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hJax.Hub.Config({tex2jax: {inlineMath: [['$','$'], ['\\(','\\)']]}}); 从脾论治肺系疾病的理论探析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 Vol. 35 Issue (5): 347-350

文章信息

王方维, 孟静岩, 马佐英, 王邈, 何天恩
WANG Fang-wei, MENG Jing-yan, MA Zuo-ying, WANG Miao, HE Tian-en
从脾论治肺系疾病的理论探析
Discussion on the mechanism of lung disease treated by invigorating the spleen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 35(5): 347-350
Journal of 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dine, 2016, 35(5): 347-350
http://dx.doi.org/10.11656/j.issn.1673-9043.2016.05.16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 2016-04-25
从脾论治肺系疾病的理论探析
王方维1, 孟静岩1, 马佐英1, 王邈1, 何天恩2     
1. 天津中医药大学, 天津 300193;
2. 天津市南开中学, 天津 300100
摘要: 肺系疾病是临床上发病率较高的一类疾病,包括感冒、咳嗽、哮病、喘证、肺痈、肺胀、肺痨等。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肺为主气之枢,脾为生气之源。脾肺相关理论在肺系疾病的病机分析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且脾为后天之本,肺系疾病的发生与脾的功能失常密切相关。大量实验研究及临床实践均证实从脾论治肺系疾病可以取得较好疗效。
关键词     肺系疾病     治疗    
Discussion on the mechanism of lung disease treated by invigorating the spleen
WANG Fang-wei1, MENG Jing-yan1, MA Zuo-ying1, WANG Miao1, HE Tian-en2     
1. 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ianjin 300193, China;
2. Tianjin Nankai Highschool, Tianjin 300100, China
Abstract: Lung disease is a kind of disease with high incidence, including cold, cough, asthma, lung abscess, etc. The spleen is the source of the phlegm, while the lung is the reservoir of the phlegm; the lung is the pivotal and the spleen is the source of Qi. The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pleen and lung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discussing the pathogenesis of lung diseases, and the spleen is the postnatal root of human body. A large number of experimental studies and clinical practice have proved that the lung diseases treated by invigorating the spleen has achieved good results.
Key words: spleen     lung disease     treatment    

肺系疾病是临床上发病率较高的一类疾病,包括感冒、咳嗽、哮病、喘证、肺痈、肺胀、肺痨等,即西医学中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症、慢性咽炎、肺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肺结核等 [1],有些病证治疗难度大,病程长,缠绵难愈,而中医学认为脾与肺关系密切,临床从脾论治肺系疾病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

1 脾肺相关的理论基础 1.1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

《素问·经脉别论》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脾和肺在全身水液的运输上存在着相互协调作用,胃、小肠、大肠吸收的津液及水谷精微,均要依赖于脾的运化作用布散全身,脾气又可将津液上输于肺,通过肺的宣发肃降,再得以将津液布散全身[2]。脾气散精,使水液正常地生成与输布,肺气宣降以行水,使水液正常地输布与排泄,脾肺两脏相互协调、相互为用是保证津液正常输布与排泄的重要环节。一方面,如果肺的功能失常,则宣发肃降无度,水道不利,水湿内生,也会影响到脾的运化功能,出现纳呆、腹胀、便溏、水肿之象。另一方面,如果脾的运化功能失常,就会引起津液的生成和输布代谢障碍,进而影响肺的宣发肃降功能,进一步加重津液代谢的失常,出现水液停聚,或为痰饮,或为水肿,胀满痞塞,水湿痰饮亦可作为病理产物影响气的运行,阻塞气道,肺气不畅则会出现咳嗽、气喘,甚则不得卧,其标在肺,其本在脾,故有“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之说,张景岳曰:“夫人之多痰,皆中虚使然。”

1.2 肺为主气之枢,脾为生气之源

脾气运化水谷精微而产生的谷气和经肺吸入的自然界清气相互结合成为人体十分重要的宗气,宗气与先天之元气合为一身之气,一身之气的盛衰与宗气密切相关。肺主气,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的运化功能和肺主气、司呼吸的功能是否正常,对宗气的生成和盛衰有着直接的作用。“肺为主气之枢,脾为生气之源”,只有脾肺两脏相互协同,才能保证宗气的充足。反过来,宗气具有行呼吸、行血气的功能,若脾失运化,则气血生化乏源,宗气衰弱,必影响肺“主气,司呼吸”功能而出现喘咳等症。脾气虚可致肺气虚(母病及子),土不生金,最终可致脾肺两虚。此外,肺主一身之气,这一过程是通过肺的宣发和肃降功能来完成的,宣发和肃降相辅相成,而脾胃为气机升降的枢纽,肺的宣发肃降功能与脾胃气机的升降出入有密切的联系,若脾胃气机不畅,则肺的宣发肃降功能必然出现障碍,津液布散无源,清阳不升,浊阴不降。

1.3 脾为后天之本

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又主统血,脾的功能是血液生成和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肺朝百脉、主治节,通过气的升降出入运动,辅助心,推动和调节血液的运行,即肺具有助心行血的功能。脾肺在血液的生成和运行上具有协同的作用,脾化生的血液需要经过肺气宣发肃降以更新并输送于全身,而肺维持其生理活动所需要的谷精、谷气与津液,又依赖于脾气运化的作用以供给。若脾气亏虚,气血乏源,必将导致肺失气血津液的濡养而出现一系列的病理表现。

2 脾失健运与肺系疾患的关系

《灵枢·经脉》曰:“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肺之经脉起源于中焦,肺与中焦脾胃密切相关。手太阴肺和足太阴脾同属太阴,“同气相求”,在生理、病理上有诸多联系。

肺系疾患的发病原因有外感、内伤两方面:肺主气,司呼吸,开窍于鼻,故风寒暑湿燥火等外邪易从口鼻而入犯于肺,又因肺朝百脉、主治节,且肺为娇脏,故内伤诸病,易通过百脉而传于肺。《内经》指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它脏有病易于传肺。《素问·咳论》曰:“此皆聚于胃,关于肺。”这是对咳嗽病因病机的高度概括,对后世肺系疾病从脾胃辨证论治具有启蒙作用。徐艳玲[3]认为,广义寒热虚实之邪通过不同的途径停聚于脾胃,或饮食偏嗜、六淫、粉尘等伤及于肺,均可引发肺系疾患,故强调外避虚邪贼风,内调饮食,顺应自然。

脾属土,肺属金,土能生金,肺为脾之子,脾为肺之母。肺的生理功能正常与否与脾有密切的关系。《脾胃论》曰:“脾胃一虚,肺气先绝。”《医门法律》曰:“凡肺病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胃气者,肺之母气也。”李中梓曰:“肺气受伤者,必求之于脾土。”张璐曰:“脾有生肺之机,肺无扶脾之力。”

3 肺系病变从脾论治的研究及实践 3.1 实验研究 3.1.1 调节免疫作用

史锁芳[4]通过实验发现,清源化痰颗粒(药物组成:党参、大黄、黄芩、白术、茯苓、半夏、橘红、沉香、麻黄、杏仁。功效:健脾清肺,化痰平喘)对小鼠慢性支气管炎模型有明显的治疗效果,治疗组外周血白细胞介素-2(IL-2)含量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并得出清源化痰颗粒治疗小鼠慢支模型的机制之一是提高模型的血中IL-2含量,进而抑制淋巴细胞的活化程度,达到增强免疫力和抗感染的作用。

3.1.2 抗氧化作用

朱渊红等[5]通过临床指标检验发现,以益气健脾方冲剂(党参、苍术、胆南星、黄芩、野荞麦根、桑白皮、川芎、赤芍等)进行冬病夏治能明显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并能降低丙二醛(MDA)水平,增加动脉血氧分压(PaO2)、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pred(%)]。并由此得出结论:益气健脾方冲剂能改善COPD 缓解期患者的氧化损伤和缺氧及通气功能障碍。

3.1.3 抗炎作用

苗兰英等[6]通过实验研究发现,补脾益气方(由补中益气汤合并玉屏风散化裁而成,由黄芪、人参、防风、白术、大枣等9味中药按比例组成)能降低脾虚哮喘大鼠模型肺组织中Toll样受体(TLRs)4 mRNA的含量,减少该蛋白的表达,进一步证明了补脾益气方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TLR4的翻译和表达,进而调控炎症因子,最后达到减少炎症反应的作用。

张念志等[7]通过实验研究发现,与对照组相比,具有健脾活血作用的参七虫草胶囊(由西洋参、三七、冬虫夏草等药物组成)能明显降低COPD大鼠模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的表达量,提示参七虫草胶囊能改善COPD大鼠模型气道炎症,并减少急性发作次数。

3.1.4 改善气道重塑作用

王丽洁[8]通过临床观察及实验研究发现,益气健脾化痰方(黄芪25 g,茯苓、莱菔子、党参、防风、白术各15 g,半夏、陈皮各12 g,甘草5 g)能改善COPD患者咳嗽、咳痰、喘息等临床症状,并降低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碱性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水平,进而能改善COPD气道重塑,从根本上延缓COPD病程的进展。

3.1.5 抗感染作用

谢静等[9]在临床实践中得出,很多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患者表现出肺脾气虚症状,观音合剂能够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同时也通过实验观察观音合剂对肺脾气虚型大鼠模型肠道黏膜、肺泡灌洗液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的影响,结果表明:观音合剂对相关sIgA 浓度有提升作用,并推测这是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机制之一。

3.2 临床实践 3.2.1 肺系外感疾病从脾论治 3.2.1.1 理论指导

对于咳嗽的治疗,赵献可在《医贯》中提出“治之之法,不在于肺,而在于脾”,外感咳嗽“宜以补脾为主,而佐以解表之药”,可见从脾治肺系外感疾病是重要指导原则之一,也能充分体现古人独特的治疗思路。

3.2.1.2 治法方药

董秀兰等[10]提出从脾论治咳嗽、肺炎喘嗽、哮喘等急性小儿肺系疾病,其治法包括温补脾阳,培土生金;宣肺开闭,化痰平喘,泻脾热,通腑气;滋脾阴以润肺;益气健脾,活血化瘀等。上述治法或是健运脾胃,杜绝肺系疾病病理产物的产生,或是脾肺同治,通过补脾以补肺,标本兼顾。常用方:陈夏六君子汤合三拗汤或合麻杏石甘汤(培土生金),五虎汤加味(泻脾热,通腑气),沙参麦冬汤(阴液滋息,爰生金水,滋脾润肺),玉屏风散(益气健脾)等。从药物组成上来看,黄芪、茯苓、半夏、陈皮、党参、干姜等燥湿健脾,补脾益气之品使用较多,体现了从脾论治之法在急性外感肺病中的重要作用,补脾健脾贯彻外感肺病的始终。

3.2.1.3 临床病例报道

赵东旭等[11]介绍侯江红教授运用发汗解表、消食清热之法治疗感冒夹滞,运用宣降肺气、调脾和胃之法治疗间断性咳嗽,均在短时间内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史长燕[12]运用健脾土、荣肺金以复清肃之法治疗气管炎及支气管炎,运用涤痰镇咳、益气健脾以消积养肺之法治疗小儿肺炎,运用温化痰饮、益气健脾以杜绝痰源之法治疗小儿哮喘,运用润肺健脾、益气固表以扶正之法治疗上呼吸道易感患儿,列举4例医案,都提到健脾益气之法在治疗肺系疾病中的重要作用,并指出小儿脾常不足,据五行相生关系,培土生金是治疗肺系疾病的根本大法,亦可提高患者自身的抗病能力。谢美玲等[13]运用沙白肺炎颗粒(补脾益肺,燥湿化痰)治疗32例肺炎患者,证明沙白肺炎颗粒能够明显改善患者咳嗽、咯痰、气短、喘息等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和生活质量,按疗效标准评定,总有效率达到100%。

3.2.2 肺系内伤杂病从脾论治 3.2.2.1 理论指导

内伤杂病的治疗,李杲认为:“夫脾胃虚者,因饮食劳倦,心火亢盛,而乘其土位,其次肺气受邪,须用黄芪最多,人参、甘草次之。脾胃一虚,肺气先绝,故用黄芪以益皮毛而闭腠理,不令自汗,损其元气。”脾胃虚则肺气绝,故内伤杂病的治疗中必须注重保护脾胃之气。《杂病源流犀烛》云:“肺痈,肺热极而成病也。其症痰中腥臭,或带脓也。皆缘土虚金弱,不能生水,阴火炼金之败证,故补脾亦是要者。”补脾是治疗肺痈的要法之一。《医宗必读》曰:“大抵虚劳之证,疑难不少,如补脾保肺,法当兼行。然脾喜温燥,肺喜清润。保肺则碍脾,补脾则碍肺。惟燥热而甚,能食而不泻者,润肺当急,而补脾之药亦不可缺也。倘虚羸而甚,食少泻多,虽喘嗽不宁,但以补脾为急,而清润之品宜戒矣。脾有生肺之能,肺无扶脾之力,故补脾之药,尤要于保肺也。”肺痨等内伤杂病中,补脾即是保肺也。

3.2.2.2 治法与方药

史锁芳[14]提出肺病从脾胃论治常用七法:健脾化痰法、芳香醒脾法、健脾利水法、通腑降气法、健脾补肺法(培土生金法)、养胃益肺法、补益脾肾法。此七法都是围绕从脾论治肺系疾病的角度展开的,临床中多由于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进而产生痰湿等病理产物影响肺的宣发肃降功能,如肺胀、喘证、哮证等,相当于西医COPD、支气管哮喘等。或是由于喘咳日久,迁延不愈致脾阳虚衰,脾肾两虚之肺间质纤维化、肺源性心脏病及胸膜炎等,脾肾功能虚衰进一步加重了肺病,也给治疗上带来更大的困难。上述七法以调脾健脾为主,综合性地兼顾了脾、肺、肾三脏的功能及其联系。常用方有:二陈汤(健脾化痰之基本方),平胃散合藿朴夏苓汤(芳香醒脾),五苓散合实脾饮(健脾利水),桑白皮汤合礞石滚痰丸(通腑降气),六君子汤(培土生金),沙参麦冬汤(养胃益肺),参蛤散合金匮肾气丸或七味都气丸合生脉散(补益脾肾)。从药物上来看,半夏、茯苓、苍术、厚朴、杏仁、白术等多数方剂组成中都有,均入脾经,体现了从脾治疗肺系疾病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2.2.3 临床病例报道

李全厚等[15]所述支气管哮喘病例,辨证为脾虚致痰浊内生,伏藏于肺,风邪引触,发为哮病,治以健脾化痰、祛风降气平喘。疏风平喘与健脾化痰并举,杜绝伏痰化生之源,也就是杜绝了发病根源。贾智庆等[16]通过分析9例哮喘患者的治疗过程,阐述了理脾治喘的思路,即健脾益气,增强抗病能力,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往往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王晓群等[17]论述从中焦论治肺癌,重视通降、健脾和胃、活用消导,屡获良效。

4 结语

综上所述,脾肺相关理论在肺系疾病的病机分析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且脾为后天之本,肺系疾病的发生与脾的功能失常密切相关。笔者在临床侍诊中亦曾见从脾论治咳嗽(茯苓、神曲、枳壳、桔梗、甘草、杏仁、紫苏、前胡、紫菀、橘红等)、哮喘(党参、茯苓、厚朴、枳壳、神曲、麻黄、杏仁、生石膏、半夏、川贝母、枇杷叶、旋覆花、桑白皮、百部等)等病亦取得较好疗效。《医宗必读·肾为先天本脾为后天本论》中记载:“故善为医者,必责根本。而本有先、天后天之辨……后天之本在脾,脾为中宫之土,土为万物之母。”[18]故医者治疗肺系疾病需要时刻顾护后天之本,以期达到最佳疗效。

参考文献
[1] 周仲瑛. 中医内科学[M].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7 : 63 -75
[2] 孙广仁. 中医基础理论[M].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7 : 86 -88
[3] 徐艳玲. 运用《 内经》肺胃相关理论防治肺系疾病探讨[J]. 新中医, 2008, 40 (4) : 1–2.
[4] 史锁芳. 清源化痰颗粒对小鼠慢性支气管炎IL-2影响的实验研究[J]. 中医研究, 2000, 13 (3) : 12–13.
[5] 朱渊红, 王真, 张弘, 等. 益气健脾方对气虚痰湿型慢性阻塞性肺病氧化损伤的影响[J]. 中国中医药科技, 2006, 13 (2) : 125.
[6] 苗兰英, 王艳杰, 郭隽馥, 等. 补脾益气方对脾虚哮喘大鼠肺组织Toll样受体4表达的影响[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4, 29 (7) : 2315–2317.
[7] 张念志, 赵丽萍, 卓秀珍, 等. 参七虫草胶囊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模型肿瘤坏死因子-αmRNA表达的影响[J]. 中国中医急症, 2004, 13 (2) : 107–108.
[8] 王丽洁. 益气健脾化痰方治疗慢阻肺病稳定期患者的临床观察及对血清中TGF-β1、b-FGF的影响[D].哈尔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4.
[9] 谢静, 刘克丽, 胡敬辉. 观音合剂对肺脾气虚型幼龄大鼠肺泡灌洗液、肠道黏膜sIgA的影响[J]. 中医儿科杂志, 2013, 9 (5) : 12–16.
[10] 董秀兰, 许华, 陈治珍. 从脾论治小儿肺系疾病[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 31 (5) : 834–836.
[11] 赵东旭, 侯江红. 侯江红教授运用调脾法治疗小儿肺系疾病的经验[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3, 21 (7) : 156.
[12] 史长燕. 健脾法在小儿肺系疾病中的应用[J]. 吉林中医药, 2011, 31 (1) : 22–23.
[13] 谢美玲. 培土生金法治疗慢性肺炎(脾肺气虚证)——随机双盲、平行对照临床研究[D].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4. http://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633-1015560614.htm
[14] 史锁芳. 肺系疾病从脾胃论治的探讨[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1998, 14 (6) : 5–7.
[15] 李全厚, 孙增涛. 浅议"四季脾旺不受邪"理论对哮病的治疗指导[J]. 中医药通报, 2014, 13 (2) : 12–13.
[16] 贾智庆. 理脾治喘[J]. 新疆中医药, 1996, 15 (2) : 14–15.
[17] 王晓群, 李小江, 贾英杰. 贾英杰教授从中焦论治肺癌经验[J]. 新中医, 2015, 47 (1) : 26–27.
[18] 明·李中梓.郭霞珍整理.医宗必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