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信息
- 欧益, 季昭臣, 胡海殷, 强晓钰, 曹璐佳, 张俊华
- OU Yi, JI Zhaochen, HU Haiyin, QIANG Xiaoyu, CAO Lujia, ZHANG Junhua
- 2019-2020年度中成药临床证据分析报告
- Review of reports of clinical evidence of Chinese patent medicines in 2019-2020
- 天津中医药, 2022, 39(5): 616-621
- Tianji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22, 39(5): 616-621
- http://dx.doi.org/10.11656/j.issn.1672-1519.2022.05.15
-
文章历史
- 收稿日期: 2021-12-06
中成药是中医治疗的重要手段,较汤剂更为便捷,质量控制水平更高,应用范围也更广,适合开展随机对照试验(RCT)。但由于中成药临床研究起步较晚,缺乏高质量证据,其现代化、国际化发展缓慢。2016年,国务院发布的《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提出加大中成药二次开发力度,开展大规模、规范化临床试验,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名方大药[1]。2021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强调应当充分利用数据科学等现代技术手段,重视循证医学应用,建立中药注册审评证据体系[2]。
中医药临床证据数据库(EVDS)是实现中医药临床证据收集、整理、评价的重要平台[3]。每年发布1次证据报告,旨在通过分析中成药随机对照试验的信息,找出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建议,促进研究质量的提高和转化应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检索本研究基于中医药循证评价证据库系统(EVDS)(https://tcmevd.com/evidence/index)收录的相关文献,并补充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SinoMed、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等数据库,纳入2019—2020年度中成药的RCT,将其作为临床证据来源,检索时间为2019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
1.2 纳入标准研究类型为随机对照研究。试验组干预措施采用中成药不同剂型,包括注射剂、口服剂及外用剂型等;对照组干预措施不限制;疗程不限。
1.3 排除标准非随机设计的文献;重复发表的文献;无法获得全文的文献;数据不全的文献;试验组为汤剂、联合汤剂、免煎颗粒、院内制剂、针灸、联合针灸的文献。
1.4 文献筛选通过EVDS自动化导出数据信息,并采用NoteExpress软件对补充文献进行查重及核对,录入文献基本信息。通过Excel表格梳理疾病类型、期刊信息、研究者地域分布、样本量、干预措施等信息。
1.5 数据分析采用描述性分析相关参数。
2 结果 2.1 文献来源 2.1.1 期刊类型2019—2020年度中成药RCT共发表2 463篇。其中,中文2 439篇,英文24篇。中文期刊类型共416种,其中北大中文核心期刊收录35种,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收录28种。发文量方面,北大中文核心期刊发文149篇(6.11%),CSCD发文91篇(3.73%)。发文量前10的中文期刊依次为《现代药物与临床》84篇、《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83篇、《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66篇、《新中医》50篇、《北方药学》49篇、《海峡药学》44篇、《世界中医药》44篇、《河南医学研究》40篇、《中国药业》38篇、《中国医药指南》37篇,以上期刊均未被北大中文核心期刊及CSCD收录。发文量最高的北大中文核心及CSCD收录期刊分别为《中华中医药学刊》34篇,《中成药》28篇。
英文期刊共涉及15种,发文量前3依次为《Journal of Alternative and Complementary Medicine》4篇、《Evidence-based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 4篇、《Complementary Therapies in Medicine》 3篇。其中影响因子最高的杂志为《Biomedicine & Pharmacotherapy》,2019年影响因子为4.545。英文期刊中发表的临床研究主要包括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偏头痛及认知障碍等19类疾病,涉及中成药27种,包括22种口服中成药和5种中药注射剂。
2.1.2 研究单位与地域研究单位方面,以各级医院为第一作者单位的发文2 392篇(97.12%);以学校的发文61篇(2.47%),其他单位类型的发文10篇(0.41%)。地域分布方面,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中,中文文献发文量前10位依次为河南省(473篇)、广东省(264篇)、山东省(150篇)、河北省(148篇)、湖北省(145篇)、江苏省(120篇)、浙江省(113篇)、陕西省(109篇)、北京市(100篇)、四川省(99篇)。英文文献发文量前3位依次为北京市(7篇)、江苏省(4篇)、广东省(3篇)。
2.2 疾病类型与分布 2.2.1 ICD-11疾病分类根据最新发布的ICD-11疾病分类统计,2019—2020年度中成药开展的临床研究病种涉及25种,发文量前10位的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580篇)、神经系统疾病(245篇)、呼吸系统疾病(211篇)、泌尿生殖系统疾病(187篇)、肿瘤(178篇)、消化系统疾病(172篇)、内分泌、营养或代谢疾病(167篇)、某些感染性疾病或寄生虫病(118篇)、症状、体征或临床所见,不可归类(110篇)、传统医学病证(64篇),其文献量占全部文献的82.50%。循环系统疾病依旧在中成药临床研究中占有较大比重。其次为神经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传统医学病证首次进入ICD疾病分类,并进入前10位名单,说明国际学术界对传统医学的关注和重视与日俱增。
2.2.2 重大疾病热点统计对2019—2020年度中成药临床研究涉及的具体疾病名称及主要临床症状名称进行年度热点统计。研究最多的疾病为脑梗死,其次为冠心病、心力衰竭、心绞痛、心肌梗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等疾病及症状。证明中成药针对以上疾病或症状开展的临床研究较多、效果较明显、应用较广泛。按大病种分类,研究热点集中在心脑血管疾病、肺系疾病、妇科产科疾病、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肿瘤等。其中肿瘤以非小细胞肺癌、乳腺癌、胃癌为主。抑郁、骨质疏松、手足口病等小病种亦成为2019年临床研究关注的热点。年度重大疾病-热词共现见图 1。
2.3 样本量与多中心研究本研究共纳入样本量260 666例,最小样本量18例,最大样本量3 143例,平均样本量106例。样本量小于100例的研究最多(1 465项,59.48%),857项研究样本量大于等于100例(34.80%),123项样本量大于等于200例(4.99%),18项样本量大于等于500例(0.73%)。其中,样本量大于等于500例的研究涉及的疾病病种涵盖心脑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疾病、妇科疾病、五官科疾病、骨科疾病等。
共开展42项多中心临床研究,占整体研究的1.71%。中心数量方面,以4~5个中心的文献发文最多,最少3个中心,最多83个。多中心研究共涉及31种口服中成药、7种中药注射剂、3种外用中成药。其中,康艾注射液、舒筋健腰丸、血塞通注射液各开展了2项多中心临床研究。多中心研究涉及疾病种类广泛,以心脑血管疾病、骨科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为主。其中,最大样本量与最多中心数量属于同1篇文献[4],研究疾病为缺血性脑卒中,中成药为灯盏生脉胶囊。研究结果显示在缺血性脑卒中初始发作后,联合灯盏生脉胶囊作为二级预防,可减少新的中风事件并且不增加严重不良事件。
2.4 研究热度基于文献中涉及的中成药种类,分析2019—2020年度中成药研究热度。纳入文献中涉及中成药547种,中药注射剂77种,口服/外用中成药470种。研究数量排前10位的中药注射剂包括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102篇)、丹红注射液(70篇)、醒脑静注射液(65篇)、丹参川芎嗪注射液(63篇)、参麦注射液(58篇)、参附注射液(53篇)、心脉隆注射液(51篇)、痰热清注射液(49篇)、血塞通注射液(47篇)、血必净注射液(47篇)。排前10位的口服/外用中成药包括康复新液(80篇)、稳心颗粒(54篇)、麝香保心丸(41篇)、芪苈强心胶囊(40篇)、复方丹参滴丸(37篇)、通心络胶囊(37篇)、参松养心胶囊(36篇)、坤泰胶囊(35篇)、玉屏风颗粒(23篇)、舒肝解郁胶囊(22篇)。从中成药的功能主治可见,研究热度较高的中药注射剂集中在心脑血管疾病领域,而口服/外用中成药则集中在心脑血管疾病、皮肤和消化系统疾病(康复新液)及妇科疾病领域。从中医功效可知,中药注射剂及口服/外用中成药均集中于活血和补益。活血功效主要涵盖活血化瘀、益气活血,补益功效主要涵盖补气、补阴、补阳。发文量≥10篇的中药注射剂见表 1,发文量≥10篇的口服/外用中成药见表 2。
2.5 方法学质量与报告规范评价根据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ROB)[5]从随机方法、分配隐藏、盲法应用、结果数据的完整性、选择性报告、其他偏倚等6个方面对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进行评价。纳入文献中,44.18%的研究存在“随机方法”问题,主要原因是随机方法描述不清或应用错误;仅3.29%的研究报告了“分配隐藏”,多数研究是分配隐藏描述不清、未描述或实施错误;仅1.66%的研究报告了“盲法应用”,多数研究盲法未应用或盲法应用错误导致破盲;98.90%的研究存在“其他偏倚”问题,主要原因是未报告方案注册或研究资金来源。方法学质量评估见图 2。
纳入的中、英文RCT中,50篇RCT报告使用了安慰剂(2.03%)。41篇RCT明确报告使用了盲法(1.66%),其中单盲6项、双盲31项、三盲4项。使用盲法的研究以心脑血管疾病为主,干预措施大多可保证剂型、外观一致,有效控制破盲风险。
报告规范方面,参考CONSORT报告规范(主次条目共37个)[6],执行较好的条目(“完全报告”率>80%)共16条(43%),执行较差的条目(完全报告率低于30%)14条(38%)。CONSORT报告规范中执行较好的条目主要为研究目的、受试者信息、干预信息及结果报告等方面,执行较差的条目主要涉及试验设计。此外,执行较差的条目与方法学质量评价中存在方法学问题的项目存在高度的关联性,如随机方法、分配隐藏、盲法的实施、其他偏倚等。期刊杂志重视审查研究的报告规范情况,对优化研究方案设计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2.6 伦理审批与方案注册对伦理审批及试验注册进行统计分析发现,2 439篇中文文献中,1 005篇报告通过伦理审批(41.21%),其中仅42篇报告伦理审批编号(1.72%),11篇文献报告注册信息(0.45%)。24篇英文文献中,22篇报告伦理审批(91.67%),其中10篇报告伦理审批编号(41.67%);21篇文献报告注册信息(87.50%)。41篇明确应用盲法的文献中,32篇报告伦理审批,22篇报告注册信息,同时报告者20篇。50篇应用安慰剂的文献中,27篇报告伦理审批,18篇报告方案注册,同时报告者16篇。42篇多中心研究的文献中,31篇报告伦理审批,18篇报告注册信息,同时报告者17篇。
2019—2020年度的2 463篇文献中,中文占99.03%(中文研究注册率0.45%),英文占0.97%(英文研究注册率87.5%);应用盲法的研究占1.66%(盲法研究注册率53.66%);使用安慰剂的研究占2.03%(安慰剂研究注册率36%);多中心的研究占1.71%(多中心研究注册率42.86%)。
3 讨论综上,对2019—2020年度已发表的中成药RCT进行统计分析,中文期刊占99.03%,英文期刊占0.97%。其中中文核心期刊发表仅占6.11%,CSCD期刊发表仅占3.73%,整体发文质量不高。研究热度的地域分布上,河南、广东、山东3个省的活跃度最高。研究共涉及25个病种,重点聚焦于循环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大病种领域。具体疾病中冠心病、脑梗死、心力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数量较多。研究规模方面,单中心研究为主,多中心研究仅占1.10%;样本量小于100例的研究最多(59.48%),最大样本量3 143例,最小样本量18例,样本量设置随意性较大;多中心、大样本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心脑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骨科疾病等领域。研究共涉及中成药547种,中药注射剂77种,口服/外用中成药470种。注射剂频次前3位依次为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102篇)、丹红注射液(70篇)、醒脑静注射液(65篇);口服/外用中成药频次前3位依次为康复新液(80篇)、稳心颗粒(54篇)、麝香保心丸(41篇)。中成药功效集中于活血和补益2个方面,与年度重大疾病类型的治疗方案相符。
2019—2020年度中成药RCT的质量评价可见,虽然有大量的研究开展,但方法学质量却整体欠佳。其中分配隐藏、盲法应用及其他偏倚存在的问题最为突出,低风险率均不足5%,易导致随机分组的有效实施以及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受到影响。报告规范方面,37个主、次条目中,未完全报告的条目占57%,不利于研究结果呈现及高效转化与应用。2019—2020年度的2 463篇文献中,应用盲法、使用安慰剂及多中心的研究均仅有2%,说明大量研究尚不能在公平比较的情况下回答中成药干预是否有效的问题。此外,部分研究虽报告通过了伦理审批,但明确报告审批编号的仅占2.11%,并且十余年来,学术界积极推广临床试验方案注册的相关要求并明确其重要性,但中医药的临床研究注册情况仍不理想,中文期刊中仅0.45%的研究报告了注册信息。这不但影响了研究结果的公信力,且易导致大量同类型的研究重复开展,造成资源浪费。究其原因,可能与大量的研究由临床医生自发开展,缺少正确的方法学指导有关[7]。同时,提示相关研究机构和个人,应加强循证医学方法学的培训与学习,期刊杂志也需在相关方法学部分严格审查。
本研究梳理了2019—2020年度的中成药RCT,从文献计量学、方法学、报告规范及临床试验关键环节等角度出发,分析真实现状并剖析研究问题,但未进行纵向对比,可能缺乏对相关研究的趋势分析。研究纳入的部分文献质量较低,虽报告为RCT但不符合RCT实施基本规则,其真实性存疑,结果稳定性可能受到影响。建议后续研究成果转化升级时,优先纳入高质量研究,使结果更具真实性、可靠性。
4 结论2019—2020年度,中成药RCT聚焦于心脑血管疾病领域,体现了中成药在治疗心脑血管相关疾病上的特色与优势,为中成药的疗效作用提供了证据支撑。此类研究已具备一定文献数量,但研究整体质量及影响力仍有待提高。研究设计方面,应更关注样本量的估算以及样本的来源,以免样本量过小结果缺乏代表性或样本量过大耗费资源;对分配隐藏、盲法的实施予以重视,以提高研究证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关注试验方案注册问题,以提升研究的价值,避免同类研究的重复实施,减少资源浪费。
[1]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的通知[EB/OL]. (2016-02-22)[2021-07-09].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6-02/26/content_5046678.htm. The Central People's Governmen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Circular of the state council on printing and distributing the outlineof strategic planning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16-2030)[EB/OL]. (2016-02-22)[2021-07-09].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6-02/26/content_5046678.htm. |
[2]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EB/OL]. (2021-01-22)[2021-07-09].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1-02/09/content_5586278.htm. The Central People's Governmen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Notice of the general office of the state council on several policies and measures for acceler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aracteristics[EB/OL]. (2021-01-22)[2021-07-09].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1-02/09/content_5586278.htm. |
[3] |
杨丰文, 庞博, 欧益, 等. 中医药临床有效性证据库构建与应用[J].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21, 21(3): 308-312. YANG F W, PANG B, OU Y, et al.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clinical evidence databas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J]. Chinese Journal of Evidence-Based Medicine, 2021, 21(3): 308-312. |
[4] |
CAI Y F, ZHANG X Y, HUANG Y, et al. The add-on effect of Dengzhan Shengmai capsules on secondary prevention of ischemic stroke: a multicentre, randomised, placebo-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J]. Complementary Therapies in Medicine, 2019, 46: 189-194. DOI:10.1016/j.ctim.2019.08.015 |
[5] |
谷鸿秋, 王杨, 李卫. 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在随机对照研究Meta分析中的应用[J]. 中国循环杂志, 2014, 29(2): 147-148. GU H Q, WANG Y, LI W. Application of cochrane risk of bias assessment tool in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ies[J]. Chinese Circulation Journal, 2014, 29(2): 147-148. |
[6] |
MOHER D, HOPEWELL S, SCHULZ K, 等. CONSORT 2010说明与详述: 报告平行对照随机临床试验指南的更新[J]. 中西医结合学报, 2010, 8(8): 701-741. MOHER D, HOPEWELL S, SCHULZ K, et al. CONSORT 2010 explanation and elaboration: updated guidelines for reporting parallel group randomised trials (Chinese version)[J]. Journal of Chinese Integrative Medicine, 2010, 8(8): 701-741. |
[7] |
庞博, 季昭晨, 张俊华, 等. 2019-2020针灸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年度证据分析[J]. 天津中医药, 2021, 38(11): 1408-1413. PANG B, JI Z C, ZHANG J H, et al. Annual evidence report on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therapy (2019-2020)[J]. Tianji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21, 38(11): 1408-1413. DOI:10.11656/j.issn.1672-1519.2021.1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