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信息
- 周萱, 曹姗, 冯闲野, 赵紫薇, 王泓午
- ZHOU Xuan, CAO Shan, FENG Xian-ye, ZHAO Zi-wei, WANG Hong-wu
- 试论中医健康状态精气神动态模型的构建
- Theory of Essence, Qi, and Spirit combined with pyramid-like solid structure to explore the health status of human body
- 天津中药大学学报, 2016, 35(3): 145-148
- Journal of 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16, 35(3): 145-148
- http://dx.doi.org/10.11656/j.issn.1673-9043.2016.03.01
-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 2016-02-27
古埃及与中国同属于世界文明古国,而金字塔可谓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象征,至今仍有很多不解之谜,引人入胜。现代,金字塔结构与各学科相结合,被赋予了各种涵义,社会学解释金字塔下面的方锥形象征人类实体活动,上面的角锥指人类精神活动,为展示人口年龄和性别构成绘制的人口金字塔,为平衡膳食,取得合理营养推出的食物指导金字塔[1]。金字塔结构还经常被用于描述等[2]。世界各地包括中国,也存在着金字塔或近似的古代建筑遗迹[3],代表了掌握和利用人与自然规律的科学水平。
1 金字塔结构典型的金字塔结构是一个方锥体,既保留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又兼顾四边形的可变化性,建筑学上被认为具有内在稳定性,可被几乎无限缩放,即使增加大小,也不会成线性比例地增加负荷[4]。金字塔的结构非常奇妙,以胡夫大金字塔的构成数据为例:其底边周长与高度之比约为圆周率π(3.1416)的2倍,世界上有很多金字塔,它们大小不尽相同,但这个比例却是相同的。大金字塔内部的三角形厅室,各边之比为3:4:5,符合勾股定理;坐落在塔内的王殿,不论垂直或水平都是正中央的位置,从垂直上看,恰好处于塔的高度的一半。从水平切面,王殿地面面积恰好是整个水平切面面积的一半。王殿地面长11.38 m,宽5.69 m,墙壁高度5.82 m,从地面中心算起,约等于1.618 m,即黄金分割,诸如此类,这种结构体现了一种数学之美,而科学往往是通过数字来表达的。
尼采说:“建筑是一种权力的雄辩术。”[5]建筑能反映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体现人的意志,更是权力的象征,在古埃及,权力即为法老,是代表最高层次的“人”;人与自然的关系,则表现为对自然规律的认知,包括了对宇宙、动植物及人类自身的认识,甚至是对人本身的一种信仰,可以说金字塔的形状结构就是人类自身状态的一种建筑化呈现。
古代中国与古埃及有其相似的地方,但在对人的认识上,中国不是单纯的崇拜,而更倾向于探索人本身、揭示人与自然的关系。
2 中医精气神理论《道德经》中老子阐述了道生天地万物的过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素问·六节藏象论》曰:“三而成人。”[6]《灵枢·本藏》有:“人之血气精神者,所以奉生而周于性命也。”[7]指出血气精神是奉养生命,维持健全人体生理活动的基本因素,其中血由精衍生,精是人体构成的基本物质,由先天之精得来,由后天之精充养延续,能化气养神,维持生命循环运动。气贯穿于生命始终,是生命存在的根本要素,气便是命。神则概括了人体整个生命活动,也是主宰。因此称精气神是生命活动的三大基本要素,称为“人身三宝”,认为精气神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最基本的物质基础[8-9]。
中医理论论证精是生命来源的基础物质时,在《素问·金匮真言论》有:“夫精者,身之本也。”[6]而气可由精产生,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精化为气。”[6]气在人体中可起到推动、温煦、防御、固摄、营养等作用,维系着人体的生命,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也是由物质机体产生的一种气的活动[10]。《脾胃论》曰:“气者,精神之根蒂也。”[11]神对生命有主宰作用,神又可协调人与外界环境的关系[12]。中医对神极为重视,在《灵枢·本神》中就有“凡刺之法,必本於神”的论述[7]。认为神是生命活动的集中体现,神旺则生机正常[13]。神也是构成人体重要的精微物质,如《灵枢·天年》曰:“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7]人体精气神各自的概念,都是物质性与功能性并存的。生命是人体不断新陈代谢和与外界持续平衡协调的过程,精气神的共同作用使人体的金字塔稳定牢固。
3 精气神与健康健康由身体、心理、社交能力三个维度组成[14],为“身体、生理和心理所处的一种完全良好的状态”,是在各种自然、社会和人文因素影响下的人的生理、心理、社会适应性的和谐状态[15]。健康的概念中还包括一种平衡的思想,这种平衡不仅是身体各部分之间的平衡和身体与精神之间的平衡,而且还包括身体内部之间及其与外在环境之间的平衡,甚至包括个人的能力和其行为目标之间的平衡[16]。
笔者认为立足于中医精气神的健康,就是从对人体自身和对外界功能联系的理解出发,精气构成人的形体,维持人体功能,神统领着形体,进行着各种活动包括社会实践及与周围环境的适应行为,体现人生命能量的大小。精气神的健康状态就是精气神各自功能正常,能相互感应、相互转化、相互作用,使机体功能正常运行,能从内部支持,并能从外部反映出人体生理、心理活动,达到维持人体有序活动的一种和谐状态。人体健康的金字塔就是要保持生理、心理和外在环境的一种良好状态。
4 精气神与金字塔结构的结合将金字塔的结构形状与中医精气神的理论相结合(如图 1),可以看到一个人体健康精气神的金字塔(如图 2)。如图 2可见,将人的整体外观视作一个金字塔,精气组成金字塔的基础,每对精气与位于塔尖的神都构成一个面,前后左右,都有精气神的三角稳定面,从立体的角度看,精气神组成了一个稳固的方锥形金字塔,人身体的能量存在于金字塔内部,精气的多少决定了金字塔的基底(人的形体)大小,神的高低决定了金字塔的高度(人的活动能力),最终决定金字塔(人)的体积(外观)及内部可储存能量的多少。
5 人体健康的精气神金字塔动态模型 5.1 构建模型从上面的两张图,可以理解并假设得出,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金字塔,从出生到成年,人体的精气神会逐渐壮大,形成的金字塔体积也变得更大更稳,当达到鼎盛时,体积不再变化;随着人体生理功能的下降,对精气神的消耗速度开始快于恢复和积累的速度,人体的金字塔又开始变小,直至消失,这是人体金字塔的正常变化规律,也体现了一个人经历生、老、病、死的自然过程。虽然体积大小及其内部蕴含的能量各不相同,但若是一个正常的人,精气神就必须存在,三者缺一不可。脱离神的人就变为一个二维平面,如昏迷的人是平躺的状态;而脱离了精气的人,其神就变得无法探知,不能称为真正存活的人了。这样就可以得到一个由精气神组成的金字塔立体模型。
5.2 模型特点除了人体由出生、壮年到逐渐衰弱的人体精气神体现出的渐变性外,人体内精气神还具有持续变化的恒动性、能通过补充积累得到恢复的可修复性、及自身内部进行调节以维持稳定的平衡性等特点。而健康状态表现在该模型上,就是应保持一种动态平衡,精气神三者比例适当,使内部结构相对稳定。可以将人体精气神的充足与不足作为衡量动态平衡的一种标准。
5.2.1 渐变性人体在不同时期,身体构成都会呈现一定的变化。如人的机体构成以水分为主,但在胚胎时期机体含水约为98%,婴儿含水约为75%,成年女性就下降成约为50%,男性约为60%。由于精随年龄变化,而表现出的身体特征《素问·上古天真论》中就有云:“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脏盛,乃能泻。今五脏皆衰,筋骨懈堕,天癸尽矣。故发鬓白,身体重,行步不正,而无子耳。”[6]
5.2.2 恒动性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永恒运动着的。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世界上没有不运动的物质,也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健康的人体当然也是恒动的。以气为例,中医理论中的气以升、降、出、入四种基本形式,布散全身,内至五脏六腑,外达筋骨皮毛,在脏腑经络、形体、官窍之间运行不息,通过气化作用,激发和调控机体的新陈代谢,推动各种生理活动。气的运动一旦停止,生命活动也将难以维持。故《素问·六微旨大论》云:“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6]
神的产生,离不开精与气,精气的运动变化,也会影响神的表现。故《素问·六节藏象论》云:“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6]从眼神、表情、情绪等均可看出神的活动,而且人的思维意识也是始终处于活动状态的。
5.2.3 可修复性正常情况下,精气神在人体内受饮食水谷的滋养以维持,虽然人自身代谢活动会耗费精气神,在外部自然及社会因素的影响下,人体精气神也会损耗,当这种损耗达到一定程度,人体会发出信号,出现诸如感到饥饿、疲乏、困倦等反应。当得到及时休养维护时,精气神能自我修复,回归正常状态,表现出可修复性。
若没能得到及时休养补充,或出现异常状况,使精气神持续减少,变得不足,人体可能就表现出体力下降、易困倦、反应变迟缓等外在症状。如因外伤导致持续的出血及损伤,当血(精气)损失到一定程度,人就会失去意识,甚至死亡。
5.2.4 平衡性与金字塔的结构结合来看,当精气神渐渐不足,即代表三者的线条比例失衡,代表精气的边线逐渐变短,代表神的线段高度也慢慢下降,就会出现金字塔失稳、偏斜,身体开始调整适应,若能及时补充精气神,则可延缓这一缩减进程,维持人体健康。若长期精气神不足,使三者的比例持续失衡,人体精气神的金字塔会逐渐变小,塔尖变低,内部能量减少,人体健康状态变差。但由于金字塔具有内在稳定性,可被几乎无限缩放,在这样的结构下,即使增加或减少大小,也不会成线性比例地增加或减少负荷,即不论精气神的边线、体积如何变化,人体的金字塔都能保持存在。但若精气神中有一个消失了,则人体金字塔也就不能成形了。例如,脑死亡,即神的消失,虽然人体形体(精气)还存在,但医学上也将宣布该人已死亡;而因窒息导致气的消失,人也不能继续存活;当体液(精)流失过度,人体生命也难以维持等。
维持人体精气神金字塔稳固需要的精气神也不是越多越好,而应当处在合理的范围内。如精气充足但超出了神的支配能力,也不能达到良好的状态,甚至会干扰到神的作用,如形体肥胖,即使想快跑,但是受到形体拖累,也难以达到正常人一样的跑动速度;而神过高,也会给人体精气带来压力,人体的金字塔也不会稳固,如注射兴奋剂导致精神亢奋,运动力加强,虽然能提高一时的力量,但对身体带来的负担及损伤也是难以避免的。
6 结语维持人体精气神的合理状态,有助于提高人体健康水平,增强对精气神的养护,可以让人体的金字塔更加稳固,能量更加充足,这就要保持精气神的最佳比例,如同大金字塔建筑的那些奇妙数据,但在人体中精气神的最佳比例是多少,还需要深入探讨。其中,有的学者研究精气神与熵理论的关系,认为气机的升降出入运动是熵流代谢过程,气机调畅意味着人体处于低熵有序的健康状态;精是标志着人体有序程度的序参量,生命进程中的不同状态都可由序参量表示出来;神是人体脏腑信息在体表的有序映射,通过观察神进行辨证施治,养精气神,能保持人体的低熵有序[17]。有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基于生命物质假定,提出“人体是‘精-气-神’三位一体的复杂巨系统”[18]。以及通过对人精气神的辨识来衡量人体健康状态的研究等[19]。
对精气神的测量、在实践中用一个数值来完整准确地描述或度量健康状态,都是很复杂的,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但如金字塔神秘的面纱一般,人体的秘密值得探究并将其层层揭开。
[1] | 朱圣陶. 美国2005年膳食指南和膳食参考摄入量[J]. 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 2006, 33 (6) : 352–358. |
[2] | 韩忠雪, 程蕾. 政治关联、制度环境与金字塔结构[J].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2, 33 (5) : 31–40. |
[3] | 黄正彪. 世界各地的金字塔[J]. 时代风采, 1995 (3) : 44. |
[4] | Saouma VE. Lecture notes in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nalysis & design[M]. Boulder: Deptarment of Cinvil Environmental and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2007 . |
[5] | 王路. 建筑是一种权力的雄辩术[J]. 中华建设, 2010, 17 (2) : 86. |
[6] | 黄帝内经素问[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 |
[7] | 灵枢经[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 |
[8] | 王小平. 再论生命三要素——精、气、神[J]. 中医药学刊, 2004, 22 (1) : 157–158. |
[9] | 高树人. 试论"精气神"——人体机能学说与中医心理学[J]. 中医药学刊, 2004, 22 (1) : 157–158. |
[10] | 蒋璐, 杜武勋, 王智先, 等. 基于中医形、气、神理论探讨中医药愈病机理[J]. 中医杂志, 2015, 56 (6) : 451–454. |
[11] | 金·李杲. 脾胃论[M]. 北京: 中华书局, 1985 |
[12] | 冯闲野, 曹姗, 杨晓丽, 等. 中医"神"与健康状态的关系[J]. 中医杂志, 2014, 55 (14) : 1250–1252. |
[13] | 李毅. 浅释中医对"神"的认识[J]. 医药世界, 2007, 9 (8) : 103–104. |
[14] | 傅华, 高俊岭. 健康是一种状态,更是一种资源——对WHO有关健康概念的认识和解读[J]. 中国健康教育, 2013, 29 (1) : 3–4. |
[15] | 李明霞, 周志钦. 论健康概念及其影响因素[J]. 中国健康教育, 2012, 28 (7) : 573–575. |
[16] | 董希望, 王弟海. 经济学中的"健康":定义和度量——学科比较的视角[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 24 (12) : 19–26. |
[17] | 李标, 李梢. 中医"精气神"与熵理论[J]. 山西中医, 1992, 8 (4) : 6–8. |
[18] | 吴邦惠. 人体是"精、气、神"三位一体的复杂巨系统[J]. 中国医药学报, 1991, 6 (1) : 9–12. |
[19] | 王泓午, 于春泉, 陆小左, 等. 论中医健康状态精辨识理论框架的构建[J]. 世界中医药, 2013, 8 (1) : 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