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信息
- 薛红良, 蒋丽君, 梅建锋, 孙正伟, 杨艳, 张亚琦
- XUE Hongliang, JIANG Lijun, MEI Jianfeng, SUN Zhengwei, YANG Yan, ZHANG Yaqi
- 孟河医派思想指导下治疗湿热下注型尿路感染的临床疗效观察
- Clinical observation on the treatment of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of damp heat infusion type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Menghe Medical School
- 天津中医药, 2021, 38(12): 1533-1536
- Tianji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21, 38(12): 1533-1536
- http://dx.doi.org/10.11656/j.issn.1672-1519.2021.12.09
-
文章历史
- 收稿日期: 2021-09-10
尿路感染是指病原体侵犯尿路黏膜或组织引起的尿路炎症,是临床一种常见的疾病,男女老少均可发病,特别以女性常见。对30 196例妇女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其发病率约为2.05%,与美国的报道相近,男女发病率之比为1∶9,已婚者与未婚者发病率之比为12.8∶1[1]。本病对患者正常生活造成影响,甚至可能恶化为肾功能不全以及尿毒症等严重后果[2]。因此,必须重视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常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征,根据其临床表现将其归属为中医学“淋证”范畴。孟河医派名医辈出,学术思想特色鲜明,代代相传。武进中医医院肾病科源于孟河马派,为了更好的继承和发扬先贤的学术思想,薛红良团队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孟河马派一脉治疗淋证的46则医案、123味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系统归纳整理,并运用经验方治疗湿热下注型尿路感染,进行观察、分析,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72例患者均为2020年6月—2021年6月在常州市武进中医医院门诊的辨证为湿热下注型尿路感染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见表 1。
1.2 诊断标准 1.2.1 中医辨证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药单用/联合抗生素治疗常见感染性疾病临床实践指南·单纯性下尿路感染》(2017年)[3]中湿热下注型淋证中医辨证标准。临床表现:以膀胱、尿道刺激症状为主,小便短数、频急、灼热刺痛,排尿困难,尿少,少腹拘急胀痛,腰痛,甚则发热恶寒,舌质红,舌苔黄腻,脉儒数或脉滑数。
1.2.2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发布的《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2011年)[4]。1)急性起病,病程较短。2)常有全身感染的症状如寒战、发热、头痛、恶心、呕吐、食欲下降等。3)泌尿系统症状、体征:可有膀胱刺激征,常有腰痛和/或下腹痛、肋脊角及输尿管点压痛,肾区压痛和叩痛。4)血白细胞计数升高和血沉增快,离心尿白细胞≥5个/Hp,清洁中段尿细菌定量培养阳性。
1.2.3 排除标准1)经B超检查排除尿路结石、肿瘤、尿路畸形及其他尿路器质性疾病者。2)慢性肾脏疾病患者伴有的尿路感染。3)合并有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4)合并有精神疾病。5)对相关药物过敏者。
1.3 治疗方法治疗组:予以清热利湿之中药方剂。配方:萹蓄10 g,瞿麦10 g,通草6 g,茯苓20 g,泽泻30 g,滑石30 g,车前子30 g,牡丹皮10 g,生地黄10 g,黄柏6 g,生甘草6 g,柴胡12 g,焦山栀10 g(江阴天江药业有限公司颗粒剂),每日1剂,温开水冲服,分两次口服。对照组:予以银花泌炎灵片(吉林华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2 g,每日3次,口服。两组疗程均为2周,治疗期间两组均停服其他治疗性药物,注意外阴部卫生。
1.4 疗效标准与结果 1.4.1 观察指标1)按照中医证候积分疗效评价标准进行疗效评价。2)尿常规。3)血沉。4)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指标均在治疗0、14 d各评价1次,共观察2周。
1.4.2 疗效标准参照《中国肾脏病学》 [5]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6]拟定。
1.4.2.1 西医临床疗效评价标准1)治愈:小便淋沥涩痛等全部消退,其他症状消失,实验室检查恢复正常。2)好转:小便淋沥涩痛及其他症状减轻,实验室检查有改善。3)未愈:小便频急及淋沥涩痛及其他症状和实验室检查无变化或加重或频繁复发。
1.4.2.2 中医证候积分疗效评价标准证候积分疗效评估=(疗前积分-疗后积分)/疗前积分×100%。1)痊愈: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减少≥95%。2)显效: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减少≥70%且 < 95%。3)有效:中医主症积分较治疗前减少≥30%且 < 70%。4)无效:临床表现无明显改善,治疗后中医主症积分较治疗前减少 < 30%。见表 2。
1.4.3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24.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内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构成比或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治疗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或P < 0.01)。见表 3。
2.2 两组主要症状消除时间比较治疗组主要症状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 4。
2.3 两组主要中医症状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单项0分项人数所占的百分比高于同组治疗前,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 5。
2.4 两组尿常规比较治疗组尿常规改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 6。
2.5 两组血沉比较治疗组血沉改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 7。
2.6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比较治疗组免疫功能显著改善,IgG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 8。
2.7 不良反应治疗组36例患者中1例出现腹泻,1例出现软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6%;对照组36例患者中2例出现腹泻,1例出现胃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3 讨论尿路感染是门诊最常见的感染之一,但是随着抗生素耐药性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全球性问题,尿路感染的治疗面临着重大挑战和成本[7-9]。中医药治疗却体现出了显著的优势,在治愈疾病、降低成本的同时,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缩短治疗时间。
肇始于常州孟河、盛名于晚清和民国时期的孟河医派,是当今中国比较具有活力的中医流派。作为四大流派之一的马派代表人物——马培之享有“江南第一圣手”之名。薛红良主任继承马派学术思想,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孟河马派马培之-邓星伯-杨博良一脉治疗淋证的46则医案、123味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及聚类分析,其中出现频次和频率较高的中药分别为茯苓、黄柏、栀子、甘草、泽泻、车前子、萆薢、牡丹皮、滑石和瞿麦;以栀子为最重要药物,木通、瞿麦、生地、甘草、车前子和萹蓄为核心药物,含有柴胡、栀子的药对、药组最为常见;同时结合多年临床经验,自拟经验方治疗湿热下注型尿路感染,疗效显著,方中黄柏苦寒,归肾、膀胱、大肠经,清热燥湿、泻下焦相火,滑石、通草甘淡寒,利尿通淋,共为君药;萹蓄、瞿麦、车前子、牡丹皮、生地黄养阴清热利湿通淋,共为臣药;配以栀子苦寒,归心、肺、三焦经,泻心火而除烦;柴胡苦、辛,微寒,归肝、胆经,疏肝解郁退热;茯苓、泽泻健脾利湿泄热;生甘草调和诸药,共奏清热利湿、利尿通淋之功。
本研究通过对临床72例尿路感染患者进行观察,比较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积分、尿常规、血沉、免疫功能及总体痊愈率、总有效率,均具统计学差异(P < 0.05),有统计学意义;现代药理研究显示,该经验方中栀子、柴胡、车前子、生甘草等对大肠杆菌及副大肠杆菌具有抑制作用;茯苓、生地黄等均有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抵抗力,能显著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由于本研究样本量小,观察时间不长,对于该经验方在预防疾病复发等方面仍待进一步研究验证。
[1] |
李顺民. 现代肾脏病学[M].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9: 482. LI S M. Modern nephrology[M]. Beijing: China Pres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19: 482. |
[2] |
白晓宇. 尿常规检查在泌尿道感染临床诊断中的价值分析[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20, 7(45): 140-141. BAI X Y. Value analysis of routine urine examination in clinical diagnosis of urinary tract infection[J].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Literature (Electronic Edition), 2020, 7(45): 140-141. |
[3] |
王耀献, 陈耀龙, 刘峘. 中医药单用/联合抗生素治疗单纯性下尿路感染临床实践指南[C]. 2017中国科协年会, 2017: 1. WANG Y X, CHEN Y L, LIU H.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the treatment of simple lower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with single us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ombined antibiotics[C]. 2017 Annual Meeting of China Association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7: 1. |
[4] |
陈香美, 中华医学会. 临床诊疗指南: 肾脏病学分册[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 194-200. CHEN X M,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 Guidelines for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nephrology[M]. Beijing: People's Medical Publishing House, 2011: 194-200. |
[5] |
黎磊石, 刘志红. 中国肾脏病学(下)[M]. 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8: 1160-1174. LI L S, LIU Z H. Chinese nephrology (2nd part)[M]. Beijing: People's Military Medical Publishing House, 2008: 1160-1174. |
[6] |
郑筱萸.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试行[J].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2, 29. ZHENG X Y. Guiding principles for clinical research of new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ial implementation[J]. China Pharmaceut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 2002, 29. |
[7] |
CAI T, VERZE P, BRUGNOLLI A, TISCIONE D, et al. Adherence to European association of urology guidelines on prophylactic antibiotics: an important step in antimicrobial stewardship[J]. European Urology, 2016, 69: 276-283. DOI:10.1016/j.eururo.2015.05.010 |
[8] |
WAGENLEHNER F M, BARTOLETTI R, CEK M, et al. Antibiotic stewardship: a call for action by the urologic community[J]. European Urology, 2013, 64: 358-360. DOI:10.1016/j.eururo.2013.05.044 |
[9] |
ZHOU Y, MA L Y, ZHAO X, et al. Impact of pharmacist intervention on antibiotic use and prophylactic use in urology clean operations[J]. Journal of Clinical Pharmacy and Therapeutics, 2015, 40: 404-408. DOI:10.1111/jcpt.122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