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信息
- 李竹青, 孙鹏程, 曲淼, 等.
- LI Zhuqing, SUN Pengcheng, QU Miao, et al.
- 中医体质学原理和思维在过敏性疾病防治中的应用
-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nstitution theory and intellection i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allergic diseases
- 天津中医药, 2024, 41(5): 571-574
- Tianji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24, 41(5): 571-574
- http://dx.doi.org/10.11656/j.issn.1672-1519.2024.05.06
-
文章历史
- 收稿日期: 2024-01-10
2.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科,北京 100053
过敏性疾病是一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又称变态反应性疾病,已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21世纪人类重点防治的三大疾病之一[1-2]。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AIT)通过诱导机体免疫耐受,控制或减轻过敏症状,亦可减轻患者对其他刺激因素的过敏反应,避免新发变应原致敏[3],得到国际广泛关注。但治疗时间较长,治疗成本相对高昂,对有多种过敏原的患者难以精准治疗。
中医对过敏性疾病的认识有悠久的历史,历代医家多将本病归因于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外邪侵袭,治疗时多从“虚”“风”论治[4]。中医强调辨证论治,长期应用不良反应较少,且依从性较好,便于临床推广[5]。但随着对过敏性疾病研究的不断深入,各家学者对过敏性疾病的辨证方法和治疗思路各不相同,临床证型分类缺乏统一性[6]。当医学界面临“如何从根本上切断过敏反应发生”的难题时,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琦教授从20世纪70年代起构建了中医过敏体质的理论体系,使学术界对过敏性疾病发生机制有了新的认识,为过敏性疾病的研究和防治提供了新的切入点[7]。
本文聚焦于过敏性疾病中的体质思维,基于中医体质学的基本原理概括了中西医对体质因素在过敏性疾病中认识及治疗异同,探讨了中医过敏体质的内涵,总结了中医药防治过敏的3种体质思维,阐述了辨体防治过敏性疾病的思路及优势,以期为临床治疗过敏性疾病提供参考。
1 过敏性疾病中的体质因素个体差异是生命现象的一个重要特征,体质现象是东西方生命科学的共同主题。1923年,美国学者Caca和Cooke提出了“特异反应性体质”,指出此类人群体内免疫球蛋白(Ig)E水平较高,对普通过敏原有产生速发型超敏反应的倾向,易发生各种形式的超敏反应[8]。简而言之,在西医中,过敏性疾病是一系列机体对外界物质过度敏感而引起的病理反应,实际上是病理性的免疫相对增强,即IgE介导的超敏反应[9],而过敏体质则是容易发生过敏反应及过敏性疾病的特异反应性。
中国对于过敏性疾病最早记载可能是《黄帝内经》中对“喘咳”“瘾疹”[10]等的论述。对于过敏体质的论述,最早见于隋代巢元方所著《诸病源候论》,其《漆疮候》中有言:“漆有毒,人有禀性畏漆。但见漆便中其毒……亦有性自耐者,终日浇煮,竟不为害者。”[11]指出同样接触过敏原,患病与否两种截然不同的情况,和个人“秉性”不同有关,漆疮中毒者轻重之分也是个体差异不同所致。
20世纪70年代,王琦教授提出了“中医体质学说”概念,强调“形神合一”的生命观及“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创立了体质九分法,过敏(特禀)体质即为其中的一种。在近现代各类体质学说中,王琦教授提出的体质九分法已获得广泛认同与应用,且建立了完整的知识理论体系,形成了中医体质学这样一门新兴学科。
2 基于中医体质学的基本原理探讨过敏体质内涵中医体质学的4个基本原理包括生命过程论、形神构成论、禀赋遗传论、环境制约论,是中医体质学研究的出发点和理论基础[12-13]。禀赋遗传论主要揭示体质形成的先天差异性,体现了体质的相对稳定。而生命过程论和环境制约论从时间和空间两个不同维度说明体质之动态可变。形神构成论从心身角度出发,提示应注意到躯体—心理的相关性。
2.1 禀赋遗传论与环境制约论生命科学在研究遗传物质与性状关系中有一个重要公式,即表型=基因型+环境[14]。禀赋遗传论与环境制约论,即指向过敏性疾病发病中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从先天禀赋的角度,遗传因素是产生发生变态反应的基础[15-16],过敏体质与遗传有着密切的关联[7,17]。实验研究发现,与平和体质者相比,过敏体质者外周血基因表达谱中FOS基因、白细胞介素(IL)-16基因等86个上调[18]。FOS基因可能是过敏的特异表达基因,而IL-16-295启动子多态性可能会影响接触性过敏的易感性[19]。从环境制约的角度,除了宏观上,生活条件、饮食构成、地理环境、季节变化等对体质的影响[20-21],过敏体质的表观遗传亦涉及到环境因素的表观遗传。1项表观基因组关联研究(EWAS)鉴定了80个差异甲基化CpG位点(CpGs),发现其中21个与儿童过敏性疾病有关,并且在哮喘、鼻炎和湿疹之间共享,没有显示疾病特异性。这表明过敏体质也存在后天调控环节,以共同的甲基化调控机制作用于基因表达,推动机体向多种过敏性疾病的方向发展[22]。
2.2 生命过程论生命过程论认为体质是一种按时相展开、随个体发育的不同阶段而不断演变的生命过程。人在不同阶段的过敏症状存在着差异性,可能与该阶段自身生理功能特征主导下的体质差异相关[4],树突状细胞(DC)在不同成熟状态下功能的不同、IgE抗体类别转换、嗜酸性粒细胞(EOS)在成熟和激活过程中的不同特性均可与生命过程论所认为的阶段差异性相印证[20,23-24]。
西医聚焦于疾病,认为婴儿或儿童早期出现的某种变态反应症状常预示未来其他过敏性疾病的发生[25]。这与中医体质学原理中的“生命过程论”相呼应,体现为按时相展开的生命过程。亦有研究指出,过敏进程并不仅限于一种发病顺序,生命早期的饮食结构、药物及居住环境不同,都影响着过敏进程的发展[26]。也就是说,过敏进程更多是过敏性疾病的发病趋势,而不是单一个体在生命过程中疾病的自然变化。
2.3 形神构成论形神构成论是指体质是由特定躯体素质与相关心理素质形成的综合体,两者的联系是稳定性与变异性的统一。有研究发现,与无过敏性疾病史的患者比较,过敏性疾病患者患抑郁症的可能性增加了59%。而当患者过分焦虑、抑郁、精神紧张及烦恼时,亦会影响机体免疫系统,导致过敏性疾病加重[27-28]。大量研究[20,29-30]亦揭示了负性情绪与过敏体质存在关联。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心身疾病受到更多的关注,多种过敏性疾病均属于心身疾病的范畴[27]。过敏体质亦为躯体与情志因素的综合体,两者不可分而治之。提示在进行体质调理时不仅要对过敏体质人群的生理状况进行干预,也要注重过敏体质人群的心理调摄[14]。
不难看出,中医体质学与西医同样强调先后天、时空、心理因素对过敏性疾病的影响。不同之处在于中医体质学不仅关注病,更重视“人”作为独立个体的生命规律和反应特征。过敏体质是多种过敏性疾病产生的背景与土壤,过敏原是外界客观存在的致病条件。过敏原的刺激是标,机体内环境失稳和适应性调节功能失常是本,过敏之防治不在疾病之标而在体质之本。
3 中医药防治过敏的体质思维及治疗策略采用中医药调节过敏体质的偏颇,在过敏体质者未发病时改善其过敏状态是中医防治过敏性疾病的重要思想[23]。对于过敏性疾病,中医过敏体质的调治思想与西医AIT的思路颇有异曲同工之处。其目的均为改善患者本身的易过敏体质,区别点在于过敏体质是从体质入手统摄过敏性疾病,改善过敏性疾病的土壤,AIT是针对特定的过敏原入手,通过不断施加刺激诱导机体免疫耐受。同样对免疫系统进行调节,前者是主动式纠偏,后者是被动式训练。从体质学的视角来看,从根本上解决过敏性疾病的核心就在于对过敏体质进行调理,改善体质土壤,把治疗“过敏病”的观念改变为治疗“过敏人”的思想[31]。从辨体角度治疗过敏,目前学术界有3种体质思维。
3.1 体质虚损传统中医理论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10],而过敏的发作正是患者接触过敏原而发病,因此认为过敏是正虚而邪犯的表现,即体虚易致过敏。清代吴谦《医宗金鉴》中称:“此证俗名鬼饭疙瘩,由汗出受风,或露卧乘凉,风邪多中表虚之人。”[32]其中“风邪多中表虚之人”,即是认为此种人处于“表虚”的过敏体质状态。这种虚,从病性上,主要有气虚及阳虚,因为气虚则表不固,阳虚则易外感。1项关于过敏患儿体质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有过敏性家族史的患儿多见气虚质(26.2%)和阳虚质(21.4%),无过敏性家族史者则多见气虚质(28.6%)及痰湿质(25.5%)[33]。1项过敏性鼻炎(AR)与体质相关性的Meta分析[34]发现,诸多研究的结论具有较高一致度,AR患者多兼夹偏颇体质,其中以气虚质、阳虚质为多。
从病位上,过敏体质与肺肾关系密切。先天禀赋不足,肾虚不能濡养他脏,易致机体代谢失常。一旦复感外邪,外因引动内患,引发多种过敏性疾病。而过敏原一旦进入呼吸道,首先影响的便是肺脏。肺主皮毛,肺气不足,卫表不固,皮毛先受邪,邪气入里而致过敏性疾病[35]。相应的治法为补气、温阳、补肾[34-36]等。
3.2 体质夙根过敏体质的来源是一种宿根。既有先天宿根,禀赋不足,又有在后天影响下形成的病理性宿根。《诸病源候论·漆疮候》描述说:“人有禀性畏漆,但见漆便中其毒……亦有性自耐者,终日烧煮,竟不为害。”[13]说明同样与“漆”接触,有人发作快、症状严重,如再次接触到漆,仍会发病,这类人便是“禀性畏漆”者;而另有人完全相反,即使长期与漆接触,也丝毫不受影响,为“性自耐者”。对此,巢元方认为是先天禀赋的差异引起的。巴迎莹[36]将哮喘“夙根”的现代内涵总结为痰为夙根、痰瘀伏肺、客邪夙根等,并认为夙根本质是过敏体质,后天因素是过敏性疾病发病的关键。此则类似于《黄帝内经》说的“冬伤于寒,春必温病”“夏伤于暑,秋为痎疟”[10]。这也是一种广义的特禀说,相应的治法为祛除宿痰、冬病夏治等[36-37]。
3.3 体质土壤过敏是一种独特的体质。20世纪70年代,王琦院士明确提出了“中医体质”这一概念,认为体质是疾病发生的背景和土壤,特定体质类型是某种疾病发生的内因,而过敏体质则是多种过敏性疾病产生的背景与土壤,即机体在禀赋遗传和外界因子的共同影响下,以生理功能低下、内环境紊乱和调适性调节能力失衡为主要状态,这是机体易发过敏性疾病之本[38]。
调理过敏体质是治疗过敏性疾病的根本,但过敏反应发生后针对性的治疗亦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具有过敏体质者往往易患各种不同的过敏性疾病。王琦院士依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在辨体论治的基础上提出“辨病论治—辨证论治—对症治疗”的诊疗思路。在辨体论治的基础上先辨病,如肺系过敏病和皮肤过敏病有所不同,所设治法亦不同,再辨证,然后每一患者症候群不同,因人制宜[39]。既改善了过敏体质,防止复发,亦针对病情对症下药改善症状,能够更全面、准确地把握过敏性疾病,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40]。
4 小结近年来,过敏性疾病的发生率在全球范围内逐年上升,而寻找过敏原、抑制过敏反应的治疗方式非常被动。在临床的诊疗中,应该重点关注“过敏的人”,而非机械地着眼于过敏性疾病。本文聚焦于过敏性疾病中的体质思维,基于中医体质学的基本原理,通过对比中西医对体质因素在过敏性疾病中认识及治疗的异同,探讨了过敏体质的内涵,总结了中医药防治过敏的3种体质思维及治疗策略,以期为临床治疗过敏性疾病提供参考。
[1] |
PAWANKAR R, CANONICA G, HOLGATE S, et al. World allergy organization (WAO) white book on allergy, update 2013, executive summary[M]. Milwakee: World Allergy Organization, 2013.
|
[2] |
MEGHJI J, MORTIMER K, JAYASOORIYA S, et al. Lung health in LMICs: tackling challenges ahead-authors' reply[J]. Lancet, 2021, 398(10299): 490. DOI:10.1016/S0140-6736(21)01747-5 |
[3] |
张萍萍, 杨丽芬, 梁英, 等. 儿童变应原免疫治疗的临床应用进展[J]. 新医学, 2022, 53(2): 87-92. DOI:10.3969/j.issn.0253-9802.2022.02.003 |
[4] |
邵冬梅, 王琦, 王济. 基于中医体质基本原理及脏腑理论浅谈过敏性疾病[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2, 37(2): 665-668. |
[5] |
李雯雯, 陈慧. 中医药治疗过敏性疾病研究进展[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 17(14): 126-129. DOI:10.3969/j.issn.1672-2779.2019.14.049 |
[6] |
王柳蕴, 张敏. 过敏性疾病的中医证型研究进展[J]. 光明中医, 2021, 36(22): 3919-3922. DOI:10.3969/j.issn.1003-8914.2021.22.062 |
[7] |
王琦, 骆庆峰. 过敏体质的概念、形成与调控原理[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4, 27(2): 6-8. |
[8] |
何韶衡, 刘志刚. 基础过敏反应学[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9.
|
[9] |
何韶衡. 以过敏性疾病发病机制为基础浅析其辅助诊断手段及临床意义[J].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2011, 5(1): 1-4. DOI:10.3969/j.issn.1673-8705.2011.01.001 |
[10] |
南京中医药大学. 黄帝内经素问译释[M].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
|
[11] |
南京中医学院校释. 诸病源候论校释-下册[M]. 2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
|
[12] |
王琦. 中医体质学: 2008[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
|
[13] |
朱燕波, 严辉, 李彦妮, 等. 中医体质四个基本原理的实证研究概述[J]. 中医杂志, 2018, 59(17): 1446-1449. |
[14] |
王琦. 中医体质学运用复杂系统科学思维解码生命科学[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 46(7): 889-896. DOI:10.3969/j.issn.1006-2157.2023.07.001 |
[15] |
BAHNA S L. Factors determining development of allergy in infants[J]. Allergy and Asthma Proceedings, 1992, 13(1): 21-25. DOI:10.2500/108854192778879006 |
[16] |
林颖, 陈达灿. 变态反应性疾病发病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J].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2005, 4(1): 60-63. DOI:10.3969/j.issn.1672-0709.2005.01.035 |
[17] |
钱会南, 苏俊, 王琦, 等. 特禀体质特点初步研究[J]. 辽宁中医杂志, 2008, 35(6): 824-825. DOI:10.3969/j.issn.1000-1719.2008.06.012 |
[18] |
王睿林. 过敏体质理论及其外周血基因表达谱研究[D]. 北京: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9.
|
[19] |
REICH K, WESTPHAL G, KÖNIG I R, et al. Association of 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s with a promoter polymorphism in the IL16 gene[J]. The 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 2003, 112(6): 1191-1194. DOI:10.1016/j.jaci.2003.09.012 |
[20] |
杨帆, 孔靖玮, 宗玉涵, 等. 基于中医体质学基本原理探讨嗜酸性粒细胞与过敏体质内涵相关性[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3, 38(2): 775-778. |
[21] |
潘雨, 尚晓玲. 特禀质与肺系及过敏性疾病的相关性研究[J]. 吉林中医药, 2020, 40(10): 1289-1291. |
[22] |
XU C J, GRUZIEVA O, QI C C, et al. Shared DNA methylation signatures in childhood allergy: the MeDALL study[J]. The 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 2021, 147(3): 1031-1040. DOI:10.1016/j.jaci.2020.11.044 |
[23] |
王济, 李玲孺, 李英帅, 等. 树突状细胞成熟及其表观遗传调节理论在中医特禀体质(过敏体质)研究中的应用[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4, 29(3): 683-685. |
[24] |
孙淑娴, 王济, 杨菲, 等. IgE抗体类别转换的机制及其在过敏体质研究中的应用探讨[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5, 30(10): 3442-3444. |
[25] |
高琦, 向莉, 申昆玲. 儿童过敏进程及其防治研究进展[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14, 22(11): 1168-1170. DOI:10.11852/zgetbjzz2014-22-11-15 |
[26] |
杨雨怡, 曾琳, 周薇, 等. 生命早期影响过敏进程的因素[J].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2022, 16(1): 84-89. DOI:10.3969/j.issn.1673-8705.2022.01.016 |
[27] |
邢御, 张重阳, 梁俊杰, 等. 叙事医学在针灸治疗过敏性疾病中的应用[J]. 中国医药导报, 2022, 19(36): 190-193, 197. |
[28] |
肖子澳, 高金建, 陈少卿, 等. 合肥市高校在校学生4种过敏性疾病患病情况及其对心理的影响[J]. 安徽预防医学杂志, 2022, 28(5): 357-359, 405. |
[29] |
黄腾杰, 李英帅, 骆斌. 基于肠道微生态对中医体质理论的微观阐释[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 38(5): 299-302, 326. DOI:10.3969/j.issn.1006-2157.2015.05.002 |
[30] |
邵冬梅, 王琦, 孙鹏程, 等. 王琦教授过敏性哮喘的体质三级预防方案探析[J]. 天津中医药, 2022, 39(4): 409-414. DOI:10.11656/j.issn.1672-1519.2022.04.01 |
[31] |
王睿林, 王琦. 过敏性疾病中西医诊治异同[J].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2009, 28(1): 1-3. DOI:10.3969/j.issn.1000-2219.2009.01.001 |
[32] |
石学文. 医宗金鉴[M]. 沈阳: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7.
|
[33] |
孙汗清. 体质辨识与儿童过敏性疾病相关性研究[D]. 广州: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7.
|
[34] |
张慧丽. 变应性鼻炎与体质相关性及其临床研究文献的计量与评价研究[D]. 北京: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5.
|
[35] |
胡晋婷. 基于中医"治未病"理论探讨"冬病夏治"对特禀体质及其肠道菌群的调控研究[D]. 成都: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1.
|
[36] |
巴迎莹. 从哮有"夙根"谈哮病从过敏体质论治[D]. 沈阳: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1.
|
[37] |
张景琛. 三伏天穴位敷贴治疗小儿虚性哮喘的临床对照研究[D]. 广州: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0.
|
[38] |
陈雪梅. 中医过敏体质树突状细胞成熟lncRNA-mRNA表达及蛋白质芯片研究[D]. 北京: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5.
|
[39] |
李玲孺, 张惠敏, 王济, 等. 王琦辨体-辨病-辨证治疗过敏性疾病经验[J]. 中医杂志, 2012, 53(20): 1720-1723. |
[40] |
赵蔚波, 王雅琦, 赵海虹, 等. 中医特禀(过敏)体质相关疾病及防治思路探析[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2, 37(8): 4499-4502. |
2.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Xuanwu Hospital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53,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