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信息
- 苏剑飞, 李小江, 刘筱迪, 等.
- SU Jianfei, LI Xiaojiang, LIU Xiaodi, et al.
- 基于“治未病”思想探讨“黜浊培本”理论在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 Exploring the theory of "Chuzhuo Peiben" based on the idea of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 application in tumo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 天津中医药, 2023, 40(7): 860-863
- Tianji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23, 40(7): 860-863
- http://dx.doi.org/10.11656/j.issn.1672-1519.2023.07.08
-
文章历史
- 收稿日期: 2023-04-15
2. 国家中医针灸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 300381
根据中国国家癌症中心2022年最新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新发癌症病例约406.4万例,新发癌症死亡病例241.35万例[1]。当前中国癌症负担日益加重,严重影响人民健康,亟需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肿瘤防治体系。中医“治未病”思想对于肿瘤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其未病先防、既病传变的思想与现代肿瘤学的三级预防有异曲同工之妙,国医大师周岱翰曾指出,“治未病”思想其核心都在于以人为本,认为其在治疗癌前病变、纠正不良生活方式、推动健康产业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值得进一步探究其在恶性肿瘤防治领域中的应用。
1 “黜浊培本”理论的深刻内涵“黜浊培本”是全国名中医贾英杰教授临证三十余年的理论结晶,在前期“正气内虚,毒瘀并存”的基础上,创造性的提出“癌浊”这一高度概括性的恶性肿瘤发病、发展的病因病机,以此为抓手,统摄扶正、祛邪两大法,验之于临床,屡起沉疴。现基于“治未病”思想,论述“黜浊培本”理论在肿瘤防治中的具体应用,以期为中医药防治恶性肿瘤带来新的思考。
1.1 癌浊致瘤的病理过程 1.1.1 正气虚损,机体异生毒邪目前关于恶性肿瘤发病的原因,各医家从古籍出发有着不同的论述,总体归纳来看,包括年龄因素、环境原因、情志影响和饮食相关等[2]。正所谓“壮人无积”,黜浊培本理论认为恶性肿瘤发病的始动核心应为正气内虚。正常人体君相安位以生长化收藏,而正气先虚之后,人体的平和态被打破,以致其对外无力抗衡外感之邪,对内不能清化人体糟粕,内外合邪,于人体之中异生毒邪。此毒其形不彰、其势微微、其力孱孱,当属于中医“伏邪”的范围,生成之后便伏藏于人体阴精之上。阴精是人体化生气血的根源所在,阴精为毒所犯,气血化生持续异常,不足以滋养人体,进一步加重人体本元亏虚。
1.1.2 气机不畅,三焦浊瘀阻塞正气亏虚是恶性肿瘤的始动之因,浊瘀阻塞三焦则提供了恶性肿瘤发生的人体环境。《灵枢·五癃津液别》曰:“故三焦出气……其流而不行者为液。”《灵枢·决气》云:“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由此可见三焦既是气血生成的场所,又是气血运行的道路。当人体正气亏虚,异生毒邪之后,毒邪窜于三焦之内、染气血于本原之乡。正气虚运转无力,毒邪又折伤三焦,最终导致三焦气机失调。气机失调,则全身津液代谢异常,不通则留而化瘀,不畅则滞而化浊。《四圣心源》中所言积聚者,气血之凝瘀也,正是此意。
1.1.3 本元大亏,癌浊氤氲周身正气亏虚,毒邪异生为恶性肿瘤的发生提供了始动因素,三焦浊瘀阻滞为恶性肿瘤提供了生长环境。从最初的正气亏虚到癌瘤生成的漫长过程中,毒邪因为浊瘀的存在而难以被机体正常的卫护功能所清除,浊瘀也因为毒邪的存在而具有伤人性命的力量,浊、毒、瘀三者于三焦之内不断胶结、缠绕形成癌浊。
癌浊是浊、毒、瘀三者进一步融合的产物,它以毒为本持续攻伐人体,导致正气本虚的人体愈加亏虚;以浊瘀为标,弥漫于三焦之中,扰乱气机的正常升降出入。黜浊培本理论指出癌浊具有伏藏性、恶耗性、胶结性、流注性[3],是人体罹患癌病的关键所在,当人体本元大亏之时,癌浊遇虚而居,形成有形的癌瘤;同时,氤氲于人体周身之中造成恶性肿瘤的转移与复发。因此恶性肿瘤的治疗枢机就在于对于癌浊的处理。
1.2 “黜浊培本”的恶性肿瘤治疗方法基于“癌浊”的恶性肿瘤核心病因病机,贾英杰教授立足于带瘤长生存的理念创造性地提出了“黜浊培本”的恶性肿瘤治疗方法。“黜浊培本”是对既往扶正祛邪手法的创新发展,是中医“和”法的生动实践。
具体来讲,黜浊为罢黜癌浊,截断来路,给浊出路。贾英杰教授认为癌浊之邪伏于人体而难以清除,因此对待癌浊不求除邪务尽,而在于因势利导,持续的消解癌浊,通过芳香化浊、解毒黜浊、化瘀黜浊、通腑泄浊、淡渗利浊5种方法达到癌浊之邪与人体共存的目的[4]。培本为培植本元,调燮脾胃,鼓舞气血。贾英杰教授认为本元亏虚方有癌浊丛生,癌浊弥漫又伤气血,优质气血不能化生是肿瘤患者病入膏肓的重要原因,因此对于恶性肿瘤患者培植优质气血为始终奥义。
总体上看,恶性肿瘤治疗全程中,应始紧守本元亏虚,癌浊丛生的核心病机,准确地判别邪正关系,牢记时时扶正,始终祛邪的枢机之要,以黜浊为开,荡涤生癌之邪;以培本为合,固护人体真元。
2 黜浊培本理论在肿瘤防治中的应用“黜浊培本”理论的提出为中医药干预恶性肿瘤提供了有力的武器,面对中国逐年上升的癌症发病率,防治并重、以防为先是恶性肿瘤防治的题中之意。因此,在治未病思想的指导下,进一步探索将“黜浊培本”理论应用于癌症“防”的大目标中,希望构建“一个核心、三个阶段”的恶性肿瘤中医防治模式。
2.1 一个核心——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动态防治恶性肿瘤病因复杂、病势险峻,黜浊培本理论认为借助于西医对于恶性肿瘤的认识,针对高危人群进行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动态防治,提早清除癌浊意义重大。肿瘤病证结合动态防治中,“病”的特性是干预疾病的前提,“证”的演变决定了干预疾病的手段,即癌浊是一切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根本所在,癌浊伏藏、恶耗、胶结、流注的特性决定必须采用黜浊培本的治疗方法才能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同时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疾病的不同阶段、不同的肿瘤分型等都有着其特殊的证候特点,因此需要随着证机的演化调整黜浊与培本的比重,最终达到以平为期的目的。
病证结合的动态防治是恶性肿瘤中医药防治的总抓手,如何在调摄饮食、合理生活等大众养生的基础上,通过病证结合在恶性肿瘤动态变化的过程中找到中医药的合理干预时机是不断思考的课题。具体而言,恶性肿瘤防治大致分为未病、既病和长生存3个阶段。尽管3个阶段不同的特点决定中医药干预方法不同,但核心还是要把握疾病变化过程中的病证关系。
2.2 3个阶段的具体实践 2.2.1 未病阶段——执中驭西,掌握介入先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未病阶段是恶性肿瘤防治的先机所在。在这个阶段,癌浊初生,伏藏极深,很难从患者证候的变化上找出介入点和易患人群。因此这一阶段的患者应当引入西医手段,借助诸如肿瘤标志物筛查、癌前病变、基因遗传检测等,识别出恶性肿瘤的高危人群。这样的高危人群体内虽有癌浊生成,但尚处微弱之中,患者本元充足,正气微虚而已。因此针对这一类患者,应当以黜法为主,大力去除生癌之邪;同时辅以培本之法,先安正气,使其抗邪有力。
黜浊培本理论衷中参西,认为肿瘤标志物异常可作为中医药干预的标志,“尽早”用药,掌握先机,截断癌势。以前列腺癌为例,目前广泛认为针对前列腺癌高危人群进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筛查,筛查后,PSA≥4 μg/L但未被确诊为前列腺癌的患者应进行个体化的随访[5]。因此,这部分患者是中医“治未病”的优势介入人群。从“病”的角度看,这类人群已存在患病倾向,属于癌浊初生阶段;从“证”的角度看,男子五八肾气亏虚,先天失充则后天失养,加之前列腺居下焦,为水液代谢之所,湿聚日久发为本病,因此前列腺癌的核心证候为脾肾两虚、湿聚下焦。病证结合,动态防治,创立健脾利湿化瘀方进行干预,以黄芪、刺五加、补骨脂培本固元,以姜黄、王不留行黜浊祛湿,并在此基础上随证素变化加减用药以达到使得患者延长等待期甚至免于罹患前列腺癌的目的。
癌前病变同样是中医药未病阶段干预恶性肿瘤进程的重要节点。以胃癌为例,胃癌癌前病变主要包括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等。基于黜浊培本理论“本元亏虚、癌浊丛生”的学术观点,此时患者中焦气虚不足,癌浊之势已成,但其形尚未彰显,故临证时善用黄芪、党参、茯苓、白术、薏苡仁、太子参、鸡内金、焦三仙、砂仁等以健脾和胃之法先安脾胃正气防癌浊遇虚化形,以祛痰利湿之术持续消解癌浊防其势大。同时,基于五行生克关系,贾英杰教授充分重视畅达肝木在此阶段的妙用,认为木土两脏同司人体气机,脾胃气虚,肝木贼于戊土,气机运转枢机不利,癌浊难化,方成有形之瘤,故临证时在健脾胃、祛痰湿的基础上佐以逍遥散类,以通为补,消散癌浊。
总之,在未病阶段,应充分的重视肿瘤标志物、癌前病变等干预节点,及早掌握介入时机,根据“病”的演变进行中医“证”论治,从而达到执中驭西,消癌浊于先机。
2.2.2 既病阶段——权衡标本,统摄黜培两法既病阶段是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时期,也是恶性肿瘤治疗的核心时期。在这一阶段,从“病”的角度分析,患者正接受诸如放化疗等治疗,药毒之邪会耗损人体正气,同时疾病仍存在转移、扩散等进一步恶化的风险;从“证”的角度分析,患者人体正气亏虚已极,无力抗争癌浊,癌浊的恶耗性、胶结性、流注性进一步显露,总的证候为正气亏虚、癌浊实盛。因此,本阶段防治需要权衡疾病标本,灵活掌握黜、培之间的关系,做到攻伐而不伤正,祛邪而不留寇,落子于辅助西医治疗和防止疾病传变两方面。
在辅助西医治疗方面,当前靶向、免疫等治疗手段兴起,极大改善了患者的预后,而以放化疗为核心的传统治疗手段仍然拥有着重要地位,治疗格局的变化为中医药的介入提供新的时机,中医药应当参与西医药治疗全程,着力于预防和减轻不良反应、延长耐药等方面。如在化疗方面,黜浊培本理论从伤寒阳明太阴立论,认为化疗药物入体之后“实则阳明,虚则太阴”,故对于邪实明显的患者提前予承气汤类以防邪入阳明,临床常用大黄、厚朴等品;而对于正虚明显的患者提前予黄芪建中汤等类以固护中焦[6]。在应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时,结合对其治疗机制、效果及对不良反应的观察,发现其可属于风热躁动之品,易于耗损患者本就亏虚不足的肾水脾精,从而导致营阴被风火所动、脾胃为药毒所侵出现皮肤毒性、胃肠毒性等不良反应。因此在给药之前应先予滋阴补肾如熟地黄、麦冬之品,育水补元;辅以健脾益胃如生白术、炒麦芽之药,运转中焦;佐以清热散火如连翘、金银花之类,泻火除邪。总之,在辅助西医药治疗上,黜浊培本理论从患者体质、证候入手结合药物特性,提前预测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对应予以中药加以预防从而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在防治疾病传变方面,恶性肿瘤传变以转移为主,转移也是疾病恶化的特征之一。黜浊培本理论认为肿瘤传变的原因是癌浊流注,遇虚而居,因此预防传变的关键在黜浊解毒使癌无所生、培本固正使瘤无所居。截断思想是本阶段治疗的核心抓手[7]。黜浊方面讲究早用、重用、众用金银花、连翘、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半边莲、蜂房、重楼、龙葵、蛇六谷、铁包金、石见穿等祛邪抗癌之品,同时结合不同瘤种特点专用某味药以引经报使,最终达到直折癌浊之势的目的;培本方面,黜浊培本理论从补中益气汤及补阳还五汤中受到启发,认为黄芪最善恢复人体元气,同时癌浊因瘀而聚,黄芪亦可补气化瘀。故而临证之时重用黄芪可至120 g,或君或臣,妙不可言。在防治疾病传变方面,黜浊培本理论深悉先安未受邪之大义,虽重视祛邪,但其根本全在扶正,从而达到预防肿瘤转移的目的。
总之,在既病阶段,应充分考量患者所接受的西医治疗手段,以西为攻;根据患者疾病进展情况及病情变化趋势,选择中医中药提前干预,以中为守。攻守兼备,权衡标本,将黜浊培本贯穿全程。
2.2.3 长生存期阶段——平调阴阳,提升生存质量随着抗肿瘤手段的发展,恶性肿瘤患者的长生存成为可能,越来越多的患者追求长生存的同时追求生活质量。从“病”的角度看,这一阶段多数患者仍然存在复发的风险;从“证”的角度来看,此阶段癌浊进入伏藏之期,仍然暗耗人体元真,患者处在阴阳不平的状态之中。因此,长生存阶段的关键就在于调整患者体质,最终达到阴平阳秘的平和态。
黜浊培本理论认为在长生存阶段首先要解决的是癌浊未尽的问题。癌浊深伏,待时而动是恶性肿瘤复发的根本所在。因此,此阶段仍然需要运用黜浊之法。临证之时可选用白花蛇舌草等清热解毒之品不断消解癌浊,使其复发无势;同时更需要注意患者经历过手术、放化疗等治疗后机体气阴两亏,正气极虚,故在此阶段贾英杰教授尤重视脾胃的调理,《医学入门》中有云:“五积六聚皆属脾。”以调理脾胃为重点方能凭药石之力充养后天坤土,坤土一动则生长有机。临证之时黄芪、太子参之辈大补脾土,并以枳壳、厚朴等行气之品开阖气机,使得气血生而有源、运而有道,人体正气充沛,癌复无机。
并且在此阶段,还应重视情志的作用,正如《严氏济生方》有云:“有如忧、思、喜、怒之气,人之所不能无者,过则伤乎五脏,逆于四肢,传克不行,乃留结而为五积。”因此黜浊培本理论倡导多角度、多方法的调畅患者心情,用药上善于运用柴胡疏肝散等类方疏肝解郁、畅达气机;并且主张患者可接受按摩、八段锦、正念疗法等锻炼怡情养性。
总之,在长生存阶段,黜浊培本理论主张人瘤共存,通过轻灵平和的用药法度,以黜浊与培本的协调合作,结合不同肿瘤的复发高峰时间决定后续中药维持治疗的时间,不断动态的调整患者体质,最终让患者的生活尽可能的接近正常人,提高其生活质量。
3 总结笔者探讨基于中医“治未病”思想,运用“黜浊培本”理论构建“一个核心、三个阶段”的中医管理模式,为肿瘤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考,对于预防恶性肿瘤,帮助患者接受标准化治疗,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1] |
ZHENG R S, ZHANG S W, ZENG H M, et al. 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in China, 2016[J]. 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Center, 2022. |
[2] |
徐成贺. 中医古籍对肿瘤发病的多种因素研究[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05, 19(4): 299. XU C H. Study on multiple factors of tumor incidence caused by ancient book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J]. Journal of Practical Traditional Chinese Internal Medicine, 2005, 19(4): 299. |
[3] |
王晓群, 李玉婷, 赵林林, 等. 贾英杰"黜浊培本"治疗恶性肿瘤学术探讨[J]. 中医杂志, 2021, 62(7): 568-571. WANG X Q, LI Y T, ZHAO L L, et al. Academic discussion on Professor JIA Yingjie's theory of "chuzhuo peiben" in the treatment of malignant tumors[J].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21, 62(7): 568-571. |
[4] |
肖贤, 王晓群, 赵林林, 等. 贾英杰运用黜浊五法论治肿瘤经验[J]. 中医杂志, 2022, 63(1): 12-16. XIAO X, WANG X Q, ZHAO L L, et al. JIA Yingjie's experience in treating tumors by using five methods of removing turbidity[J].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22, 63(1): 12-16. |
[5] |
前列腺癌筛查中国专家共识(2021年版)[J]. 中国癌症杂志, 2021, 31(5): 435-440. Chinese expert consensus on prostate cancer screening (2021 edition)[J]. China Oncology, 2021, 31(5): 435-440. |
[6] |
王晓群, 王潇, 赵林林, 等. 伤寒太阴阳明思维在恶性肿瘤化疗后的运用[J]. 天津中医药, 2018, 35(10): 744-745. WANG X Q, WANG X, ZHAO L L, et al. Application of taiyin and yangming thinking from treatise on febrile diseases after chemotherapy of malignant tumor[J]. Journal of 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18, 35(10): 744-745. |
[7] |
王晓群, 李小江, 杨佩颖, 等. 贾英杰教授运用截断疗法治疗肿瘤学术思想探析[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4, 29(9): 2845-2847. WANG X Q, LI X J, YANG P Y, et al. Academic thoughts of Professor JIA Yingjie on treatment of tumor by truncation therapy[J]. China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Pharmacy, 2014, 29(9): 2845-2847. |
2. National Clinical Research Center for Chinese Medicine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Tianjin 300381,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