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信息
- 杨中杰, 郭爱菊, 高敬平
- YANG Zhongjie, GUO Aiju, GAO Jingping
- 基于针刺内关穴的冠状动脉CTA成像的研究
- Study of coronary CTA based on acupuncture at Neiguan
- 天津中医药, 2019, 36(8): 792-795
- Tianji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19, 36(8): 792-795
- http://dx.doi.org/10.11656/j.issn.1672-1519.2019.08.16
-
文章历史
- 收稿日期: 2019-04-05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心内科常见疾病之一,随着病程进展会发展成为心绞痛、心肌梗死,甚至导致猝死,给广大患者带来了严重的健康威胁。目前该类疾病的诊断主要依靠典型的临床症状,同时辅助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核磁共振成像(MRI)等现代影像学检查手段,观察患者是否发生心肌缺血以及冠状动脉阻塞[1-3]。冠状动脉非创伤性血管成像技术(CTA)是目前临床常见的诊断方案,因其无创性、操作简单、实用性强、图像分辨率高、诊断准确等特点受到广大医师的认可,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作出了巨大的贡献[4-8]。虽然该技术拥有以上众多优点,但是其弊端也很明显,即检查失败率高,而造成冠状动脉CTA检查失败的原因主要为患者心率过快,心率波动幅度大,呼吸指令配合程度低等[9]。因此为了提高该项检查的成功率,改善冠状动脉CTA图像质量,必须要保证患者心率稳定,从而更好配合医师呼吸指令。针刺内关穴在现代常用来治疗心绞痛、心肌炎、心律不齐等,可宁心安神,理气止痛,临床配合倍他乐克可用来缓解患者紧张焦虑情绪,稳定心率,帮助患者更好进行早期诊断[10]。因此,本次研究通过选取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针刺内关穴对稳定患者心率、提高冠状动脉CTA成像质量的临床效果,为该类患者的早期诊断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临床及病理资料所有受试对象均为于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来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检查心率过速及心率不齐的人群,共200例,所有受试人员均需行宝石能谱冠状动脉CTA检查。利用随机数表的方法将所有受试人员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男42例,女58例;年龄30~70岁,平均(47.6±15.9)岁。观察组男40例,女60例,年龄32~72岁,平均(50.1±16.3)岁。两组一般资料不存在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本研究经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YFYDW2018003),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且签署过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1)冠脉检查前心率大于75次/min及心律不齐的患者。2)患者签署过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检查期间发生其他需要立即治疗的疾病,无法继续接受检查而退出者。2)未按照规定治疗,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影像疗效或安全性判断者。
1.3 方法检查前患者行一般护理,进行心率控制和呼吸训练。对照组采用口服倍他乐克稳定心率,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针刺内关穴。倍他乐克服用情况为:心率超过60次/min建议口服倍他乐克,心率超过65次/min必需服用倍他乐克。服用剂量为1 mg/kg,给药方式为足量一次性给药。观察组患者口服倍他乐克后针刺内关穴,具体步骤为:患者取仰卧位,双侧内关穴局部皮肤常规消毒,使用40 mm 0.5~1.0寸(同身寸,下同)不锈钢毫针针刺内关穴(位于手腕臂内侧、掌长肌腱和桡侧屈肌腱间,手腕横纹上2寸处),小幅度提插捻转得气后,快速刺入内关穴;另一侧内关穴同样操作,留针20 min,患者产生酸麻感为佳。针刺内关穴及口服药物后,连接心电图观察检测两组患者的心率,之后对两组进行相同呼吸训练,患者注射对比剂,使用西门子64层螺旋CT扫描仪对患者进行CTA扫描。
1.4 观察指标观察并统计所有患者心率及其变化情况,并且根据美国心脏病学会制定的冠状动脉CTA图像评分标准[11],由两位具有5 a以上心血管CT诊断经验的诊断医师独立对各血管分支图像质量进行评价,评分标准为:全程血管强化均匀,CT值位于350-550 HU之间,图像斑块和血管管腔狭窄显示清晰,图像层次分明,血管边界明显。共分为5个等级:5分图像质量优,冠状动脉显示清晰、完整,血管边缘光滑锐利,无伪影;4分图像质量好,冠状动脉由轻微伪影,但周围组织分界清楚;3分图像质量中等,血管壁有中等伪影,轴位图像较模糊,但重建图像尚可诊断;2分图像质量较差,伪影较多,全长均模糊不清或不连续,诊断受限;1分图像质量差,血管壁有严重伪影,不能用于诊断。3分及以上为具有可诊断性,4分及以上为优良。图像的优良率是1级和2级的节段数与总数的比值。两位医师评分意见不一致时由第3位具有相同经验放射科医师决定最终结果。
1.5 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比例(%)表示,计量资料组间差异采用t检验,组内差异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受试人员心率变化情况观察组检查前和检查过程中心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 1。
两组患者检查过程中呼吸指令配合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对照组中有32例患者不能配合呼吸指令,有10例检查不成功,观察组有12例不能配合呼吸指令,有1例检查不成功,两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 < 0.05)。见表 2。
对照组共100例,冠状动脉图像评分情况为:4分58例,3分36例,2分6例,平均得分为(3.52±0.58)分;观察组共100例,对应评分情况为4分76例,3分24例,平均得分为(3.76±0.87)分,两组分值分布和图像均分均存在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 3。
对照组100例患者中所显示的冠状动脉总计1 078节段,图像质量为1级和2级的总计938节段,优良率为87.01%。观察组100例患者中所显示的冠状动脉总计1 102节段,图像质量为1级和2级的总计995节段,优良率为90.29%。两组图像优良率无显著差异(χ2=0.67,P=0.93)。见表 4。
冠状动脉CTA为无创检查手段,并且对于冠状动脉变异、血管狭窄和动脉斑块等具有很好的显示作用。但是该种检查方式需要患者配合程度高,心率波动幅度大很容易造成检查结果不准确,因此在进行检查前需要采取一定的护理干预措施来降低患者的心率[12]。
本研究中通过对患者行针刺内关穴来降低其心率变化,结果发现:检查前对照组和观察组的心率分别为(65±2)次/min、(60±3)次/min,检查过程中对照组和观察组的心率分别为(69±3)次/min、(62±4)次/min,观察组检查前和检查过程中心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该结果表明针刺内关穴可以有效稳定患者心率,该结果也与崔燕海等的研究结果一致[13]。研究表明,稳定心率对于冠状动脉CTA检查的成功与否以及图像质量具有较大的影响作用。心率越慢,心动周期越长,舒张期就越长,因此在时间、空间分辨率不变得情况下,心脏波动造成的伪影也就越不明显,所以图像质量高[14]。并且内关穴是传统中医中用来治疗心脏病的关键穴位,针刺或按压内关穴可以引起经络反应,激活并调节经气,改善经络所属脏器功能,起到疏通百脉、安和五脏的作用,从而稳定患者心率,用来治疗心慌、心率失常等常见心脏疾病。患者处于焦虑紧张等情绪下时,容易造成心率过快、心率波动幅度大等,不利于患者配合医师的呼吸指令,影响到冠状动脉CTA成像质量[15-16]。针刺内关穴具有安神补血、宁心静气的功效,在本次研究中,发现通过针刺内关穴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紧张情绪,改善其焦虑不安的现状,从而帮助患者在进行冠状动脉CTA之前积极参与呼吸训练,配合医师呼吸指令,减少检查过程中心率变化波动幅度,从而保证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精确性。
比较两组的冠状动脉CTA图像质量结果发现对照组图像质量为1级和2级的总计938节段,优良率为87.01%。观察组图像质量为1级和2级的总计995节段,优良率为90.29%,两组图像优良率无显著差异。但是,对照组冠状动脉图像平均得分为(3.52±0.58)分;观察组平均得分为(3.76±0.87)分,两组分值分布和图像均分均存在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该结果说明在口服倍他乐克基础上加上针刺内关穴可以改善图像质量,提高早期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和精确性。
综上所述,针刺内关穴可以有效稳定患者心率,降低患者心率,提高患者冠状动脉CTA检查的成功率和结果准确率,有利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早期诊断,使得患者可以尽早治疗,从而改善其预后情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 |
沈菁, 王超, 张佳丽, 等. 电针内关穴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家兔SOD与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J].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 35(7): 47-49. DOI:10.3969/j.issn.1674-070X.2015.07.016 |
[2] |
方继良, 周晟芳, 刘欢, 等. 内关穴埋针疗法对慢性心肌缺血模型猪心电图改变的影响[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 36(12): 1470-1473. DOI:10.7661/CJIM.2016.12.1470 |
[3] |
宋瑾, 王超, 阳仁达, 等. 电针内关穴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线粒体膜电位、腺苷A1受体的影响[J].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 37(4): 402-405. |
[4] |
杨磊, 温廷国, 孙小丽, 等. 适当低浓度对比剂在冠状动脉CTA成像中的应用价值[J].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15, 34(3): 454-458. |
[5] |
王彪, 陈兴灿, 应小丰, 等. 冠状动脉追踪冻结技术在回顾性心电门控下改善冠脉CTA图像质量的应用价值[J]. 放射学实践, 2017, 32(4): 427-430. |
[6] |
张益民, 郑一兵, 胡通海. 联合应用倍他乐克和硝酸甘油对冠状动脉CTA成像的影响[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5, 19(24): 111-112. |
[7] |
明小春, 罗鹏, 陈国亨, 等. 多时相重建及心电编辑对提高冠状动脉CTA成像质量的价值[J]. 广东医学, 2016, 37(1): 118-119. |
[8] |
陈维, 陈容, 谭艳梅, 等. 心理护理对提高冠状动脉CTA检查成功率的作用[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6, 20(18): 1-3. |
[9] |
沈虹, 秦远章, 梁秀梅. 酒石酸美托洛尔不同给药途径对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图像质量和检查耗时的影响[J]. 中国医药导报, 2016, 13(34): 122-125. |
[10] |
刘宏, 柳林, 张孟超. 非刚性配准运动校正算法与双扇区重组对改善冠状动脉CTA图像质量的对比分析[J].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16, 25(6): 457-460. DOI:10.3969/j.issn.1005-8001.2016.06.04 |
[11] |
朱世军, 王治民, 安忠, 等. 对比剂注射技术在冠状动脉CTA成像中的应用[J]. 实用放射学杂志, 2016, 32(1): 126-129. DOI:10.3969/j.issn.1002-1671.2016.01.033 |
[12] |
田执南, 龙世亮, 赵越, 等. 探讨超低剂量前瞻性冠脉CTA成像技术在低体重指数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英文)[J]. CT理论与应用研究, 2017, 26(1): 99-106. |
[13] |
崔燕海, 郑君惠, 梁长虹, 等. 经验法与预注射试验法扫描启动时间在冠状动脉CTA的应用比较[J].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15, 34(2): 276-279. |
[14] |
Russo V, Garattoni M, Buia F, et al. 128-slice CT angiography of the aorta without ECG-gating:efficacy of faster gantry rotation time and iterative reconstruction in terms of image quality and radiation dose[J]. European Radiology, 2016, 26(2): 359. DOI:10.1007/s00330-015-3848-3 |
[15] |
Puchner SB, Lu MT, Mayrhofer T, et al. High-risk coronary plaque at coronary CT angiography is associated with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independent of coronary plaque and stenosis burden:results from the ROMICAT Ⅱ trial[J]. Radiology, 2015, 274(3): 693-701. DOI:10.1148/radiol.14140933 |
[16] |
Diazzamudio M, Dey D, Schuhbaeck A, et al. Automated quantitative plaque burden from coronary CT angiography noninvasively predicts hemodynamic significance by using fractional flow reserve in intermediate coronary lesions[J]. Radiology, 2015, 276(2): 408-415. DOI:10.1148/radiol.20151416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