差、久坐、肉类、经常加班、每日睡眠时间短、运动习惯差、BMI低、长期伏案、喜辣、水产与血瘀体质分组间存在较强关联(P < 0.20);引入多因素分析模型结果显示,经常熬夜[OR=1.781,95%CI(1.378,2.302)]、长期用电脑[OR=1.539,95%CI(1.169,2.027)]、有慢性病[OR=1.527,95%CI(1.207,1.933)]、饮酒[OR=1.519,95%CI(1.063,2.170)]、文化程度高[OR=1.249,95%CI(1.016,1.534)]是女性血瘀体质的独立危险因素,见表 4及表 5。
3 讨论本研究通过总样本、男性及女性血瘀体质的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析血瘀体质的独立危险因素。参照各变量赋值分析结果,总人群中影响血瘀体质的因素主要有性别(女)、经常出差、经常熬夜、慢性病、饮酒、长期用电脑、高文化程度;不同性别间血瘀体质的危险因素存在不同特点。
本研究结果显示性别(女)是血瘀体质的第1位危险因素,与中医体质理论对男女体质差异的认知相符,也与现代研究中女性血瘀体质发生率高于男性的结果相吻合[7]。经常出差是血瘀体质的第2位危险因素,《素问·举痛论》有云:“劳则气耗……劳则喘息汗出,外内皆越。”《素问·宣明五气》曰:“久立伤骨,久行伤筋。”[10]适度劳作可强壮筋骨、通利关节,而过度劳累则对人体有不良影响,经常出差的人长期过度奔波,易损伤筋骨肌肉,消耗气血阴阳,日久导致气虚运血无力,且经常出差可能伴随作息不规律、饮食失节等,导致津液化生、输布、排泄不利,最终血液瘀滞于体内[11-12]。西医学认为睡眠有明显的生物性节律,昼夜节律分子机制的发现从基因学角度揭示了这一理论的正确性[13],中医理论认为子时为入夜之时,为最佳睡眠时间。本研究发现经常熬夜是血瘀体质的第3位危险因素,如果长时间过子时不睡,会造成肝胆气机逆乱,冲任失和,长期形成瘀血阻滞体内。此外,慢性病、饮酒、长期用电脑、文化程度高也是血瘀体质的危险因素,近年有较多研究从多方面探讨“体病相关”中慢性病对体质的重要作用[14-15],中医体质理论认为慢性疾病与体质的形成及演化存在密切联系,合并慢性疾病可损伤机体正气,无论气虚与气滞均可导致血行瘀阻;饮酒与血瘀体质亦存在一定相关性,酒易于助湿生痰,虽有研究表明适度饮酒可能对心血管系统有利[16],但亦有研究发现饮酒是多种疾病的危险因素[17],结合本研究结果,提示限酒甚至戒酒将有益于机体血瘀体质的改善;长期用电脑、文化程度高两个因素可能与较高的学习压力、心理压力、工作强度有关,高学历者所面临的课业负担重、心理压力高,长期受到强烈精神刺激的影响,且长期静坐电脑前,若超出机体调节能力,则会引起机体脏腑阴阳失和、气血阻滞[18]。
性别是总人群血瘀体质的第1位危险因素[OR=3.724,95%CI(2.777,4.992)],根据中医体质理论,不同性别在体质方面存在不同特征,本研究针对性别因素进一步分层分析,发现男性人群血瘀体质的危险因素相对单一,主要见于经常出差的人,有研究表明男性人群的工作压力相对较大,面对高强度工作,男性身心健康状况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19],经常出差往往导致男性的生活作息不规律,久而久之,在后天因素的作用下可形成血瘀体质。女性人群血瘀体质的危险因素相对更多,更为复杂,主要多见于经常熬夜、长期用电脑、慢性病、饮酒、高文化程度者。女子以肝血为本,肝为“血海”,《素问·五脏生成》曰:“人卧血归于肝。”[20]女性如果长期熬夜,可能因耗血表现出的症状更加明显,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21]。长期用电脑是女性血瘀体质的第2位危险因素,长期使用电脑会耗损津液、心血;熬夜和长期使用电脑可出现女性月经紊乱、经行不畅、痛经等血瘀征象[20]。慢性病、饮酒、高文化程度也是女性人群血瘀体质的危险因素,这与总人群结果基本一致,可能与女性人群血瘀体质发生率较高,对总体结果影响更大有关。
综上所述,血瘀体质多见于女性、经常出差、经常熬夜、合并慢性病、饮酒、长期用电脑、高文化程度的人群。不同性别间血瘀体质的危险因素存在不同,今后研究应根据不同性别血瘀体质危险因素的差异性特点开展前瞻性体质研究。另外,需要指出的是,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只能为危险因素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研究结果尚需纵向队列研究进一步验证。
中医学认为“瘀则不通,不通则痛”,血瘀体质这一偏颇体质对人体具有一定危害,重则可致肿瘤、冠心病、中风等重大慢性疾病,轻则可加快身体衰老速度。有研究显示,有7.9%的人是血瘀体质,血瘀体质遍布每个年龄段人群。男性、女性在体质方面也存在不同特征。检索国内外文献,有关血瘀体质危险因素的文章较少,未发现针对血瘀体质危险因素的性别差异分析文章,因此,本研究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探究血瘀体质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进一步从不同性别角度分层分析,为针对性的体质调护提供建议。
[1] |
王琦. 中医体质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 292.
|
[2] |
朱燕波, 严辉, 李彦妮, 等. 中医体质四个基本原理的实证研究概述[J]. 中医杂志, 2018, 59(17): 1446-1449. |
[3] |
王琦, 田原. 解密中国人的九种体质[M].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9: 136.
|
[4] |
王莉, 何裕民. 男女体质特点及其异同的研究——附2967例流调资料的模糊识别分析[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1998, 4(2): 8-10. |
[5] |
索艳风, 朱燕波, 鹿佳, 等. 中医气虚体质影响因素的性别差异分析——基于22332例一般人群数据[J]. 天津中医药, 2017, 34(1): 22-25. |
[6] |
明·朱(木肃).普济方·妇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59:393.
|
[7] |
王琦, 朱燕波. 中国一般人群中医体质流行病学调查——基于全国9省市21948例流行病学调查数据[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09, 24(1): 7-12. |
[8] |
朱燕波, 王琦, 折笠秀树. 中医体质量表的信度和效度评价[J].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2007, 16(7): 651-654. DOI:10.3760/cma.j.issn.1674-6554.2007.07.032 |
[9] |
Bogaerts AF, Devlieger R, Nuyts E, et al. Effects of lifestyle intervention in obese pregnant women on gestational weight gain and mental health: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 Int J Obes (Lond), 2013, 37(6): 814-821. DOI:10.1038/ijo.2012.162 |
[10] |
黄帝内经·素问[M].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63: 154, 221.
|
[11] |
李今庸. 精、神、气、血、津液的内在联系[J]. 中医药通报, 2018, 17(4): 7-10, 22. |
[12] |
李吉武, 李双蕾, 唐爱华, 等. 从气血津液探源阴阳升降-三焦-脏腑不同气化角度辨识代谢综合征[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 12(11): 1604-1606, 1615. |
[13] |
常建, 韩祖成. 韩祖成从肝论治不寐经验总结[J]. 国医论坛, 2018, 33(6): 17-19. |
[14] |
朱燕波, 王琦, 吴承玉, 等. 18805例中国成年人中医体质类型与超重和肥胖关系的Logistic回归分析[J]. 中西医结合学报, 2010, 8(11): 1023-1028. |
[15] |
朱燕波, 虞晓含, 史会梅. 中医体质三个关键科学问题的实证研究概述[J]. 中医杂志, 2018, 59(13): 1081-1085. |
[16] |
李制英, 王晓丽. 适量饮酒有益心脏的机制[J]. 心血管病学进展, 2007, 28(4): 647-650. DOI:10.3969/j.issn.1004-3934.2007.04.042 |
[17] |
陈中倩, 刘冬梅. 过量饮酒致病的中医病机探讨[J]. 湖南中医杂志, 2016, 32(1): 135-136. |
[18] |
张蕾. 浅谈体质与情志的关系[J].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6, 25(2): 71-73. DOI:10.3969/j.issn.1673-9043.2006.02.006 |
[19] |
尚莉, 平妮娜, 黄文帅, 等. 工作压力对不同性别职业人群健康功能的影响[J]. 职业与健康, 2017, 33(8): 1038-1040. |
[20] |
左瑞, 祝泊远, 王晓燕. 分时辰论治失眠[J]. 新中医, 2014, 46(9): 208-209. |
[21] |
周海梅, 刘鹏, 姚雪梅. 乌鲁木齐市中老年女性睡眠时间及质量对身体成分的影响[J].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19, 42(1): 126-129. DOI:10.3969/j.issn.1009-5551.2019.01.029 |
2. School of Management,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Beijing 100029, China;
3. Third Affiliated Hospital,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Beijing 100029,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