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信息
- 王梓亮, 黄湘龙, 秦广宁, 等.
- WANG Ziliang, HUANG Xianglong, QIN Guangning, et al.
- 张伯礼教授辨治冠状动脉起源异常术后心力衰竭验案
- Professor ZHANG Boli's experience in treating postoperative heart failure after coronary artery anomalies
- 天津中医药, 2025, 42(1): 1-3
- Tianji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25, 42(1): 1-3
- http://dx.doi.org/10.11656/j.issn.1672-1519.2025.01.01
-
文章历史
- 收稿日期: 2024-09-11
2. 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研究院, 天津 301617;
3. 天津中医药大学循证医学中心, 天津 301617
冠状动脉起源异常(CAAs)是一种复杂的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变异。该病包含多种类型,其中以CAAs起源于对侧冠状窦多为常见,患者多在幼年及青少年时期因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出现胸痛、心悸、胸闷甚至晕厥等症状,部分患者未及时治疗最终可因心力衰竭、心源性猝死或致死性心律失常而死亡[1]。目前患者在明确诊断后可进行外科手术治疗,但术后部分患者仍存在心功能差,临床预后不良[2]。CAAs术后心力衰竭可归属于中医“心衰病”范畴,在临床中发现,中医药治疗心力衰竭具有一定优势,针对此例术后心力衰竭应以改善心力衰竭症状,增加活动耐受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免疫力,减少、减轻呼吸道感染,进而避免术后心力衰竭加重为治疗目标。
张伯礼教授指出此病患者多先天不足、正气亏损,且易感受外邪而使病情加重、影响术后心功能恢复,故以“正虚易感,阴邪丛生”立论辨治该病。在既病防变、扶正祛邪、标本兼顾的思想指导下,通过益气养阴、化痰祛湿、理气活血等治疗策略,加以积极预防上呼吸道感染达到治病求本、既病防变的目标。现将张伯礼教授辨治CAAs术后心力衰竭验案一则进行整理,分享如下。
1 病案分析患者男性,15岁,2023年11月6日以“反复上呼吸道感染伴乏力1年余”为主诉来诊。患者曾有两次剧烈运动时晕厥史,患者可休息后自行恢复,家长未予重视。2022年5月20日患者剧烈运动时再次出现晕厥呼之不应,遂被送到当地医院急诊,给予心肺复苏,静-动脉体外膜肺氧合(VA-ECMO)、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等治疗后患者恢复欠佳,当地医院建议转院治疗。结合患者病史及影像学检查,上级医院考虑诊断为:1)急性心肌梗死,心尖部室壁瘤形成,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心功能Ⅳ级(killip分级);2)CAAs:左冠状动脉起源于右冠状动脉窦。于当年7月7日,行CAAs矫正术,术后给予强心利尿抗感染等对症治疗后好转出院。出院时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32%,二尖瓣反流(重度)。出院后患者运动耐量明显下降,常有咳嗽咯痰,生活质量差。现症:患者神疲乏力,活动耐量差,易感冒(平均每月2次),咳嗽咳痰,白痰易咯,下睑苍白,面色黄,纳可,寐尚可,二便调,舌淡苔黄腻,脉细弱。中医诊断:心力衰竭(气阴两虚、痰瘀互结),治以益气养阴,化痰祛瘀。处方:太子参30 g,麦冬15 g,茯苓20 g,玉竹20 g,夏枯草20 g,葶苈子15 g(包煎),丹参20 g,郁金20 g,女贞子15 g,墨旱莲15 g,苦参15 g,紫苏梗20 g,浙贝母20 g,金荞麦30 g,芦根30 g,荆芥15 g,生龙齿30 g。10剂,每剂3煎,水煎服,两日1剂,早晚温服,并嘱患者早晚及外出后冰盐水漱口洗鼻进行黏膜预防。
2024年1月29日2诊:患者坚持服药2月余,乏力及活动耐量较前明显好转,服药期间未感冒,咳嗽咳痰较前减轻。现症:咳嗽伴白痰,手足肢冷,面色苍白,偶有双下肢轻度水肿,偶见胃肠胀气不适,纳可,寐佳,二便调,舌淡红,舌中苔腻稍黄,脉细滑。结合患者2024年1月4日复查的超声心动图[LVEF:35%,二尖瓣反流(中度)]结果,上方加当归15 g,草果12 g,车前草15 g。14剂,水煎服,两日1剂,并嘱患者早晚及外出后冰盐水漱口洗鼻进行黏膜预防。
后于2024年2月和4月进行两次随访,患者诸症见缓,病情稳定,至2024年4月患者活动耐量显著提升(治疗前爬楼两层即出现心悸气喘,现可无停歇爬楼至4层且无明显心悸气喘),嘱患者续服中药,避免感冒。2024年8月再次进行电话随访,患者病情稳定,嘱患者间服中药,适时增减衣物,谨防感冒,定期复查心脏彩超。
2 按语患者正值少年,本当气血充盛,但因其先天CAAs以令正气不充,易受外感,且未加防范多次感受外邪,虚损更甚,而致津液异化,阴邪丛生,痰湿阻滞,血瘀相伴,心脏供血功能更弱。剧烈运动时心脏耗氧增加,而该患者由于上焦正气不足,血脉鼓动无力,加之冠状动脉走行异常影响供血,终发生心肌梗死。
张伯礼教授在临证中重视标本兼治,气阴亏损为该病之本,湿浊痰饮瘀为标。标应除,本当补,单祛邪不扶正,阴邪虽祛可复生;仅扶正不祛邪,阴邪未除补而重。用药上采用补而有疏加以祛邪的策略,内截“阳微阴弦,气阴失养”之病势,外断病邪侵袭之诱因,内安正气,外祛邪气,相得益彰。
2.1 益气养阴,御邪补心初诊时患者虽行CAAs矫正术,但术后心功能恢复不理想,左心室射血分数仅为32%,伴有神疲乏力,活动耐受性差,咳嗽咯痰,易受外感。心肺同居上焦,心气亏虚可及于肺,故心肺气虚较甚。阳微而令阴弦,痰湿阻滞,气阴难以充养,呈现出心肺两虚、气阴失养的病机特点,故当以顾护正气,预防外感,祛除阴邪为根本宗旨。患者心肺既虚,卫气不固,外邪易袭,故当治病求本,针对本虚之证虚则补之,扶正固本令正气得充,防御外邪。患者心之气阴素亏加多次外感耗损正气,虽术后暂无胸闷心悸症状,但脉细弱,仍当“舍症从脉”以生脉饮益气养阴。因其气阴两虚较为明显,故将生脉饮中人参易为太子参一味,且加入玉竹更助气阴恢复,从而令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紫苏梗,辛、温,归肺、脾二经,善于理气,斡旋中焦,令补而不滞。女贞子,旱莲草两味,以滋肾养阴,补肾宁心,合用苦参清除湿热,并以生龙齿镇心安神,助心阳下潜,交通阴阳,心肾相交。
2.2 活血化瘀,调气生新患者平素痰多,水湿较盛,张伯礼教授提出“水不行亦可为瘀”[3],痰源于津液异化,瘀源于血行涩滞,两者津血同源,故常相因为病,故心力衰竭患者应注意活血与祛痰共同施治[4]。从而应化瘀尽早,虽未见瘀但见湿浊痰饮类病邪亦当佐以活血,阴邪同治,故以丹参、郁金活血化瘀。紫苏梗行气通滞,令气郁得开,助祛阴邪,同时取其辛温之性,意合“血得温则行”之理,令瘀去新生。如若疼痛较为明显,张伯礼教授常在此基础上加入降香、五灵脂、延胡索以增活血理气之功;瘀痛较重者,则以三七粉6 g(两日总量)冲服,疼痛更甚者可酌情加入乳香、没药活血止痛。张伯礼教授指出:“乳香、没药用量不宜过大,常以各4 g分两日服用即可,避免其对患者脾胃功能产生影响。”
2.3 治从肺脾,予邪出路基于“湿浊痰饮类病”学说,肺脾两脏有明显的关联性,正所谓“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外感类病邪首当犯肺,患者多咳痰、流涕等呼吸道症状。所以针对此类体虚易感,阴邪较重的患者,在临床上当治从肺脾。患者咳嗽咳痰,白痰易咯,下睑苍白,可知其痰湿较深。表邪入里则肺气失宣,水湿痰饮及瘀血内生,停聚日久而化热[5]。痰湿停聚郁久化热,兼见舌苔黄腻,故予芦根、金荞麦、浙贝母、葶苈子以清热化痰,泻肺利水。茯苓淡渗利水,给予邪气出路,令阳气得通,正所谓“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且茯苓可入中焦健运脾胃,更助于运化水湿,与治从太阴,予邪出路的治疗思想相合。水不行则气不通,夏枯草一味可防术后粘连,又可抑制左心室重构,软坚散结,除体内日久顽固痰栓。如若痰热较重可将金荞麦易为鱼腥草增强清热解毒化痰之功,且对于痰黏难咯者可加入皂刺,以涤痰通窍。
2.4 预防调护,谨防外感此患者上焦气阴两虚则令正气不足,卫表不固,易受外邪,可令本虚之证愈演愈重。水液得人体正化则为津液,失于正化则生湿、浊、痰、饮类阴邪产生壅滞停聚之变[6]。现代临床中发现,心肌收缩力降低、心脏泵血能力减弱的心力衰竭患者中,可因不同程度的体循环或肺循环瘀血导致肺部顺应性降低,而不利痰液排出,更易发生肺感染,同时肺部感染亦可加重心功能受损,恶性循环[7]。可见,积极预防外感对心力衰竭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荆芥疏风解表,一则疏新感在表之邪,截断病势,谨防外感;二则还邪于皮毛令邪有所出,荆芥性质最为平和,无论寒热皆可用之,为预防佳品。此外,张伯礼教授嘱患者以淡盐水进行预防,方法如下:用食盐及白开水配制淡盐水,以口尝微咸为度,置于冰箱冷藏,每日早晚及户外活动后以棉签蘸取刷洗鼻腔且漱口以清洁杀菌,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2诊时患者诸症见缓,左心室射血分数有所上升,仍咳嗽咯痰且偶有下肢水肿,故加车前草15 g利水渗湿。偶见胃肠胀气不适,手足肢冷,舌中苔腻稍黄,可知湿浊困脾较重,四肢为诸阳之本,脾主四肢,手足肢冷亦因湿困中焦,故加入草果燥湿温中,温通中阳,令气达四末则肢冷可缓。后追访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活动能力大幅提高,愈后可期。
3 小结对于先天性CAAs的心脏结构性疾病,理应选取手术进行矫正,此为西医之优势;但术后患者心脏功能恢复不理想,活动耐量差,反复外感,针对此等功能性问题,中医通过整体论治、辨证施治、扶正祛邪可令患者心功能改善,活动耐量增加,免疫力提升,生活质量得以明显提高,此为中医之优势。中医治疗此类疾病时应以患者为中心,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作为根本要务,正所谓“知其所苦,缓其所苦”。张伯礼教授多次指出:“对于心力衰竭疾病治疗,除关注各项检查结果,还应重视患者的活动耐量及生活质量,复诊应详细询问患者治疗前后活动耐量是否有所变化,以此作为判断治疗效果的重要依据之一。”
由此可见,临证时应重视疾病全过程,以中医思维看待疾病,在中医整体观指导下将中医之道与西医之术相结合,力求优势互补。此例患者心脏术后的顽固心力衰竭状态,张伯礼教授在治疗采用补而有疏、祛除阴邪的治疗策略,扶正祛邪,调和阴阳,从而改善了心脏功能,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1] |
王美娜, 李博, 王冠群, 等. 冠状动脉造影明确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发生率及分类[J].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9, 27(10): 579-581. DOI:10.3969/j.issn.1004-8812.2019.10.008 |
[2] |
包程鸿, 邓鸿胜, 汪晓敏, 等. 儿童左冠状动脉起源右冠状窦合并运动后心肌梗死、泵衰竭1例[J]. 心电与循环, 2022, 41(1): 81-85. DOI:10.12124/j.issn.2095-3933.2022.1.2021-4672 |
[3] |
张晗, 康立源, 张伯礼. 心脑血管疾病痰瘀互结证述析[J]. 天津中医药, 2009, 26(2): 172-174. DOI:10.11656/j.issn.1672-1519.2009.02.37 |
[4] |
于亚君, 周之煜, 金鑫瑶, 等. 张伯礼教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经验[J]. 天津中医药, 2024, 41(1): 6-8. DOI:10.11656/j.issn.1672-1519.2024.01.02 |
[5] |
金鑫瑶, 张俊华, 张立双, 等. 张伯礼分期诊治慢性心力衰竭经验[J]. 中医杂志, 2018, 59(19): 1633-1636. |
[6] |
李霄, 金鑫瑶, 吕玲, 等. 张伯礼"湿浊痰饮类病证治"学术思想撮要[J]. 中医杂志, 2022, 63(17): 1620-1624. |
[7] |
王明娇, 陈娟, 刘波, 等. 老年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病原学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22, 43(9): 1075-1078, 1084. DOI:10.3969/j.issn.1673-4130.2022.09.011 |
2. Institut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ianjin 301617, China;
3. Evidence-Based Medicine Center, 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ianjin 301617,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