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信息
- 任艳伟, 万亚静, 丁娟, 等.
- REN Yanwei, WAN Yajing, DING Juan, et al.
- 耳穴三联疗法对肝阳上亢型眩晕患者焦虑状态调节的效果观察
- Observation on the effect of triple therapy of ear acupoints on regulating anxiety state in patients with liver yang hyperactivity type vertigo
- 天津中医药, 2024, 41(11): 1379-1383
- Tianji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24, 41(11): 1379-1383
- http://dx.doi.org/10.11656/j.issn.1672-1519.2024.11.04
-
文章历史
- 收稿日期: 2024-07-15
2. 廊坊市中医医院造血干细胞移植病房, 廊坊 065000;
3. 廊坊市中医医院血液病科, 廊坊 065000;
4. 廊坊市中医医院中医门诊, 廊坊 065000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肝阳上亢型眩晕患者常常因为身体的痛苦和心理的压力而感到焦虑[1]。为了缓解患者的焦虑状态,许多治疗方法被尝试和研究,其中耳穴三联疗法因其独特的理论依据和显著的临床效果而受到广泛关注[2]。耳穴三联疗法是一种中西医结合的疗法,以中医的耳穴理论为基础,通过刺激耳朵上的特定穴位,以达到调和气血、平衡脏腑、治疗疾病的目的。临床研究显示,这种疗法对于调节患者的情绪状态,尤其是焦虑状态,具有显著的效果。因此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廊坊市中医医院肝阳上亢型眩晕患者100例,旨在观察耳穴三联疗法对肝阳上亢型眩晕患者焦虑状态调节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研究符合医学伦理学原则,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开展(伦理编号:2021XR-0325)。回顾性分析2021—2024年廊坊市中医医院肝阳上亢型眩晕患者100例。从现有文献研究成果的检索结果看,相关研究临床有效率差异较大。早期研究中张倩[3]在研究中指出取穴配合常规药物的有效率为93.0%,单纯药物有效率为44.8%,周瑾等[4]在研究中指出,穴位外敷中药配合常规药物的有效率为60.3%,单纯药物有效率为36.7%,张秀珍等[5]则在研究中指出耳尖放血结合揿针及常规药物治疗的有效率为96.70%,单纯药物有效率为79.3%。基于此,本研究选取不同时期、不同作者、不同方案的均值作为本研究的假设有效率,观察组为80.0%,对照组为50.5%。经回顾性统计单纯药物治疗的病例数为51例。因此采用PASS软件,确定对照组患者的病例数量。具体运算过程如下:选择Tests for Two Proportions模块,具体参数如下:Solve For:Sample Size;Power Calculation Method:Normal Approximation;Alternative Hypothesis:One-Sided;Test Type:Z-Test(Unpooled);Power:0.90;Alpha:0.025;Group Allocation:Enter N1,solve for N2;N1:51;Input Type:Proportions;P1(Group 1 Proportion|H1):0.800;P2(Group 2 Proportion):0.505。运算结果为49。因此选择联合组患者49例,对照组患者51例作为研究对象。公式如下。
![]() |
纳入标准:1)均符合西医诊断标准,且均符合肝阳上亢的中医证型。2)年龄超过18岁。排除标准:1)影像学[头颅计算机断层扫描(CT)或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发现新鲜的脑梗死。2)肝肾功能发生异常者。3)耳源性眩晕、贫血等其他原因致使的眩晕症者。4)有出血倾向者。5)耳穴部位存在皮肤感染、创伤、溃疡者。6)使用过本研究以外的其他药物治疗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常规组(常规治疗,51例)和联合组(常规治疗配合耳穴三联疗法,49例),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常规组:采用常规治疗,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辉瑞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0950224)5 mg/次,每日1次。
联合组:在常规组基础上配合耳穴三联疗法。
1)耳穴压豆法。选取肝、肾角窝上、心、神门、高血压点、皮质下等穴位。若心悸、气短,加心脏点、交感、耳迷根;头痛严重,加枕、额;失眠,加失眠穴、枕、额。操作:先按摩耳廓,再用75%乙醇消毒,用耳穴探测器找到敏感点,定位后,将王不留行籽黏压并按揉至耳廓发热潮红,每穴每次按压30~60 s,每次单侧按揉约15 min,左右耳交替。每日1次,隔日换贴,每周共4次,两周为1个疗程,连续两个疗程。
2)耳尖放血法。医生先揉搓患者的耳尖部,直到耳朵充血,然后找出耳尖穴的位置,消毒后迅速针扎,挤出适量血后用无菌棉球止血,最后再次消毒伤口。每次治疗1次,连续治疗4周。
3)耳穴按摩法。找到耳廓上的神门、肝、脾、降压沟、心、交感等穴位,用拇指和食指捏住耳廓,轻轻按揉上述穴位,每次20 min,每晚睡前1次。用重手法按揉心、脑干、神门、肝等穴位,反复10次,双耳交替进行。对心进行重提轻放10次,双耳交替进行。对脑干、肝进行向上重提向外轻拉,手不离皮肤,各进行5~6 min,反复3~4次,双耳交替进行。点按神门1~2 min,反复3~4次,双耳交替进行。轻揉上述穴区(或穴位)各5~6次,持续时间为4~6 min,双耳交替进行。连续治疗4周。
1.3 观察指标1)临床症状:参照眩晕病的临床证候评价量表进行评分。主要症状包括头晕目眩、视物旋转,次要症状包括头痛、耳鸣、恶心呕吐、失眠多梦、舌苔和脉象。无症状记0分,症状轻、中、重分别记1、2、3分。
2)焦虑:使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进行评估。这个量表是一种评估和筛查精神性疾病的工具。如果HADS的焦虑指数≥8分,或者抑郁指数≥8分,或者两个指数的总和≥12分,这就表明存在显著的临床精神症状。
3)生活质量:使用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DHI)进行评估,该量表由25个问题组成,旨在计算4个指标,包括DHI总指数和3个DHI子指数。DHI总指数的范围是0~100分,用于整体评估眩晕主观症状的严重程度。3个DHI子指数包括:DHI-P(躯体)指数范围是0~28分,DHI-E(情绪)指数范围是0~36分,以及DHI-F(功能)指数范围是0~36分。这些子指数分别用于评估躯体、抑郁和焦虑因素。
4)疗效: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的相关部分进行评估。对于临床痊愈,定义中医临床症状、阳性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85%。显效则定义为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85%>证候积分减少≥60%。有效是指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有好转,60%>证候积分减少≥30%。而无效则是指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证候积分减少<30%。
1.4 统计学方法SPSS 22.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重复测量资料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用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整体比较,中医证候积分的时间、组间、时间与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医证候积分与治疗前比较,1、7、14 d均降低(P<0.05),且与常规组比较,联合组中医证候积分治疗7、14 d更低(P<0.05)。见表 2。
![]() |
整体比较,HADS评分的时间、组间、时间与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AD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1、7、14 d均降低(P<0.05),且与常规组比较,联合组HADS评分治疗7、14 d更低(P<0.05)。见表 3。
整体比较,DHI各维度评分及总分的时间、组间、时间与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DHI各维度评分及总分与治疗前比较,1、7、14 d均降低(P<0.05),且与常规组比较,联合组DHI各维度评分及总分治疗7、14 d更低(P<0.05)。见表 4。
![]() |
与常规组的治疗总有效率74.51%比较,联合组的95.92%更高(P<0.05),见表 5。与常规组的复发率25.49%(13/51)比较,联合组的6.12%(3/49)更低(χ2=6.975,P<0.05)。
肝阳上亢型眩晕是一种常见的眩晕类型,通常由患者的情绪不稳、肝阳上亢和头部脉络阻塞引起[7]。对于肝阳上亢型眩晕的治疗,其重要性在于缓解患者的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防止病情恶化或出现其他严重的并发症[8]。治疗方式可以包括中药调理、针灸治疗、生活方式调整等。耳穴三联疗法是指将耳穴按摩、耳尖放血、耳穴压豆的3种中医特色疗法相结合的一种治疗方法[9]。耳穴是指分布在耳郭上的腧穴,早在《阴阳十一脉灸经》中就有“耳脉”的记载,《黄帝内经》曰:“耳者,宗脉之所聚也”。通过刺激耳穴,可以调节全身气血,缓解眩晕症状。
本研究中,通过对常规组采用常规治疗,联合组采用常规治疗配合耳穴三联疗法。结果发现联合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常规组。提示耳穴三联疗法应用于治疗肝阳上亢型眩晕患者,可有效减轻症状,调节焦虑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和治疗疗效。分析认为,耳穴疗法是通过刺激耳朵上的特定穴位来调节全身的气血循环和神经功能。对于肝阳上亢型眩晕患者,耳穴疗法可以有效地抑制肝阳上亢,缓解头晕、头痛等症状。放血疗法是一种古老的中医治疗方法,通过放出血液来达到泄热、止痛、解毒等作用[10]。在肝阳上亢型眩晕患者中,放血可以有效地清除体内过多的热量和毒素,改善血液循环,缓解头晕、头痛等症状。穴位按摩技术可以刺激身体各个部位的穴位,调节气血循环和神经功能[11]。耳穴按摩是通过刺激耳廓上的腧穴,以调节全身的气血流通,达到疏通经络、舒筋理气、祛风散寒、清热除湿、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等效果。对于肝阳上亢型眩晕患者,这种按摩可以缓解因肝阳上亢引起的焦虑、眩晕等症状[12-14]。耳尖放血则是通过特定的器具在耳穴或耳廓络上进行针刺、点刺、划割放血,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目的的一种方法[15]。这种方法可以泄热宁神、醒脑明目、平肝息风,对于肝阳上亢引起的眩晕和焦虑有很好的缓解作用。耳穴三联疗法可以从整体上调节身体状态,祛除邪气,疏通经络,舒筋理气,祛风散寒,清热除湿,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增强机体自身潜在的抗病能力和免疫机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防病治病的效果[16-18]。综上所述,耳穴三联疗法应用于治疗肝阳上亢型眩晕患者,可有效减轻症状,调节焦虑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和治疗疗效,降低复发率。本研究样本量相对较少,加之所有患者均来自同一医院,可能存在一定偏差,尚需开展大样本、多中心研究,来进一步论证结论的可靠性。
[1] |
王红胜, 吴明华.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肝阳上亢型后循环缺血眩晕疗效观察[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 30(11): 1213-1216. DOI:10.3969/j.issn.1008-8849.2021.11.016 |
[2] |
张晓娟, 李子锋, 丁劲, 等. 揿针联合五音疗法对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患者失眠的效果[J]. 护理学杂志, 2022, 37(1): 46-48. DOI:10.3870/j.issn.1001-4152.2022.01.046 |
[3] |
张倩. 不同方法治疗肝阳上亢型无先兆偏头痛的疗效评价[D]. 成都: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0.
|
[4] |
周瑾, 赵益业, 吴秀梅, 等. 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肝阳上亢型眩晕的效果[J]. 广东医学, 2018, 39(8): 1236-1239. DOI:10.3969/j.issn.1001-9448.2018.08.028 |
[5] |
张秀珍, 王文明, 李德清, 等. 耳尖放血结合揿针治疗眩晕(肝阳上亢型)的临床研究[J]. 中外医疗, 2023, 42(24): 175-178. DOI:10.16662/j.cnki.1674-0742.2023.24.175 |
[6] |
梁茂新, 洪治平. 对新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若干意见[J]. 世界科学技术, 2004, 6(5): 40-43, 90-91. |
[7] |
李筱棠, 唐川, 贾鹏. 小柴胡汤加减联合耳穴埋豆法治疗颈性眩晕疗效及对脑血流速度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 30(8): 885-888. DOI:10.3969/j.issn.1008-8849.2021.08.020 |
[8] |
章恒端, 叶旭星, 胡建海. 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耳穴埋豆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效果[J]. 中国医师杂志, 2022, 24(12): 1832-1836. DOI:10.3760/cma.j.cn431274-20220615-00561 |
[9] |
蔡依妏, 裴建, 傅勤慧, 等. 电针四关穴治疗肝阳上亢型偏头痛: 随机对照试验[J]. 中国针灸, 2022, 42(5): 498-502. |
[10] |
曾静, 提桂香, 王稼心, 等. 天麻钩藤乐曲结合针刺治疗肝阳上亢型偏头痛急性发作期疗效观察[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2, 31(20): 2824-2828, 2844. DOI:10.3969/j.issn.1008-8849.2022.20.010 |
[11] |
覃健, 黄学言, 杨绍兴, 等. 松龄血脉康胶囊联合针灸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性急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J].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 2021, 30(6): 96-98. |
[12] |
LIU C X, DING H, ZHU Q, et al. Induction with MEDA regimen and consolidation with Auto-HSCT for stage Ⅳ NKTCL patients: a prospective multicenter study[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 2022, 151(5): 752-763. DOI:10.1002/ijc.34055 |
[13] |
董蓉洁, 石蓬莱. 耳尖放血治疗肝阳上亢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临床研究[J]. 山东中医杂志, 2023, 42(12): 1295-1300. DOI:10.16295/j.cnki.0257-358x.2023.12.009 |
[14] |
陈雯, 丁雯, 李冰雪, 等. 耳穴疗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系统评价的再评价[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1, 19(13): 2246-2250. DOI:10.12102/j.issn.1672-1349.2021.13.030 |
[15] |
WASSERMANN A, FINN S, AXER H. P 29. Age-associated characteristics in chronic Vertigo patients: a survey of a specialized center for Vertigo and dizziness[J]. Clinical Neurophysiology, 2021, 132(8): e13-e14. |
[16] |
姜梅贤, 杨粤峰, 荆阳. 中医情志护理配合灸法及耳穴埋豆疗法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抑郁症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J]. 四川中医, 2022, 40(8): 197-199. |
[17] |
ZHU X M, LIU X Q.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the penetrating needling technique from Yemen(TE 2) to Zhongzhu(TE 3)[J]. Chinese Acupuncture & Moxibustion, 2012, 32(3): 264-266. |
[18] |
王罡, 牟宏宇, 周浩, 等. 手法复位联合"补髓醒脑"针刺法及耳穴贴压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临床疗效观察[J]. 四川中医, 2022, 40(7): 185-187. |
2.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Ward, Langfang TCM Hospital, Langfang 065000, China;
3. Hematological Department, Langfang TCM Hospital, Langfang 065000, China;
4.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linic, Langfang TCM Hospital, Langfang 065000,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