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信息
- 高恩宇高恩宇, 王远红王远红, 姜德友姜德友
- GAO En-yu, WANG Yuan-hong, JIANG De-you
- 龙江医派杰出医家白郡符运用托法治疗皮肤病经验探赜
- Research on Bai Junfu treating dermatosis with the method of expelling pus from inside
-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 36(2): 89-91
- Journal of 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17, 36(2): 89-91
- http://dx.doi.org/10.11656/j.issn.1673-9043.2017.02.03
-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 2016-12-01
2.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皮肤科, 哈尔滨 150040;
3.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哈尔滨 150040
2.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al, dermatological department, Harbin 150040;
3.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al, Harbin 150040, China
白郡符是龙江医派杰出医家,毕生致力于皮肤病的研究,临床治疗屡获良效,为患者所赞。白老诸法运用得心应手,标本兼顾,师古不泥。其中,托法是白老常用的治疗方法。现将白郡符运用托法治疗皮肤病的经验总结如下。
托法是用透脓和补益气血的药物,扶助正气,托毒外出,以免毒邪扩散和内陷的治疗法则[1],是中医外科用以治疗疮疡的特有内治法之一。它是针对肿疡将成脓至脓熟破溃到溃后脓脱腐尽而设的[2]。《外科精义》记载“:凡为疮医,不可一日无托里之药。”[3]
托法是由补益药物与透托药物共同组成,补益药和透托药的轻重主次,决定着托法的分类。用大量穿透托毒之品使脓泄于外,托毒于表,毒邪随脓液外泄而退,脓泄毒解,不得旁窜走散致变,称为透托法,整个立法组方突出一个“透”字[4]。若从补益气血入手,辅以透托药物,扶助正气托毒外出,则称为补托法。白老在治疗皮肤病中常用补托与透托两法,但又不局限于疮疡,常结合具体疾病灵活运用。
1 补托法的运用白老在治疗皮肤病中,重视顾护正气。正气是治疗疾病的重要保障。正气充足,有利于邪毒祛除。《外科精要》言:“疮疡皆由气涩而血聚,须待正气胜而脓化,使君行而不逆。”[5]正气不足,不利毒邪祛除,甚者可致其内陷扩散。即使用药得当,正气亏虚难以运化药物,也发挥不出应有的药力。所以,顾护正气十分重要。白老认为,当代医家治疗阳证疮疡多注重清热解毒,大量应用苦寒药物,结果损耗正气,伤害脾胃。此与《外科证治全书·胃气论》 “概用寒凉,漫施攻伐,以致受害而毙命者,不可胜数”[6]观点甚合,以致脏腑功能失调,疮疡加重。对于疮破脓出,正气不足,毒未尽的患者,采用扶正祛邪,托里消毒之法就可奏效。白老参阅明代医家陈实功运用托法思想“以气血为本、疮赖脾土” [7],方选陈实功的托里消毒散,“治痈疽已成,不得内消者,宜服此方以托之……此时不可用内消泄气、寒凉等药,致伤脾胃为要”[8]。汪机也说:“不作脓,或不溃,及不敛者,阳气虚也,宜补之,如托里消毒散。”[9]
托里消毒散组方为:“人参、黄芪、白术、茯苓、川芎、金银花、当归(各一钱)、白芷、皂角刺、甘草、桔梗(各五分),脾弱者,去白芷,倍人参。”该方主以补益气血,辅以祛邪透托之品组成。人参、黄芪、白术、茯苓、甘草益气扶正,扶助正气托脓外出。黄芪熟用可“排脓内托……毒化脓成,而为疮疡圣药矣”[10]。川芎、当归、金银花组合既可活血消肿止痛,又能补血生肌,为外科常用药。当归在《神农本草经读》记载可用于“诸恶疮疡,金疮”[11]。“败脓不去,加白芷则去”[12],携皂角刺、桔梗透泄发散,排脓消肿止痛。方以补益之品为主,益气托脓以助药力,以排脓之品借助益气之力透脓外出,万事与东风皆俱,两者合用使疮脓外溃而解。
病案举隅:患者女性,47岁。患慢性荨麻疹2年余,曾服中西药物数种,不效。皮疹始终不消退,瘙痒难忍,痛苦之极,夜间犹重,遇风冷更甚。现四肢、躯干有散在粉红色风团,边界清楚,抓后成片。舌淡、苔薄白、脉沉缓。辨证:素体虚弱、营卫失和、邪客肌表缠绵不解。治法:补气养血、调和营卫、解毒祛风。方药:托里消毒散加桂枝。红参15 g,生黄芪30 g,白术20 g,茯苓20 g,生甘草10 g,金银花30 g,川芎15 g,当归20 g,白芍15 g,皂刺10 g,桔梗20 g,白芷10 g,桂枝10 g,水煎服,每日1剂。6剂后,皮疹大部分消退,服14剂痊愈,1年后随访未再复发。
2 透托法的运用透托法用于毒气盛而正气未衰,脓成未熟,肿疡尚未溃破或溃而脓出不畅之实证者,促其早日脓出毒泄,肿消痛减,以免脓毒旁窜深溃。该法以透为主,以补为次。
针对正气尚足,毒邪较盛的情况,白老则运用透托法使脓毒外泄而解。白老的家传方蜈蚣托毒丸即为此法的体现。白老在临床所遇皮肤病常有红肿、丘疹、脓疱等表现,并伴有面红口渴、大便秘结,舌苔黄、舌质红绛,脉数等热毒炽盛,蕴蓄不解之象,即以此方治之。
《外科心法要诀》说:“膏粱之变营卫过。”[13]结合《灵枢·痈疽》记载:“营卫稽留于经脉之中,则血泣不行,不行则卫气从之而不通,壅遏而不得行,故热。”[14]热结于里表现于外则见红肿、脓疱等。针对出现的热毒蕴结证,白老以金银花、连翘、紫花地丁、蒲公英、大黄、当归、赤芍、乳香、没药、蜈蚣、穿山甲、全蝎、皂角刺、甘草为药物组成,炼蜜为丸制成蜈蚣托毒丸。方中以金银花、连翘、紫花地丁、蒲公英、大黄清热泻火解毒。《洞天奥旨·疮疡用金银花论》中说:“金银花最能消火热之毒,而又不耗气血,故消火毒之药,必用金银花也。”[15]当归、赤芍、乳香、没药活血散瘀。药物以解毒、活血、散瘀为主要组成。同时,白老认为热毒蕴结单以解毒、活血、散瘀尚不全面。由于热毒蕴久而致热邪煎灼血液成瘀,进而形成瘀热胶着态势,热毒瘀滞日久,固结难散,盘聚不出,以大队清热泻火解毒药虽可起一时作用,但瘀热胶着难解,病根尚不能全面解除,故方中加入当归、赤芍、乳香、没药活血散瘀。配以蜈蚣、穿山甲、全蝎、皂角刺,4药发挥排脓散结,通络消肿之功。蜈蚣,辛温,有毒,归肝经。具有攻毒散结之功,对于疮疡肿毒,瘰疬结核,可发挥味辛散结的功用。穿山甲,咸寒,《本草备要》记载:“消肿溃痈,止痛排脓……风疟疮科为要药。”[16]清代陈世铎[17]说:“治漏疮者用之,必药用蜈蚣、穿山甲,使之相制而相成耳。”全蝎,辛平,具有攻毒散结的功效。对疮疡肿毒,瘰疬结核,可发挥散结攻毒之功。皂角刺,辛温,《本草汇言》记载:“皂荚刺,拔毒祛风……凡痈疽未成者,能引之以消散,将破者,能引之以出头,已溃者能引之以行脓。于疡毒药中为第一要剂。”[18] 4药合用对外科痈疽初起、脓成不溃、溃而脓出不畅均可起到透脓毒外出的作用。
皮肤病因湿热、瘀热等病理产物常聚集于肌表而呈壅聚不解的态势。白老在运用常规治法的基础上,将透托法融入其中,可将病理产物从肌表透散而解,疾病尽除。这是白老在处理皮肤病中所用治法的特点。虽然透托法多数是配合他法使用,但中医外科医生忽略此法会对疾病的愈后产生影响,疾病也出现“瓶颈期”现象而无法突破。所以,白老运用透托法也正给临床医生以启示,继承与借鉴此法对中医外科疾病的治疗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病案举隅:患者男性,30岁。臀部起疖肿1年余。1990年8月15日初诊。近1年来臀部经常出现小硬结节,基底潮红且痛,渐见破溃,伴流有黄白色液体,脓出后肿痛可随之减轻,但反复发生,曾用各种抗生素治疗均效果不显。时便干,溲赤。舌质红,苔薄黄,脉象弦滑。中医诊断:坐板疮。西医诊断:多发性疖病。辨证:内郁湿热,外感风邪,蕴阻肌肤。治法:清热解毒利湿。方药:蜈蚣托毒丸,每日1次服用。外用:三黄散蜜调外敷。
8月25日复诊:用上方药后,疖肿消,脓出将愈,未再新生。宗前法蜈蚣托毒丸续服,每日2次以巩固疗效。追踪半年未再发生。
托法的使用首先应着眼正气与邪气的进退程度。正气未衰,脓毒不消,可透散毒邪,从而脓出毒泄,肿痛消退。《外科发挥》所载:“肿高焮痛脉浮者,邪在表也,宜托之。”[19]若正气不足,脓出不畅,易致毒邪内陷,则应运用补托法,使气血旺盛,正气充实,托脓毒外泄,防止内陷。
补托法与透托法都可透散毒邪,不同点则在于判断正气是否充足。正气不足,补托法可托邪外出,而正气充足,若妄用补益剂则易使邪毒留恋,闭门留寇,助长毒邪。同时,白老对于毒邪的理解并不是单纯地认为热毒。毒乃邪气聚集的状态。湿热聚集可成毒,温热聚集亦可成毒,瘀血聚集同样也可成毒。因此,清热解毒常与其他治法联合应用[20]。白老在使用托法时则针对湿热、温热、瘀血聚集的偏重程度,分别采用清热化湿、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诸法,根据多种毒邪兼夹,同时施以两种或三种方法,从根源上消除了多种毒邪为患的态势,这也提示遇毒并非一味清解,而当认清毒邪性质施以适当的治法。
[1] | 李曰庆. 中医外科学[M].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2: 29 |
[2] | 赵尚华, 钟长庆. 论疮疡托法[J]. 山西中医, 1989, 5(5): 4–5. |
[3] | 元·齐德之. 外科精义[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 28. |
[4] | 何春红. 托法浅谈[J]. 河南中医, 2002, 22(5): 4–5. |
[5] | 宋·陈自明. 外科精要[M].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1: 56. |
[6] | 清·许克昌. 外科证治全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7: 6. |
[7] | 张均克. 《外科正宗》托里剂组方规律探析[J].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0, 33(6): 110–111. |
[8] | 明·陈实功. 外科正宗[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 40. |
[9] | 明·汪机. 外科理例[M].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0: 44. |
[10] | 清·黄宫绣. 本草求真[M]. 山西: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2: 5. |
[11] | 清·陈念祖. 神农本草经读[M].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6: 56. |
[12] | 明·龚信. 古今医鉴[M].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7: 428. |
[13] | 清·吴谦. 外科心法要诀[M].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2: 24. |
[14] | 黄帝内经·灵枢[M].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6: 214. |
[15] | 清·陈士铎. 洞天奥旨[M].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1: 30. |
[16] | 清·汪昂. 本草备要[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239. |
[17] | 清·陈世铎. 本草新编[M].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1: 285. |
[18] | 明·倪朱谟. 本草汇言[M]. 北京: 中医古籍出版社, 2005: 369. |
[19] | 明·薛已. 外科发挥[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 1. |
[20] | 闫伯君, 白振丽, 杜韦静, 等. 疡科清热解毒法应用心得[J]. 天津中医药, 2007, 24(6): 495–4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