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信息
- 从禹从禹, 黄明黄明
- CONG Yu, HUANG Ming
- 百合病病机探讨
- Investigation on pathologenesis of Lily disease
-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 36(3): 176-177
- Journal of 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17, 36(3): 176-177
- http://dx.doi.org/10.11656/j.issn.1673-9043.2017.03.04
-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 2016-12-30
百合病出自《金匮要略》,主症包括“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默,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时;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口苦,小便赤;诸药不能治,得药则剧吐利。如有神灵者,身形如和,其脉微数”等,因其症状变幻莫测、无经络脏腑可循,历来多为医家所探讨研究。
1 历代医家观点 1.1 心肺阴虚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金匮要略》第七版教材主张百合病的病机在于心肺阴虚[1]。
1.2 心阴虚今人有医者认为所谓百脉一宗,是指“其充在脉”、“君主之官”的心而言,因此百合病是以心阴虚为主的全身性疾病[2]。
1.3 心火为患,肾阴不足《医宗必读》认为:“以百合治之,是亦清心安肾之效欤。”[3]正是对应心火盛、肾阴虚这个病机分析了百合的功效。当代医家陈大权结合百合病症状及其正治法百合地黄汤的药物功效认为百合病的病机属于心火为患肾阴不足[4]。
1.4 血瘀近代伤寒名家胡希恕认为:“证虚而有热,其热又不高,‘如热无热’,当血有瘀滞。”[5]百合病原文中预后一段中有以“每溺时头痛者,六十日乃愈”的症状推断预后的记载,近人有以血府逐瘀汤治疗溲时头痛的病案[6],医生认为此溲时头痛症乃由“瘀血阻滞,太阳经气不利所致”,正可佐证百合病病机或有瘀血阻滞。
2 热留脉中,耗伤阴阳笔者认为百合病的病机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热邪留滞脉中,损伤阴分,并有耗损阳气、形成瘀血的趋势。大病后确可因阴阳两虚而生“散漫而未统于经”之邪热。此热留经百脉,随气血所到之处影响一身脏腑经络功能,产生百合病全身莫测百症。且热邪久留,耗损阴分,至于阴阳两虚,虚则成瘀,又生瘀血[7]。
2.1 热留百脉,诸症莫测百合病主症包括“意欲食复不能食……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时……诸药不能治,得药则剧吐利”等饮食吐利诸症,是脉中热邪影响脾胃功能,胃气虚损,又为热扰,因此食欲不调,得药吐利。“常默默……欲卧不能卧……如有神灵者”是脉中热邪影响心脏和心包的功能,使人恍惚不定,神志失常。“如寒无寒,如热无热”,是诸经气虚,本不能御寒,但百脉中又有热邪侵扰,因此寒热感觉失常。“欲行不能行”是脾气不足,血失濡养的表现,患者现病百合,虽有血运,但气血既不足,血中又有热,不能濡养肢体,因此人的行动能力也减弱。
2.2 滋阴清热,益气化瘀百合病正治法附方百合地黄汤,全方包括百合、地黄及泉水3味药物。这3味药物分别有滋阴清热,益气化瘀等功效。
2.2.1 清营祛邪以疗客热尤在泾《金匮要略心典》曰:“百合味甘平微苦,色白入肺,治邪气,补虚清热。”[8]亦以百合补虚清邪热,又“本草鸡子安五脏,治热疾,吐后脏器伤而病不去,用之不特安内,亦且攘外也。”[8]《寿世传真·修养宜饮食调理第六》曰:“泉水(性寒)〔宜〕解热闷烦渴。”日本学者森立之《本草经考注》对地黄的论述,《衍义》云:“……血虚劳热,产后虚热,老人中虚燥热,服地黄。”[9]作汤除寒热,《药性论》云:“生地黄解诸热病,人虚而多热,加而用之。”[10]皆说明了生地“善清营血分热邪”的功能[11],都可以体现出百合病是血中热证,而且百合之热并非仅有阴虚内热,而是亦有需以攻热、除热之品治疗的客热、郁热,“服后大便如漆,则热除之验也”[8]。百合病中的客热郁热可随大便而去,如果仅有阴虚之热,则服药后大便不应如漆。
2.2.2 滋阴益气以补虚损森立之《本草经考注》地黄条目记载:“(地黄主)伤中,黑字云:主男子五劳七伤,女子伤中胞漏下血,补五脏,内伤不足……立之案:白马茎下云:伤中脉绝与此云绝筋伤中同义,谓筋脉萎弱将绝也,乃气血不足之证。”[10]百合地黄合补百合病之阴阳虚损。
2.2.3 通痹化滞以行瘀血森立之《本草经考注》地黄条目尚有“逐血瘀,黑字云:破恶血溺血……产后血上薄心,闷绝伤身,胎动下血,胎不落瘀血,为血衄鼻吐血,皆捣饮之。”结合百合地黄汤服后大便如漆,可以推测百合病日久气血不足,热邪暗耗阴血,形成了瘀血。
2.3 阴病阳法,阳病阴法百合病条文记载:“百合病,见于阴者,以阳法救之;见于阳者,以阴法救之。见阳攻阴,复发其汗,此为逆;见阴攻阳,乃复下之,此亦为逆。”笔者认为,所谓“见于阴”是指“意欲食复不能食”、“得药剧吐利”等里证表现,此时应当补中益气,医者或以此为胃腑满实,予吐利之法,则重伤中焦之气脏病;所谓“见于阳”是指百合病以外感伤寒等因素而得,病后又有寒热感觉异常,此时当以滋阴温阳,凉血祛瘀,医者或以此为外邪未去,予汗法,则重伤阴分。两者或伤中气,或伤阴分,皆是误治,因此“为逆”。
3 讨论综上所述,《金匮要略》百合病的症状、用药以及治法分析的条文都是围绕着“热邪留滞脉中,耗损阴阳”这一病机进行讨论的,其治疗可在百合病诸方的基础上以滋阴清热,益气化瘀为法,加减应用。百合病在临床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与现代医学中的抑郁症等精神疾患的关系十分密切,而抑郁症是临床中常见的心理疾病,其终生患病率约为6.1%~9.5%[11],多数患者有自杀倾向或行为,因此,百合病及其其相关理论值得进一步探讨,以广泛应用于抑郁症等临床相关精神情志疾病中。
[1] | 范永升. 金匮要略[M].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3: 55 |
[2] | 李群. 百合病病机要点与治疗原则之我见[J].黑龙江中医药, 1985, 28(1): 12–13. |
[3] | 顾宏平. 医宗必读[M].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5: 119 |
[3] | 陈大权. 《金匮》百合病病理之探讨——读《金匮方论衍义》的体会[J].天津中医, 1990, 7(5): 27–28, 35. DOI:10.11656/j.issn.1672-1519.1990.05.18 |
[5] | 段治钧. 胡希恕《金匮要略》学习笔记[M].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4: 33 |
[6] | 苗心志. 血府逐淤汤治愈溲时头痛1例[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 1988, 10(2): 3. |
[7] | 丁光迪. 诸病源候论校注(上)[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6: 261 |
[8] | 李占永. 金匮要略心典[M].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9: 26 |
[9] | 徐文弼. 寿世传真[M]. 北京: 中医古籍出版社, 1986: 57 |
[10] | 森立之. 本草经考注[M].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 67-67, 438 |
[11] | 杨功焕. 中国人群死亡及其危险因素流行水平、趋势和发布[M]. 北京: 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5: 1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