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信息
- 张美英, 候媛园, 陈宝贵.
- ZHANG Meiying, HOU Yuanyuan, CHEN Baogui.
- 从肾论治失眠的中医研究进展
- Progres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ncine research on treating insomnia from kidney
- 天津中医药, 2024, 41(6): 812-816
- Tianji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24, 41(6): 812-816
- http://dx.doi.org/10.11656/j.issn.1672-1519.2024.06.22
-
文章历史
- 收稿日期: 2023-12-13
2. 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武清中医院,天津 301700
失眠,中医称为“不得卧”“目不瞑”“不得眠”“不寐”等,是多种因素导致的一种睡眠障碍,具体表现为轻者入睡困难,睡后易醒,醒后不寐,重者彻夜难眠,伴有心悸健忘、头晕头胀、神疲乏力等,如果症状持续3周以上,各项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可诊断为失眠[1]。西医学中的神经官能症、贫血、更年期综合征、焦虑抑郁症等以失眠为主要临床表现可参考本病。根据《中国睡眠研究报告2023》发布显示,和2022年相比,虽有改善,但大众集中于晚睡(23点至凌晨1点)浅睡,其睡眠时长和睡眠质量也随年龄增加呈下降趋势,60岁以上老年人的睡眠质量自评最低[2]。同时有研究称,失眠患上失智症、心血管疾病及癌症等的风险会进一步提高,从而影响人的预期寿命。因此,本研究将以先天之本肾为出发点,从中医方面分析失眠的相关理论、临床及实验研究,总结和归纳从肾论治的研究进展。
1 失眠的中医理论研究 1.1 肾阴阳失调《素问·生气通天论》指出“阴平阳秘,精神乃至”,当阴阳失调,机体就会各种不适甚至引发疾病,失眠症就是其中之一。中医睡眠理论认为失眠由阴阳失衡所致。《灵枢·口问》云:“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阴阳的相互消长是或寐或寤的关键,基本病机为阳盛阴衰,阴阳失交。其中肾为先天之本,是一身阴阳之根,水火之宅,对全身阴阳平衡调节具有关键作用,调节人体的生理和精神状态,平衡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提高睡眠的稳定性和质量,增强免疫功能,从而改善失眠症状。
1.1.1 肾阴虚肾阴,是人体阴气之根本,对全身起着滋润濡养作用。《灵枢·邪客》曰:“卫气独行其外,行于阳而不得入阴。行于阳则阳气盛,阳气盛则阴跷陷,不得入于阴,阴虚故不瞑。”当先天禀赋不足或房劳、饮食及用药过度等使肾阴损耗,脏腑濡养不足,致阴虚火旺,阳热相对偏亢,从而引起失眠。此外,肾阴不足时,肾络不通,影响全身血络运行,也会造成不寐。
1.1.2 肾阳虚五脏中肾与阳气的关系最为密切。《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阳气者,精则养神。”《伤寒论》中云:“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卧起不安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郑钦安在注重阳气的基础上提出肾阳为立命之根[3]。肾阳盛,则气血和,神安则卧,阳气虚衰则人体阴阳失衡,可致肾阳虚衰,闭藏失调,阳气浮越于外,即阴寒内盛,格阳于外,使脏腑气血津液运化失常,从而产生痰饮、瘀血内阻等,均能影响阴阳运行而出现失眠。
1.1.3 肾阴阳两虚肾藏有“先天之精”,是脏腑阴阳之根本,对于长期慢性患者和老年人失眠来说,五脏亏虚为本,以肾阴阳亏虚为主,而卫气出于下焦,下焦亏虚,卫气不能得元气充养,化源不足,不能正常行于脉外可见白昼昏昏欲睡,卫气夜间不能入于营阴,则晚上入睡不得。如《灵枢·营卫生会》述“老者之气血衰,其肌肉枯,气道涩,五脏之气相搏,其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故昼不精,夜不瞑。”
综上,肾阴虚、肾阳虚或肾阴阳两虚均可致失眠,归根结底是肾阴阳失调,因此,从肾辨证论治,阴阳双补,从而使肾阴肾阳达到平衡状态,身体机能得以健康运转。近年来研究显示,失眠是昼夜节律紊乱的表现,而紊乱则是由大脑内松果体分泌的褪黑素所致,以夜晚分泌为主,可以调节人体生物节律等[4]。而昼夜节律变化与中医阴阳消长变化的提出相得益彰,在睡眠-觉醒周期中对人体起着重要作用。研究称,肾最脆弱的时间为23点至凌晨1点,此时段应是睡眠时间,当睡眠节律改变,如夜晚过度娱乐及倒时差等均可使体内生物钟节奏产生变化而失眠[5]。
1.2 肾与他脏不和 1.2.1 心肾不交《古今医统大全·不寐候》曰:“有因肾水不足,真阴不得升而心阳独亢,亦不得眠。”陈士铎在《辨证录》中指出:“人有昼夜不能寐,心甚烦躁,此心肾不交也……夜不能寐者,乃心不交于肾也。”当久病或劳累过度使肾阴耗伤,不能上奉于心,而致阴虚火旺上扰心神;或因劳神过度,情志郁而化热使心火独亢,上扰清窍,不能下温肾水,出现水火既济失调。临床多见于围绝经期及中风等导致的失眠。
1.2.2 肝肾阴虚国医大师阮士怡教授认为失眠病位在心,病理基础为肝肾不足,患者肾精亏耗,气血不足,肝肾不足,心神失养,或阴亏于内,阴不敛阳,虚阳浮外,内扰心神,阴阳不交,可致失眠,多见于老年人失眠[6]。罗仁教授认为中青年患者的失眠大多与肝气郁结、脾肾亏虚有关,并提出“从肝肾论治”中青年患者的失眠[7]。
1.2.3 肺肾两虚肺肾为金水相生,属母子关系,肺主气,肾主水,使全身气机得以运转。肺肾阳气充沛,则津液输布全身,得以濡养滋润各个脏腑。当肺气亏虚,津液运行受阻,气机肃降不利,则痰湿聚于肺,甚或出现打鼾,呼吸不畅及憋闷等影响睡眠;当肾虚不能固摄,肾阴虚则亢,阳虚则津液无力上承心肺,使神失所养,可致不寐[8]。
1.2.4 脾肾两虚刘会军等[9]认为脾虚使脾胃运化水湿无力,痰浊内蕴,干忤心神可出现入睡困难,多梦易醒。如《素问·方盛衰论》中描述的:“脾气虚则梦饮食不足,得其时,则梦筑恒盖屋。”脾虚及肾,脾失运化水谷精微故肾精失充养,则肾气虚衰,肾阳亦虚。刘艳骄等[10]认为:肾阳虚累及肺脾两脏,水液代谢失常,水饮凌心,心神衰惫乃至不能主持睡眠活动,扰动神明则神不安舍。
综上,失眠从肾论治,与他脏关系密不可分。西医学研究认为,失眠与肾病之间也存在一定相关性,也可从上述中医五脏理论入手治疗,以心肾不交为临床常见。研究称,慢性肾病患者睡眠障碍可达85%,同时也可影响生活质量及预期寿命,对此,肾病患者失眠状况的改善是十分必要的,可延缓疾病进程,对其预后也有重要意义[11]。
1.3 肾功能失调 1.3.1 肾精化源不足肾主藏精,以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相合形成。肾精为其生命活动提供了物质基础,《素问·六节藏象论》说:“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精藏于肾不泄,则身体机能效应能更好运转。肾藏精,精化气,肾精足则肾气充,肾精亏则肾气衰。当人体先天禀赋不足,或劳力过度,或房劳过度或久病及肾等,导致肾精亏虚,不能濡养心神,则会导致失眠。另肾脏的精气生成肾阴和肾阳,从而调养五脏,与上文肾阴阳失调的论述有异曲同工之处,故不作赘述。
1.3.2 肾失封藏肾主封藏,五脏六腑之精合而藏为真阴,是一身阴精之本。寐,属阴,故人体阴液不足,阳不入阴所致失眠与肾有极大关系。《灵枢·本神》曰:“肾藏精,精舍志。”肾精不足会生髓不足,会导致脑失所养,神志不安,进一步出现情志活动的异常,有失眠焦虑抑郁等症状,因此肾与情志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疾病密不可分[12]。西医学认为,肾虚者多为大脑功能下降,导致中枢神经递质系统,尤其是GABA(γ-氨基丁酸)这种神经递质的异常,从而导致失眠[13]。
此外现代研究认为,当精神紧张,特别是植物神经的变化,导致肾上腺素浓度增加,兴奋性增强,可引起失眠。同时交感神经兴奋、睡眠和清醒期间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功能亢进、细胞因子组胺、儿茶酚胺等分泌亢进以及褪黑素分泌减少等这些功能代谢异常也会导致失眠[14]。年龄、性别、遗传及性格等作为易感因素,当其超过阈值,则会诱发失眠;当精神过度紧张,应激事件等这些促进因素可引起急性失眠;当持续焦虑、抑郁心态可能超过持续因素的阈值,失眠得以延续。
2 失眠的中医临床研究中医通过滋补肾阴、温补肾阳、益精养髓、潜阳安神等手段,调节心肾之间的阴阳平衡,使心神得养而安定,从而改善睡眠质量[15]。临床中通过运用中药汤剂、中成药、针灸或针药结合等多种手段治疗失眠。简述如下。
2.1 药物治疗陈宝贵教授自制补肾安神胶囊,治疗顽固性失眠,调整生物钟及由此引发的焦虑抑郁等,已得到临床验证[16-17]。方中以二至丸(女贞子、墨旱莲)为主,其中女贞子甘苦性凉,滋补肝肾之阴,墨旱莲甘酸而寒,养肝肾之阴,凉血止血之效,两药合用,可平补肝肾[18]。在治疗肝肾阴虚所致失眠以及对睡眠的双向调节具有临床指导意义[17]。另用人参补元气,益气安神;五味子、枸杞子、灵芝补肝肾,滋水涵木;淫羊藿、鹿角片补肾阳,益精气;酸枣仁宁心安神等,诸药合用,平补气血阴阳,身体机能健康运转,失眠自愈。段印会等[19]用补肾安神汤治疗慢性失眠肾阴亏虚证的临床疗效较好,大都选用山茱萸、熟地黄、茯神、酸枣仁等,可延长睡眠时间,提高睡眠质量,停药后随访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中应用及推广。刘咏英等[20]用地黄饮子联合艾司唑仑治疗肾阴阳两虚型老年失眠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其中针对老年性失眠,地黄饮子滋肾阴、补肾阳、引阳入阴。窦晨辉等[21]运用益肾安神汤辅助治疗肝肾阴虚型围绝经期失眠72例,对照组口服佐匹克隆胶囊及戊酸雌二醇片,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服用益肾安神汤治疗。益肾安神汤中生地黄滋补肾阴,酸枣仁、百合、夜交藤、茯神合欢皮安神养心,龙齿镇静安神,生山药健脾滋肾,山茱萸补肝肾,桑葚、知母滋阴生津,川芎理气,甘草调诸药,诸药合用,滋补肝肾,养心安神,使患者睡眠质量提升,症状缓解,具有临床意义。
2.2 针刺治疗杨文佳等[22]运用补肾安神法针刺治疗肾阴虚型围绝经期失眠72例中,观察组多导睡眠监测(PSG)睡眠时间长于对照组,效率高于对照组入睡潜伏期及入睡后清醒时间短于对照组,对于针刺治疗改善肾阴虚型围绝经期失眠患者主观和客观睡眠质量具有临床价值,选用肾经背俞穴之肾俞,补先天;肾经原穴之太溪补肾;主神志穴位的百会;失眠经验效穴安眠,共用以补肾安神。张慧洁等[23]通过针灸配合耳穴压豆治疗心肾不交型围绝经期睡眠障碍,取心俞、肾俞、以交通心肾,神安则寐;印堂、百会为督脉之穴,督脉诸阳之会,联系心、脑、肾,可调元神,交通心肾以安神,结果显示:其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一服用的艾司唑仑组。刘义等[24]运用泻南补北针刺法对心肾不交型慢性失眠障碍患者在执行功能、睡眠结构及睡眠质量方面的进行观察。西药组(服用劳拉西泮片),针刺组针刺百会、神门、三阴交以安神;申脉及照海通阳跷、阴跷脉,司寤寐;心俞、肾俞滋补心肾;其中申脉、心俞通过泻法以泻心火,肾俞、照海补法针刺以补肾水,诸穴合用,通过泻南补北,交通心肾以安神,从而改善睡眠质量。
2.3 针药结合治疗权兴苗等[25]用滋水清心汤联合揿针治疗心肾不交型绝经期失眠,选用山茱萸、熟地黄、牡丹皮、百合、龟板、地骨皮、莲子心、酸枣仁、苏叶、炙甘草等药物以清心安神、滋阴补肾,另结合揿针治疗,多取自心经、肾经穴位(心俞、肾俞、三阴交、神门)等治疗失眠,结果显示,联合治疗使临床症状和睡眠状况得到改善且安全性良好。唐玉财等[26]运用温针灸(至阳穴)联合阿普唑仑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督脉之穴至阳可激发阳气、安神定志,再借用艾灸以刺激穴位,心阳通过经络以到达肾水,可交心肾以安神,3周疗程结束后,治疗组总有效率高达86.67%。刘昊等[27]通过针药结合治疗老年阳虚失眠证型,方选载《医理真传郑钦》的潜阳丹(附子、砂仁、龟板、补骨脂、肉桂、龙骨、甘草等),方中附子、肉桂、补骨脂补肾阳;龙骨、磁石、龟板以滋阴潜阳;引气归肾,宁心以安神,使肾阳足则神志安,结合督脉百会、印堂之穴补阳气;主失眠阴阳跷脉之申脉、照海;内关、神门以调心安神;关元、足三里补虚,阴阳相合,眠安;太阳、安眠以维持脑部睡眠状态,研究发现疗程结束后,针药结合组疗效明显高于单纯西药组,具有统计学意义,针刺可修复睡眠结构,改善脑内神经递质,延长睡眠时间,而加味潜阳丹的服用也改善阳虚症状,两者双管齐下,长期疗效得以保证。
总结中医临床研究中,在辨证论治,随症加减的基础上,运用中药、针刺或针药结合治疗,有着独特的优势。如对于肾阴(阳)虚者或心肾不交者,滋补肾阴(阳),交通心肾以安神;如药物山茱萸、熟地黄等入肾经,茯神、莲子心、酸枣仁等安神,或结合心经、肾经、督脉、任脉及经验效穴等,如神门、百会、安眠穴等经脉理论,或再结合西药以治疗失眠。而从各家临床研究及实用来说,中医治疗或中西医结合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显著,依赖性小,可在临床上广泛运用[28]。
3 失眠的中医实验研究沈玺等[29]运用固本健脑安神方对衰老失眠型大鼠进行研究,责之于脾肾亏虚,心失所养导致的失眠。方用党参、枸杞子滋补肝肾;茯苓、酸枣仁健脾安神宁心;山楂助党参、茯苓化瘀消积;花生叶合何首乌藤司昼夜开合,主助眠,从而使脾肾互济,心神得养,脏腑调和则眠自安。结果示:衰老型大鼠的生物钟基因及昼夜节律得以改善,受损神经细胞得到有效修复,在治疗老年性失眠方面具有参考价值,生活质量有效提升。王艺璇[30]通过更欣汤对围绝经期心肾不交失眠模型大鼠行为学变化的研究,使大鼠神经递质的调节受到影响,生物钟昼夜节律调节恢复以改善失眠。任小娟[31]以具有安神、强志、益肾功效的远志作为首选药物,研究表明:远志可以改善改善肾不藏志不寐大鼠的睡眠、调节神经递质、降低炎性因子的表达以及对神经功能相关靶基因的调节,具有临床参考性。赵俊云等[32]选取目前国际公认的氯苯丙氨酸(PCPA)致失眠大鼠动物模型为研究对象,心肾不交型方药交泰丸作为干预手段,进而从表观遗传学角度对心肾不交证的本质进行阐释。结果表明:交泰丸干预可调节失眠大鼠心脏和肾脏的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乙酰化修饰水平,符合中医整体观念。但其心肾不交证型失眠的发生、发展、方药及机制等还有待继续深入研究。
在失眠的动物实验研究中,大都见于心肾不交型失眠及药物的药理研究等,对其他证型的失眠研究有限,因此,对其他不同的证型也可作进一步研究。另外,中医类的实验也逐渐进入大众视野,无论是方剂或单味药物,都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将中医学与西医学相结合,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创新发展中医的新出路,更好地为人类健康事业作贡献。
4 小结与展望失眠的发病机制和病因复杂多样,临床表现及伴随症状也影响人们的身体和精神健康状况,因此,改善睡眠和提高生活质量也成为普遍追求,西医治疗虽可短效促眠明显,但患者易产生依赖性,造成记忆力减退、思维及认知功能降低,而临床研究表明: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治疗失眠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作为失眠的有效疗法[33]。
中医对于疾病的治疗遵循整体观念及辨证论治,从肾出发,但不单纯治肾,而是结合心肝脾等其他脏腑来治疗,颇有疗效,且不良反应小,通过中药汤剂、胶囊、针灸、针药结合,甚至中西医结合治疗,发挥中医特色服务临床,但临床对于从肾论治的失眠在辨证方面可能还有所欠缺,有待挖掘,对于治疗方面,应更好地结合中西医名家思想,将在临床指导及应用等方面受益匪浅。
[1] |
梁家辉, 关冰河, 吴丽媚, 等. 中医药治疗不寐临床研究进展[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 20(16): 198-201. DOI:10.3969/j.issn.1672-2779.2022.16.072 |
[2] |
中国睡眠研究报告2023: 二级城市的睡眠指数最高[J]. 新民周刊, 2023(11): 43.
|
[3] |
张存悌. 注重阳气肾阳为本--郑钦安学术思想探讨之二[J]. 辽宁中医杂志, 2005, 32(5): 479. DOI:10.3969/j.issn.1000-1719.2005.05.086 |
[4] |
王奎玲, 陈澳, 张辰. 中西医治疗失眠症的研究进展[J]. 科技风, 2020(23): 188, 194. |
[5] |
丁琳琳, 蔡慧君, 纪云西. 基于昼夜节律与内阳外阴论治不寐[J]. 新中医, 2023, 55(12): 204-207. |
[6] |
宋美莹, 张军平, 王晓景, 等. 阮士怡辨治失眠三法[J]. 中医杂志, 2018, 59(13): 1095-1098. |
[7] |
毕建璐, 马柯, 罗仁. 罗仁教授从肝肾论治失眠验案举隅[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3, 32(3): 61-64. |
[8] |
赵正超. 肃肺温肾法治疗失眠肺肾两虚证的临床疗效观察[D]. 济南: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9.
|
[9] |
刘会军, 凌方明. 温阳法在失眠阳虚证中的应用[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0, 8(7): 845-846, 894. DOI:10.3969/j.issn.1672-1349.2010.07.040 |
[10] |
刘艳骄, 高荣林. 中医睡眠医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 1-5.
|
[11] |
郭亚楠. 基于中医基础理论对肾病患者失眠的中医机理研究[D]. 南昌: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2.
|
[12] |
郝雅楠, 吴晓青. 中青年失眠的流行病学及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 中国疗养医学, 2023, 32(5): 481-485. |
[13] |
陈抒鹏, 唐娜娜, 王思梦, 等. 肝郁脾虚方对抑郁失眠模型大鼠结肠组织GABA能信号系统及肠道菌群的影响[J]. 中医杂志, 2023, 64(12): 1273-128. |
[14] |
张天元, 杨莹莹, 崔书克. 失眠的中西医研究进展[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 21(10): 196-199. DOI:10.3969/j.issn.1672-2779.2023.10.064 |
[15] |
巨晓绒, 马永琦, 辛宁宁. 从肾辨治中老年不寐撷菁[J]. 江苏中医药, 2016, 48(6): 46-47. |
[16] |
李铁, 邢俊标, 陈宝贵, 等. 耳穴刺络放血合补肾安神胶囊治疗顽固性失眠的临床观察[J]. 中医药导报, 2015, 21(16): 55-57. |
[17] |
杨金颖, 岑冰. 补肾安神胶囊的临床应用研究[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8, 31(17): 2562-2564. |
[18] |
贾晓菲, 寇子祥, 陈宝贵. 陈宝贵教授应用二至丸经验介绍[J]. 天津中医药, 2022, 39(3): 278-282. DOI:10.11656/j.issn.1672-1519.2022.03.03 |
[19] |
段印会, 闫凤杰. 补肾安神汤治疗慢性失眠肾阴亏虚证临床观察[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1, 19(23): 92-94. |
[20] |
刘咏英, 赵婧, 矫健鹏, 等. 地黄饮子联合艾司唑仑治疗肾阴阳两虚型老年失眠症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9, 14(7): 962-965. |
[21] |
窦晨辉, 付利然, 汪慧青, 等. 益肾安神汤辅助治疗对围绕绝经期肝肾阴虚型失眠中医症状评分、睡眠质量的影响[J]. 中医研究, 2023, 36(9): 39-43. |
[22] |
杨文佳, 赵娜, 于心同, 等. "补肾安神"法针刺治疗肾阴虚型围绝经期失眠: 随机对照试验[J]. 中国针灸, 2023, 43(6): 634-638. |
[23] |
张慧洁. 针灸配合耳穴压豆治疗心肾不交型围绝经期睡眠障碍的临床观察[J]. 大众科技, 2022, 24(12): 91-94. |
[24] |
刘义, 冯慧, 余正和, 等. 泻南补北法针刺对心肾不交型慢性失眠障碍患者执行功能及睡眠结构的影响[J]. 中国针灸, 2024, 44(4): 384-388, 417. |
[25] |
权兴苗, 时菁静, 宋春侠, 等. 滋水清心汤联合揿针治疗心肾不交型绝经期失眠[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 39(5): 533-537. |
[26] |
唐玉财, 周诚恩, 刘春柳. 温针灸至阳穴联合阿普唑仑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疗效观察[J].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 23(4): 17-19. |
[27] |
刘昊, 姚艳玲, 陈佳利, 等. 针刺联合潜阳丹加味治疗老年阳虚失眠效果观察[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 30(9): 971-974. |
[28] |
沙中玮, 徐建. 失眠症的中西医治疗进展[J]. 东南国防医药, 2016, 18(2): 182-184. |
[29] |
沈玺. 固本健脑安神方对衰老失眠模型大鼠生物钟基因及其学习记忆的影响[D]. 武汉: 湖北民族大学, 2022.
|
[30] |
王艺璇. 交通心肾法治疗女性围绝经期失眠症的作用机制研究[D]. 北京: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2.
|
[31] |
任小娟. 肾不藏志不寐的理论及实验研究[D]. 乌鲁木齐: 新疆医科大学, 2020
|
[32] |
赵俊云, 杨晓敏, 胡秀华, 等. 从心肾表观遗传修饰探讨交泰丸干预失眠动物模型的作用机制研究[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0, 15(6): 1064-1066, 1079. |
[33] |
王海燕, 李思毅, 张怡, 等. 中西医结合治疗失眠的系统评价[J]. 山东中医杂志, 2020, 39(2): 134-139. |
2. Wuqing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ffiliated to 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ianjin 301700,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