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信息
- 张磊, 赵建美, 马雅霞, 胡鹏, 袁慧洁, 张艳, 刘西贤, 尚方明, 朱艳, 刘旻, 李玉叶
- ZHANG Lei, ZHAO Jianmei, MA Yaxia, HU Peng, YUAN Huijie, ZHANG Yan, LIU Xixian, SHANG Fangming, ZHU Yan, LIU Min, LI Yuye
- 清热祛湿固本方治疗流感的临床疗效观察
- Observation of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Qingre Qushi Guben Decoction in treating influenza
- 天津中医药, 2020, 37(7): 739-742
- Tianji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20, 37(7): 739-742
- http://dx.doi.org/10.11656/j.issn.1672-1519.2020.07.05
-
文章历史
- 收稿日期: 2020-03-07
2. 天津市滨海新区中医医院暨天津中医药大学第四附属医院, 天津 30045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防治和患者救治形势严峻,任务艰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已发布并反复更新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诊疗方案中针对不同分期制定中医特色治疗方案,其中包括多种中成药及中药汤剂。天津市滨海新区中医医院作为定点发热门诊之一,在严格进行新冠肺炎疑似病例鉴别诊断的同时,对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患者也进行积极诊疗服务。在防疫期间应用“清热祛湿固本方”治疗发热门诊就诊除外新冠肺炎的流感患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选取天津市滨海新区中医医院发热门诊2020年1月26日—2月26日就诊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中,男21例,女9例;年龄在(20~60)岁,平均年龄(36.4±12.3)岁;病程(2~36)h,平均病程为(15.7±5.9)h。对照组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21~59岁,平均年龄(35.8±12.4)岁;病程(8~34)h,平均病程为(15.2±5.8)h。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 1。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临床诊断标准流感参照《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19年版)》[1]中的诊断标准。1)发生在流感流行时期。2)以发热、头痛、肌痛和全身不适为主要临床表现,体温最高可达40 ℃,常伴有畏寒、咽喉痛、干咳、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1.2.2中医临床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内科学(新世纪第四版)》[2]诊断标准和《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19年版)》[1]中的轻症辨证治疗方案标准。邪犯肺卫证,主症:发病初期,发热或未发热,乏力,咽红不适,轻咳少痰,无汗。舌脉:舌质红,苔白腻,脉浮数。
1.3 纳入标准1)患者同时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2)年龄在18~60岁之间。3)发病时间在48 h之内。4)胸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排除肺部感染,且无其他合并症。5)已签署治疗知情同意书,并能配合治疗观察。
1.4 排除标准1)合并肺部感染。2)已使用过抗流感药物者。3)伴有心肺肝肾或神经系统病变或者多脏器功能衰竭者。4)妊娠或哺乳期女性。5)对本研究所用药物有禁忌、过敏、需改变治疗方案患者。6)发病前14 d内有武汉市及周边地区,或其他有病例报告社区的旅行史或居住史;发病前14 d内曾接触过来自武汉市及周边地区,或来自有病例报告社区的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有接触史。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2.1.1 对照组予奥司他韦胶囊治疗,每次75 mg,每日2次,连续治疗3 d。
2.1.2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清热祛湿固本方”口服。“清热祛湿固本方”为张伯礼院士针对此次疫情为本院拟方,方药组成为:牛蒡子10 g,桔梗8 g,草果8 g,虎杖10 g,荷叶5 g,西洋参3 g,五味子3 g。由本院中药煎药室统一煎制;中药汤剂均分包装每袋180 mL。中药服法:每日1剂,每日早晚饭后各温服180 mL,连续治疗3 d。电话随访患者,记录症状,第4天发热门诊复诊,症状完全好转者停止治疗,症状未完全好转者视患者病情适当调整治疗方案至痊愈。
2.2 观察指标 2.2.1 主要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流感的主要临床症状,包括全身症状(乏力)、呼吸道症状(咽痛)等。
2.2.2 退热时间监测体温(腋下),观察并记录退热起效时间(体温下降0.5 ℃)、解热时间(体温恢复至正常且24 h内无再次发热)。
2.2.3 化验指标血常规[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计数]及C反应蛋白(CRP)。
2.3 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3]标准评价疗效。1)临床痊愈:临床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治疗48 h内体温恢复正常,疗效指数≥95%;2)显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治疗48 h内体温恢复正常,70%≤疗效指数<95%;3)有效:临床症状有好转,治疗72 h内体温恢复正常,30%≤疗效指数<70%;4)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治疗72 h体温尚未恢复正常,疗效指数<30%。疗效指数=(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100%。
2.4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资料采用SPSS 21.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组内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构成比或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两组患者呼吸道症状(咽痛)、全身症状(乏力)消失时间及比较治疗后,观察组乏力消失时间为(3.07±1.14)d,对照组为(3.73±1.25)d,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 0.05),说明观察组可显著改善乏力症状。观察组咽痛消失时间为(3.47±1.11)d,对照组为(4.57±1.33)d,两组咽痛消失时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 0.01),说明观察组可显著改善咽痛症状,见表 2。
3.2 两组患者退热起效时间及解热时间比较治疗后,观察组退热起效时间为(5.27±1.74)h,对照组为(8.90±2.37)h,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 0.01)。观察组解热时间为(19.83±2.63)h,对照组为(22.97± 3.64)h,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 0.01),说明观察组在退热起效时间、解热时间方面优于对照组,见表 3。
3.3 两组患者血常规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的WBC计数及淋巴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 > 0.050.05)。治疗后,对照组淋巴细胞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淋巴细胞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但是两组之间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P > 0.050.05)。见表 4。
3.4 两组患者CRP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两组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 < 0.01),两组CRP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 0.05)。见表 5。
3.5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后,观察组30例患者中临床痊愈10例,显效15例,有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30例患者中临床痊愈6例,显效12例,有效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6.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 0.05),见表 6。
4 讨论流感好发于冬春季节,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每年呈季节性流行,部分患者发展成重症病例甚至危及生命,为减少重症流感发生,降低病死率,早期诊治非常重要,中医药在流感的防治中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流感属中医“疫病” “瘟疫”等范畴,相当于中医学的“时行感冒”病,其病因多与气候突变、寒温失常,并感受时行疫毒有关。张伯礼院士根据此次疫情的发病特点,辨证论治,认为本次疾病初起多为邪在肺卫证,兼夹有湿热,同时结合多数患者存在素体气阴不足,故拟定“清热祛湿固本方”,以疏风解表、清热解毒祛湿兼益气养阴为治则。
张伯礼院士拟定“清热祛湿固本方”,命名为“抗病毒2号”。其组成为:牛蒡子10 g,桔梗8 g,草果8 g,虎杖10 g,荷叶5 g,西洋参3 g,五味子3 g。方中牛蒡子辛、苦、寒,归肺、胃经,疏散风热,解毒利咽;桔梗苦、辛、平,归肺经,开宣肺气,祛痰、排脓,共为君药。草果燥湿、截疟;虎杖清热利湿,解毒,化痰止咳;荷叶利湿,升发清阳,共为臣药,奏清热解毒祛湿之功。西洋参补气养阴,清火生津;五味子敛肺滋肾,生津,为佐药,以益气养阴固本。全方既可疏风清热利湿以驱邪治其标,又可兼顾肺脾肾,益气养阴以固其本。现代研究表明:牛蒡子具有抗炎、抗菌及抗病毒作用;木脂素类成分是牛蒡子主要成分对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4];桔梗药效众多,其有调节机体内脂氧素A4(LXA4)发挥广泛的抗炎促消散作用[5];草果具有调节胃肠功能、抗炎镇痛等作用[6];虎杖中白藜芦醇等显著抑制H1N1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的活性[7];有研究表明荷叶提取物具有抗人类免疫缺损病毒(HIV)活性[8];西洋参根中含有约6%~10%的多糖,其具有增强免疫、抗流感等生理作用[9];五味子具有镇咳和祛痰作用,还具有抑菌等作用。
本研究结果提示,“清热祛湿固本方”联合奥司他韦胶囊治疗流感可显著改善发热、乏力及咽痛等症状,有助于改善淋巴细胞计数及CRP。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发热、乏力、咽痛等临床症状改善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这说明了联合“清热祛湿固本方”治疗流感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缩短病程。提示“清热祛湿固本方”联合奥司他韦胶囊治疗流感均有较好的疗效且具有协同作用。研究期间并未出现因联合用药而导致的不良反应,提示着中西医结合治疗流感安全可靠。
综上,张伯礼院士拟方“清热祛湿固本方”口服治疗,是根据目前疫情结合本地区人群共性特征所拟处方,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本研究仅为本院治疗的统计结果,下一步拟扩大样本量,进一步开展多中心研究。
[1] |
国家卫生健康委. 2019版《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公布抗流感病毒药物[J].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9, 31(11): 2. National Health Commission. The 2019 version of the Influenza Influenza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Program announced anti-influenza virus drugs[J]. Modern Health:second half of the month, 2019, 31(11): 2. |
[2] |
张伯礼, 吴勉华. 中医内科学[M]. 4版.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7: 8. ZHANG B L, WU M H. Internal medicin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M]. 4th edition. Beijing: China Pres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17: 8. |
[3] |
周贝, 吕佳康. 《中药新药治疗流行性感冒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解读[J].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17, 33(14): 1382-1384. ZHOU B, LV J K. Interpretation of Guiding Principles of Clinical Research Techniques of New Chinese Medicines for Influenza[J]. The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Pharmacology, 2017, 33(14): 1382-1384. |
[4] |
王劲.牛蒡子抗病毒有效部位研究[D].沈阳: 辽宁中医学院, 2004. WANG J. Study on antiviral effective parts of burdock seed[D]. Shenyang: Liaoning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04. http://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162-2004123788.htm |
[5] |
于维颖, 祝红杰. 桔梗治疗支气管哮喘的药理机制研究[J]. 中医药学报, 2012, 27(3): 38-40. YU W Y, ZHU H J. Study on the pharmacological mechanism of Platycodon grandiflorum to treat bronchial asthma[J]. Acta Chinese Medicine and Pharmacology, 2012, 27(3): 38-40. |
[6] |
代敏, 彭成. 草果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中药与临床, 2011, 2(4): 55-59. DAI M, PENG C.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and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of Caoguo[J]. Pharmacy and Clinics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2011, 2(4): 55-59. |
[7] |
陈考坛, 周伟玲, 刘嘉炜, 等. 虎杖抗H1N1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活性成分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 2012, 45(20): 3068-3073. CHEN K T, ZHOU W L, LIU J W, et al. Studies on the active ingredients of Polygonum cuspidatum against H1N1 influenza virus neuraminidase[J]. 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2012, 45(20): 3068-3073. |
[8] |
抗HIV天然物的研究(5): 荷叶的抗HIV成分[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 1997, 20(6): 45. Research on anti-HIV natural products(5): Anti-HIV components of lotus leaf[J]. Foreign Medicin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1997, 20(6): 45.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GWZY199706051.htm |
[9] |
于永超, 张佳丽, 林兵, 等. 西洋参多糖对钴-60辐照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J]. 现代预防医学, 2012, 38(11): 2685-2687. YU Y C, ZHANG J L, LIN B, et al. Immunomodulatory effect of American ginseng polysaccharides on cobalt-60 irradiated mice[J]. Modern Preventive Medicine, 2012, 38(11): 2685-2687. |
2. Tianjin Binhai New Area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Fourth Affiliated Hospital of Tianjin Ui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ianjin 300451,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