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信息
- 李琛瑛李琛瑛, 陈兆善陈兆善, 胡坚文胡坚文, 虞隽虞隽, 罗雲罗雲
- LI Chen-ying, CHEN Zhao-shan, HU Jian-wen, YU Juan, LUO Yun
- 代谢方对代谢综合征患者血脂异常、胰岛素抵抗的疗效观察
- The intervention effect of Daixiefang on the patients of metabolic syndrome with dyslipidemia, insulin resistance
-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 36(4): 258-262
- Journal of 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17, 36(4): 258-262
- http://dx.doi.org/10.11656/j.issn.1673-9043.2017.04.06
-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 2017-04-04
2.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 上海 200071;
3. 上海中医药大学, 上海 201203
2. Affiliated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f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anghai 200071, China;
3.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anghai 201203, China
代谢综合征(MS)是以胰岛素抵抗为中心,各项生化指标异常为特征的多种代谢异常聚集存在的一组综合证候群,而胰岛素抵抗被认为是MS一系列代谢异常的发病基础[1]。大量流行病学资料显示,胰岛素抵抗在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发病之前多年就可存在,常常与肥胖、年龄的增长、高血压、高脂血症相伴随[2-3]。另外,有研究表明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指标)与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病死率相关[4-5]。Mehta等[6]研究发现胰岛素抵抗对心血管事件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本研究在既往研究基础上,通过观察活血化瘀、健脾化痰法对代谢综合征伴有血脂异常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以期阐明中药复方制剂代谢方能够调节血脂,改善机体代谢,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为优化临床治疗方案、形成诊疗规范提供依据。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本课题研究对象62例,采集于2014年9月—2015年12月上海市中医医院心内科门诊及住院,诊断为MS,符合中医辨证为痰瘀互阻证的患者。
1.2 诊断标准参照2004年4月的中国成人MS与胰岛素抵抗的诊断标准[7]:诊断要求符合以下4个组成成分。
1)肥胖或超重:体质量指数≥25.0 kg/m2;腹围:男性≥90 cm,女性≥80 cm。2)高血糖:空腹血糖(FPG)≥6.1 mmol/L,和(或)糖负荷后血糖≥7.8 mmol/L,和(或)确诊为糖尿病者。3)高血压:收缩压高于140 mmHg(1 mmHg=0.133 kPa,以下同),或(和)舒张压高于90 mmHg,及(或)已经确诊为高血压并治疗的患者。4)血脂异常:甘油三酯(TG)(空腹)≥1.7 mmol/L;和(或)高密度脂蛋白(HDL-C)(空腹):男性<0.9 mmol/L,女性<1.0 mmol/L。
中医证型诊断标准:参照2002年版的《中药新药治疗临床研究指导原则》[8],并结合临床观察及有关文献报道,证候诊断标准:主症:胸膈痞满,胸闷如窒,头身困重,胸胁刺痛,心悸不宁。次症:1)形体肥胖。2)口淡食少。3)恶呕痰多。4)肢麻沉重。5)善太息。6)皮肤粗糙。7)倦怠乏力。舌脉:舌紫暗或有斑点、舌下络脉青紫、苔腻,脉弦滑或沉涩。具备以上说明的主症3项、相应次症1项,结合脉象、舌象,即能诊断。(备注:经两名以上主治医师辨证分型)
1.3 纳入和排除、剔除标准 1.3.1 病例纳入标准1)被诊断为MS伴血脂异常的上海市中医医院心内科门诊或住院患者。2)患者目前均是未需要接受药物治疗的初发高血压和高血糖阶段。3)中医证候为痰瘀互阻型患者。4)年龄≥18岁且≤85岁,性别不限。5)患者愿意进行随访并签署意向知情同意书。
1.3.2 病例排除标准1)半年内曾发生过心脑血管事件者,或有重大手术后者。2)对本药过敏者,或过敏体质者,妊娠及哺乳期女性。3)由服用药物引起的血脂升高(如肾上腺皮质醇、吩噻嗪类、某些避孕药等)及高胆固醇血症属纯合子型者。4)近2周曾采用降脂治疗,或服用影响血脂代谢药物者。5)合并肝、肾等严重原发性疾病,以及造血系统异常,精神异常者。6)TG≥5.65 mmol/L,且不愿接受中药治疗者。
1.3.3 剔除标准、脱落标准1)不符合纳入标准但已纳入的患者。2)未按照该临床试验规定服用药物及进行检测者。3)因其他各种原因疗程未结束退出试验、失访或死亡的病例。4)资料不全,影响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者。5)临床治疗试验期间出现较重的不良反应或并发症,不宜继续接受治疗者。
2 治疗方法 2.1 分组方法对符合该临床试验纳入标准的受试者,应用EXCEL表产生随机数字,每个研究对象所接受的治疗方案由随机分配序列产生,即信封法进行分配隐匿。合格的受试对象同意进入试验时,信封才能被打开,受试对象才能接受相应的处理措施。通过电话随访。该研究共收集病例66例,治疗期间脱落4例。治疗结束时,代谢方治疗组21例、血脂康治疗组20例和代谢方+血脂康治疗组21例。对3组治疗组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种类等方面进行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P > 0.05),有可比性。
2.2 药物治疗方法1)代谢方治疗组:采用代谢方干预治疗。代谢方组成:桃仁9 g,生大黄9 g,泽泻30 g,天花粉30 g,野菊花18 g,山楂30 g,海藻15 g等。服法:水煎400 mL,每次200 mL,温服,早晚各服1次;疗程:3个月。2)血脂康治疗组:血脂康片,每日早晚均口服2片;疗程:3个月。3)代谢方+血脂康治疗组:代谢方加血脂康片治疗(方药如上);疗程:3个月。
2.3 观察指标主要观察指标如中医临床证候积分变化、总胆固醇(TC)、TG、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FP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稳态模型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安全性指标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等。
2.4 疗效评价参考标准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8]中关于治疗高脂血症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相关标准。
2.5 统计分析方法和工具统计分析中凡是各组数据呈正态分布、方差齐性者,应采用单因素的方差分析检验,若数据不呈正态分布和(或)方差不齐者组间采用非参数检验多个独立样本比较的Kruskal-Wallis H检验。疾病构成比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用多样本的秩和检验,以P < 0.05为有统计学差异,正态分布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统计软件使用SPSS 21.0。
3 结果 3.1 一般资料分析该临床研究收集病例62例,均为上海市中医医院心内科门诊部及住院部所收治的MS伴有血脂异常的患者。随机分为代谢方组、血脂康组及代谢方+血脂康组。代谢方组21例,其中男11例,女10例,年龄45~82岁,平均(62.38±9.90)岁。血脂康组20例,其中男5例,女15例,年龄47~86岁,平均(68.25±10.92)岁。代谢方+血脂康组21例,其中男7例,女14例,年龄54~86岁,平均(66.10±8.85)岁;一般资料、疾病构成和3组患者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血脂四项情况、血糖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3.2 疗效比较 3.2.1 3组治疗组中医症状疗效的比较代谢方组的中医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90.48%,血脂康组为70.00%,代谢方+血脂康组为95.24%,见表 1。
治疗后3组TG、TC、LDL-C的均值比治疗前有所降低,HDL-C指标较前升高,与治疗前统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只有代谢方组在HDL-C指标改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3组间比较,代谢方+血脂康组治疗后对血脂的改善比其他2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提示:代谢方+血脂康组对改善血脂各项指标的作用明显优于其他组。见表 2。
mmol/L | ||||||
组别 | 时间 | 例数 | TG | TC | LDL-C | HDL-C |
代谢方组 | 治疗前 | 21 | 2.68±0.22 | 6.22±0.26 | 3.95±0.25 | 1.05±0.04 |
治疗后 | 1.91±0.16* | 4.87±0.11* | 3.10±0.14* | 1.17±0.05 | ||
血脂康组 | 治疗前 | 20 | 2.28±0.16 | 6.63±0.29 | 4.59±0.26 | 1.00±0.02 |
治疗后 | 1.36±0.11* | 5.25±0.18* | 3.45±0.16* | 1.18±0.02* | ||
代谢方+ | 治疗前 | 21 | 2.43±0.15 | 6.40±0.31 | 4.32±0.31 | 0.98±0.02 |
血脂康组 | 治疗后 | 1.31±0.09*# | 4.83±0.20* | 2.61±0.18*# | 1.35±0.06*# | |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治疗后与代谢方组、血脂康组比较,#P<0.05。 |
治疗后3组FPG、FINS、HbA1c、Homa-IR的均值比治疗前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但是代谢方组在降低FINS指标疗效不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3组治疗后均能升高Homa-β指标,而代谢方组和代谢方+血脂康组在改善Homa-β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比较,代谢方+血脂康组治疗后对降低FPG、HbA1c、Homa-IR比其他两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提示:代谢方+血脂康组对降低FPG、HbA1c、Homa-IR指标的作用明显优于其他两组。见表 3。
组别 | 时间 | 例数 | FPG(mmol/L) | FINS(mmol/L) | HbA1c(%) | Homa-IR | Homa-β |
代谢方组 | 治疗前 | 21 | 6.62±0.11 | 26.34±1.16 | 6.58±0.07 | 7.78±0.41 | 172.74±9.92 |
治疗后 | 5.99±0.13* | 26.37±1.45 | 6.38±0.07* | 7.06±0.48* | 235.59±30.51* | ||
血脂康组 | 治疗前 | 20 | 6.67±0.22 | 27.56±1.14 | 6.51±0.04 | 8.10±0.35 | 197.63±22.67 |
治疗后 | 5.98±0.13* | 26.00±1.04* | 6.40±0.04* | 6.94±0.37* | 219.20±12.40 | ||
代谢方+血脂康组 | 治疗前 | 21 | 6.81±0.19 | 28.63±0.91 | 6.59±0.06 | 8.73±0.42 | 185.08±13.09 |
治疗后 | 5.61±0.10*# | 23.32±0.61* | 6.23±0.04*# | 5.83±0.21*# | 229.89±10.50* | ||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治疗后与代谢方组、血脂康组比较,#P<0.05。 |
在本试验治疗过程中,无患者因服用代谢方后而出现主诉不适的情况,只有少数患者在初服代谢方时出现1~2次的腹泻。各组患者在治疗前均进行相关的血常规、尿、粪常规及肝功能、肾功能等安全性观察指标的测试。通过3个月药物试验后,复查各组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等安全性检验指标,观察各指标前后均未出现异常变化。说明代谢方治疗对受试者不产生明显的不良影响和不良反应。
4 讨论 4.1 结果分析经过上述统计学分析后,可以得出以下结论。3组治疗后均能改善中医症状,在血脂、血糖、胰岛素等各项指标方面,3组治疗后均能降低TG、TC、LDL-C、FPG、FINS、HbA1c、Homa-IR指标,升高HDL-C、Homa-β指标。但代谢方组在降低FINS指标方面无明显疗效。代谢方+血脂康组对改善各项血脂指标、降低FPG、HbA1c、Homa-IR的作用明显优于其他两组。
综上所述,中药代谢方联合血脂康治疗能明显降低MS痰瘀互阻证患者的血脂、HbA1c,及减轻胰岛素抵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在治疗中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该中药复方制剂在临床上应该是安全可靠的治疗用药。
4.2 代谢综合征的研究与治疗方向胰岛素抵抗与慢性全身性炎症、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疾病病死率相关[9-10]。目前MS的治疗核心是对心血管疾病的多重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减轻胰岛素抵抗,预防或延缓靶器官的损害。国内外研究认为通过饮食、减肥、运动等方式可以减轻胰岛素抵抗[11-12]。
在中国古代医籍经典中尚未曾有直接治疗MS的记载,但是记载着诸多方药治疗“肥满”、“胸痹”、“湿阻”等病证,例如瓜蒌薤白诸方,茯苓杏仁甘草汤、血府逐瘀类诸方等临床上常用的中药方剂。中医有关研究显示血脂可作为痰瘀辨证的客观指标[13]。血脂异常、内皮功能损伤、炎性因子升高、血压升高、动脉斑块形成等均与痰瘀形成有关。诸多医家亦认为要注重痰浊这一致病特点,以益气降浊祛瘀、健脾益肾化痰祛湿等针对痰瘀的中药处方治疗MS可取得一定的临床疗效[14-16]。
4.3 组方原则及依据本研究理论依据源于清代的著作《医林改错》,其中指出元气若虚,无力推动,营血停留于管内而成瘀。故脾气虚无力推动,血液滞而不行,加之肝气失疏, 促成血瘀。通过中医辨证论治,本病属本虚标实,肝脾气机失调,痰瘀内停是本病病机关键,辨证应从肝脾论治强调祛痰化瘀,故对MS伴有血脂异常患者主张采用“活血化瘀,健脾化痰”治疗为主。代谢方选用大黄、桃仁为君以活血通络,祛瘀生新,炒白术、泽泻、山楂等健脾益气胜湿,柴胡、当归、白芍以疏肝理气敛阴,海藻、天花粉、野菊花等化痰散结,清热平肝,诸药合用,共奏活血化瘀、健脾益气、化痰散结之功效。
4.4 方义分析 4.4.1 代谢方活血化瘀通络之功现代药理表明其能抑菌、解热、消炎、降脂[17]。配以既能活血化瘀通经又能润燥凉血疏通肝气之桃仁,共成祛瘀通脉、行气活血之剂。活血祛瘀,开结通滞,而血脉通畅。本方在对待标本关系上,以活血通经治标为主,健脾疏肝理气治本为辅。因此, 可以认为通过活血祛瘀的方药积极治疗, 能间接干预炎症因子在预防心脑血管事件起积极作用。
4.4.2 炒白术、泽泻、山楂健脾益气胜湿白术苦燥,甘温,能燥湿,补脾,和中,为补脾之正药。现代药物研究表明白术具有利尿、降低血糖的作用[18]。泽泻具有利尿降压、降低血糖和治疗脂肪肝的药理作用[19]。山楂有着消化食积,活血通经的功能。近代研究证明,山楂能增强酶的活性促进消化脂肪类食物,具有较明显的降脂和抗动脉粥样作用[20]。山楂是一种食物,是安全的,且没有不良反应。故3味药合用能调节血脂、血糖、血压,与君药共奏降脂,改善多代谢异常的作用,还能改善临床症状,提高长期的治疗效果。
4.4.3 柴胡、白芍、当归疏肝理气敛阴柴胡气味苦平微寒,禀仲春之气以升,主祛体内郁结之气,推陈致新。当归,香则走脾,润能补血,血滞能通,血虚能补,辛可行气分使气调而血脉和。3味药合用能畅通中焦气机,活血补血,气行血行,亦能养阴敛气,补血润燥,使活血不伤正,补血不留瘀。
4.4.4 浙贝母、海藻、山楂化痰散结,天花粉、野菊花清热平肝浙贝母出自《轩岐救正论》,其味苦性寒,能除热、降泻、散结。现代药理表明大剂量的浙贝母有中等力度的降压作用。海藻咸寒,咸能润下,功能消痰软坚,寒能泄热引水,故能利水消肿。海藻中所含褐藻酸有类似肝素样作用,具有降低血黏度、抗血栓及抗凝血作用[21]。另外,褐藻酸硫酸脂能治疗高脂血症,降低血中胆固醇并具有对抗动脉硬化的功效。三者合用能助君药祛痰消瘀,活血以通络。天花粉甘苦微寒,能入血分,清热解毒,泻血分瘀积之热。经药理研究显示,天花粉还有降低血糖、抗炎的作用[22]。野菊花苦辛微寒,苦能散火,清解热毒,辛能散气。4味药为本方佐使之药,浙贝母、海藻化痰软坚以助山楂、桃仁、大黄活血祛瘀,通利血脉。痰火血瘀阻滞, 日久热甚成毒,方用天花粉、野菊花清瘀积之热,以防变生诸病。诸药相辅相成以提高治标之效。
5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本课题只研究了MS痰瘀互阻证型,而对于其他MS阶段和相关中医证型尚未进行考虑和尝试,希望之后的研究能够进行更深一步的探讨,以冀中药制剂代谢方在MS的整体调节中发挥积极作用,从而控制或延缓血管病变,减少心血管的并发症。
[1] | 窦京涛, 孙启虹. 肥胖, 胰岛素抵抗与代谢综合征[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12, 7(4): 12. |
[2] | Nishio Y.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in diabetes[J]. Nippon Rinsho, 2010, 68(5): 823–826. |
[3] | Wang M, Cao Z. The research progress about the correlation of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 and atherosclerosis[J]. Medi-cal Diagnosis, 2015, 5(1): 1–5. DOI:10.12677/MD.2015.51001 |
[4] | Raitoharju E, Seppälä I, Oksala N, et al. Blood microRNA profile associates with the levels of serum lipids and metabolites associated with glucose metabolism and insulin resistance and pinpoints pathways underlying metabolic syndrome:the cardiovascular risk in Young Finns Study[J]. Molecular and cellular endocrinology, 2014, 391(1): 41–49. |
[5] | 涂晶, 洪涛, 文格波. 高胰岛素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研究现状与进展[J].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2013, 21(1): 79–83. |
[6] | Mehta NN, Krishnamoorthy P, Martin SS, et al. Usefulness of insulin resistance estimation and the metabolic syndrome in predicting coronary atherosclerosis in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J].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ardiology, 2011, 107(3): 406–411. DOI:10.1016/j.amjcard.2010.09.035 |
[7] | 郭秋霞, 杨光田. 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的简化与临床意义[J].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11, 17(2): 112–114. |
[8] |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2:78-80. |
[9] | 赵冬, 郑峥. 代谢综合征——代谢综合征的研究进展(续前)[J]. 中国循环杂志, 2011, 26(2): 87–88. |
[10] | Mediano MFF, Sichieri R. Insulin resistance influences weight loss in non -obese women who followed a home -based exercise program and slight caloric restriction[J]. Di-abetes Research and Clinical Practice, 2011, 92(3): 361–367. DOI:10.1016/j.diabres.2011.02.031 |
[11] | Lee SJ, Bacha F, Hannon T, et al. Effects of aerobic versus resistance exercise without caloric restriction on abdominal fat, intrahepatic lipid, and insulin sensitivity in obese ado-lescent boy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 Diabetes, 2012, 61(11): 2787–2795. DOI:10.2337/db12-0214 |
[12] | Christiansen T, Paulsen SK, Bruun JM, et al. Diet-induced weight loss and exercise alone and in combination enhance the expression of adiponectin receptors in adipose tissue and skeletal muscle, but only diet-induced weight loss en-hanced circulating adiponectin[J]. 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 Metabolism, 2010, 95(2): 911–919. |
[13] | 袁肇凯, 田松, 黄献平, 等. 冠心病痰瘀证候血脂指标的Meta分析[J].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8, 31(5): 1–8. |
[14] | 朱梅, 薛桥, 郭新红. 冠心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血脂特点及其与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J].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2009, 18(2): 112–115. |
[15] | 陈义春, 吴隆庆. 益气降浊祛瘀方干预治疗代谢综合征临床观察[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07, 14(1): 75. |
[16] | 邓舜, 吴桂熙, 王永年, 等. 健脾益肾化痰祛湿法治疗代谢综合征临床观察[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8, 23(6): 34–35. |
[17] | 金兰. 大黄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进展[J]. 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11): 487–488. DOI:10.3969/j.issn.1671-8194.2013.11.373 |
[18] | 杨娥, 钟艳梅, 冯毅凡. 白术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 广东药学院学报, 2012, 28(2): 218–221. |
[19] | 陈兴娟, 尹萌萌, 魏建梁, 等. 泽泻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 30(4): 620–622. |
[20] | 李建华, 胡金林. 山楂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J].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2012, 17(6): 334–336. |
[21] | 纪美琳, 许瑞, 王梦. 海藻类中药的现代研究进展[A]. 全国中药药理学会联合会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 2012. http://cpfd.cnki.com.cn/Article/CPFDTOTAL-ZGYS201211001084.htm |
[22] | 李琼, 叶小利, 陈新, 等. 天花粉降糖作用有效部位的研究[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 28(1): 9. |