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信息
- 张璐, 王锦辉, 王建华, 杨俊泉
- ZHANG Lu, WANG Jin-hui, WANG Jian-hua, YANG Jun-quan
-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联合心理干预治疗肿瘤后抑郁的随机对照研究
- 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y on the combination of the decoction of the root of the root and the keel and the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post tumor depression
-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 35(5): 302-305
- Journal of 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dine, 2016, 35(5): 302-305
- http://dx.doi.org/10.11656/j.issn.1673-9043.2016.05.05
-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 2016-06-16
肿瘤后抑郁,亦称肿瘤相关性抑郁,是由于肿瘤被诊断后,经受放射治疗或化疗后身体和精神上承受着极大的压力和痛苦,导致患者精神失去常态的病态情绪反应。这种焦虑、抑郁、恐惧、急躁的负面情绪对肿瘤的治疗产生不利的影响。现代研究表明肿瘤患者的健康心理水平整体下降,抑郁情绪障碍患病率明显高于健康心理水平人群[1]。而抑郁情绪障碍严重的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西医采用三环类抗抑郁药及5-羟色胺(5-HT)再摄取抑制药治疗。药物不良反应大,患者不能耐受。现代研究表明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在治疗抑郁症具有明显优势[2],同时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善和发展,心理干预在治疗肿瘤后抑郁发挥着重要的作用[3]。笔者运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联合心理干预治疗来改善肿瘤后抑郁的症状,并采用西药抗焦虑药对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病例均为来自2014年2月—2015年12月在唐山市人民医院住院的患者,采用简单数字表随机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02例肿瘤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1例和对照组51例。其中治疗组胃癌16例,结肠癌16例,肝癌7例,胰腺癌4例,肺癌7例,食管癌1例;男32例,女19例;平均年龄(62.97±5.65)岁;平均病程(18.71±5.46)个月;专科学历15例,初高中15例,小学及以下21例。对照组胃癌17例,结肠癌15例,肝癌8例,胰腺癌3例,肺癌6例,食管癌2例;男33例,女18例;平均年龄(63.93±6.02)岁;平均病程(17.98±4.48)个月;专科学历16例,初高中16例,小学及以下19例。两组患者在病情、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选择 1.2.1 诊断标准肿瘤诊断标准参照中国抗癌协会编著的《新编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4]。抑郁症诊断参照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ND-3)中抑郁症诊断标准(肝气郁结兼湿热证)[5]。
1.2.2 纳入标准1)符合肿瘤诊断标准和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ND-3)中抑郁症诊断标准。2)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ND)17项≥18分。3)符合中医诊断标准。4)25岁≤年龄≤75岁。5)无其他神经精神性疾病,器质性抑郁综合征,如痴呆、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等,无吸毒及药物依赖史。
1.2.3 排除标准1)年龄<25岁或>75岁。2)合并心、肝、肾功能衰竭,肺功能衰竭。3)具有精神分裂症、不配合治疗,滥用其他药物患者。4)不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3 治疗方法 1.3.1 治疗组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组成:柴胡15 g,生龙骨30 g,黄芩12 g,生姜10 g,法半夏12 g,党参9 g,茯苓18 g,生大黄6 g,生牡蛎30 g,大枣9 g,桂枝9 g。每日1剂,水煎至200 mL,每日2次,小口温服。并在用药时配合一般心理干预(借情移情法、以情胜情法、诉说疏泄法、纠正五志过极)治疗, 配备心理咨询师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每周2次,每次1 h。治疗6周。
1.3.2 对照组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H.Lundbeck A/S, 批准文号H20140122),每日1次。常用剂量为每日10 mg,根据患者的个体反应,每日最大剂量可以增加至20 mg。老年患者(>65岁):起始剂量为每日5 mg,根据患者的个体反应,每日最大剂量可以增加至10 mg。口服6周。
1.4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1.4.1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的国际通用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ND)判定疗效临床疗效以HAMD总分的减分率作为评价。以治疗前后减分变化来评定疗效,其中减分率≥75%为痊愈,≥50%为显效,≥25%为有效,<25%为无效。
1.4.2 采用国际通用的生活质量普适性量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简表-36[6],判定生活质量疗效。
1.4.3 不良反应情况观察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症状,如口干、困倦、头痛、恶心。
1.5 统计学处理采用Excel进行数据录入,采用SPSS 18.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自身前后比较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构成比和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24%,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59%,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两组治疗前HAMD积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每组治疗前后HAMD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AMD积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组别 | 例数 | 治疗前积分 | 治疗后积分 |
治疗组 | 51 | 32.26±6.67 | 12.06±5.81*# |
对照组 | 51 | 31.63±7.86 | 19.65±6.57* |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
两组患者治疗前生活质量量表各项目的积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目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生理职能、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方面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组别 | 时间 | 例数 | 生理功能 | 生理职能 | 躯体疼痛 | 总体健康 | 活力 | 社会功能 | 情感职能 | 精神健康 | 健康变化 |
治疗组 | 治疗前 | 51 | 68.87±18.18 | 29.46±23.35 | 53.08±27.17 | 53.91±21.28 | 53.15±21.27 | 38.07±22.16 | 55.17±21.25 | 2.35±0.45 | 39.07±29.38 |
治疗后 | 51 | 88.02±9.09* | 80.13±22.06*# | 72.04±16.52* | 74.08±14.72*# | 80.07±15.62*# | 87.05±22.26*# | 79.79±13.26* | 4.90±0.51*# | 57.57±12.18* | |
对照组 | 治疗前 | 51 | 69.02±19.31 | 28.69±20.34 | 54.01±18.15 | 53.02±12.77 | 52.98±20.93 | 37.95±27.41 | 54.95±23.86 | 2.06±0.66 | 38.33±23.17 |
治疗后 | 51 | 76.99±11.77* | 59.59±14.06* | 62.11±12.04* | 62.17±15.87* | 66.86±18.04* | 61.72±24.53* | 69.05±9.81* | 3.25±0.71* | 45.92±11.75* | |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
治疗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89%,对照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25%,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 4。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发展, 国内肿瘤的发病率逐步上升。在确诊有恶性肿瘤以后,患者需要面对躯体状态的变化,同时社会功能降低;需要面对疼痛、死亡的恐惧。从国内研究可以看出有的恶性肿瘤患者存在抑郁障碍和抑郁症状比率逐步攀升[7-8]。患者在接受治疗,面对放化疗的过程中,会出现失眠、情绪低落、烦躁等不良情绪,最终会导致肿瘤相关性抑郁,患者同时面对生理及心理双重打击,躯体状态的改变与心理状态的变化相互影响,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9]。积极治疗肿瘤后抑郁,对肿瘤本身的治疗,尤其是放疗、化学具有协同辅助作用。同时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10]。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肿瘤的治疗逐步从单纯的抗肿瘤药物治疗变为肿瘤的综合治疗,目前国内外研究的重点是改善生存率与改善生存质量并重,现代医学也在把患者从“生物人”转变为“社会人”[11]。
目前抗抑郁药种类繁多,在肿瘤相关性抑郁治疗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主要有三环类、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12]。本研究选取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作为对照研究。由于该药物起效慢、不良反应多,不能兼顾患者其他症状,使其疗效的发挥受到限制[13]。传统医学认为肿瘤的形成在于正虚与邪实, 而正虚包括气虚、阳虚、血虚、阴虚,邪实是在正虚的基础上形成气滞、痰饮、血瘀。两者久之,则在人体内结块成瘤[14]。脑为元神之腑、心藏神、肝藏魂、肺藏魄,《灵枢·移精变气论》云:“血脉和利, 精神乃居。”说明气血津液是情志产生的物质基础,由于神魂魄的物质基础受累,导致魂魄飞扬,神魂失守,则出现抑郁情绪障碍[15]。本案属少阳之邪弥漫三焦之郁证。故选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肝主疏泄,藏血,其神为魂。肝郁及脾,脾失健运,气血生化乏源,心失所养,神失所藏,及肝郁日久化火,火扰心神,均可导致夜寐不安,多梦易醒。脾虚水湿不化,湿与热相结聚于内,又可加重气机郁滞[16]。治宜疏肝解郁,清热化湿,安神定志。方中柴胡、黄芩、清半夏清解肝郁;党参、茯苓健脾利湿,养心安神;生龙骨、生牡蛎镇肝安神。诸药配伍,肝郁得解,湿热得除,神魂内藏,诸症可却[17]。通过心理干预拉近医患之间的关系,使患者走出心理障碍。患者因病情会产生焦虑恐惧,心神不安的情绪,因此要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个体化心理干预。患者来自社会各个方面,每个人的性格、爱好 、生活习惯、经济情况不同,医务人员要做到有的放矢[18]。也可采用中医纠正五志过极的方法,“以其胜治之”如:“怒胜思”、“喜胜忧”、“思胜恐”等[19]。通过正面说理,使患者了解肿瘤的发生、发展,及治疗情况,引起注意和重视,同时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20]。心理干预可以调节患者不畅的情绪,可以疏肝解郁,心理障碍是内脏功能的外在表现,通过心理干预改善内脏的病理状态,促进人格的发展和成熟,消除或缓解其心身症状[21]。
综上所述,肿瘤后抑郁的中医病机与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相符合,因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联合心理干预对肿瘤后抑郁的治疗,在改善患者抑郁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效果明显,而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进一步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及实验研究。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1] | 王霞, 杨宇飞. 肿瘤康复的研究进展[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5, 17 (12) : 2490–2496. |
[2] | 李佳. 近5年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抗抑郁作用研究进展[J].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5, 27 (8) : 1175–1178. |
[3] | 廉莉. 心理护理对恶性肿瘤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5, 15 (81) : 209–210. |
[4] | 中国抗癌协会. 新编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M]. 北京: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1999 |
[5] | 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分会.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S]. 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87-89. |
[6] | 李俊, 刘朗杰. 生命质量量表SF-36中国量化标准研究[J]. 华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1, 32 (1) : 36. |
[7] | 彭玲, 梁婧媛, 李达. 伴抑郁症状的恶性肿瘤患者临床分布特点及情绪表达的调查研究[J]. 肿瘤预防与治疗, 2013, 26 (3) : 143–146. |
[8] | 尚娟, 赵振. 肿瘤抑郁症中西医研究进展[J]. 社区医学杂志, 2014, 12 (24) : 60–62. |
[9] | 杨海燕, 李春波. 恶性肿瘤与抑郁研究进展[J]. 安徽医学, 2008, 12 (11) : 1005–1007. |
[10] | 石明晴, 韩克, 夏玉兰. 补肾疏肝法干预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及放化疗后抑郁症状研究[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 15 (2) : 164–168. |
[11] | 胡洪, 陈功. 中国恶性肿瘤患者抑郁患病率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J].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5, 22 (8) : 636–637. |
[12] | 张连军, 丁兆生. 肿瘤相关性抑郁的治疗药物研究进展[J]. 中国药房, 2013, 24 (30) : 2859–2863. |
[13] | 谢燕萍, 刘金瑶, 李慧贞, 等. 2013年我院抗抑郁药的使用情况分析[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5, 8 (22) : 114–116. |
[14] | 李琦伟, 于明薇, 王笑民. 癌毒理论研究现状[J]. 中医杂志, 2015, 56 (4) : 347–352. |
[15] | 张钦, 张甦颖. 《金匮要略》"邪哭"刍议[J].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 39 (1) : 14–15. |
[16] | 王丽, 韩德军, 王莒生. 张洪义教授应用清心莲子饮治疗白领阶层失眠[J]. 天津中医药, 2013, 30 (12) : 708–710. |
[17] | 贾跃进, 王艳, 李菲.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临证应用举隅[J]. 光明中医, 2012, 27 (8) : 1651–1652. |
[18] | 刘伟, 徐军霞. 心理干预对乳腺癌化疗患者心理状态效果观察[J].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 14 (6) : 92–93. |
[19] | 鱼浚镛, 田金洲. 试述中医对抑郁症的认识[J]. 天津中医药, 2011, 28 (4) : 343–345. |
[20] | 崔廷宝, 鞠宝兆. 《黄帝内经》情志调治机理探讨[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 16 (7) : 165–166. |
[21] | 吕雨桐, 李杰. 从肝郁角度探讨乳腺癌发病机理及中医药干预的分子机制[J]. 辽宁中医杂志, 2013, 40 (9) : 1815–18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