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信息
- 吕柳, 刘洋
- LV Liu, LIU Yang
- 浅谈羌活与独活的区别
- Discuss Differences between Notopterygium incisum and Angelica pubescens
-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 35(6): 425-427
- Journal of f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16, 35(6): 425-427
- http://dx.doi.org/10.11656/j.issn.1673-9043.2016.06.16
-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 2016-07-13
二活,是羌活和独活的统称。历代本草著作对两者来源是否为一物,说法不一,目前对两者的区分主要以生态学鉴别为主[1],易受主观因素影响。就其功用方面的区别,通常认为,羌活擅治上半身风寒湿痹,独活擅治下半身风寒湿痹,此说法过于片面。笔者通过梳理历代本草,结合现代药理、临床研究,认为羌活、独活乃完全不同的两味药,其功用方面,羌活多走上焦,独活善行下焦,分别用于治疗上、下焦诸多疾病。
1 羌活、独活渊源流考独活、羌活之名,首次出现是在《神农本草经》(以下简称《本经》)的"独活"条下称:"独活,一名羌活,一名羌青,一名护羌使者,生川谷。"羌活最早是作为独活的异名而出现的[2],但是历代本草中,对羌活、独活的关系,两者为一物还是二物,各医家对其描述众说纷纭。
1.1 羌活独活"一物二种"魏晋时期的吴普《吴普本草》曰:"独活,一名胡王使者。"陶弘景《名医别录》亦云:"生雍州或陇西南安。"均认为羌活就是独活的别称。到了明代,对中药学影响巨大的李时珍受汪机的影响,引用汪机《本草会编》原文:"《本经》独活一名羌活,本非二物。"故在其《本草纲目·独活》条中云:"独活以羌中来者为良,故有羌活、胡王使者诸名,乃一物二种也……后人以为二物者非矣。"认为羌活、独活是一物二种,产地不同、称谓各异而已,区别不大。同时代的《大明本草》亦赞同这种说法:"独活,是羌活母也。"可见,对于羌活与独活,历代医家认为是"一物二种"者不乏其人。
1.2 羌活独活"二物二种"唐代甄权的著作《药性论》云:"独活,治诸中风湿冷,奔喘逆气,皮肤苦痒,手足挛痛劳损,主风毒齿痛。羌活,治贼风,失音不语,多痒血癞,手足不遂,口面歪斜,遍身痛痹,血癫。"始将独活与羌活分列,明确了两者的区别。唐显庆年间撰写的《新修本草》亦指出两者功效的差异:"疗风宜用独活,兼水宜用羌活。"独活善治中风寒湿邪侵袭之病,如喘逆,肤痒手足痉挛、劳损齿痛等症;羌活善治风邪,失音肤痒,手足不利,口眼歪斜,身痛,紫癜等症。明代医家杜文燮《药鉴》言二活均为"少气微温,味苦甘辛,气味俱薄无毒升也,阳也",但羌活乃"足太阳之君药也,乃拨乱反正之主,大有作为者也,故小无不入,大无不通,能散肌表八风之邪";独活乃"足少阴经药也,止奔豚、痛痉,治女子病瘤,寒湿足痹,非此不治"。至此,后世医家多沿袭羌独分论的说法,羌活、独活开始分列为二物,其功效及临床应用,也逐渐加以区分。
笔者认为,羌活、独活为来源不同的两种药物。在医学发展的过程中,受历史条件的限制,会有一定的差异,导致了"一物二种"、"二物二种"的分歧。随着医学的进步和临床研究的深入,医家对药物的了解也更全面细致,从而产生了从羌独合论到羌独分述的变化。
2 羌活、独活之吾见由于上述分歧,在研究古代医案及药物论述时要分清作者所指,究其渊源,"二物二种"始于唐朝。在现代临床运用中,羌活、独活一直作为两种药物应用,不存在争议。二活,都是中医临床常用的中药,常常联合配伍使用。但在临床上,其药理机制和临床应用又有区别。正确认识羌活和独活,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难经·三十一难》曰:"上焦者,在心下,下膈,在胃上口;中焦者,在胃中脘,不上不下;下焦者,当膀胱上口。"膈上胸中为上焦,膈下脐上腹部为中焦,脐下腹部为下焦。笔者比较赞同以上、下焦区别羌、独二药之功效的看法。
2.1 羌活善走上焦 2.1.1 羌活的现代药理研究科属 | 伞形科植物羌活 Notopterygium incisum Ting ex H, T, Chang 或宽叶芜活 Notoppterygium franchetii H. de Boiss. 的干燥根茎和根 |
道地药材 | 西藏、青海、甘肃、云南、四川等高寒低暖地区 |
化学成分 | 挥发性成分包括发油,非挥发性成分主要含羌活醇,此 外有赖氨酸等15种有机酸 |
药理作用 | 抑菌抗菌、抗炎镇痛、解热、抗心律失常、抗病毒、促进脑循环等作用 |
临床应用 | 多以复方形式出现,如九味羌活汤和羌活胜湿汤加减治疗疾病 |
现代临床研究表明[3-8],羌活挥发油能使致热性大鼠体温明显降低,具有显著的解热作用[9],郭晏华等[10]研究中药羌活体内对流感病毒肺炎小鼠的作用,证实中药羌活具有一定的抗流感病毒作用。九味羌活汤和羌活胜湿汤都是以羌活为君药,陈爱萍等[11]观察九味羌活汤对106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效果,平均退热时间缩短至19.6 h。张菊玲[12]观察九味羌活汤治疗经行头痛的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78%,观察组为70.73%,九味羌活汤治疗上焦病证疗效确切。黄巧智[13]、马淑荣[14]以羌活胜湿汤治疗风寒湿邪入侵所致偏头痛,均为羌活对上焦病证确有疗效的例证。
2.1.2 羌活功效应用古籍考张元素在《医学启源》云:"羌活,治肢节疼痛,手足太阳本经风药也。"风为阳邪,《素问·太阴阳明论》云:"伤于风者,上先受之。"此"上先受之",即多为上焦患病,如头痛项强病症。另倪朱谟在《本草汇言》中对羌活记载:"盖其体轻而不重,气清而不浊,味辛而能散,性行而不止,故上行于头。" 钱允治订补的《雷公炮制药性解》云:"羌活气清属阳,善行气分,舒而不敛。"其体轻气清,味辛性行,清扬开泄,善行气分。《日华子本草》中对羌活有如下记载:"治一切风并气,筋骨拳挛,四肢羸劣,头旋眼目赤疼及伏梁水气,五劳七伤,虚损冷气,骨节酸疼,通利五脏。"阐述羌活善治支节筋骨酸疼,"头旋眼目赤疼"等症。综上,羌活气雄而散,味薄上升,对于上焦病证有较好的疗效。
2.2 独活善行下焦 2.2.1 独活的现代药理研究独活 | 属性 |
科属 | 伞形科植物重齿毛当归Angelica pubescens Maxim. f. biserrnta Shan et Yuan 的干燥根 |
道地药材 | 川独活、资丘独活、恩施独活、巴东独活、浙独活 |
化学成分 | 香豆素类、挥发油类,以及少量甾醇和糖类 |
药理作用 | 抗肿瘤、抗炎、镇痛、抗老年痴呆(AD) |
临床应用 | 多以复方形式出现,以独活寄生汤为主,加减治疗痹证 |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独活药理作用广泛,其不仅具有镇静、催眠、镇痛、抗炎等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显著性作用[23],独活挥发油高、低剂量可显著抑制蛋清所致大鼠足肿胀[24]。王爱武等[25]的研究结果表明,独活寄生汤可明显抑制佐剂性关节炎大鼠原发性和继发性足跖肿胀。张莹等[26]的研究证实,独活寄生合剂可有效缓解老年性膝骨性关节炎临床症状,改善膝关节影像学损害,降低膝关节软骨代谢标志物含量。独活寄生汤配合芬必得乳膏外用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显著,安全性高[27]。而足趾、膝骨关节等都属于下焦,独活寄生汤以独活为君药,治疗下焦病证。由此可见,独活虽性微温,发散力不及羌活,但其善治下焦之湿痹。
2.2.2 独活功效应用古籍考元代王好古撰写《汤液本草》云:"独活,治足少阴伏风,而不治太阳,故两足寒湿,浑不能动止,非此不能治。"缪希雍在《本草经疏》云:"独活之苦甘辛温,能辟风寒。"独活性辛、微温,味苦,亦归肾,膀胱经。明代李中梓编篡《本草汇言》云:"独活,善行血分,祛风行湿散寒之药也。"《本草正》亦曰:"专拟下焦风湿,两足痛痹,湿痒拘挛。"由此观之,独活善治足少阴伏风头痛,疗风湿之于下焦的病证,两足寒湿痛痹,非此不能治。正如陶弘景在《名医别录》描述独活:"疗诸贼风,百节痛风无久新者。"凡风寒湿邪所致下焦之病证,无论新久,均可应用。
3 小结关于羌活、独活是"一物二种",还是"二物二种",历代医家说法不一,故读者在阅读古医籍时要注意区分,临床须灵活运用,才能发挥更好的疗效。羌活与独活,均能祛风寒湿,以治风寒湿痹、风寒夹湿之证。羌活性辛、微温,味苦,燥散性大,发散解表力强,直上巅顶,通利五脏,横行肢臂,以除上焦头项肩背之痛见长,故病邪在上焦者宜用之,如太阳经头痛、偏头痛、眼目赤疼等。独活体轻气清,味辛能散,善下行而入里,祛风湿力强,长于祛腰膝筋骨间风湿,治下焦风湿痹痛宜之,如两足痛痹、足趾肿胀等。羌活行气分,独活走血分,羌活主治上焦,独活善攻下焦,临床各有妙用,两者配伍同用,以增疗效。
[1] | 陈幼君. 几种常见易混淆中药的鉴别[J]. 时珍国医国药, 2002, 13 (10) : 617. |
[2] | 单锋, 袁媛, 郝近大, 等. 独活、羌活的本草源流考[J]. 中国中医药, 2014, 39 (17) : 3399–3403. |
[3] | 李云霞, 高春华, 沙明. 中药羌活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辽宁中医学院学报, 2004, 6 (1) : 22–23. |
[4] | 中国中医药管理局.中国药典(一部)[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 |
[5] | 刘秀娟,贾德贤.羌活药性、功效及临床用药思维的文献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 |
[6] | 周毅, 蒋舜媛, 孙辉, 等. 羌活中挥发油和异欧前胡素的含量测定[J]. 中国中药杂志, 2007, 32 (7) : 566–567. |
[7] | 张小丽, 谢人明, 冯英菊. 四种中药对血小板聚集性的影响[J]. 西北药学杂志, 2000, 15 (6) : 260–261. |
[8] | 刘卫根, 王亮生, 周国英, 等. 羌活不同部位有机酸和香豆素类化合物含量的比较研究[J]. 药物分析杂志, 2012, 32 (11) : 1950–1951. |
[9] | 徐惠波, 孙晓宏, 赵全成, 等. 羌活挥发油的药理作用研究[J]. 中草药, 1991, 22 (1) : 28. |
[10] | 郭晏华,沙明.中药芜活抗病毒有效部位新药的开发研究[D].沈阳:辽宁中医药大学,2002. |
[11] | 陈爱萍, 史红霞. 九味羌活汤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疗效分析[J]. 中医临床研究, 2012, 6 (9) : 147–148. |
[12] | 张菊玲. 九味羌活汤治疗经行头痛的疗效观察[J]. 内蒙古中医药, 2011, 12 (23) : 57–58. |
[13] | 黄巧智. 羌活胜湿汤临床应用举隅[J]. 山东中医杂志, 2012, 23 (1) : 66–67. |
[14] | 马淑荣. 羌活胜湿汤加减治疗偏头痛45例[J]. 甘肃中医, 2008, 21 (8) : 29. |
[15] | 周刚, 马宝花. 中药独活的研究进展[J]. 中国当代医药, 2012, 19 (16) : 15–16. |
[16] | 张才煜, 张本刚, 杨秀伟. 独活的化学成分研究[J]. 解放军药学学报, 2007, 23 (4) : 241–245. |
[17] | 田仁松. 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肩周炎临床观察[J]. 中国当代医药, 2010, 17 (5) : 84–85. |
[18] | 刘芳, 刘虹, 姜佳, 等. 独活提取液浓缩过程中蛇床子素稳定性研究[J].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 30 (1) : 48–49. |
[19] | 何方敏. 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J]. 中医学报, 2011, 26 (5) : 618–619. |
[20] | 沈雯, 刘维. 独活寄生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48例疗效观察[J]. 黑龙江中医药, 2011, 40 (3) : 23–24. |
[21] | 杨孝兵, 蒋峰, 秦理. 加味独活寄生汤配合糖皮质激素治疗风湿性多肌痛疗效观察[J].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1, 29 (2) : 425–427. |
[22] | 林黎, 钱晓萍, 刘宝瑞. 中药独活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活性的研究进展[J]. 现代肿瘤医学, 2011, 9 (2) : 373–376. |
[23] | 赵琦, 张军武. 短毛独活抗风湿性关节炎的药效学研究[J]. 吉林中医药, 2010, 30 (9) : 816–819. |
[24] | 范莉, 李林, 何慧凤. 独活挥发油抗炎、镇痛药理作用的研究[J]. 安徽医药, 2009, 13 (2) : 133. |
[25] | 王爱武, 刘娅, 雒琪, 等. 独活寄生汤抗炎、镇痛作用的药效学研究[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08, 14 (12) : 61–64. |
[26] | 张莹, 周小莉, 吴斌, 等. 独活寄生合剂对老年膝骨关节炎核磁共振成像积分和血清软骨代谢标志物的影响[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6, 22 (10) : 154–156. |
[27] | 翁炎佳. 独活寄生汤配合芬必得乳膏外用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80例疗效观察[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2, 6 (14) : 15–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