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信息
- 杨静琦, 许保海, 张静, 等.
- YANG Jingqi, XU Baohai, ZHANG Jing, et al.
- 柴胡桂枝汤联合火龙罐对面瘫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 Observation on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Chaihu Guizhi Decoction combined with Huolong cupping in treating facial paralysis patients
- 天津中医药, 2025, 42(2): 153-157
- Tianji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25, 42(2): 153-157
- http://dx.doi.org/10.11656/j.issn.1672-1519.2025.02.04
-
文章历史
- 收稿日期: 2024-08-16
2.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中医科, 北京 100035
面瘫又称面神经麻痹,是一种由面神经受损导致面肌瘫痪的临床常见病[1]。一般预后良好,及时治疗后大多可恢复。但是常见的并发疾病有角膜感染、瘫痪肌的连带运动、面肌痉挛等。目前,临床上治疗面瘫患者常采用激素、抗病毒、抗生素等药物,但是该类药物易产生耐药性,复发率高,效果不甚理想[2]。近年来,中医治疗本病疗效突出,治疗方法有理疗、针灸等[3]。相关研究显示,火龙罐通过特定的手法和温度控制,能够活血化瘀、散寒通络、改善血液循环、调节脏腑功能,具有消炎止痛,增强免疫力的效果。但若患者存在皮肤出血、皮肤过敏、皮肤感染或骨折、水肿等情况时不宜使用此方法,有加重症状的风险。柴胡桂枝汤具有和解少阳、调和营卫之功效,主治外感风寒,发热自汗,脉弦或浮大。治疗急性期特发性面瘫效果较为突出[4]。因此,该研究探讨给予面瘫患者联合应用柴胡桂枝汤及火龙罐治疗对面部表情肌弹性及社会功能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根据如下公式计算样本量,n=[π1(100-π1)+π2(100-π2)]/(π1-π2)2×f(α,β),其中α、β分别表示Ⅰ类、Ⅱ类错误,研究中α=0.05,β=0.1,查表得到f(0.05,0.10)=10.5。采用双侧检验,π1和π2分别表示试验组和对照组预期有效率,经预实验得到π1=95,π2=74,计算得到n=57,考虑15%脱落率,最终样本数量为132例。
收集2021年1月—2023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的132例面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6例,其中对照组失访4例,因个人因素退出研究2例,试验组失访2例,未按规定治疗方法和时间治疗2例,自行使用其他药物治疗1例,因个人因素退出研究1例,最终两组各60例。试验组男36例,女24例,年龄最大68岁,最小36岁,平均年龄(53.08±5.56)岁,患病时间最长8 d,最短2 d,平均(3.78±1.18)d,左侧患病41例,右侧患病19例;对照组男28例,女32例,年龄最大74岁,最小37岁,平均年龄(53.82±5.98)岁,病程最长9 d,最短1 d,平均(3.98±1.21)d,左侧患病34例,右侧患病26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伦审2020-121号)。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依据《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神经修复治疗临床指南(2022版)》[5]中面瘫相关诊断标准,急性发病,有受凉吹风史或病毒感染史,一侧面部肌肉突然麻痹瘫痪,口眼歪斜,患侧额纹消失变浅,眼睑不能闭合,鼻唇沟变浅,并伴有患侧舌前2/3味觉消失。
1.2.2 中医诊断标准依据《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诊断、评价与分期分级治疗》[6],中医辨证主症为口眼斜。
1.3 纳入标准1)病程30 d以内,且近1周内无其他药物治疗史;2)患者知情同意并自愿签署同意书;3)年龄18~78岁。
1.4 排除标准1)肝、肾功能异常者;2)不明原因接触性出血者;3)面部皮肤破损;4)无法正常沟通配合者;5)其他原因导致的面瘫;6)末梢神经功能异常者。
1.5 干预方法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1)给予抗病毒、营养神经类药物等治疗;2)康复训练:做轻闭眼、皱眉、噘嘴、露齿笑等动作,5 min/次,4次/d。
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者火龙罐治疗。火龙罐规格:罐体高5 cm、直径5 cm、手柄长8.5 cm。患者采取仰卧位,暴露施罐部位(承浆、地仓、水沟、颊车、颧髎、精明、瞳子髎、攒竹、鱼腰、丝竹空),注意保暖,皮肤清洁,局部消毒,涂抹精油或按摩膏。
操作步骤如下:1)材料准备。选择蕲艾炷,点燃后放入铜灸器中,火头朝下,盖上盖子。2)调整火力。手持悬于患处的罐体,以调整升降高度来调整火力,火力不宜过小。3)施罐准备。施罐时操作者手的小鱼际先接触皮肤然后再落罐。4)操作手法。按照揉、蹍、推、按、点等不同手法,及正旋、反旋、摇拨、摇振使罐体作用于穴位、经络以及皮肤组织,发挥推拿、刮痧、艾灸等综合作用。5)观察反应。每个部位操作15~20 min左右,至皮肤微微发红发热,不断运罐,不能停留在同一个部位过久,避免过度或不正规晃动,及时刮去艾灸,防止掉落。6)结束操作。艾灸不要等到全部烧完再换,罐体发烫即可结束使用,用罐体余温熨烫相应部位。注意事项: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火力大小,火力大易灼伤皮肤。施罐结束后最好饮用一杯200 mL温开水。治疗时间20 min/次,该疗法隔天做1次,连续治疗14 d。
试验组:给予火龙罐和柴胡桂枝汤治疗。柴胡桂枝汤方药组成:柴胡(醋制)、黄芩、桂枝(去皮)、人参、生姜、白芍各4.5 g,大枣6枚,法半夏7.5 g,炙甘草3 g。以上9味药材加水700 mL,煎煮至300 mL,去滓温服100 mL,分2次服用,早晚各1次,火龙罐处理同对照组。治疗周期为14 d。
1.6 观察指标 1.6.1 中医证候积分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共计4个方面,包括口眼歪斜、眼泪外溢、面肌抽搐、眼睑闭合不全,每个项目评0~3分,分数越高表示症状越严重[7]。
1.6.2 面部表情肌弹性检测剪切波弹性成像(SWE)检查[8],使用南京贝登医疗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迈瑞Mindray彩色多普勒超声系统(DC-N3S),检测方法参照李政英等[9]的研究。
1.6.3 面神经功能1)采用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H-B)[10]评分,评价面部正态与皱眉、闭目、口角等功能情况。计为1~6分,评分低于3分表示面神经功能较好。2)使用Sunnybrook面神经评定系统(SFGS)评分,从面部肌肉静态、动态、连带运动3个方面评定面神经功能,计为0~100分,分数越低表示面神经功能越严重[11]。
1.6.4 社会功能采用面部残疾指数表(FDI)[12]评估患者面部残疾情况。FDI包含两个部分,社会功能评分(FDIS)和躯体功能评分(FDIP),FDIS的高低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FDIP的高低则与病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
1.6.5 疗效判定标准参照文献[13]相关内容。痊愈:治疗后,面神经功能评分为47~50分;显效:治疗后,面神经功能评分为15~46分;有效:治疗后,面神经功能评分为10~14分;无效:治疗后,面神经功能评分提高不足9分。
1.7 统计学分析数据分析采用SPSS 23.0,计量资料服从正态分布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各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 1。
![]() |
治疗后,两组患者表情肌弹性模量值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 2。
![]() |
治疗后,两组患者SFGS评分升高,H-B评分降低(P<0.05);试验组患者SFGS评分高于对照组,H-B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 3。
![]() |
治疗后,两组患者FDIS、FDIP评分均升高(P<0.05),且试验组FDIS、FDIP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 4。
试验组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73.33%),χ2=10.568,P=0.001。见表 5。
面神经是骨管中最长的第7对脑神经,是以运动为主的混合神经,也是最容易发生麻痹神经[14]。其功能是支配面部表情肌。面瘫症属中医“口癖”范畴,多因素体阴亏,或体弱气虚引起阴虚、血少、筋脉失养或风寒上侵面部所致。因此,治疗面瘫应以祛风散寒、活络舒筋、益气养血为主。中医治疗面瘫历史悠久,包括药物、针灸及拔罐疗法等[15]。本研究应用出自《伤寒杂病论》中的药方柴胡桂枝汤治疗面瘫患者,方中柴胡透泄少阳之邪,从外而散,疏泄郁滞气机,黄芩配伍柴胡可清少阳邪热,柴胡升散,得黄芩降泄,则无升阳劫阴之弊,半夏、生姜降逆和胃,大枣扶助正气,则邪无内向之机,可以直从外解。火龙罐灸源于晋代,是一种外用治疗方法,用药物覆盖皮肤,并用火源加热,从而使药效穿透经络。火龙罐是经传统拔罐方法改良后形成的一种艾灸器具,可将推拿、刮痧、艾灸、走罐、点穴等融合一体,可起到温经散寒、活血化瘀、调和气血的作用,从而改善患者临床症状[16]。
该研究中,治疗后试验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较对照组更低,疗效较好,提示柴胡桂枝汤联合火龙罐治疗(风寒袭络证)面瘫患者疗效更佳。分析其原因,火龙罐有很强的温通之力,用不同的药物温通气血、通络通痹、活血化瘀、调节阴阳、散寒阻滞,提高疗效。柴胡桂枝汤作为小柴胡汤和桂枝汤的合方,既有和解少阳、解肌发表之功,外治伤感伤寒两阳之病,又有外和营卫,内调气血之效,可治内外杂病营卫气血不通之病。此两者结合达到祛邪外出、扶助正气、疏调经筋的作用。郁明明等[17]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给予火龙罐灸治疗,使愈显率由62.50%提高至82.98%。生物组织的弹性或硬度与生物学特性关系密切,病变组织和正常组织往往存在弹性模量或硬度的差异[18]。SWE是一种新的弹性成像模式,其数值越高组织硬度越硬,从而对正常组织和异常组织进行鉴别[19]。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患侧各表情肌的弹性模量值改善更佳,说明该研究的治疗方案可有效改善风寒证面瘫患者面部表情肌弹性。
H-B主要是对患者进行综合分级,但对面部功能的特殊细节不予分级说明[20],张晓杰等[11]认为中文版的SFGS具有高度的内部相容性、一致性及可重复性,结合肌肉静、动态以及连带运动评定面神经功能,补充了H-B评分的不足。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SFGS评分及H-B评分改善更为明显,口角歪斜、面肌抽搐等症状得到缓解或消失,表明柴胡桂枝汤联合火龙罐治疗风寒证面瘫患者可有效改善面神经功能及临床症状,促进恢复患者面神经和肌肉损伤。该方药中柴胡与桂枝配伍可加强祛邪外出、舒利经脉、行气活血,直接作用于病所,达到治疗本病的目的。该研究中两组患者FDIP较治疗前升高,试验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FDIS较治疗前降低,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基于“寒者温之”理论指导,吴维真等[21-22]同样利用该理论,温和补阳,散寒通滞,疗效较好。用柴胡桂枝汤结合火龙罐疗法,首先,柴胡桂枝汤可疏通经络,调通面部气血,其次火龙罐能温通面部经脉,祛风散邪,濡养经脉,两者联合可发挥协同作用,促进面部功能的改善。
综上所述,柴胡桂枝汤联合火龙罐治疗(风寒袭络证)面瘫患者疗效显著,改善中医证候积分,缓解临床症状,改善患者面部表强肌弹性和社会功能。但是,由于该研究中纳入样本量不足,研究结果可能存在差异,希望在以后的研究中增加样本量,做进一步研究,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1] |
KIM S J, LEE H Y. Acute peripheral facial palsy: Recent guidelines and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 Journal of Korean Medical Science, 2020, 35(30): e245. DOI:10.3346/jkms.2020.35.e245 |
[2] |
谢志红, 李静, 李康, 等. 浮针疗法在周围性面瘫治疗中的应用现状及分析[J]. 中国针灸, 2023, 43(5): 607-610. |
[3] |
牟小文, 李雪梅, 任奎羽, 等. "闪熨结合罐法" 在辅助面瘫治疗中的应用[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2, 37(9): 5497-5499. |
[4] |
蔡燕, 余炼, 叶新萍, 等. 柴胡桂枝汤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的疗效观察[J]. 中医药导报, 2023, 29(9): 63-67. |
[5] |
国际神经修复学会中国委员会, 北京医师协会神经修复学专家委员会, 广东省医师协会神经修复专业医师分会, 等. 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神经修复治疗临床指南(2022版)[J].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3, 18(1): 1-12. |
[6] |
杨万章.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诊断、评价与分期分级治疗[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7, 15(3): 257-263. |
[7] |
严娅岚, 贾海滨, 李培玉, 等. 基于面部神经功能及中医症状评分探究温针灸对周围性面瘫患者预后的影响[J]. 天津中医药, 2023, 40(8): 1023-1028. DOI:10.11656/j.issn.1672-1519.2023.08.14 |
[8] |
伍晓鸣, 董桂芳, 牟霜, 等. 周围性面瘫患者针灸治疗前后面部表情肌弹性与面神经功能评分的相关性[J].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22, 24(5): 363-367. DOI:10.3969/j.issn.1008-6978.2022.05.011 |
[9] |
李政英, 王惠, 张志君, 等. 剪切波弹性成像评估不明原因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硬度的研究[J].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23, 34(10): 733-736, 744. |
[10] |
JEONG J, LEE J M, CHO Y S, et al. Inter-rater discrepancy of the House-Brackmann facial nerve grading system[J]. Clinical Otolaryngology, 2022, 47(6): 680-683. DOI:10.1111/coa.13956 |
[11] |
张晓杰, 姜曌, 夏峰, 等. 中文版Sunnybrook面神经评分系统的验证[J].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16, 42(2): 85-90. |
[12] |
车依檀, 高新迪. 温针灸对急性周围性面瘫患者FDI评分及面部神经功能的影响[J]. 中国中医急症, 2023, 32(9): 1594-1596. DOI:10.3969/j.issn.1004-745X.2023.09.022 |
[13] |
王声强, 白亚平, 王子臣.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评估及疗效判定标准方案(修订案)[J]. 中国针灸, 2009, 29(S1): 71-73. |
[14] |
MISRA S, KUMAR S, RAI N, et al. Approach to new-onset facial nerve palsy in a critically ill patient: A case report[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ritical Illness and Injury Science, 2022, 12(2): 115-117. DOI:10.4103/ijciis.ijciis_94_21 |
[15] |
李鑫, 刘敏肖, 刘昌佳, 等. 中西医综合疗法治疗急性期Bell面瘫临床观察[J]. 中国中医急症, 2022, 31(6): 1043-1045. |
[16] |
何芳, 王向荣, 孙晶, 等. 火龙罐综合灸用于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的效果观察[J]. 护理学杂志, 2023, 38(8): 40-43. |
[17] |
郁明明, 张秀红, 杨媛媛, 等. 火龙罐综合灸法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风寒袭络证)的临床观察[J]. 中国中医急症, 2024, 33(3): 468-472. |
[18] |
BEDEWI M A, ELSIFEY A A, ALFAIFI T, et al. Shear wave elastography of the tibial nerve in healthy subjects[J]. Medicine, 2021, 100(3): e23999. |
[19] |
ZHU J A, QIU L, TA D A, et al. Chinese ultrasound doctors association guideline on operational standards for 2-D shear wave elastography examination of musculoskeletal tissues[J]. Ultrasound in Medicine & Biology, 2024, 50(2): 175-183. |
[20] |
MAT LAZIM N, ISMAIL H, ABDUL HALIM S, et al. Comparison of 3 grading systems(house-brackmann, sunnybrook, Sydney) for the assessment of facial nerve paralysis and prediction of neural recovery[J]. Medeniyet Medical Journal, 2023, 38(2): 111-119. |
[21] |
吴维真, 张峻宁, 王佳怡, 等. 基于"清阳出上窍" 理论辨证论治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后遗嗅觉障碍[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3, 18(11): 2302-2307. |
[22] |
杜若芳, 曹阳, 梁秋然, 等. 从"寒者热之" 探讨深部热疗在肿瘤绿色治疗中的应用[J]. 现代中医临床, 2023, 30(6): 28-31. |
2.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epartment, Beijing Jishuitan Hospital,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35,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